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是党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当时形势作出的重大决策。“向北发展”,就是调集大批军队和干部进入东北,发动群众,扩大军队,完全控制热河,察哈尔两省,夺取东北,建立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影响革命全局的新形势;“向南防御”,就是撤退我军在长江以南分散孤立的解放区的主力部队,收缩战线,集中兵力,加强江北阵地,接替山东、江苏我军主力北上后的防区,准备抵抗国民党军队的进攻,掩护我军在东北的战略展开。向南取防御态势是保障向北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1911年武昌首义以后,江湖会张国荃等曾經在鄂北地区起义响应。这次起义对武昌首义給予了巨大的支持,并在鄂、豫、川、陝边境一带扩大了革命影响。但过去对这次起义没有比较翔实的記载;原有的記载也都未提江湖会张国荃在光复襄阳中的领导作用,甚至把当时的会党誣之为“匪徒”,而把光复襄阳的功绩归之于一貫仇視革命、后来投机革命并破坏革命的旧官僚黃仁菼。  相似文献   

3.
朱元璋对北元政策管窥雪岩洪武三年(1370)5月,明将李文忠率部攻克应昌,俘获了元惠宗嫡孙买的里八刺等人,6年,买的里刺等人被送至明朝京师。明太祖朱元璋利用这个契机对北元君臣、故元势力展开招降活动,形成了洪武朝前期对北元政策的一个焦点。洪武元年,元惠...  相似文献   

4.
“我等之上,何用管主”与“上天日月,下土汗济农”的对立.元室北迁回到蒙古本土以后,草原地方势力与北元中央势力在政治经济诸方面利益上的矛盾突出起来.宰桑、赛特们不服中央势力的制约,分庭抗礼,各行其是,“我等之上,何用管主?我等行事,自作主宰可也!”(《蒙古源流》笺证本卷六)甚至以“犬死栅栏,侯死盟会”为时沿.内部的互争雄长,加上明朝的征伐,使蒙古社会处于长期的战乱之中.渴望安定和重新统一,成为人民群众的普遍心理.“上天日月,下土汗,济农”,就是这种要  相似文献   

5.
鲍音 《社会科学战线》2006,142(4):125-129
传国玺象征皇权。1368年元惠宗携元传国玺北徙沙漠。元传国玺“制诰之宝”传承于北元孛儿只斤氏诸可汗手中,历时260多年。北元察哈尔正统可汗、元惠宗15世孙,北元末帝林丹汗于1634年兵败殁于青海大草滩;次年其子额哲将“制诰之宝”献给后金皇太极。元传国玺传承始末证实元朝延续政权之历史过程,不应以1388年为“北元”之终结。  相似文献   

6.
明皇朝建立之初,摆在朱元璋面前的首要任务是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完成国家统一大业。然而北元的存在却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7.
略述祠堂     
祠堂建筑始于明代中期嘉靖之前,官宦之家只设有家庙,直至夏言上奏朝廷,才建有祠堂。祠堂被称为“徽州三绝(即民居、祠堂、牌坊)”之一。祠堂在徽州古建筑中,无论从建筑设计、工艺美术、雕刻装饰等都是高档次的,它在徽州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反映。为中外诸方面尤为建筑界的专家、学者所重视和赞誉。从祠堂建筑的规模上,可以反映出一个姓氏宗族的历史背景、社会经济、家族繁衍及盛衰等各个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北元时代孛额教的复兴额尔德木图大元忽必烈汗请西蕃佛教为大元国教,历代皇帝各拜善僧为“帝师”,因此,西蕃僧众有恃无恐,“国家财富,半入西蕃”①。西蕃佛教密宗尤为肆无忌惮,“经文教导受灌顶后的密教行者的行为准则是:他应当‘杀生’,‘说谎话’,“取所不与”...  相似文献   

9.
万寿白塔为了辽代佛塔.北元时重修,刻有碑文.碑文证明北元是具有国号、帝号的政权.也否定了关于北元亡于1388年之说.  相似文献   

10.
赵孟頫于元世祖忽必烈统治后期出仕为官,初入大都便经历了权臣桑哥事件的始终。随着元廷政治变化的波诡云谲,赵孟頫的从政心态发生多次变化,并逐渐认识到复古道以提振士气的重要性。在南北往来基础上,赵孟頫积极打通两地文化差异,在文学上主张"宗经"复古;在书法上推重"二王",追求晋风;在绘画上标榜王维,对近世士夫画做出大胆改革。赵孟頫借文艺复古道的努力,显示出深刻的现实思考,无论是倡导温柔敦厚的诗教精神,还是以高尚人品为基础的书画艺术,都对净化元初文艺创作,开启一代新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宋代的畜牧业,由于北方契丹、西北党项等以游牧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少数民族的兴起和政权的建立,宋朝的疆域大为萎缩,天然牧区大半丧失,故其从地域上讲比唐代衰退了,但在相应的地域里,比唐代有了较大的发展。关于马政及其落后,研究者已多,本文不再从军事角度论述,仅就宋代畜牧业的概况做一探讨,因为这是个尚未有人涉及的领域。  相似文献   

12.
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郭大力于1905年生于江西省南康县斜角村,即现在的南康县三江公社斜角大队。斜角村分为“岭上”和“田心里”两个屋场,郭家住在“田心里”。这里地处章江边上,是一块肥沃的小冲积平原,地势开阔,物产丰富,产甘蔗二、黄麻、水稻等。郭大力原名按姓氏字辈叫郭秀勍,“勍”意为“强有力”。以后他把秀字去掉,把勍字拆开,“京”古字作“大”解,于是就成为“郭大力”,后来一直沿用。 郭大力的父亲郭传科是清末的秀才。郭  相似文献   

13.
古都邺城略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邺城在军事、地理上的重要地位 古都邺城在河北省临漳县西南35里的三台村,西距京广铁路讲武城车站8里。这座历史名城现在虽然是孤台荒冷、断垣裸露,在绿沙黄浪之中经受风雨剥蚀,但它却持有特殊的辉煌历史。 黄初三年(公元222年)魏文帝曹丕定都洛阳后,因邺城为王业本基,谯县为先人本国,许昌为汉之所居,长安为西京遗迹,所以与洛阳共列为五都。以后邺城又相继成为后赵、冉魏、前燕、北齐等王朝的都城,于是邺城成了与邯郸的战国时期赵王城、易县的战国时期燕国下都在河北境内的三大古都。  相似文献   

14.
一 “意象”最早作为两个互相对应的词来使用,始见于《易经》中。《易传·系辞》:“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意”,《说文》释:志也。段玉裁注:志即识,心所识也。用意类似于“主观意识”的意思。“象”,段注:像者,似也。古书多假象为像。《周易·系辞》:“象也者,像也”。故知“象”也即象形、物象的意思。用今天的观点来阐释,  相似文献   

15.
明与北元——蒙古关系之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元朝是我国历久上著名的大一统王朝。一三六八年明军进入大都,从此,在元朝旧有的版图上出现了明朝和北元——蒙古两个并峙的政权。北元——蒙古的汗统是成吉思汗——元顺帝皇统的延续,北元——蒙古自认是元朝的继承者,对这一基本事实,明朝和清朝统治者都是承认的。北元——蒙古和明朝一样是十四世纪至十七世纪我国的政权。 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宋齐梁陈与魏齐周隋并立、宋与辽金对峙的两次南北朝,明与北元——蒙古也被当时的蒙汉统治者和人民群众称之为南北朝。明朝和北元——蒙古的对峙,是我国历史上第三次南北朝。 国家的分裂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不符合人民的愿望,南北朝总是暂时的。二百余年间,明朝与北元——蒙古的政治经济联系不断加强,最后终于在十七世纪中期由后金——清完成了重新统一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6.
17.
明朝初年,明廷与北元和女真各部之间的政治关系错综复杂。洪武时期、永乐时期、正统以后三个时段尤当引起注意。此间涉及了辽东被纳哈出占据,明廷降服纳哈出的过程;蒙文、蒙语在各民族交往中的作用;明廷、阿鲁台、卫拉特蒙古贵族之间的斗争;阿鲁台、脱脱不花、孛来、毛里孩对三卫和女真地区的经略。明廷在女真地区建立的众多卫所及女真诸部的发展壮大等内容。明廷与北元的长期对抗战争是满族得以发展壮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刑法于一九七九年七月一日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一九八○年元月一日起施行。六年来,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学技术、对外关系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改革的浪潮冲击和影响到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理论观点,学术思想、价值观念、人际关系、伦理道德等都在改革的浪潮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我国刑法是工人骱级和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它必定要反映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利益和要求,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法制也在逐步走向完善。  相似文献   

19.
蔡文华 《理论界》2012,(9):97-99
恽代英作为一名理论宣传家和革命实践者,对政党的态度经历了由排斥到推崇的转变。他关于政党基本功能、主要特征、作用发挥、依靠力量等问题的认识,直接反映了其政党观念的形成及演变。由于恽代英对政党的认知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最终导致其与国民党右派决裂,形成鲜明的无产阶级政党观。  相似文献   

20.
在香港风雨沧桑的历史上,既刻画着清王朝的屈辱,又写满了中国人的自豪。香港将在1997年7月1日翻开新的历史一回归祖国。这是世界瞩目的大事.更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从英国占领香港地区到今年7月1日,整整156年。那么,英国殖民者是如何割占香港的?香港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呢?本文拟就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一、古代的香港香港地区玉臣称香港(英文“HongKong”是粤语“香港”译音)。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考古发掘材料证明,早在2元前4O00年左右.中国的原始居民就在香港地区居住。在南丫岛、大屿山等处发现的众多晚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