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赫哲人的说唱文学──伊玛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赫哲民间文学的瑰宝——伊玛堰赫哲族是黑龙江省的世居民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时,赫哲族的总人口为4000余人,其中3747人居住在黑龙江省。赫哲族的说唱文学伊玛堪,是赫哲族民间文学的瑰宝。伊玛堪是赫哲人最为喜爱的文学样式,长期以来,在狩猎捕鱼之暇,在节庆之日,在漫谩冬夜,听人说唱伊玛堪故事是赫哲人主要的文化娱乐,而讲唱伊玛堪故事的民间艺人,则是赫哲人心目中的灿烂明星。伊玛堪是一种无乐器伴奏的夹叙夹唱的说唱文学,即人物的道白是唱词,其余部分是叙述。它的唱腔粗护优美,唱词合辙…  相似文献   

2.
北方渔猎民族说唱音乐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省达斡尔、鄂伦春、赫哲族的“乌钦”、“摩苏昆”、“伊玛堪”是民间群众喜闻乐见的说唱形式。其音乐形成本体发展的程度可以分为以曲调表现性能、使用、演唱曲目内容及篇幅三类。气质上粗犷、豪放 ,感情上质朴、热情 ,格调上风趣、泼辣 ,是“乌钦”、“摩苏昆”、“伊玛堪”说唱音乐的总体风格。  相似文献   

3.
伊玛堪音乐是赫哲族千百年来世代口耳相传的文化艺术至宝,也是赫哲族历史的一部活书,涉及历史、地理、经济、社会、宗教、民俗在内等许多方面。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赫哲族伊玛堪传统音乐在社会的变迁中面临着失传的困境。因此,对伊玛堪音乐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成为赫哲族传统音乐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对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文化建设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赫哲族伊玛堪是一种内容丰富、具有民簇特色、深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叙事说唱文学。以萨满文化观念为基本核心发展起来的赫哲族伊玛堪,在文化构成上呈现出自己独特的历史形成的多元性。现存伊玛堪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一幅文化色彩绚丽斑烂的画面。作品包含的多元文化观念、多源故事情节,以及其中涉及的大量来自不同民族的精神和物质文化现象,都说明伊玛堪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受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起源的多种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一直以来,对于作文教学,大多数语文教师总是想说“爱你不容易”,一方面念着它的好,它的金贵,一方面又力不从心,虽费尽心机却收效甚微。摊开厚厚一摞作文本,一篇《父亲》的命题作文,竟然有51%的学生写到了自己在半夜突然身体不适,爸爸冒雨不顾自身健康背着上医院的故事。不仅仅这篇作文如此,其他作文也同遭此遇。这样的写作现状,让我们情何以堪?  相似文献   

6.
说“那堪”     
柳永词《雨霖铃·寒蝉凄切》中有一名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其中“那堪”一词怎讲?中学语文课本未作注释,翻了几个宋词选本也未做解释,大概都认为这词不必注释。《辞海》未收此词目,旧《辞源》在“那”字下有一义项说:“那,何也。如何堪,曰那堪。”然《辞源》、《辞海》“何”字均未收“何堪”这一词目。在一般辞书查不到的情况下,所以有的教学参考书根据“那”和“堪”两个字的意思,把“那堪”讲成“哪里禁受得住”(《辞海》“堪”字有一义项是“胜任;禁受”)。此说就这句而言可说得通。然而在另一些地方碰到“那堪”一词,按上意就不一定讲得通了。  相似文献   

7.
全文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分写“我是伴着一道道人生的‘坎’长大的”,后半部分写的是“尽管我有种张不愿跨越高考这道坎的情绪”但这道“坎”不能不跨。前半部分属于“面”上的铺陈与铺堪,后半部分则是集中于一个“点”上实话实说。[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游仙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重要类别,由于儒家对“怪力乱神”的排斥,在某种意义上堪于水山、田园鼎足而立的游仙诗没有得到学界的足够重视,本就游仙诗的特点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分类。  相似文献   

9.
一、“杜许”别解《世说新语·方正》篇有云:王述转尚书令,事行便拜。文度曰:“故应让杜许。”蓝田云:“汝谓我堪此不?”文度曰:“何为不堪!但克让自是美事,恐不可阙。”蓝田慨然曰:“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不如我。”“杜许”二字,刘孝标未注,后人或以为是一人姓名;或以为是二人之姓;或以为应作当时俗语理解;或以为无法确解,直以“未详”避而远之。我觉得,“杜许”二字并非指人。因为其一,杜许其人,既然可以提出与王述较高低,无论是当时人还是上古人,史书不会不记载;再则历史上也没有将“杜许”二姓并提作为典故的。  相似文献   

10.
诸葛亮为何娶黄氏丑女为妻? 诸葛亮娶黄承彦之丑女“黄阿丑”为妻的故事,正史《三国志·诸葛亮传》未载,仅见于裴松之注引《襄阳记》。大意为:“沔南名士”黄承彦对诸葛亮说:“闻君择妇,家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足下以为如何?”诸葛亮一听,喜出望外,当即答应,随即就用车子去沔南把阿丑姑娘接了回来。象诸葛亮那样已被当地名士们公认为才貌双全、品学兼  相似文献   

11.
论陶潜隐逸诗的极致境界──兼释王国维的“无我之境”唐登高“无我之境”:审美静观的极致“无我之境”,是近代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提出的诗歌美学命题。“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  相似文献   

12.
刘县书 《社区》2009,(5):51-51
以前,“王子与公主”的故事是童话;现在,“老夫与老妻”的故事是神话。“为了保护地球,我们不离婚吧。”一个丈夫指着窗外阴霾的天空,恳切地对闹离婚的妻子说。  相似文献   

13.
孤儿角色与成年仪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孤儿”为主人公的民间故事遍布世界各地,其故事类型主要有“田螺姑娘型”、“天鹅仙女型”、“找幸福型”、“百鸟羽衣型”、“两兄弟型”和“灰姑娘型”等。孤儿的性别有男有女,他们总是在少年时失去了父亲或母亲,并遭受各种磨难和考验;但同时又得到他人的帮助,最后孤儿总是获得幸福。由于孤儿角色涉及的故事类型较多,本文仅就田螺姑娘型故事探讨“孤儿”的角色及其成年礼内涵。一田螺姑娘型故事常被学者们归入“幻想故事”或“童话”一类,在丁乃通《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中为400C型。我国田螺姑娘型故事大都与报恩的主题有…  相似文献   

14.
故事是由不同的情节成分即一个个“故事单元”相互接续而成的。当我们在一个故事中发现了几个特定的情节单元的同定组合方式时,我们就可以称这种组合方式为一种“类型”,同时也称这个故事为一种类型化了的故事。因此,所谓故事的类型简单说就是几个特定情节单元的固定组合方式,进而言之,  相似文献   

15.
在故事剧表演活动中,成人应转变“演出至上”的观念,重视幼儿的主体性地位,创造条件从生活实际中挖掘幼儿兴趣点形成故事剧表演主题,并引导、支持和鼓励幼儿在生活中、游戏中充分体验故事剧中的情节,以此构建以幼儿为主体的故事剧表演活动。教师在故事剧表演活动四个环节的角色与作用分别是:主题选择,丰富经验与适时介入;情节体验,关注焦点与有效引导;故事排演,以“玩”代“练”,激发童趣;分享评价,重视参与,关注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一、三国故事流传的过去在中国,三国故事的流传在唐、宋时代就已经十分广泛了。那时,在市井的说书艺人中,有讲述历史故事的,“说三分”(即讲述三国历史故事)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课目。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说,三国故事“得之于行路,传之于众口”;诗人李商隐的《骄儿诗...  相似文献   

17.
莫言小说中的“白衣盲女”这一意象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由文本呈现的美学元素来看,这一意象是真和美的化身。这一意象同时包容了关于生命、文化起源的追溯与预设,而融会于其中的时间意识尤堪重视。以这一意象为主体的“女神再生”的建构则是解决“种的退化”这一文化命题的必由之路,在这一意象之上,蕴含着生命、文化涅檗等重大主题。  相似文献   

18.
阜新地区巴拉根仓故事中“童年出家”、“佛祖赐名”等故事素的出现与该地区宗教民俗生活息息相关。还原故事生成的文化语境,民间口承叙事往往成为地方风俗和历史的直接注脚。故事文本是特定区域内群体意识的历史积淀,是对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记忆。  相似文献   

19.
论20世纪90年代“乡下人进城”小说的故事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以来“乡下人进城”的小说故事,其全部情节模式是按照“进城一还乡一再进城”的逻辑循环完成的,这一情节模式的艺术价值,在于记录了故事主人公们的“边际人”身份及其思想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20.
张雄文 《社区》2011,(32):42-42
军事上的粟裕与林彪,可谓一时瑜亮,常常令人有“千载谁堪伯仲间”之感。两人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都生于1907年,只有月份的细微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