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这里讨论“有”字句单句复句的划分,涉及的“有”字句是下面这样一些句子: (1)大约是在十八世纪,有一群金发碧眼的人,骑着骆驼来到这八达岭下,[他们也被这雄伟的长城所惊倒。](《散文》,81年2期8页) (2)有几个浑身晒得在黝的青工,赤着脚丫在海淮上撒网。(同上,27页) (3)我国有很多有成就的知识分子,至今还没有受到充分的使用。(《光明日  相似文献   

2.
1988年是我国第一部语法书《马氏文通》(下简称《文通》)出版90周年。为了纪念,又重读本书(据吕叔湘、王海棻《马氏文通读本》,下简称《读本》)特别是其中的“句读”论,想根据一些新的体会再论证一下汉语无单句、复句之分的这一主张。笔者1982—1984年几篇文章(《汉语句法分析问题》、《试论以句法结构为纲统一词组和句子结构分析》、《从汉语动词特点谈汉语无单句、复句之分——再论以句法结构为纲统一  相似文献   

3.
吕叔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曾经说过:“象汉语这种不爱搞形式主义的语言,要严格区分单句和复句,确实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早在1957年,《中国语文》杂志曾经发起过一次单句、复句问题的讨论。这次讨论虽然也明确了一些问题,如“兼语式”、“包孕句”的归属问题,但  相似文献   

4.
1 同一个意思可以用单句表达,也可以用复句表达,单句和复句能够相互变换。单句和复句的相互变换可以说“是在静态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动态的研究,是不仅仅满足于找出一些静止的格式,而是要进一步观察这些格式结合和变化的规律”(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变换前后,语义基本相同,但有一定的差别,表达效果也不一样,可适用于不同的语言环境。2 一个简单的单句,如“大家笑了”是不能变换成复句的;一个复句也需要具备某些条件,才能变换成单句。根据句子结构的不同特点,可以采用不同的变换方法。变换方法有分合法、出纳法、代替法、伸缩法和标点法等。2.1 分合法。“分”就是将单句的某些词语拆开,分解成几个结构基本相同的分句;“合”就是将几个结构基本相同的分句合并成一个单句。又可分为并列式和连带式。  相似文献   

5.
复句与单句、复句与句群的划界问题是中学语法教学中的难点。本文想就这个问题提出几点浅见,向同志们请教。一、复句与单句的划界复句与单句的划界问题,历来存在着争论。这给复句教学带来不少困难。有一个中学出考试题,对“保尔费了好大劲才把脚从泥里拔出来”这个句子,老师们有的说是单句,有的说是复句,争论不休。最后只好另换个句子不了了之。可见通过深入探讨,逐步明确复句与单句的分界,是很有必要的。根据教学体会,我认为有几点应该注意。  相似文献   

6.
单句复句区分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句子语法学自1898年马建忠的《马氏文通》问世以来,公认句子可以分为单句和复句(马建忠没有提出单句复句之类的名称,严复《英文汉诂》(1904年)叫做单简句,繁句,刘复《中国文法通论》(1929年)叫做简句、复句,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法小组《语法讲话》(1952年—1953年,该著作后来修改成为丁声树等著《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叫做简单句、复合句)。1983年,孙良明在《汉语句法分析问题》上(《语言教学与研究》1983年第三期)提  相似文献   

7.
区分单句复句的标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淑湘先生的《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指出:“单句复句的划分是讲汉语语法叫人挠头的问题之一。1957年曾经在刊物上展开讨论,景后也没有得出比较一致的意见。区分单句和复句,涉及三个因素:一、只有一个主谓结构,还是有几个主谓结构?二、中间有没有关联词语?三、中间有没有停顿?这三个因素正负交错,能有八种情况,加上有时候主语不好确定,问题就更加复杂了。”(87页)吕先生的看法是符合实际的。我作为一个语法工作者,多年来,在语法教学和  相似文献   

8.
汉语单复句学说“源”出自晚清学者严复(1904)著《英文汉诂》.严氏将英文的Simple、Compound、Complex分别译为单简句、合沓句、包孕句,并将后二者合并名繁句.严氏简句、繁句之分是据英文动词变化有定式、不定式之别而产生句法功能迥异的Clause(分句/子句)、Phrase(动词短语).汉语动词“无变”,不存在分句/子句跟动词短语之别.所定分句/子句实是一种短语——主谓短语,跟动词短语句法功能相同,且可互为结构成分.仿严氏书简句、繁句二分引以为“源”导出汉语单句、复句二分之“流”,是机械引进、生硬照搬的方枘圆凿.这种“源”“流”实践分析的方枘圆凿现象存在从1920年至今有90年,是汉语现代语法学史上“一个历史性的大误会”.“大误会”产生的深层原因是认为单复句是世界上一切语言公有之“大同文法”,“天之当然”存在于汉语.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种种单复句划界理论是这种“大同文法”观的再反映.种种方法无一种能分清单复句,是理论分析表现出汉语有单复句这一“历史性的大误会”在当今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动词作动词的状语,语法学家作过不少的研究。动词是否可以作别的动词的状语,认识不很一致。有的认为能作状语的动词很少,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说:“动词中除助动词外,其他动词很少做状语”(下册,第343页);《汉语知识》也认为要:“动词有时候也可以作别的动词的状语,如‘他微笑地看着’”(第174页。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下同)。有的认为个别的动词必须带“地”才能作状语,华宏仪的《实用汉语语法》指  相似文献   

10.
复句有2类:一类是简单复句,即复句中只有2个单句;另一类是多重复句,即复句中有2个以上单句。GB/T 15834—2011《标点符号用法》4.6.3.2规定:"表示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中第一层分句(主要是选择、转折等关系)之间的停顿",应用分号。可见,多重复句内部用句号是不规范的。为便于理解,标准列举了如下4个示例:示例1人还没看见,已经先听见歌声了;或者人已经转过山头望不见了,歌声还余音袅袅。示例2尽管人民革命的力量在开始时总是弱小  相似文献   

11.
析: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初中语文课本第一册《老山界》中,有一句“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因为确是锇了。”从整句看,当然是因果复句,如果单就“粥吃起来十分香甜”,那应如何分析呢? 已出版的语法著作中,对此几乎没有涉及,仅在《中学教学语法系统阐要》(张拱贵先生主编)中有所提及:“前一个动词表示后一个动词(或形容词)是‘因何事’‘在哪方面’而有的,述说的重点在后面的动词(或形容词),这前一个动词就有插说的意味了。”《阐要》把它归属于连动谓语句,也还留有一点余地:“这前一个动词就有插说的意味。”  相似文献   

12.
《陈涉世家》中“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一句,虽然意思不难理解,但句法却不好分析。有的说是复句,有的说是单句。 我们认为这句莫若于“故”字之前断句,即“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这样便成了一个上下分句关系很明确的因果复句,用“以”、“故”两个连词连接起来,上句是因,下句是果,也就是现代汉语的“因为……,所以……”,  相似文献   

13.
论“动啊动啊”及其有关格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汉语中,由两个单音节动词后面分别缀以助词“啊”,并列组成“动啊动啊”结构格式。本文讨论这种结构格式以及和它有关的格式,着重分析它们的意义和句法功能。 “动啊动啊”中的两个单音节动词有相同和不同两种形式,分别写作“A啊A啊”和“A啊B啊”。和它有关的格式主要的有“A啊A”、“A啊A的”和“A啊B的”。它们都是动词性结构。 一、“A啊A啊”和“A啊A” A啊A的” “A啊A啊”和“A啊A”、“A啊A的”中,两个动词迭用,是迭词式并列结构。后两种格式与前者相比较,只有细微差别,可看作是前者的变体。 (一) “A啊A啊” 1 “A啊A啊”这种结构格式表示同一动作行为或心理活动反复绵延。例如: (1)有时候他读呀读呀,好象记住了单词,可默写的时候,又错了。(《为革命勤奋学习》8页) (2)范郎死了,她坐在长城根下,哭啊哭啊,哭倒了万里长城,自己也跳海自尽了。<《杨朔散文选》213页) (3)小江想呀想呀,果断地做出决定:不管怎么着,先去看看贾老板留下暗号没有。(胡正言、阎世宏《鸡鸣山下》205页) 这种结构格式多用于第三人称陈述句中,在句中经常充当误用语。如例(1):也充当复句的  相似文献   

14.
句组     
句组(即句子的组合)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联系,在句法上各自独立的句子(单句或复句)构成的,是介于复句和段落之间的语言运用单位.它通过一定的语法手段——语序(句子排列的次序)或关联词语构成的.如:(1)一九三六年七月,我们红四方面军过草地.经过半个月的长途跋涉,来到了水旱相连的边缘地带.(初中课文语文第一册[以下简称“初语一”其他各册分别简称“初语二、高语一”等]《草地夜餐》)  相似文献   

15.
《语言教学和研究》一九八四年第一期刊登的宋玉柱同志的《与“象”有关的几个问题》,讨论了与“像”有关的三个问题:一是“象”的词性;二是“象……一样/似的 谓词结构”的句法分析;三是带“象”的复句分析。本文就“象”的词性问题上的几个疑难点提出来向宋玉柱同志及语法界的其他同志请教。  相似文献   

16.
“连……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动词“连”和“带”后头带上宾语可以连用而构成固定格式“连A带B”,表示A、B两项相加,或表示A、B所代表的动作同时或交替进行,前者相当于“A和B”,后者相当于“边A边B”、“又A又B”、“一会儿A,一会儿B”等。例如: (1) 连货价带翻译费我一齐给你,晚上给你。(《老舍文集》第一卷533页) (2) 秋雨向大家笑着点点头,讲起了花筐的尺寸规格,他连说带比划,花筐在他手里翻过来倒过去。(《小说月报》1982年第8期52页)  相似文献   

17.
带定指兼语的“有”字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词“有”可以带兼语构成兼语句 ,这种“有”字句中的兼语一般是不定指的。但在一定条件下 ,“有”可以带定指兼语 ,这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是用在复句中充当分句 ;二是在特定的语境中构成单句  相似文献   

18.
在古汉语中,有一种用法颇具特色的名词性词组,一般都把它混同于所谓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如: (1) 晋室石崇,乃是庶姓,犹能雉头狐腋,画卵雕薪,况我大魂天王,不为华侈?(洛阳伽兰记·王子坊) 郭锡良等编著的《古代汉语》注释“雉头狐腋”:“雉头狐腋:……用在能愿动词的后面,用作动词(着重号为引者加,下同),是穿雉头狐腋毛皮衣服的意思。”(部本《古代汉语》上册38页,1984) (2)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论语·先进) 郭本《古代汉语》注释“端章甫”:“端章甫:都是名词用作动词。”(中册574页)  相似文献   

19.
论关联词语连接单句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1 关联词语,指在句子里起关联作用的词和短语。如:虽然……但是……(连词),如果……就……(连词—副词),一方面……一方面……(短语)等。 02 关联词语多在复句中出现,也在单句中出现。关联词语在单句中连接单句成分有两种类型:(1)连接同一成分的不同部分,如“今天或者明天我就走”中的“或者”连接“今天”和“明天”共做状语;(2)连接单句相关的两个成分,如“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中的“只有……才……”,连接了主语“社会主义”和谓语“救”。第一类以  相似文献   

20.
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的区分,也是一个争论较大的问题。因此,探讨依据什么标准,怎样来划分这两个小类是很有必要的。有些语法著作以意义为标准来区分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新著国语文法》说:“动作的影响只是凝集自身”就是自动词,“动作的影响,必须射击他物”就是外动词。(第24版15页)《汉语初稿》(华中师院)认为,“有的动词表示的动作不以什么事物为对象,就是不及物动词,有的动词表示的动作却要求以某一事物为对象,就是及物动词。”这些都是纯然从意义上的分类,不是语法的分类。凭意义来分类,完全是随着人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