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发展中国家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经验表明,当一国经济逐渐向国际市场开放和与国际经济接轨时,可以选择侧重点不同的开放方式和接轨方式,从而形成具有不同特点的外向型经济模式。在中国的改革开放过程中,由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是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联系在一起的,因而在目前经济发展阶段形成了一种外向型──粗放型的经济模式。这种外向型──粗放型的经济模式在其高速经济增长时期,特别容易诱发通货膨胀的出现。本文的目的是在分析外向型──粗放型经济模式在其高速增长时期的通货膨胀成因的基础上,来讨论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反通货膨胀长期…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持续30余年的高速增长以及2010年以来增速下降的问题,是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学界热议的话题之一。依据工业化生产供需关系、市场饱和与经济增长间的基本关系,工业化生产方式拥有极强的快速扩张能力,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从人口、消费和市场获得的巨大红利,共同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但工业化生产面对的社会需求总是相对有限的,最后总要面临市场(相对)饱和问题,从而导致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甚至会转入中低速增长状态。中国经济目前就已进入市场(相对)饱和所导致的增速下降阶段,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将主要依靠消费升级和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3.
战后的日本,是资本主义国家中中小企业为数最多而又最发达的国家。中小企业在日本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它具有数量多、规模小,增长速度快、灵活机动的特点,不仅是大企业生产的得力“助手”,也是技术开发、出口创汇、发展地方经济的骨干力量。无论在日本经济恢复时期(1945—1955年)还是经济高速发展时期(1955—1973年);无论在经济低速发展时期(七十年代后期),还是“技术立国”以至“贸易立国”的现在,它都在不同程度上,随着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据八十年  相似文献   

4.
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是需要条件的,包括稳定的经济运行环境、资本投入带来的持续的实物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以及创新带来的源源不断的经济增长动力和源泉。稳健经营的银行业,能够把稳定和发展、安全与效率统一起来,为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创造必要条件,甚至还能成为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的引擎。  相似文献   

5.
中国在十二五时期经济将转入次高速增长,总量过剩型就业困难仍然会存在;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初期,结构性失业问题会加剧。解决中国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劳动力的人力资本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从热力学第二定律 (熵定律 ) ,揭示中国经济增长与卫生健康间不协调性的产生与解决途径。提出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要转变经济增长范式 ,从传统的末端治理式的“反熵税”到重视利用知识经济和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人的健康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根据经济学普遍原理,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资金不足是个常态。但是,我国当前的现状却令人费解:经济持续高速增长,银行存差不断扩大,居民手持现金增多,资本外逃相当严重。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是由于中国经济发展所处阶段和深层结构矛盾使整个社会资金在向实体经济投入方面遇到诸多障碍。本文从货币政策角度出发,剖析整个社会资金循环周转的现状与问题,提出启动新一轮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是加大实体经济的资本投入,并对促进货币资金转向实体经济资本投入的相关措施进行可操作性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由原来的高速增长转向追求中高速和质量型的增长,这是中国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解决中国经济突出的结构性问题,实现经济结构转型与产业升级,也就是经济结构再平衡,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赖规模扩张转向主要依赖技术进步,是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的保障,也是中国多年来致力的发展与改革目标,是一项需要长期努力的任务。经济结构再平衡有赖于经济长期发展的支持;经济长期发展和增长周期延长,才能为经济转型与升级的结构再平衡提供时间、空间的回旋。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契机,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中国经济的空间结构再平衡,以全面依法治国推进中国经济结构的再平衡和长期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9.
速度咏叹调     
西方经济学家曾算过这样一笔帐: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技术和体制不变,低收入发展中国家每年保持比发达国家快一倍的GNP增长速度,低收入国家与发达国家在人均GNP水平上的差距何时才开始缩小?计算结果是在第130年之后(注意,只是差距不再扩大,尚远不是指二者相等)。 正因为如此,我们为了卓有成效地发展中国的经济,客观上要求必须高速增长中国的经济。从近期看,我们要稳妥地而又园满地去完成和争取超额完成“九五”计划和15年规划,没有经济上的有效增长和高速发展,也是难以办到的。合理地加速我国经济的增长和发  相似文献   

10.
20多年来中国的GDP每年以9%左右的速度递增,这种高速增长举世瞩目。对经济增长理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以及理论界围绕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的最新争论进行了综述,并在此提出管窥之见。  相似文献   

11.
促进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是党的十九大对中国经济发展作出的重要判断。基于全国30个省域(除西藏)2006—2016年的面板数据,该文首先通过计算各省域的经济增长质量具有空间自相关性,进而运用时空双固定的空间杜宾模型(SDM)对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各个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各省域科技人才流动对提高本省域的经济增长质量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对邻接省域经济增长质量具有负向影响;科技人才聚集与本省域经济增长质量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且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人才流动的核心要素;环境规制水平对本省域以及邻接省域经济增长质量都具有负向影响;经济结构转型与产业结构变迁对本省域经济增长质量均呈现正向相关关系。基于此,提出促进科技人才合理有序流动与提高各省域经济增长质量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以及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战略,国内的绿色金融正在快速发展。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增长由高速向中高速转变、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成为新常态,以绿色金融带动区域经济的新增长点应从创新理念、制度完善、多方合作等方面推动。  相似文献   

13.
“两个转变”合成一个经济发展过程陆德明一、关于增长方式转变在前几次其他讨论场合,我一直认为;1,中国作为一个劳动力无限供给型的发展中国家,增长方式转变为时尚早。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仍有潜力和优势,不能马上丢弃;2.中国作为一个二元结构的发展中大国,要...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数字贸易现状的分析,探究了数字贸易兴起的理论机理。研究发现:(1)数字贸易兴起的直接原因在于数字经济的发展,而根本原因是技术创新引发的生产组织方式的深度变革。(2)数字贸易的蓬勃发展是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以及促进经济增长和商业版图重构的重要途径。(3)发展数字贸易,既是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换的重要手段。(4)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数字基础设施无法满足数字贸易蓬勃发展的市场需求、监管缺位和国际话语权缺失等方面。加快发展数字贸易,是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和推进贸易强国建设的重要路径。要从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加强立法监管、开展数字贸易自贸区试点、提升国际贸易话语权、发展龙头企业扩大“一带一路”沿线影响等方面发力,加快发展数字贸易。  相似文献   

15.
自 1 978年经济体制改革至今 ,中国已经经历了 2 0多年的高速增长。统计数据显示 ,国内生产总值 (GDP)年均增长率从改革前的 6 1 %提高到改革期间的 9 6 %。但最近几年经济遇到了某些短期困难 ,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在全要素参与的经济改革面前受到了挑战。其中 ,中国企业家的创业命运尤其令人深思 ,是什么制约了企业家的发展 ,如何从根本上拓展企业家的发展空间 ,直接关系到经济的持续发展 ,关系到民族的命运与将来。一、中国企业家的创业命运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为实现强国之梦 ,一点一点地艰难奋争 ,凭着那一腔办实业的热情与赤诚 ,以及对…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增长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地推进了经济体制的市场化进程,将中国经济融于世界经济,创造了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奇迹。在现实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造一个中国经济增长模型,对中国这一经济增长的奇迹进行数理分析,求出我国经济高速、稳定和持续增长的路径,为政府政策制定与选择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为了弄清城镇贫困现状,本文界定了贫困标准,测算了总量贫困。结果发现:在经济转型时期,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城镇贫困的广度、深度和强度总体上呈上升的趋势。究其原因在于:城镇贫困实际上是受各种经济社会结构转型、制度转型以及对外开放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而加剧的。因此,加速发展、深化改革,长期挑战城镇贫困是未来中国经济转型的一项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8.
我国当前城镇失业的基本特征是总量性失业。因此 ,推动经济增长 ,扩大劳动力需求 ,是解决城镇失业的根本途径。从实际情况来看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将进入次高速增长阶段。只要政策得当 ,就可以通过经济增长来解决我国城镇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按照马克思系统论的观点,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矛盾运动决定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决定了经济增长动力的内涵。生产与消费之间相互支撑、相互制约、相互推动的循环往复运动构成经济增长的动力。收入分配是联结生产与消费的纽带,因此,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关键,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问题。中国经验研究与跨国比较说明了提高劳动收入占比对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而阐述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对于中国实现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一部分地区先发展起来,带动大部分地区,实现共同发展,邓小平在1985年提出的这一关于中国经济不平衡发展的战略思想至今仍是正确的.从2006年开始,中国经济的增长引擎已经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故此,即使中国的沿海地区受到了欧美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但中西部地区依然保持了高速增长.“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时代面临终结”这一断言是有失偏颇的.在地区差异大且多态的发展阶段,依靠“自上而下”地推行产业政策的办法来实行整齐划一的产业升级是难以成功的,应该继续允许和鼓励地方试验和创新.如果存在着“中国模式”,那么中国的模式就不止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