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论诚信道德平台的构筑及其赋予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诚信道德平台因诚信道德建设对整个社会诚信体系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所具有的道德托举作用而得名 ,它具有完整性、具体性和稳固性的特征以及基础性道德托举和支持性动力两大功能。在诚信道德平台对公民个体、家庭道德和职业道德以及社会公德这三个具体层面的构筑中 ,思想政治工作被赋予了一系列特殊的使命 ,其中主要是建立和完善诚信道德平台理论体系 ,为诚信道德平台建设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大力开展诚信道德教育 ,注重诚信问题的实证性研究等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是从社会学视角下对道德冷漠进行界定,并从我国传统文化、公共道德事件中的群体心理以及社会现实环境对于公民文化人格、道德模式和个人行动潜移默化的影响三个方面来解释道德冷漠现象出现的原因,并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坚持传统道德伦理并赋予其新的内容和精神;建立和完善社会和国家的道德行为的奖惩机制;强化公民的主体意识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志愿服务是志愿者不图物质报酬而自愿为推动社会道德文明所开展的公益服务活动,它具有服务的志愿性、公益性和非营利性等伦理特征。其鲜明的伦理属性决定它在提高公民的道德认识、丰富公民的道德情感、强化公民的道德责任和增强公民的道德能力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公民美德是公民对构成公民社会的他人及其合法组织的理性认同,市场道德则是市场主体关于市场活动所共有的道德倾向的确认。公民美德与市场道德存在一致性,表现在对个体性、权利的伸张和强调位序以及政府作为的平等诉求。但二者也存在冲突,这主要源于各自依据的原则不同、所造成的社会影响不同。解决二者张力的方式应采取现实且具有建设性的个案方式,而不能幻想提出一个或一整套对任何冲突都通用的指针。  相似文献   

5.
我国公民社会建设是随着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领域一系列改革而展开的。公民个人的自我发展和道德选择、民间组织、公民社会对国家的监督制约和抗争,构成了公民社会的主要内容和问题。适应我国公民社会的兴起,必须创新社会治理,建立健全包括政府、民间组织和公众参与的新的社会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师德,是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独特的、以区别于其他公民的基本道德品质.教师首先是社会普通公民,其次才是从事教育这一特殊职业的公民.因此,对教师而言,首先要具备公民的基本道德,在此基础之上,必须具备并履行教师这一职业所特别要求的道德规范,而后者也正是教师区别于其他社会职业的要求之一.广义的师德,应该包括公民基本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两个层面,而狭义的师德则主要指后者,我们通常所言的师德,也主要是指后者.  相似文献   

7.
随着物质财富的急剧增加,我国社会道德现状却令人担忧,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道德代价问题引起学者广泛关注。社会代价中的道德代价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消极产物之一,是社会代价中精神文明失序的表现。抑制过高的道德代价的途径是: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重建我国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加强我国公民的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8.
论当代中国慈善事业的道德主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慈善事业是一项特殊的道德实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公民道德主体意识渐趋成熟,慈善事业成为以公民互助为内涵的社会公益事业。我国先富起来的社会阶层如企业家或富豪,作为公民社会的重要成员,其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受制于公民道德之总体发育程度,他们占有的财富数量并不必然导致道德上的特殊性,其个人慈善行为也无法代替公民共同参与的道德实践活动。因此,当代中国慈善事业的道德主体是全体社会公民。  相似文献   

9.
公民社会得以建立、公民教育得以实施的逻辑起点应是对公民概念的厘清。现代社会里的现代公民是一个统一的多维度主体,兼负权利义务的政治主体是公民最基本的身份,定义了个体与国家、社会、他人的基本关系。经济主体的确立是保证实现公民主体性的物质保证,文化主体的自觉是公民个体与他者的情感联合,而道德主体的实现是公民主体性的最高完成形式。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的差距迅速扩大,从而引发了种种社会不公正现象。从人们所重点关注的社会公正问题着手,由对“公正”和“社会公正”的界定开始,探讨了几种常见的社会不公现象,并在深入分析引发这些社会不公问题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治理途径。  相似文献   

11.
对公平视角下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之后,发现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城乡之间不公平、社会人群之间不公平、地区之间不公平以及代际不公平的现状,由此提出中国目前应转变制度设计理念,建立健全《社会保险法》,为制度奠定法律基础,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建立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和做实个人账户等一系列对策建议,以解决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官德与法制的关系,即道德的自律和他律是官德形成的内在机理;法律的监督与约束是官德形成的基本保障;官德建设是法治国家的题中应有之意。同时分析和西方国家法制化的思想基础、基本经验及其对当代中国官德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集体主义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和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多年来,人们在理论上对集体主义道德原则产生了很大的误解,因而在道德生活中造成了很多严重的后果.因此我们应做到,第一,在理论层面,进一步凸显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核心地位;第二,在制度层面,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第三,在道德生活实践中,要正确协调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师德意识的基本要素主要是指构成师德行为能力系统的师德认识、师德情感和师德意志;构成师德行为定向系统的师德理想和师德信念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师德义务感、师德责任感和教师良心等。正是师德意识的各方面要素有机结合构成了师德意识的基本结构。因此研究探讨师德意识的基本要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当前的道德失范多发生于陌生人之间,而这种道德失范的根本原因并非是人们道德素质的下滑,而是特定伦理基础的缺失。这种伦理缺失有其历史根源,即中国传统的"五伦"伦理结构并没有"陌生人"这一伦属;同时,其负面效应的显发有现实基础,即中国已建成市场经济,并形成"陌生人社会",陌生人群体迅速扩大,而关于他们的伦理体系并未成型。要解决中国当前日益严重的道德失范问题,构建适合市场经济的陌生人伦理体系是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文化发展的价值目标是实现文化创新的关键因素。文化创新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共同理想和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为基本价值目标。确立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创造条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全国各族人民中形成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共同理想;从道德规范和道德主体两个方面建构和完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修身文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传统修身文化是内涵丰富而哲理深刻的文化,它以人性理论作为修身的思想基础,以道德自律作为修身的基本模式,以精神境界作为修身的理想追求,形成了一个完善的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政府道德基础的理性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府的道德基础就是在政府的构建和运作中起基础性作用的伦理精神、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以及在其公共行政过程中的伦理关系和行政人员的道德素质等道德内涵的总称。全面而准确地把握我国政府及其运行的道德基础,特别是从政府的政治伦理理念、公共行政中的利益关系———道义关系、政府道德基础的载体———公共政策制度伦理体系等方面,来反思改革开放前与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运行的道德基础,对我国公共行政法制化建设和道德行政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东港学院所推行的完全学分制、书院制改革彻底颠覆了传统的高校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模式,并从德育环境、德育对象的心理、德育组织和德育评价等方面对传统的高校德育产生了影响,必须通过更新德育观念、建立依托书院社区的基层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制度来构建德育新机制。  相似文献   

20.
论傣族传统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傣族在长期的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用以调节人们共同生活及其思想行为的基本准则和规范系统,发展了一套较为完备而有效的道德教育系统.傣族伦理传统教育展示了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教育模式,它独特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表现出道德教育的一种操作样式,这种教育方式对当代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