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李俊文 《学术交流》2005,23(1):23-27
卢卡奇以劳动为本体,对社会存在的模式进行了新的思考,确定了劳动的三个方面的本质性内涵。第一,作为目的论设定过程的劳动。卢卡奇从马克思的劳动目的论思想出发,批判了亚里士多德的神学目的论与黑格尔的自然因果性观点,得出了选择性与过程性的劳动目的论思想。第二,作为社会实践模式的劳动。狭义的具体的劳动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广义的其他实践活动实现人与社会的统一。第三,作为类自由模式的劳动。社会存在与发展的理想模式是实现"劳动的合类性"与自由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阐明外化劳动是人以维持自身肉体组织的存在为目的而从事的谋生劳动,显现了人的活动受制于自然给定性的方面.外化劳动历史性展开,交换、私有制等,是外化劳动的表现形式.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一切社会关系都成为金钱关系,人处于物化的生存方式中,谋生成为个人劳动的唯一目的,外化劳动采取了异化劳动这种典型的表现形式.扬弃资本主义私有制,也就消除了异化劳动,外化劳动随着人们以全面发展自身的能力为目的的自由劳动的不断形成而逐渐消亡,自由王国的地平渐次显露.  相似文献   

3.
关于马克思哲学有无本体论以及是何种本体论的问题,中外学术界一直存有争议.对此,卢卡奇提出了他的看法.在其晚期《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一书中,他提出并论证了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是劳动—实践本体论的观点.他通过对劳动形成的主客体关系的阐述,论证社会存在本体的关系属性,得出社会存在既不是实体本体也不是意义本体而是“关系”本体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费希特从知识学的实践精神出发阐述了劳动思想,并将其运用到国民经济学之中。他真正从哲学的角度论证了劳动是人的基本权利。首先根据知识学的基本原则考察劳动的形而上学基础,从绝对自我演绎出劳动的先天条件和作为先天权利的劳动;然后论述费希特"靠劳动生存"的劳动观在其国民经济学中的运用,包括劳动与所有权、劳动与国家分工、劳动与闲暇;最后,从劳动的本质、组织方式和目的三个方面论述费希特劳动思想对马克思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黄学胜 《江右论坛》2007,8(4):41-44
卢卡奇通过对革命形势的诊断和对第二国际理论家的批判,提出了正统的马克思主义仅在于其革命的辩证法思想,这一思想代表了《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的基本理论旨趣,开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基本方向.对这一问题的解读有着重大而现实的理论意义.但反思地看,他只是在知识论路向上将马克思主义的正统归并到了黑格尔哲学中,从而错失了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为此,必须首先全面地申说卢卡奇的"正统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而相联于马克思本人的哲学革命,卢卡奇的这一思想方能得到准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西美尔将康德的"人为自然立法"的原则贯彻到历史领域之中,形成了理论构成性的历史观,由此,西美尔对历史实在论进行了激烈的批判.理论构成性的历史观从根本上决定了西美尔的历史规律观.西美尔通过将历史规律归结为康德意义上的自然规律,否定了历史规律的本体论地位,而强调其作为理论预设的认识论价值.西美尔的历史规律观本身存在着很多问题,但其理解历史的康德模式对于我们走出黑格尔模式、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历史规律观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对实证主义的批判即理论构成性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7.
论俄罗斯民法典的编纂及其历史继承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民法学产生于18世纪后半叶,可谓历史久远,基础深厚.在俄罗斯历史上共制定并通过三部真正的民法典,即1922年和1964年的<苏俄民法典>以及1994-2006年分四部分分别颁布的<俄罗斯联邦民法典>.三部民法典都是社会变革的产物,因而每部法典都以否定前一时期的民法学原则为宗旨,但是,这三部法典又都不以立法者意志为转移,每部法典的结构体系和制度规则又均以前一部法典或法典草案为基础,体现了法典编纂的历史继承性.  相似文献   

8.
李弘国 《社科纵横》2013,(4):174-176
思想品德课的性质决定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具有区别于其他教育学科教学过程的特殊性。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与教师树立学习主体观过程的统一,学生接受‘情感教育’的过程与教师提升人格魅力过程的统一,学生形成价值观的过程与教师创新知识结构过程的统一,是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特殊性的主要表现。正确地把握和应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的这些内在特性,对教师有效地组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正确引导教学对象,树立良好的思想品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9.
<劳动合同法>实施两周年来的状况表明,偏颇的立法是导致法律实施效果不能令人满意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对劳动合同法立法过程的回溯性考察可以发现:各方利益博弈的不充分与策略选择的非制度倾向、立法机关权衡利益的偏颇是影响通过立法实现社会整合效用的两个关键因素.为此,必须超越"行政主导立法"的立法模式,完善社会立法中权利配置和作为立法程序正当化装置的公民参与机制.同时,也需要一种全新的"立法者的立法学".  相似文献   

10.
刘宗碧 《创新》2018,(3):38-48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任何哲学研究,在根本上都要回到世界观的把握上来.历来,哲学研究是承认有不同世界观的,但是这种承认所包含的逻辑,一般只是在本体论上呈现出物质和精神的立场选择并归结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划分.这样的划分没有披露哲学历史形式的复杂性以及促进问题探讨向纵深层面的把握.关于哲学史,如果没有世界观的历史形式的梳理,那么哲学就不过是一种简单的平面化结构解析.基于世界观历史形式的观察,哲学经历了古代自然哲学和本体论的世界观,近代对自然哲学的批判和哲学世界观的变革,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变革和生活世界的新世界观重建.这三种形式的基本构筑和变革,使哲学的发展相应地呈现为三个基本的阶段和论域.  相似文献   

11.
东北亚反日本法西斯力量的聚结及其历史意义──兼论东北抗联与苏联远东军的关系赵俊清本世纪20年代后期,日本法西斯势力崛起于亚洲东方。1931年它发动“九一八”事变,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与此同时,东北亚地区——主要是中国东北、朝鲜、日本、蒙古、苏...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民事诉讼法的理论、司法实践和外国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等方面论证了在执行程序中提出执行异议的案外人不能成为审判监督程序中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并论证了我国的再审程序比德、日等国的异议之诉更为科学。  相似文献   

13.
吴兆骞不仅是清初东北流人及流人文学的突出代表,在当时还成为一种引人嘱目的现象即"吴兆骞现象",这一现象关乎他的时代,关乎那个时代士人的生存与命运,关乎那个时代文学创作及心声.清初东北流人文学是特殊文人在特殊时代、特殊环境下创作的具有特殊生活体验和生命感受的特殊文学.  相似文献   

14.
黄建刚 《社科纵横》2012,(10):134-138
中国走向现代化,首先应当是文化思想的现代化。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认为中国有一个"父道"的政府,是一不断重复循环且没有进步的社会,中国人不懂得尊严的意义,国人没有独立的自由意志,中国缺乏权利义务的对称性。今日再读,犹能从中得到许多启迪。但国内学者却将黑格尔的评述,歪曲为"欧洲中心论"。这是对黑格尔《历史哲学》有关内容的误读。究其原因在于国人不能正确对待欧美学者的批评意见。只要国外学者对中国文化、社会、政治的分析中提出批评或批判,国人均缺乏理智判断。我们需要理性、客观地对待西方学者思想观点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傅允生 《浙江学刊》2004,(3):194-196
改革开放以来,史学的学术地位与社会影响下降,其原因不外乎:客观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发展主题及其需求发生转换;主观上,史学研究游离社会发展主题,历史研究的价值取向与社会脱节的现象不容忽视.要改变史学的这种边缘化趋势,必须重塑史学工作者的知识结构,及时调整史学研究的价值取向,积极参与社会发展主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我国<合同法>第229条关于"买卖不破租赁"的规定以及<物权法>第190条关于"先成立之租赁关系不受后成立之抵押权影响"的规定,确立了租赁权具有部分物权特征的规则.物权与债权的区分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立法存在物权化债权的有关政策,包括租赁权与船舶优先权及航空器优先权的有关物权化规则,通过分析实例可以看出,在对有关债权物权化的同时,我国法律对船舶优先权及航空器优先权与交易安全的冲突已有相应的制度安排,但我国法律对租赁权与交易安全冲突的规则及租赁登记的效力存在法律漏洞--基于物权法公示公信的原则,债权物权化,应当有相关的公示制度予以配套,否则将有损交易安全,未来的"不动产登记法"立法时应将租赁登记及其效力纳入租赁权物权化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