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夏娃在基督教文化中被视为“原罪”的根源,同时也被视为情欲的象征。她的形象是基督教宣扬禁欲主义用以惩戒与救赎最有力的工具。中世纪时期,在充满浓郁的忏悔与赎罪的宗教氛围里,夏娃的形象被塑造为邪恶的、负罪的程式化形式。  相似文献   

2.
基督教修道制度起源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埃及,对其起源的探究是一个异常复杂的课题.东西方神秘主义思潮和禁欲主义为基督教所吸收,这成为修道制度诞生的思想来源.罗马帝国的高压统治及其对待基督教的政策是修道制度兴起的社会政治原因.此外,埃及3世纪经济危机的发生、民族主义的兴起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使得埃及成为修道制度的滥觞之地,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3.
隐修制度亦称"修道院制度",它源自于3世纪的古埃及,是基督教信徒离世苦修的一种主张和制度。在古希腊罗马哲学中禁欲主义思想和近东其他宗教的影响下,在对罗马世界普遍堕落和正统教会腐败的绝望中以及出于拯救灵魂的目的等多种因素的催生下,禁欲苦修的修道生活应运而生,并经基督教教父们的改进和完善发展成为隐修制度。  相似文献   

4.
中世纪时期,众多的西欧妇女或因生活所迫,或因崇尚独身纷纷进入去修道院,她们的情感追求各不相同,大致可划分出几种类型。这一状况的产生,是与基督教会违反人性的禁欲主义要求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5.
论夏多布里昂矛盾的宗教观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多布里昂独特的宗教观与其文学创作有紧密的内在关系。作家心中呼唤一种全新的社会秩序,他在努力寻求使社会重归安宁的方法而不得之时,不知不觉转向了宗教的超自然力量上。表现在《基督教真谛》里,构成褒崇基督教,同时又渎神的夏多布里昂精神。同时在自然神观与矛盾的人性观的基础上,夏多布里昂开拓出独树一帜的美学观与创作理论,即文学作品真实的艺术效果应来自感情题材,而不是来自理性。夏多布里昂创造的那个"基督教",是一种异教和基督教混合的东西,这里面充满了对自然神教的赞美、对感情的推崇和对禁欲主义的抗议。  相似文献   

6.
志贺直哉作为一个重视精神卫生的作家,其“主我理念”贯穿于整个志贺文学。在其文学创作初期,是其“主我理念”构建的萌芽阶段。在志贺初期文学中,基督教的禁欲主义导致了文学形象的“性苦闷”,推动了“主我理念”的构建,也是其后期发展的导引头。  相似文献   

7.
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禁欲主义,禁欲主义并非源自主张寡欲的孟子,而恰恰是源自主张养欲的荀子,因为荀子的理论中蕴涵着禁欲主义的倾向.苟子认为人性恶,在人之外寻找善的根源,恶的人性和善的类本质之间处于对立的状态,这种对立逻辑地包含着压抑欲望而成就德性的倾向.先秦以后儒家的发展,将荀子善恶对立的倾向尖锐化,最终走向了禁欲主义.  相似文献   

8.
文艺复兴是近代历史上第一次震撼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作为冲决封建意识形态罗网的勇士 ,人文主义者高举万物以人为本的大旗 ,向基督教的经院哲学和禁欲主义发起挑战。托马斯·莫尔在其光辉著作《乌托邦》一书中 ,不但猛烈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无情揭露“羊吃人”的资本原始积累之本质 ,而且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并大胆提出“主权在民”的主张 ,为近代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和民主制度的诞生而呐喊  相似文献   

9.
尼采指出近代西方的传统价值观念是病态和虚假的,因而应从根本上进行“价值重估”。他通过对西方传统价值观念中的善恶、良心、禁欲主义和奴隶道德等的批判,直指它的最终文化根基:基督教思想,力图从根本上颠覆西方的价值体系,从而建立一种新的价值体系。而这种新价值体系的重建将是以尊重自我、高扬生命和强力意志的超人为最终归宿点的。  相似文献   

10.
托马斯·莫尔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伟大奠基者。他的理论对长达三百多年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本文所探索的三个问题——禁欲主义问题、实现理想社会的途径问题以及理想社会中的奴隶问题,是莫尔思想体系中的重要部分,也是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中带有一定普遍性的问题。对此,国内外学者已经作了许多有益的研究,但是,其中也还有值得商榷之处。是禁欲主义,还是反对禁欲主义? 莫尔的思想倾向是禁欲主义,还是快乐主义?与此相关的问题是;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中的反对禁欲主义的思想,是不是从十九世纪开始的?国内的某些著作,有的把莫尔所提出的“乌托邦”制度中的个别具体设想,看成禁欲主义的措施,或者说成“带有明  相似文献   

11.
路德宗教改革系统阐发了因信称义的福音主旨,促进了宗教信仰观念的世俗化,打破了教会宗教信仰垄断地位;批判了宗教神权对世俗权力的僭越,极大消解了宗教专制愚昧,重塑教会与世俗政权职能边界,推动教会向社会领域回归;对宗教基本命题的新诠释,冲破了教会禁欲主义,缓解了属灵与属肉、宗教职能与社会职能间的紧张关系,彰显了宗教道德的世俗价值意义,推动了中世纪宗教的世俗化进程。然而,由于未能从根本上否定封建专制制度,路德宗教改革只能实现信仰理性的有限伸张。  相似文献   

12.
道教修炼以性命双修、成仙悟道为最高理想,道教既为中国古代文人的心灵构筑了一个飘逸出尘、自由自在的神真的彼岸世界,又为其在现实生活的操持中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养生理论与方法,不仅在士人中倡导了一种高迈脱俗的理想人格,也倡导了一种神清气朗、健康无疾、自然恬淡的生活情趣,在生理与心理的兼修并炼中构筑起中国古代文人乐游、达观、淡泊、超脱的生命世界。  相似文献   

13.
16~17世纪的欧洲正处于一个中古向近代的转型时期。就婚姻观而言,宗教改革家反对禁欲主义,肯定了婚姻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并身体力行。但他们认为婚礼不是圣礼,有关婚姻的事宜应该属于法律而不是教会,并对离婚持保留态度。他们的婚姻观及婚姻实践有时虽然过于形式化,却予天主教的独身主义以巨大的打击,促进了整个欧洲的婚姻发展和家庭改革,为欧洲近代资本主义婚姻模式的建立与核心家庭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并对当时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但不可否认,妇女地位仍然低下,父权统治有所加强等问题也是这个时期婚姻改革的遗憾。  相似文献   

14.
梳理了14世纪至19世纪后半叶但丁政治理念在欧洲的境遇及其与但丁诗人声誉的联系。除“俗语问题”外,但丁在《帝制论》中提出的政教分离的政治理念是他最初遭到反对的最重要原因,虽然在15世纪~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运动中但丁的理论曾引起人们的注意,但17世纪~18世纪人们对但丁的低俗化误读使他的诗人声誉仍然下滑。但丁的声誉随着意大利民族意识的觉醒与呼唤民族解放的欧洲浪漫主义运动而不断走向辉煌,这一转折点就是意大利历史哲学家维柯。  相似文献   

15.
朱熹理学带有明显的禁欲主义倾向,陆王心学则更倾向于制欲主义,共同的特点都是"存天理,灭人欲";明末清初思想家则强调要"足民之欲",认为凡人不能物欲,理就在于天下的公欲,开启了新人文主义的人性论。同时明清思想家还辩证吸收了理学的道德成果,强调要知耻,要做欲望的主人,不能任由欲望泛滥,这些理论促进了近现代儒学的人本主义转型。  相似文献   

16.
优素甫生活在一个充满政治危机和现实矛盾的社会之中,现实与理想之间产生的巨大反差,使他心中充满焦虑和悲痛。优素甫在人生追求的路上,走了一个圆圈,从最初的幻想通过苦行达到精神的净化,到积极谋求入世以兼济天下,最后又希望复归山林独善其身,充分表现了优素甫矛盾的人生。他的这种人生态度与中国儒家的“兼济人生”和“独善其身”的矛盾人生哲学十分相似。  相似文献   

17.
丘处机在青年时期曾自行阉割,断绝情根,进行内外双修,同时也进行其他宗教活动,把其师王的宗教思想付诸实践。本文对其道教词所表现的内外双修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认为其词作主要表现了全真道内修心性、外修功行等宗教思想,其外修功行部分主要反映了丘氏的交游和斋醮活动和全真道森严的教制教规。  相似文献   

18.
节用是墨子的一个基本的治国思想。墨子从衣、食、住、行、性、葬、乐等方面揭示了当时君主横征暴敛、奢侈荒淫的现状,并以古代圣王作对照,说明应该怎样节用。墨子的节用思想,主要是针对上层统治者来说的,是在保证下层百姓基本生活需要的前提下节用;而节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广大人民能够过上"暖衣饱食"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