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复活》写于1889年到1899年间,这个时期,随着俄国解放运动的高涨和深入发展,随着托尔斯泰世界观的根本转变——从贵族地主阶级立场转到了宗法制农民的立场,《复活》不仅体现了“撕毁一切假面具”的“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思想特点,而且也体现了作家在文学创作中运用“心灵辩证法”的艺术特点更加娴熟、更加完美了。所以,《复活》既是托尔斯泰一生思想探索的总结,也是艺术探索的总结。这部巨著把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水平推到了高峰,“成为全人类艺术发展中向前跨进的一步”。近一个世纪以来,《复活》以其博大精深的内容,精湛无比的艺术,赢得了世界人民的赞誉,并为世界各国文学丰富了自己的文学宝库,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借鉴。本文试图以《复活》为例,把托尔斯泰引起俄国作家乃至世界作家赞叹的“心灵辩证法”这种独具一格的心理描写作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20世纪40年代,张爱玲的小说创作是主流文学之外的重要收获.张爱玲对人性有着特殊的认识和把握,她的凡俗性、物质性、情欲等人性现在其文学世界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尤其是对<金锁记>中的女主人公曹七巧的塑造,更是鲜明而深刻地体现了上述人性观.  相似文献   

3.
大多数评论家忽略了2009年诺贝尔获奖作品《呼吸秋千》对于劳改营这一特殊环境中人性的描写,而将其价值过多地归结到政治倾向。笔者就此对作品中米勒关于家国、亲情、生命不幸下人性百态的探索做一番阐述。  相似文献   

4.
人的问题,是全部文学问题的核心。法国作家小仲马在《茶花女》的开头就耐人寻味地议论道:“我认为只有深刻地研究了人以后,才能创造出人物,如同只有认真学习了一种语言,才能讲它一样。”这的确是一种有识之见。然而人的问题的重要性又是同它的复杂性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看来,这个古往今来一直是个众说纷纭的问题的彻底解决,还需要时间。  相似文献   

5.
毛姆是20世纪著名的作家,其短篇小说方面的成就尤为突出。他在揭示与把握人物时,对人性的描写并非简单地进行好与坏的区分或善与恶的定位,也不是平铺直叙,而是通过富于变化的情节,将人性的善恶融为一个复合体,善恶相间,螺旋演进,形成善恶双螺旋的表现艺术。文章通过解读与分析毛姆的几篇代表性短篇小说,指出善恶双螺旋是毛姆人性描写的重要特色。  相似文献   

6.
托尔斯泰在长篇小说《复活》中明确表达了基督教婚姻伦理观。他通过聂赫留朵夫向玛丝洛娃求婚的过程,通过俄罗斯上流社会婚姻关系的混乱和下层劳动者在婚姻关系中的真诚、奉献和爱的情感,表现了基督教的婚姻伦理突出体现的是奉献、自我牺牲和爱上帝。它作为基督教道德伦理的具体体现,对人性的提升、社会的和谐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古人云:“胸牛不正,则眸子眊焉”。观代人也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眼睛的刻画,往往能显示出人物的内心活动与精神状态。鲁迅先生认为,作家要以极省俭的笔墨,集中地写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来,最好是“画眼睛”,“倘若画了全副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义”。因此,他的小说,常常“寥寥几笔而神情毕现”。在《狂人日记中》,鲁迅通过形象的眼神描写,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血淋淋的吃人本质和广大人民群众受封建思想毒害的愚味和麻木。深刻的主题思想,是由高超的艺术技巧表达出来的。《狂人日记》采用日记体栽,用第一人称来写,情节跳嵌,挥洒自如,或记叙,或议论,或抒情,不受限制,所以鲁迅说:“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读者的心”。  相似文献   

8.
论《复活》     
一列夫·托尔斯泰的创作活动,主要是在1861年农奴制改革到1905年俄国第一次革命这一时期。这是俄国的封建农奴制度日益崩溃,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在准备和醞釀的时代。托尔斯泰的晚年,更是列宁所领导的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蓬勃开展的伟大时代。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是被列宁称为“臭名昭彩的”改革。农奴主借“解放”农奴的名义,割取农民大量的土地,榨取巨额的人身和土地的贖金,把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性异化论的视角下,西奥多·德莱塞的《嘉莉妹妹》创作的主题意义在于揭示资本主义金钱社会所产生的人类精神畸变和社会邪恶,其本质原因即人性的异化。人性的异化主要体现在作为劳动主体的人与劳动产物之间关系的异化,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嘉莉妹妹》中由于外部拜金主义生活方式的腐蚀,以及内在个人私欲的驱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冷漠,作为个体存在的人产生自我异化,人与社会开始疏离,一切都变成陌生,个人处于隔离的境遇,产生一种无所依托的心境。作者热情地呼唤人类的良知,强烈地抨击利己主义生存方式,对我们当今建设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启示与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0.
《老残游记》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它的自然风景描写集中体现出中国古代小说向中国现代小说演变的痕迹  相似文献   

11.
夏敬渠的才学小说《野叟曝言》中,存在着大量的幻境描写。作者借幻生奇,使这些幻境描写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作品正统的说教、繁琐的考证和大段的议论所带来的枯燥无味,增加了作品的可读性。但是,由于其在运用幻笔的时候背离了"幻不失真"这个基本原则,随意夸饰而过甚其辞,使其笔下的幻境脱离了人们的审美观感、人生经验和情节发展的因果逻辑,造成"幻而失真"。  相似文献   

12.
新古典主义时代广为赞扬的镜子理论所催生出来的普遍人性既是那个时代的要求,也是莎士比亚戏剧艺术人物塑造的一大特色.他笔下的人物往往充满矛盾,体现出一种两面性.这样的人物成为莎士比亚戏剧的一道风景和一大特色.其中的代表性人物有哈姆雷特、奥瑟罗、麦克白、夏洛克、亨利王子.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辩证法原理出发,可以发现这些人物的两面性或多面性.从弗洛伊德的意识分区来看,每个人的身上都含有天使代表的超我原则的善,魔鬼代表的快乐原则的恶,以及二者之间此消彼长的波动.这样可以显示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以及二者之间体现出来的生动的辩证法,表明莎士比亚的艺术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辩证法的运行原理.  相似文献   

13.
悲剧作品中的喜剧因素,对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表现人物性格及揭示作品的主题都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关汉卿深谙幽默诙谐的作用,充分发挥了他的喜剧才华,寓庄于谐,寓理于趣,把庄与谐、泪与笑统一在《窦娥冤》中,从而赋予这部伟大的作品独特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中的物役描写,主要表现在习俗桎梏、礼教枷锁、权力魔杖、金钱牢笼四个方面。这些描写触及了人性的深层,丰富了作品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艾略特《荒原》诗中的复活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论界通常认为,《荒原》一诗中,死亡意识占主导地位,这不符合诗人的真正意图。在诗人对文明衰落、道德沦丧、精神死亡的揭露和批判中,孕育着新生和复活的意识。  相似文献   

16.
对《红楼梦》中男女侠义描写予以细读,进而指出此类侠义描写的意义在于抒发了作者深沉的感慨,表现了人性的复杂性、人物性格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17.
由于社会历史环境、民族风俗习惯和艺术传统的不同,中外小说在人物的心理描写上呈现出各异的色彩,那是十分自然的。可是,在极力推崇外国小说具有“细腻的心理描写”的同时,却讥笑中国小说特别是古代小说,“缺乏人物的心灵剖析”,这种看法就不是公允的了。十九世纪的文学大师巴尔扎克、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的作品侧重于灵魂的解剖,创造出许多不朽的典型,如葛朗台、高里奥、安娜·卡列尼娜、  相似文献   

18.
暗示性描写手法大量运用,可以说是我国古典小说的一个特征。《金瓶梅》的暗示性描写在明清长篇小说中是比较典型的。笔者借此文主要探寻存在这种现象的根源及对此现象的产生进行评价,借此可以窥见史传传统手法和话本小说、演义小说及英雄传奇小说对《金瓶梅》的影响,从而把《金瓶梅》的产生置于历史的长河中,找寻它产生的历史依据及其暗示性描写存在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福斯特最著名的小说《印度之行》一直是评论界关注的焦点。它作为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主要探讨关于 阻碍人类“连结”的种族冲突问题。文章从文体学的角度具体分析了小说中用于表现女性的语言。分析了作者对特 定语言的选择,分析了用特定的语言体现女性社会地位的低下,进而客观地指出了福斯特对社会中性别歧视的敏锐 洞察力,以及在小说中成功的再现。  相似文献   

20.
《儒林外史》中的宴会描写多达三十三处,几乎穿插在小说的一半回目中.主要包括生日宴、喜庆宴、游赏宴、交际宴和丧祭宴,宴会类型丰富,展现人物众多,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结构布局以泰伯祠大祭为核心,宴会情节互相串联,在一定程度上对应分布,呈现出鲜明的结构特征.此外,宴会描写对书中众多人物形象的刻画、情节的穿插推动以及讽刺与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