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搞”的句法、语义和语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叶林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1):91-94
动词"搞"是普通话口语和书面语中的一个高频词,句法上具有极强的组合功能;词语意义丰富,从动作义的凸显到动作义的虚化,表现出语义泛化的特征,同时,具有经济、口语性强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每种文化都蕴藏着人们相互沟通与交流的潜在公式,跨文化意识主要是对文化差异的意识,不同民族文化交际者在语用习惯上的表达不同.文章主要从文化语境、上下文、交际情境及篇章语境等方面讨论了语境对语义的影响,并分析了它们与翻译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拟以"五四"文化语境为视角,从翻译选材、译语选择和翻译方法三个方面对徐志摩的翻译活动进行了探讨,目的在于说明特定时代文化语境是如何作用于译者的翻译实践活动的,从而对徐志摩的翻译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本文最后就文化语境提出我们进行翻译批评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5.
“士”与“知识分子”——中西文化语境中的知识分子观念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永明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9-12
结合中外文化的具体语境分析知识分子的身份特征和文化内涵认为,中国知识分子起源于"士",主要是作为道德主体而存在.既以传承道统的"帝王师"自居,自觉肩负释道、卫道、传道和修道的历史使命,又恪守"君臣父子"的人伦之道,有着强烈的依附性.西方知识分子则来源于古希腊的"智者"和中世纪的"传教士",是个体私有制度和商品经济的产物,他们以独立身份,借助知识和精神的力量,保持独立思考的姿态和与社会不妥协的批判精神,对社会表现出强烈的公共关怀,体现出一种公共良知.二者的冲突、融合铸就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独特精神气质和人格操守. 相似文献
6.
许峰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1):101-104
介绍了刘仲德教授提出的“信、达、切”的翻译标准,讨论了其对科技论文摘要翻译的适用性,指出了科技论文摘要翻译中存在的“失信”、“欠达”和“不切”等现象,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7.
语义离不开语境,对于一个词和句子准确的理解是依赖语境的帮助来实现的。本文试着从语言上下文、情景语境、文化语境三个方面来分析语境在语义翻译中的作用,并试图归纳一些翻译过程中的语境分析策略。 相似文献
8.
程丽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3):75-77
语境即语言所处的环境。翻译中的理解和表达是在语境中进行的。语义的确定、遣词造句、篇章结构以及语体形式均离不开语境。文章从这一观点出发,分析了语境的定义,从不同的角度对语境进行了不同的划分,对语境与翻译的关系进行了详尽的阐释,进一步说明语境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是正确翻译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电影片名翻泽中的"隐"与"显"。作者认为,电影片名的艺术表现方式有"隐"有"显",或隐显兼而有之;不同的表现方式对表现剧情,提炼主题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译者只有充分关注原片名的艺术表现形式,才能使所译片名与原片名具有等同的艺术效应。 相似文献
10.
蒋冰清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1,(1):71-75
从语境、翻译的概念入手 ,在探讨了语境的种类、功能以及翻译的标准与程序的基础上 ,从五个方面揭示了语境与翻译之间的相互关系 :语境制约翻译 ;翻译依赖于语境。并进而指出人们在从事翻译时的所为与不所为 相似文献
12.
郭丽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3,(1)
社会语言学将理想的语言模式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作为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本文以R.Brown和A.Gilman的著名理论为出发点,以话剧对白及调查问卷为依据,对现代汉语中第二人称单数的使用规律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原小平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4):53-57
"十七年"和"文革"时期,《林海雪原》的改编及修改,不仅是一个由"红色经典"小说逐渐演变为"样板戏"的典型过程,也反映了政治作为当时中国社会生活的核心和无所不在的力量,对文学创作产生的巨大影响。对这一典型过程进行详细梳理,可以看出改编者在当时的政治化社会语境中,亦步亦趋、勉为其难的不自由创作心态。 相似文献
14.
李贵生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5)
古书中"堕"和"坠"当"落、落下"讲是同义词,二者都有使动用法,但"堕"的使动用法比"坠"普遍,这对"堕胎"与"坠胎"的出现以及二者使用上的普遍与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堕胎"开始出现于魏晋文献,"坠胎"较为可靠的起源当在明朝,且使用的频率远不及"堕胎"普遍.<现代汉语词典>不收"坠胎",当是出于规范化的要求.今天,尤其是网络上普遍使用"坠胎",从历史渊源上看并没有错,然而从规范化的角度看,这是不合规范的.我们应该自觉地为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洁与健康而奋斗. 相似文献
15.
唐雄山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3(5):27-29
在贾谊哲学思想中,天地万物是道与德以数字"六"为基数衍化的结果,而且,在天地万物生成之后,"六"与道、德便内在于天地万物.因此,数字"六"不仅具有本源地位,而且具有本体地位.贾谊这种思想有其独特的思想传承. 相似文献
16.
尹桂丽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4):82-84
该文对否定副词"不"、"没"的使用情况、学生在具体的使用时常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对教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丽娟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4):100-105
在关羽故事的传承变异过程中,秉烛达旦和关斩貂蝉为不见于元明文人叙事文本,而屡见于民间叙事文本的两个故事。通过对这两个故事的分析可知,民间叙事叙写的目的是为突出关羽坐怀不乱、不好女色的形象,其背后体现了民间叙事英雄不好色的民间观念和感性精神,同时也反观了文人叙事的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18.
秦海林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56-59
"大散文"与"艺术散文"是当前散文领域中颇有影响的两大理论主张,它们的观点大相径庭。虽然如此,它们却也有相通之处,即它们都重视散文的艺术魅力。它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优劣参半,为了共同的目标,它们理应并存,相互之间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19.
与副词"只"有关的几个连词的历时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嘉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57(6):744-749
副词"只"在近代汉语中引申和发展出转折连词"只是",条件连词"只有"和"只要"。连词化过程主要通过组合新的复合词分化语法功能,新的语法功能一般与引申前的源词意义有关联。副词与连词形成关联组合,也可以进一步分化连词的功能。在连词发展过程中,新产生的复合词,语法功能往往出现边界模糊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党西民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6,(1)
郭象关心万物的"性",他给予"性"以"分"、"当"、"极"的规定性。但是"性"只是理性思维下的产物,它作为理性的规律性要求是很难达到本体的。为了消解这种主体与"性分"之间的知性关系,必须上升到更高的程度之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