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福利》2013,(8):18-20
2013年上半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加大养老服务政策创制力度,陆续出台了一些工作急需、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文件,有力发挥了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引导和宏观指导作用。建立护理补贴制度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贫困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制度的通知》(黑政办发[2013]4号),决定自2013年1月1日起,凡具有本省户籍且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城乡低保、低收人家庭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均可享受失能补贴。补贴标准为:低保家庭失能老年人每人每月150元、半失能老年人每人每月100元;低收入家庭失能老年人每人每月100元、半失能老  相似文献   

2.
祝恺  高文钑 《社会福利》2014,(11):45-46
正失能老年服务对象社会功能的维系,是机构老年人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服务对象由于生理机能的退化,失能情况往往处在日益加重的过程中,社会功能维系越来越困难,智能化的技术与方法有助于失能老年服务对象的社会功能维系。传统社会功能维系方法与缺陷长期以来国内外养老服务机构采取各种措施来尽量维系老年服务对象的社会功能,探索总结出经验与行之有效的方法,让老年人享受高品质的晚年生活。机构老年服务对象社  相似文献   

3.
河北肥乡县:勇于探索农村社会养老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福利》2011,(5):12-13
今年来,针对农村留守老人、独居老人和失能、办失能老人逐年增多现实问题,河北邯郸市肥乡县大胆实践创造性地探索出了“集体建院、集中居住、自我保障、互助服务”的农村社会养老新模式,走出来一条县有肥乡特色的农村社会养老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正强化"两个机构"建设,夯实失能半失能老人护理的专门平台。强化护理型养老机构建设。推进公办保障型护理机构建设,重点保障低收入、经济困难失能半失能老人等对象的机构养老需求。扶持社会力量举办护理型机构。出台民办养老机构建设补助和运行补助政策,并将对护理型床位的建设补助在一般床位的基础上再增加20%。强化康复医院建设。通过设立康复医院,运用适当的现代科技手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5-2014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的四次追踪数据,采用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分析了基于收入差异的老年心理健康不平等变动趋势及影响机制。结果显示:第一,由收入差异导致的老年心理健康不平等随年龄增长呈收敛趋势,符合年龄中和效应理论;第二,身体失能是年龄中和效应存在的关键原因,身体失能比增龄在缓和由收入差异导致的心理健康不平等中的调节作用更大;身体失能降低了收入对老年心理健康不平等的影响作用;与低失能老年人相比,在高失能老年人中基于收入差异的心理健康不平等随年龄增长的收敛趋势更加明显。因此,应推动全人口、全周期健康管理,提高低失能老年群体的收入水平,并完善高失能老年群体的心理慰藉服务体系和社会功能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6.
利用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发现,失能老人的配偶照料者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家庭的老年人.回归分析证实,被照料者的失能程度作为照料活动的主要压力源,对照料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影响,但这种影响受到个人资源和社会支持的调节,该影响对女性、受教育程度较低、健康状况较差以及没有其他人帮助照料老伴、不与子女同住、不参与社交活动的照料者更为明显.因此,倡议关注失能老人家庭照料者的心理健康,在社区开展照料者支持服务,以期失能老人家庭照料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彭军 《社会福利》2013,(11):18-19
近年来,面对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不断加快的严峻形势,湖北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养老服务时象从过去传统的“三无”和“五保”老人,逐步覆盖到全社会部分有需求的低收入、高龄和失能半失能的老年群体,有效地缓解了“银发浪潮”中社会养老服务供需矛盾。但从供需均衡的视角来看,湖北省社会养老服务业发展整体上仍然处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8.
以全国第六次和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准数据,结合CLHLS微观数据库,对2050年以前城镇失能老年人口养老服务需求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中国城镇老年人的失能率不断提高,其中在65岁以上、80岁以上及10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体中,其平均失能率分别为28.98%、42.12%和76.04%;未来城镇重度失能老年人口规模将不断扩大,2050年以前其所占比例会超过城镇总失能老年人口的25%,而且男性重度失能人口规模始终低于女性重度失能人口规模;未来城镇重度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人员需求数量处于上升状态,预计2050年以前其每年需求的平均规模会超过500万人;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未来城镇失能人口将高于农村失能人口。因此,应尽快建立覆盖城镇居民的长期照护机制;针对不同的城镇失能人群构建差异化的长期护理模式;加快建设针对城镇失能老年人的专业照护人员队伍;完善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规制。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江苏省沭阳县加快推进医疗和养老合二为一,一举解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问题的社会养老模式,为患病、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和医疗服务,让老年人在养老的同时,获得医疗救助和医疗保险,过上安稳的晚年生活。由沭阳协和医院投资1200余万元采取公建民营方式运营的铭和养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使用递归双变量probit模型研究家庭照料对城乡失能老人及其照料者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照料能显著改善失能老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但不利于照料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家庭照料使城镇失能老人身体健康的概率增加42.8%、 抑郁的概率降低45.6%;使农村失能老人抑郁的概率降低38.3%,但对其身体健康没有显著影响.家庭照料使农村照料者身体健康的概率降低18.8%、 抑郁的概率增加49.4%;使城镇照料者抑郁的概率增加41.7%,但对其身体健康没有显著影响.应加强长期护理保险对社会照料尤其是居家照料服务的支持,并以此减轻家庭照料者负担、 提升家庭照料效果.  相似文献   

11.
正安徽省淮北市已进入中度老龄社会,老年人加速发展,其中失能失智老人约有4.9万人,所占比例较高。养老问题、失能失智老人护康护理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群众期盼的焦点问题,该市以实施民生工程为抓手,坚持政府引导,典型示范,政策扶持,社会参与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养老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将医院和养老机构融为一体。淮北矿业医疗集团、皖北煤电医疗集团、淮北职业病防治院等国有大型医疗机构充分发挥利用自身良好  相似文献   

12.
《社会福利》2011,(5):7-8
目前,辽宁农村低保家庭中的常年病人有11.5万人,其中精神病者4.5万人,生活不能自理的重度残疾人7万人。这些常年人不同程度地需要政府和社会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开展集中养护和托管。对此,辽宁盛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从切实解决困难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入手,着力推进农村困难家庭常年病人托管工作。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构建服务平台,创新运行机制,探索出一条解决农村失能、半失能老人社会救助和托养服务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3.
《社科纵横》2016,(11):103-107
中国是世界上失能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家庭长期照护是多数失能老年人主要的照护模式。但是,家庭照护者的文化程度、就业状况、家庭收入、照护时间、有无其他家人参与照护以及被照护老人的生活满意度等都直接影响到照护质量。文章采用个案访谈的方法,对一位女性家庭长期照护者个案进行深入的定性分析,从长期照护的动因、照护的状态、照护产生的影响等方面来反思老年人家庭照护的基础、如何解决家庭长期照护负担问题、如何应对家庭之外的支持力量缺乏的问题。提出道德教化固然重要,还需要建设稳固完善的社会化长期照护支持制度。制度设计需要考虑从经济上对家庭照护者进行补偿;社区提供普及性的医疗、照护方面的知识培训或支持,解决家庭照护者现实中遇到照护技术困难;关注照护者身体身体和心理状态;加强针对失能老人照护的志愿者服务;政府支持兴办收住失能老年人照护需求的养老机构;鼓励培育家庭服务市场,运用社会购买的方式,为失能老人家庭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相似文献   

14.
张陆  祝恺 《社会福利》2014,(10):48-49
正康乐活动是老年人精神养老不可缺少的内容。失能(失智)老年服务对象与自理老年人不同,往往受到健康因素制约,而难以自行选择康乐活动内容。此时就需要护理服务人员运用智能化的技术与方法,为其专门策划、专门设计"量身定做"适合其身体状况的康乐活动方案,做到精神和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等全方位的援助。传统康乐活动与缺陷老年服务机构为失能(失智)  相似文献   

15.
《社会福利》2012,(3):10-10
辽宁省2010年起全面实施农村困难家庭常年病人托管工程,总投入1.7亿元,其中省本级投人7900多万元,计划52个涉农县区各建1所托管中心。目前各托管中心已全部建成,其中2010年建成的23个已投入运营,入住农村低保家庭中失能半失能老人和重度残疾人等常年病人近万人,实现了"托管一人、幸福全家"的目标,探索出农村养老服务和社会救助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基于社会福利政策分析框架,从社会分配基础、社会供给类型、输送系统以及财务模式四个要素出发,评析中国主要试点城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共同特征及存在的问题。结果发现,失能认定评估工具较为简单、服务供给的精准度较低、非正式照护缺乏政策支持以及对医疗保险基金的过度依赖,是目前中国试点城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完善失能认定评估工具,为福利对象提供自主表达需求与自主选择福利供给内容的途径,构建正式照护与非正式照护相结合的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建立多层次的长期护理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17.
失能老年人是一个对长期照护服务需求更高的群体。目前城市失能老年人的照料满意度较高,但仍存在提升的空间。在中国加快建立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构建老年人长期照护制度和支持性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城市失能老年人的照料资源仍然主要来源于家庭,对社会化的照护服务使用较少且满意度较低。城市失能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丧失自理能力持续的时间、照料存在的问题以及照料提供者对其照料满意度影响显著。提升城市失能老年人的照料满意度和生活质量,需要发挥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力量,大力弘扬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促进家庭和谐健康发展,实施家庭照护支持政策和项目,建立居家、社区、养护机构联动工作机制,培育专业照护人力资源,汲取国外先进经验。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面临着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老龄化呈现出速度快、失能老人、高龄老人比例高等特点。目前,中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已达3700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8.3%,这其中约有1000万人罹患智障;高龄老年人已超过2300万,而高龄却是智障患者的最大风险因素。人口老龄化尤其是高龄化的发展,给中国的经济社会发  相似文献   

19.
李修霞 《社会工作》2010,(15):22-24
一 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高龄、空巢和失能老人越来越多,为老社会服务需求日益扩大。老年人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更为特殊。由于生理机能的衰退,从熟悉的社会环境突然转换到新的相对封闭的环境内,养老机构中老人难免存在生理、心理、经济、社会生活以及宗教信仰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养老机构有义务为入住的失能老年服务对象提供智能化康复设备,以提高康复效果,缩短康复训练周期,最大限度提高自理能力。康复工作中常见的误区针对入住养老机构的失能老年服务对象,开展康复治疗训练实践中有时会陷入误区,应予重视。盲目配置康复设备。康复设施设备的配置要根据失能老年服务对象功能残障情况进行选择。有的养老机构配置了跑步机、动感单车、仰卧起坐设备等运动健身设备,甚至把竞技健美器材当作康复设备。这些设备多数对失能老年服务对象不太合适,使用中把握不当还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