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资讯     
平昌县就业局多举措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今年以来结合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推进.在43个乡镇及单位新开发安置公益性岗位200个.解决安置五类就业困难人员.其中有34名零就业家庭成员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实现了就业.并及时兑现社保、岗位补贴17.5万元。同时,新制定出台了公益性岗位管理办法.严格认定程序、标准和要求,落实公益性岗位帮扶对象.并建立逐年淘汰机制,实行动态管理.以腾出岗位安置更符合援助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  相似文献   

2.
川劳社办[2007]68号2005年以来,我省广泛开展了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行动,在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基本实现了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但是,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不稳定的问题还比较突  相似文献   

3.
资讯     
今年以来.巴中市充分依托社区开发就业岗位.实施再对“4050”等就业困难对象实施再就业援助.较好地解决了这部分群体的生产生活问题,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该市重点乡镇、街道和社区都建立了再就业救助站,以社区资源为依托,开发就业岗位和公益性岗位。截至目前.已开发公益性岗位1227.个.在巴州镇水井街建成的“再就业商贸一条街”一次解决了180名特困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  相似文献   

4.
今年上半年.高县就业服务工作围绕抓好就业促进政策落实,开展援企稳岗工作,帮助城镇就业困难群体、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强化失业保险,加强就业技能培训,提高职介服务质量等重点工作,全面和超额完成了上半年各项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5.
南充市近年来为缓解城乡就业压力,以"就业在社区,稳定在社区,和谐在社区"为目标,以"夯实基层平台,完善援助机制,拓展就业岗位"为抓手,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活动,历经艰苦努力,全市社区就业进入了岗位容量逐步扩增、失业数量逐年递减、服务质量逐级提升的良性发展轨道,特别是实施的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活动,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目前,全市有99个社区成功创建为"充分就业社区",(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9个、市级89个),13.5万余名失业人员在社区找到了合适岗位,就业率达93.7%。  相似文献   

6.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领导同志关于将享受失业和低保人员生活保障与再就业结合起来的指示精神,切实帮助解决家中无一人就业、仅靠领取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失业保险金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维持基本生活的城镇居民家庭(以下简称“‘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难问题,省劳动保障厅、省委宣传部等省级10部门和组织定于今年10月在全省范围内共同组织开展一次以“实现就业一人、帮助解困全家”为主题。 以在劳动年龄内、有就业愿望和劳动能力的“零就业”家庭成员为服务对象,以开展专项服务为主要内容的“‘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援助服务周”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南江县南江镇沙溪坝社区始终坚持“民生为本、就业优先”的服务理念,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为工作目标,以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为服务平台,帮助辖区内失业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今年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88个,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50人,扶助自谋职业、自主创业1100人。社区就业率达98.5%以上,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该社区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2013年全省就  相似文献   

8.
八五二农场党委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以充分就业为目标,以平台建设为保障,以就业再就业援助为重点,以开发岗位为核心,以完善服务为手段,大力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有效畅通了社区居民就业渠道,拓展了就业空间,实现了充分就业再就业社区的创建目标。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华蓥市坚持把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作为扩大就业再就业的重要举措,把控制失业率、增加就业岗位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调控目标,落实扶持政策,优化就业环境,拓宽就业渠道,强化就业服务,就业再就业工作取  相似文献   

10.
2004年以来,各地按照省劳动保障厅关于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的部署和要求.以城镇社区为创建对象,以促进各类下岗失业人员充分就业为目标.以帮助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4050”人员和“零就业”家庭成员等困难对象就业再就业为重点,积极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进一步推进我省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和社区就业工作.省劳动保障厅决定对242个社区授予第一批“四川省充分就业社区”的称号。[编按]  相似文献   

11.
成都市青白江区劳动保障局今年以来采取多项措施,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并取得实效。该区建立和完善了区、乡镇(街道)、社区(村)三级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大力开展“送培训、送岗位、送政策”到村到户活动;依托市、区网络就业平台和省外劳务基地.收集和储备就业岗位。有效促进城乡劳动力转移输出:大力开发机关企事业单位、乡镇(街道)、社区的公益性岗位.有效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领导同志关于将享受失业和低保人员生活保障与再就业结合起来的指示精神,切实帮助解决家中无一人就业、仅靠领取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失业保险金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维持基本生活的城镇居民家庭(以下简称“‘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难问题,省劳动保障厅、省委宣传部等省级10部门和组织定于今年10月在全省范围内共同组织开展一次以“实现就业一人、帮助解困全家”为主题,以在劳动年龄内、有就业愿望和劳动能力的“零就业”家庭成员为服务对象,以开展专项服务为主要内容的“‘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援助服务周”活动…  相似文献   

13.
今年以来,西充县就业局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工作机制,认真贯彻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抓好“促进就业”这一民生工程,构建劳动者“和谐就业、理性就业、体面就业”的良好氛围,以困难群体就业为重点,以落实优惠政策为保证,以鼓励引导扶持广大城乡劳动者就业为基础,以统筹城乡就业和公共就业服务为手段,扎实推进就业促进工作,取得了成效.落实就业促进政策“不遗余力”.进一步完善就业失业登记制度,按规定为符合条件的人员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落实持证人员有关就业优惠扶持政策.充分利用乡镇(社区)就业工作平台,为辖区内的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返乡农民工等建档立册,实行动态管理,提供跟踪服务,促进实现比较稳定的就业.从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人群人手,激发全民创业热情,增强创业信心,努力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帮到底”.大力开发公益岗位,积极开展就业援助.  相似文献   

14.
南充市把解决零就业家庭再就业工作作为加快解决民生问题的头等大事来抓.实施“五措并举”之策解决零就业家庭就业难题.收到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广元市近年来采取强有力措施,创新工作思路,千方百计新增就业岗位,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取得了突出成效,该市通过盘活企业增岗位,培植亮点造岗位,招商引资寻岗位,经营城市拓岗位,依托培训谋岗位,腾岗安置挤岗位,劳务输出拓岗位,发展社区创岗位,拓展了就业渠道,不仅吸纳安置了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而且还使大批城乡劳动力找到了就业岗位,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6.
最近,省劳动保障厅召开新闻通气会,副厅长刘家强在会上通报了我省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情况,并指出社区已经成为我省就业再就业的一个重要领域。作为积极扩大就业和促进再就业的一项重大举措,我省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以城镇社区为创建对象,以促进各类下岗失业人员充分就业为目标,以帮助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4050”人员和“零就业”家庭成员等困难对象就业再就业为重点,普遍组织开展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各地对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高度重视,党政领导亲自抓,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实了目标责任。在创建活动中,各社区采取逐户走访、…  相似文献   

17.
"零就业"家庭是目前城镇中最为困难的群体。为了帮助零就业家庭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成员实现就业再就业,2005年8月,南充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和实施零就业家庭再就业援助。截至今年3月底,全市共认定零就业家庭3985户,除因各  相似文献   

18.
《劳动理论与实践》2006,(5):F0002-F0002
近两年来,江油市劳动保障局把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作为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的工作重点,以城镇社区为创建对象,以促进各类下岗失业人员充分就业为目标,以帮助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4050”人员和“零变业”家庭成员等困难对象变业再变业为重点。  相似文献   

19.
遂宁市船山区就业服务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就业局直接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帮助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为重点,以就业服务“新三化”建设为标准,认真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失业保险、技能培训以及农村劳务开发等各项工作,进一步落实目标责任制,加强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圆满地完成了2006年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全区城镇新增就业6613人,占目标任务的120%,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4125人,占目标任务的118%,“4050”困难对象再就业917人,占目标任务的127%,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就业再就业320人,占目标任务的10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9%以内。[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一、总体要求 (一)社区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者总体就业达到较高比例.下岗失业人员和城镇其他失业人员基本实现就业,就业困难对象得到有效援助,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