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然环境、农业环境与城市环境是环境美学研究的三种主要的人类生存环境。自然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基础。农业生产是对自然的摹仿,因此,农业环境是准人工的自然环境;城市则是完全的人工环境。在城市,自然被排挤出去或只是作有限的点缀。后工业社会诞生的园林城市则是人工与自然相统一的环境。尽管园林城市也属于城市类型,但它实现了环境的自然性与人工性的和谐以及人性内在结构中自然性与文化性的统一,因而是适宜人类居住的理想生存环境。园林化是人工环境建设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在人与自然关系不断推进的历史进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从农业文明时代的原始和谐到工业文明时代的对立与紧张,使得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严峻考验。重温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关于人与自然和解的精辟见解,对于我们重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低熵社会:低碳社会的环境伦理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是人类面临日益严重的生存环境危机时提出的一种应对方法和手段。环境危机的实质,是人类为了追逐财富对环境投入巨大能量,彻底打破人类原生环境系统的能量(热能)结构平衡,及因此产生巨大的无效能量——“熵”所引发的。人类只有站在环境伦理道德的高度上,改变世界观和人生观,令生活目的和生产手段回归自然,减少能量投入,减缓熵流积聚,自觉建立一个“低熵社会”,人类和生存环境系统,才有永远实现和谐共存、共生、共同持续发展的可能和机会。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极度恶化和环境意识的高度觉醒,环境问题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正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在环保时代的今天,以消除和减少产品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而开展的企业营销活动———“绿色营销”应运而生。对此,我国企业应有足够的认识,必须改变营销观念、调整营销策略、优化营销手段,以适应当前全球市场营销绿色化的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5.
“美”与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人类追求的美的境界。文章从美学的角度探讨了人与自然和谐美的特征要素及其实现途径,使人们认识到提高美学意识以保持良好社会秩序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人类社会的文化活动实质是人生命状态的外显形式,是人类与自然环境以及人类之间互动关系的总和;交流、融合、相互吸纳是文化得以延续的基本方式。泉州宗教和俗信石刻是泉州作为“世界宗教大花园”极为重要的实物证据,它在精神层面上深刻体现出“和谐互融,多元并存”的文化价值取向,这对当今我们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和谐世界”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社会结构的变化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变化而变化的.近代以来,人类历史上的科技革命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经历了机械化时代、电气化时代、自动化时代,一直到今天的信息化时代.随着生产力形态的变化,人类社会的结构状态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以高科技和信息化为特征的现代科技革命,引起了社会生产力的革命性变化,其过程和结果也前所未有地影响着人类社会历史进程,深刻地改变着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正在催生着新的社会结构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传通”是人与生俱来的本领 ,是人类关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机制。人类社会靠传通得以存在 ,历史文明靠传通得以传承。信息是传通的材料 ,媒体是信息的载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 ,人类经历了口头传通、文字传通和电子传通的阶段 ,开始进入网络传通的时代。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网络媒体 ,被称作“第四媒体” ,其特点是能使文字、声音、图像和数字混合 ,从而为人类提供了数字化生存环境。网络传通改变了人类的交往方式和传通观念 ,也改变着世界的传通秩序 ,创造了一个开放的、多元化、平等的信息交流环境 ,促使“中国了解世界 ,世界了解中国”。但也不可忽视网络传通的负面影响 ,政府应在大力支持发展网络传通事业的同时 ,加强法制管理  相似文献   

9.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正日益凸显其时代价值,显示出强大国际影响力、感召力。何以如此?我们可以从人类历史的演进逻辑与人文哲学的思考中找到答案。用一幅当今世界的“三方四态图”看出人类正面临向何处去的十字路口,必须对人类前途作出判断与选择;面对今日人类社会的种种难题与矛盾交集,化解之道何在?必须作出回应; 中华文明延绵不绝的“和谐”哲学,为之提供了思维基础。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进程,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同时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的污染、破坏,也日益倍受关注,于是“绿色消费”、“绿色营销”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渐入人心,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污染,节约能源,防止公害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在这种...  相似文献   

11.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现代科技的浪潮一方面开阔了人的视野和活动范围,增强了人们的创造力;另一方面使人的本质在对象化过程中发生异化,人类与周围环境处于一种紧张的矛盾关系之中,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由此也带来了危及地球生命和人类社会的“全球问题”。伴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日益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
简论哲学的环境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哲学的环境意识是客观环境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随着实践水平的提高,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认识经历了“畏惧--主宰--重视”的过程,并逐步由自然环境意识发展到自然环境意识、社会环境意识、文化环境意识并重。为了有效地解决环境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强化环境意识,明确环境意识的全面性、和谐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13.
和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旋律。教育通过培养在“仁”“智”诸方面自由、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而实现社会的和谐。文章梳理了中西方和谐教育思想的演变,阐述了和谐教育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科技时代是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与知识化的时代,同时也是综合国力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代。随着21世纪的到来,生命科学技术以人类无法想象的速度进入了人类社会,进入了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它的到来,一方面,给人类带来了一个促进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高效预防疾病及有效治疗疾病的美好时代;另一方面,它也给人类生活带来了一系列的伦理问题,并且需要人们进行解决。万事万物,皆有伦理,人类概莫能外。因此,研究高科技时代生命伦理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人、自然、社会关系的世纪性思考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和人类社会内部的关系,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两大基本关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都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两大关系的对抗程度不断加剧,现在,这种对抗已危及到生态圈和人类社会的安全。人类所依存的是一个贫病交加的地球,传统的做大蛋糕的方式已因资源短缺、环境恶化而难以为继。人类社会的内部对抗,已加剧到使国家和社会的安全保障被置于足以反复毁灭整个人类和整个生态圈的高科技火药堆上。在21世纪,人类只能选择持续的全面变革,告别“两个对抗”,走向“两个和谐”。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的生存环境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也成了人类普遍关注并且力求有效解决的基本问题之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本文以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来关照哈萨克族的文化生活,以此来向广大读者阐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历史渊源与重要性,以求呼唤现代人热爱自然、与大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  相似文献   

17.
论民族大学生生态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意识是一种反映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新的价值观,是现代社会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目前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急切地呼唤人们生态意识的提高。研究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状况,传播和创新环境知识和文化,尤其是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生态意识,成为时代赋予民族高等教育的神圣使命。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生态意识,对于减少可能形成新的“环境盲点”和“环境盲点控制区”,促进民族地区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集体主义伦理价值观的历史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是在集体的劳动创造中发展起来的,因而集体主义就成为一种衡量满足个人和社会需要的必不可少的价值准则。基于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的两大伦理关系,处理(或调整)个人与集体、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使之保持和谐与协调,就成为人类社会不同历史时代伦理价值原则的主要内容。随着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集体主义的伦理价值观发展为无产阶级集体主义的伦理价值观。放眼世界,只有当全球各国和人民都能把集体主义的伦理道德原则和价值准则自觉地放在第一位,人类才能真正最有效地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地球”、“拯救地球”,从而拯救人类自身!  相似文献   

19.
正确理解恩格斯关于“文明时代”的论述李爱华马克思恩格斯在阐述社会发展时,肯定了摩尔根的说法,认为人类社会在经过了蒙昧时代、野蛮时代之后,进入了文明时代。那么,如何理解文明时代的含义呢?目前,国内许多著述在说明文明时代时,几乎无一不引证恩格斯在《家庭、...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人类面临最严峻的问题之一,就是生态环境的恶化。这种人与自然不和谐的关系必将导致人类自身的生态危机。面对这种危机,一种全新的旅游形式——生态旅游应运而生。这种旅游是在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前提下,通过旅游者和保护区民众的共同努力,既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又教育、引导、提高大众的环保意识,从而达到“保护地球,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