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应星 《社会》2023,(5):56-86
本文基于比较历史社会学和组织社会学的视角,在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与俄国革命民粹派、第二国际社会民主党以及中国共产党进行相关比较的意义上,对列宁建党理论的经典著作《怎么办?》作了新的诠释。本文先分析了“灌输”机制在欧洲、俄国和中国的异同,而后重点解析了《怎么办?》第四章中三个核心的组织问题:通过对比韦伯对职业政治家的分析,阐释了列宁对职业革命家组织的重要性的理解;通过与中共白区工作的比较,突出了列宁提出把精干的组织核心与差序的组织圈层结合起来的意义;通过与俄国革命民粹派及第二国际的比较,展示了列宁关于政党组织的密谋性和集中性思想的渊源及其流变。本文的上述分析为“组织的武器”这一经典的论题赋予了新的理解。文章最后指出了中国社会学在单位和组织研究上从技术性分析走向追根溯源的政治性分析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据苏联《社会学研究》杂志1979年第2期报道,共青团中央委员会、苏联科学院、苏联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部、苏联教育部和苏联教育科学院联席通过了关于1979-1980年举行第六届全苏社会科学青年专家与学者悬奖竞赛会议,纪念列宁诞辰110周年的决定.参加会议的有科研、设计、计划设计和工艺等组织的研究人员、大学教师、研究生——  相似文献   

3.
<正> 资本主义薄弱环节思想是列宁指导俄国革命的一个基本思想,它不但带来了十月革命的胜利,而且鼓舞苏联人民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可是,从《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开始,理论界却往往把列宁这一思想等同于他在1915至1916年间提出的“一国胜利论”,因而限制了这一思想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列宁的“一国胜利论”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一国胜利论”,而他的资本主义薄弱环节思想却包括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艾革  相似文献   

4.
苏联《社会学研究》1982年第1期刊载苏联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科学社会学研究室主任A.兹沃雷金的题为《资产阶级社会学论人及其行为》一文,这是作者正在撰写的一部专著的一部分。作者指出,本世纪后半期社会学思想发展的特点是人道主义倾向的加强。首先是马列主义关于人的辩证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5.
据《苏联教育学》1989年第1期报道,保加利亚和苏联从事青年教育的教育学家于1988年9月27—30日在瓦尔纳举行了首次学术讨论会。会议是由两份杂志《苏联教育学》(苏)和《人民教育》(保)发起的。有150多人参加了讨论会,会前出版了报告提纲。有7位学者在全体会上做了报告,内容为:在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条件下个性培养的社会和教育问题;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化和普通职业教育的发展;教育事业的经济问题和管理。讨论分3个专题组进行:教育制度民主化的社会、教育和经济方面;教育学问题和普通中等教育同职业教育的矛盾;新型学校在思想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问题。讨论会上关于如何探索出新形式让青年发挥社会政治积极性和  相似文献   

6.
据苏联《社会学研究》杂志1985年第1期报道,1984年10月,在苏联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举办了方法论讲习班,题目是《社会学知识的结构和研究苏联社会活动社会领域的方法论问题》。苏联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哲学博士伊万诺夫教授作了主要报告《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学的方法论问题》。报告的基本任务是:根据科学认识活动和社会学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更准确地说明社会学的对象和结构。  相似文献   

7.
(一)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曾设想过,到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为全社会公有以后,商品、货币将自行消亡。苏联十月革命以后的实践证明,那样是行不通的。于是列宁推行新经济政策,主张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一方面承认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经济的存在和价值规律的作用,承认“在有商品和商品生产的地方,是不能没有价值规律  相似文献   

8.
苏联《真理报》(1983年9月23日)刊载苏联社会学协会主席团成员A.兹德拉沃梅斯洛夫教授撰写的《社会学:问题和前景》一文,摘译如下: 今天,不经常注意哲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法学家、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解决经济实践、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改善思想教育工作的具体问题是不可想象的。换句话说,苏联社会科学家,包括社会学家必须积极地参加解决生活提出的各种任务。近年来,社会学的一些部门(劳动社会  相似文献   

9.
早在十月革命之前,布尔什维克的《星报》和《真理报》上所发表的无产阶级革命诗歌,就常常体现出对列宁革命思想的宣传: 自由属于全体劳动人民, 权利属于所有被压迫者!然而,苏联诗歌直接接触列宁题材却是在十月革命以后。二十年代初,象征派诗歌十分活跃,这一流派的M.杰拉西莫夫等人曾以象征主义手法在诗歌中对列宁形象进行艺术概括,他们的尝试引起文化艺术界的浓厚兴趣,以致各种类型的艺术先后都出现了这一  相似文献   

10.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产生于本世纪初,这时马克思主义哲学已建立了对自然科学理论进行方法论分析的传统.恩格斯的《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及其后列宁的《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等著作,都对时空关系、物质运动等问题做了研究.特别是列宁的文章《论战斗唯物  相似文献   

11.
《苏联社会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刻已问世。这部著作概括了近年来苏联社会学家在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方面的成果,分析了社会学理论和实践上的一些综合性问题。这些问题,对于苏联社会学的发展以及提高它在共产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总地说来,作者是把社会学学科的历史和现状同解决社会发展不同阶段出现的理论和社会实践问题结合起来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七十年代以来苏联出版了一些论述发达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著作,主要的有: B. 卡西亚连科的《发达的社会主义:历史学和方法论问题》、? 扎克的《现阶段对苏联文化革命的研究》、3. 斯捷潘诺夫的《党史著作中的苏联文化革命问题》、B. 叶尔马科夫的《苏联文化史研究》、《作为历史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3.
苏联《共产党人》杂志1979年第15期在《科学展望》专栏发表的这篇文章,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哲学研究的现实意义,强调哲学研究在解决共产主义过渡任务方面的重要性;知识的一体化和科技革命的发展需要高度的理论概括;对当代社会现象的哲学分析日益成为制定重大实际决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哲学的最重要任务是积极影响世界思想斗争的进程.第二部分主要谈现状和成就,认为在辩证唯物主义方面正在实现列宁著作中提出的哲学研究规划,并取得了重大成果;对《资本论》进行了大量理论研究,为辩证逻辑这一重要领域建立了良好的开端;在有关反映论的重要著作中提出了一些总结性意见;科学的方法论和逻辑的研究,阐明了现代科学知识发展的一系列复杂问题;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更加重视共产主义建设的迫切任务、世界革命进程和科技革命问题;哲学史问题的研究同解决当前任务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了,写出了哲学史方面的总结性著作,哲学发展的列宁阶段的研究成效卓著;等等.这里介绍的是文章的第三部分,关于苏联哲学研究的趋势.这一部分里指出苏联哲学研究中的缺陷和存在的问题,从改进哲学研究的观点来说,对我们也不无可供参考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据苏联《社会科学》杂志1986年第2期报道,前不久,国际瓦尔纳社会学学校在莫斯科举行例会,讨论社会生产集约化条件下经济发展的社会因素和社会机制问题.保加  相似文献   

15.
《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是列宁继《国家与革命》后,又一部批判以考茨基为主要代表的机会主义者关于国家与革命问题谬论的巨著。这部著作是针对考茨基的《无产阶级专政》这本小册子写的,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列宁对考茨基的批判虽已成为历史,但被列宁批判得体无完肤的考茨基的谬论,现在又被一小撮现代修正主义者复活了。因此,回顾  相似文献   

16.
据苏联《哲学问题》1981年第6期报道,第三次全苏现代自然科学哲学问题讨论会已于今年4月22日至24日在莫斯科召开.此次讨论会的目的是进一步发展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联盟,总结近十年来的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研究工作,确定这方面有待研究的新问题和总路线.参加讨论会的有来自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和各科学中心的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800多人,其中苏联科学院、各加盟共和国科学院和部门科学院的正式成员和通讯院士70多人,科学博士250多人.苏联科学院院长A.?.亚历山大罗夫院士在讨论会上致开幕词,副院长?.H.费多谢耶夫院士作了题为《列宁与现代自然科学的哲学问题:总结与展望》报告.会上听取了《物质的演变及其结构层次》、《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知识的分化和整体化》和《科学技术革命时代的人、社会和自然界》等报告.  相似文献   

17.
北美的教育社会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什么是教育社会学教育学家和社会学家曾各自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从事教育社会学的研究。一些教育学家将教育社会学作为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在研究中注重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以教育作为研究的焦点;社会学家则把教育社会学看成社会学研究的分支,在研究中主要着眼于解决实际社会问题。关于教育社会学的定义,F. J.布朗曾在其《教育社会学》(纽约普伦蒂斯-霍尔出版社,1947)中引用D. W.多德森的话说,“教育社会学的兴趣在于研究整个文化环境的影响……教育社会学对学校感兴趣,但认为学校只是整个社会的一小部分。教育社会学特别感兴趣的是找出操纵教育过程的方法(社会控制),以便更好地发展个性。”联合国教科  相似文献   

18.
近两年来,文艺社会学在国内也开始为人们所问津。目前刊登在报刊上的文艺社会学文章有:《谈谈文艺社会学研究》、《论文艺社会学学科的确定》、《文艺社会学漫谈》、《文艺社会学初探》、《略论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社会学》、《文艺社会学研究概述》、《艺术与社会沟通》、《音乐与社会——音乐社会学》、《论文艺社会学中的社区文艺与艺术》等。这些文章分别从文艺社会学的性质、对象、分类、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关于文艺社会学的性质:有的人认为,文艺社会学是文艺学  相似文献   

19.
据苏联《社会学研究》杂志1981年第2期报道,苏联社会学协会和苏联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今年在诺金斯克科学中心就"工业社会学的发展前景"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科学实践讨论会.苏联社会学协会主席、哲学博士X.莫姆江教授主持会议.哲学博士、教授?列维金在会上做了《工业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方向》的报告,指出近十年来工业社会学所取得的成绩不仅仅是发表了科学研究的成果,更重要的是在情报资料方面为企业、部门的领导提供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改进管理的建议.会议认为,工业社会学工作者调查研究的范围  相似文献   

20.
苏联《政治自修》杂志1980年第3、4期连载了苏联各种事业发展的统计数字,其中关于教育、文化和科研方面的情况如下: 一、教育1918—1979年受过中等教育的共8,320万人(其中包括普通学校毕业的6,400万人,中等技术学校和其他专业学校毕业的1,650万人,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的210万人);高等院校毕业的各类专家1,560万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