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易》之为书,广大悉备,无所不包,概而言之是为三道:天道、地道、人道。《周易》论天道、地道,是为阐述宇宙的普遍法则和哲学的一般方法,其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确立人道。清朝著名学者焦循说《周易》是“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四库全书提要序》),这可谓是阐发《周易》旨意的鞭辟入里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三国演义》是融多种文化于一身的古典名著。士林文化和市井文化是其主要的文化品格,其中又以市井文化作为文化品格的本质,士林文化和市井文化都有着自己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3.
教师理想人格对自我个体的价值在于:恒定道德准则,保持行为一贯;赢得外部人和,促进事业成功;通达世态炎凉,升华人生境界。对校园群体的价值在于:沟通学生情感,强化教育效果;诠释客观真理,提供行为榜样;消解负面影响,净化育人环境。对社会整体的价值在于:倡导先进文化。灌输人文精神;提供智力支持,推动社会发展;播撒正义火种,影响社会公众。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边城》是其享誉中外的代表作。本文阐述《边城》中所体现的审美理想及其成因,剖析作者淡化悲剧结局的独特构思,并体悟《边城》的价值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淮南子》审美理想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南子》的审美理想是一种汇融万千、宽宏博大、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大浑为一"之美,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大"道"是"大浑为一"之美的理论前提和哲学依据;二、"大浑为一"之美的表现特征为无限丰富性、雄浑壮大的审美形态和大审美观视野;三、"大浑为一"之关体现为真善美和谐统一的"神化"最高境界.《淮南子》的审美理想是汉初时代精神的突出表现,对中国的审美文化传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由我校社会科学系副教授朱义禄撰写的《儒家理想人格与中国文化》,已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共36.5万字,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87年哲学类)的一项最终成果。该书从理想人格及其实现这一特定视野,来考察儒家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是一项具有开拓性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代文化巨子,苏轼一生崇道,并通过内外丹道的实践来践证道教的神仙审美人格理想。通过对苏轼道教审美人格理想的解读,也是对传统士大夫精神世界认识的丰富。  相似文献   

8.
《离骚》是我国第一首抒情长诗。它不仅以深沉炽烈的诗情、奇特丰富的想象、瑰丽清新的辞藻,开拓了浪漫主义诗歌发展的道路,而且以其美的形象,——执著于理想的高洁人格,在我国星汉灿烂的古文苑里闪耀着不灭的光辉。《离骚》作为屈原最成熟的代表作。这首诗正是从诗人特定的生活角度,真实地反映了战国后期楚国的社会历史。屈原一生经历了从怀王到襄王的两个时期,这正是楚国由强转弱的时代。怀王昏懦无能,任用佞臣,排斥贤  相似文献   

9.
《三国演义》中的神秘色彩,鲜有专文论及,即便有,也只是阐述其产生的历史渊源,而极少涉及其艺术价值。本文从创作与接受两方面着手,以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的组构及读者的审美接受为具体视角,较为系统地论述神秘色彩在《三国演义》中的艺术价值。神秘色彩以其独特的艺术效果,构成了《三国演义》这座现实主义艺术高峰上璀灿的彩云,是高峰美景不可游离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我在湖北大学学报一九九○研究生增刊和一九九一年第七次全国《三国演义》学术研讨会上提出了“三国演义文化”的概念及其定义,并从三国演义文化出发,对三国演义思想作了初步的探讨。有人尖锐地问:“到底是否存在一种‘三国演义文化’?” 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应该具备哪些基本要素、应该符合一般文化的哪些内在规定性?当然,这本身又是一个难题,因为在“文化学”史上,对于“文化”的解释和定义是纷繁不一的。但是,不管各家解释、定义如何,我们发现,它们绝大多数都包含一些共同的因素和最基本的特征,归纳之:  相似文献   

11.
传统文化理想人格对当代大学生精神人格的形成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大学生精神人格的培养不应只采用西方机械技术构造与解构手法以及纯意识形态的真理输入模式。大学生精神人格的培养应走传统文化内省的第三条道路,即用传统文化的理想人格内涵来构筑大学生理想人格的精神内质与内容:一是用“外化”、“入世”的理想人格确立大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取向;二是用“内化”、“出世”的精神人格让学生淡泊名利、顺其自然并懂得接纳与珍惜,以净化心灵;三是用诗歌与小说的美学人格打造大学生诗意的人格理想。  相似文献   

12.
论毛本《三国演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演义》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成熟的长篇小说。六百多年来,它以博大深厚的思想内涵、丰富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而脍炙人口,对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和民族性格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然而,自清初以来的三百余年中,亿万民众传阅、讲说和熟悉的,并非罗贯中的原作,而是《毛宗岗评改本三国演义》(简称“毛本《三国演义》”)。奇怪的是,人们长期以来却对毛宗刚贬抑颇多。胡适称之为“平凡的陋儒”;后来的学者或夸大其封建思想较为浓重的一面而否定其积极方面,或将其贬为金圣叹的机械模仿者而忽视其独特贡献,直到最近十年,人们才开始比较全面地评价毛宗岗和毛本《三国演义》。  相似文献   

13.
李长之作为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的杰出批评家,以人格论批评著称于世。他以西方美学与文学批评理论为参照,对中国古代人格论进行创造性转化,建构了现代个体人格论,对孔子、屈原、司马迁、李白、鲁迅等伟大作家的人格进行了深入体察和阐释。李长之人格论批评的意义在于他不仅开创了独具一格的批评方法,更在于通过对伟大作家人格的追寻,探寻现代理想人格建构的方式,重振民族精神。可以说,李长之人格论批评的过程就是他追寻理想人格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庄子》理想人格的超越性、真实性与自然性、自由性和审美性三个方面阐述了其特点 ,并指出达到《庄子》理想人格的途径是“忘”、“守”。在此基础上 ,对《庄子》理想人格做了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呼啸山庄》的故事背景集中于呼啸山庄和画眉田庄,人物的个性特征也像呼啸山庄和画眉田庄截然不同的自然环境一样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居住在呼啸山庄的风暴的孩子,另一类是居住在画眉田庄的宁静的孩子。由于社会现实功利的搅扰导致凯瑟琳·欧肖的人格分裂与希克厉的复仇,从而引起了风暴与宁静两种天性的冲突与较量,并各自显示出优势与劣端,进而讽刺了社会现实功利对人性的牵制,并为我们建构了一种新的人格理想。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社会主义情神文明建设,需塑造道德理想人格.道德理想人格有丰富性、层次性、指向性等特点;其基本特征是:主体超越性、自我同一性、意志自由性、主体完整性、每个个体应在挺立自己“做人”的基本道德人格的同时,弘扬道德理想,不断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人格理想和社会理想是儒家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系统考察了《礼记》中的有关资料,具体分析了儒家人格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内容层次和观点倾向,认为《礼记》中的这些思想观点,是在继承早期儒家孔、孟、荀的思想并吸收墨、道等诸家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反映了春秋战国以降儒家的思想变迁和政治追求,并显示出诸子百家思想趋于融通的时代思潮特点.  相似文献   

18.
戏曲 ,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态 ,在世界戏剧之林中 ,中国戏曲是东方戏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国的戏曲绵延千年 ,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 ,戏曲成为普通中国人的“第一娱乐”。而在当今众多的娱乐文化样式竞相争取审美大众的局面下 ,作为一种中国古典的民族民间审美文化形态 ,相对于她曾经拥有的辉煌的历史而言 ,戏曲无疑已经由往日的“白雪公主”沦为现实的“灰姑娘” ,但是她仍以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感召力吸引着一定的人群。戏曲 ,作为一种感性文化样式 ,需要获得我们更多的审视和思考 ,对她作出现代的、审美的、文化的阐释 ,进而考察其…  相似文献   

19.
<正>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又是照亮社会生活的明灯.它的社会功能,归根到底是依靠作品的美学力量实现的.一部作品的社会价值,实质就是作品的审美价值.考察一部作品在反映社会生活方面增添了什么新的东西,从审美意义上说,就是要看作品在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唤起和激发人们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方面,有无新的开拓,能否打开人们新的视野,成为推动生活前进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20.
《周易》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头,包含有丰富而深刻的人格义理,为我们塑造了两个层次的理想人格———君子与圣人。君子是低一层次的理想人格,“元亨利贞”是君子之德,“修己”和“崇德”是君子之行。君子之上是圣人,具有超越性。盛德大业,天人合一是圣人的特质;法天有为,穷神知化是圣人之行。君子和圣人的理想人格,塑造了中华民族的人格风范,对当代社会人格重塑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