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苏童的意象主义写作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葛红兵 《社会科学》2003,(2):107-113
苏童打破了20世纪主宰中国文坛的启蒙主义文学语式关于时间的叙述图式,他对时间的非线性认识,对事物轮换、人事反复的体验,使他更能深入中国人的性与命的深处,挖掘那具有民族史志色彩的人性蕴含。苏童在语言上突破了启蒙语式以逻辑为中心的叙述构架,使用一种更加接近汉语言传统、更加适合汉语言特征的意象性语言,形成了意象主义写作风格。“五四”一代作家用白话代替文言,对中国古代文学传统作出了惊天动地的革新,使中国文学获得了一次新生。但是,中国文学白话化以后,一直没能解决其语言平白如水、缺乏沉厚隽永的深层韵味的问题。苏童以他独特的语言才华,从中国古代文学中汲取养料,创造了独特的意象主义文学图式,应引起当代文学界的重视和肯定。  相似文献   

2.
作家的语言风格是指文艺作家在其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语言艺术特色。文艺作品如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是语言的艺术。研究作家的语言风格,尤其研究作家语言风格的形成,不仅对指导文艺创作,培养好的语言风格,而且对提高文艺作品的鉴赏能力,都是有帮助的。因为只有把握了这一作家的语言风格,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其作品的内容,它所反映的广阔的生活图景和思想风貌,以至于得到美的享受。 我们听说的作家语言风格,不同于语体风格,也不同于文风。作家的语言风格乃是作家的创作特色,是作家特有的和惯用的语言表现手法。任何一个伟大作家都有自己的风格。作家的语言风格就是由作家运用语言材料时所体  相似文献   

3.
身体作为爱恨亲仇各种情感的载体,对于富有想象力的作家来说,它是一种指意活动。长期以来,让身体进入写作是文学一直关注的问题,写作指向身体,意味着文学试图将物质的身体转变成指意的身体,这种文学的身体是通过身体记号的方式来实现其叙述价值的,而身体记号的刻录有赖于一个故事的叙述;同时,身体也是文学叙述的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时尚文学与杜拉斯、村上春树、日本动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忠顺 《河北学刊》2005,25(3):192-196
当前中国时尚文学最热衷于追逐和效仿的,莫过于法国作家杜拉斯和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了,而后又有日本动漫的强劲影响显现出来。时尚小资女性文学对杜拉斯的效仿,一是其《情人》成为这些作家“身体写作”的师从文本;二是其叙述方式及语言成为这批作家的艺术追求。村上春树以其令人心旌摇曳的忧伤传达西方消费主义的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从而对青春文学造成广泛影响。以《幻城》为代表的奇幻文学的出现,显示了在铺天盖地的日本动漫熏染中成长起来的郭敬明们一代所享有的与前辈完全隔膜的文学影响资源。而由村上春树、日本动漫的影响所呈现的,是一条应予重视的西方→日本→中国之时尚大众文化影响的国际航线。  相似文献   

5.
"梦幻"是苏童早期小说的感知方式.这种感知方式呈现为其文本特点,就是叙述方式的独特性."梦幻"的感知方式同时决定了苏童早期小说所表现的人生世界的特征,即历史--生活内容的非逻辑性.苏童早期小说的这种感知方式主要来自于作家童年生活的经验与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6.
张学昕 《北方论丛》2002,1(4):93-96
小说家苏童在沉寂了五年之后,带着他的长篇小说<蛇为什么会飞>来到我们中间.苏童试图"打碎"以往读者心中的"苏童美学风格和模式".那么,我们会在这部新作的阅读中,获得什么样的关于生活和世界、关于文学、关于作家苏童的新的感受呢?  相似文献   

7.
小说家苏童在沉寂了五年之后,带着他的长篇小说<蛇为什么会飞>来到我们中间.苏童试图"打碎"以往读者心中的"苏童美学风格和模式".那么,我们会在这部新作的阅读中,获得什么样的关于生活和世界、关于文学、关于作家苏童的新的感受呢?  相似文献   

8.
苏童小说的生命意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童是一位从不愿固定自己的作家,从历史追寻小说到现实追寻小说,从“枫杨树”系列到“枫杨树后”小说再到“红粉”和“妇女系列”小说,他每次都以迥然不同的形象刺激读者的阅读习惯。他甚至不愿意自己的小说具有特定的风格,认为风格是一种“陷讲。”那么,苏童是以怎样的一种方式确立贯穿于这些小说中的主体形象的?苏重又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区别于其他新潮作家的呢?为什么无论反差多大的小说我们只要一读就能认定是苏童的作品呢?很长时间以来,我都在琢磨这些令人困惑的问题。我一度曾以为是苏童的语言塑造了他的个性,然而当我怀着自…  相似文献   

9.
文学艺术风格的形成标志着民族文学在艺术上的成熟。一个作家的艺术风格是作家个性、审美观、艺术趣味、创作才能的高度统一。由于生活环境和文化景观的相近或相同,形成了共同的精神气质、审美理想和艺术趣味,作家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在题材选择、主题提炼、人物塑造、手法运用、语言风格等方面,形成了共同的基调、神彩、情致、风貌,这便构成了一种风格类型。中国当代小说在其四十年间的发展中,大体上形成了五种具有代表性的风格类型,即喜剧风格、悲剧风格、诗剧风格、正剧风格和悲喜剧风格。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作家创作动因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表现只有文学家才能表现的“自觉的作家意识”,实际上是一个“为何写作”的创作发生学问题。本文使用这一提法有特定意义,即用以区分不同类型的走上文学道路的作家。我们认为,作家为何写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作品的艺术风貌和创作质量。具有自觉的作家意识的作家是...  相似文献   

11.
原帅 《云梦学刊》2020,(2):118-124
韩少功七十年代的写作没能超越时代的局限,而新时期的"伤痕"写作也没有形成独特的风格。1974-1984年是韩少功的"习作期"。从七十年代文学和新时期文学的关系角度看,他的"起点"应是《夜宿清江浦》。从酝酿"寻根"、形成风格的角度看,他的"起点"应是1980年的学潮。  相似文献   

12.
论迦陵词以文为词的倾向——兼评陈维崧革新词体的得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绚隆 《文史哲》2002,(1):92-99
陈维崧号称清词巨擘。他以极具个性化的创作为清词的中兴奠定了基础。但是前人对他的词作的研究多集中在其受苏辛豪放风格的影响这一方面,而对他为革新词体形式所作的努力和这种努力的得与失注意得不够,因而就不能真正客观地理解他在词史上的贡献与地位。同时对他的批评也往往不能切中要害。具体地说来,陈维崧革新词体形式的主要方法是以文为词,他的以文为词又集中体现为以问答形式为词、以议论为词、以才学为词和在词中对逻辑语言的语法关系的恢复等四个方面。迦陵的以文为词为克服传统词体语言老化做出了贡献,为清词的中兴注入了活力。其不足是容易流于松散粗豪、一发无余。  相似文献   

13.
《洛丽塔》是纳博科夫的心爱之作.该书叙事技巧多变,创作风格特异,融合了各种文学创作体裁.通过探讨该小说中的侦探特征,揭示作者戏仿了传统的侦探小说.《洛丽塔》中的侦探特征可以透露纳博科夫创作的艺术原则,帮助读者克服阅读困难并带来发现的愉悦.  相似文献   

14.
邢蕊杰 《齐鲁学刊》2008,(2):119-122
唐文三变,已成为唐代文学研究中的学术共识,但"三变"之一的"燕许大手笔"张说、苏颋在文章写作中所使用的革新策略及其对唐代文风演变所产生的文学效应,尚未得到学界的深入关注。张说、苏颋之文,虽未跳出初盛唐之际以骈为宗的主流,但在文学内质上有所提升,在风格气势上也有所突破,革华靡,除富艳,质实朴素,景象浑厚。张、苏对文体文风变革的探索与尝试,对中唐以后的散文革新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5.
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变异是作家体现作品主题意义和实现作品美学价值的重要手段,因此往往具有一定的文体价值。本文主要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讨论文学作品中语言变异的文体价值及翻译原则,指出了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变异在翻译中必须考虑其文体价值。  相似文献   

16.
略论无名氏与《无名书初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厉向君 《齐鲁学刊》2001,(5):142-144
无名氏是一位有着独特创作风格却长期被忽略了的作家。无名氏及其作品被读者所认识首先是80年代海外华人文学的“无名氏风”吹到了国内,之后才陆续出现了对无名氏创作的较为容观的评价,并肯定了《无名书初稿》是一部具有艺术创新意义的重要作品。  相似文献   

17.
《1948:天地玄黄》是文学史写作的尝试之作。现实关怀和反思精神指引着作者对作品体例进行探索,痛苦的沉思赋予了作品"滚烫"的品格,同时也造成了叙述学的难题。这一难题反映出作者治学的的眼光、姿态和立场,也显示着将历史研究与民族记忆统一起来的可贵努力。  相似文献   

18.
在文学作品翻译的过程中忠实地再现原文的意义,准确地传达作者的创作思想和创作风格,正确地理解作品的语境是必要条件。语境是指语言文字一经使用后所处的语言环境,是对语言理解起着重大作用的背景知识。从文学角度,可以将语境分为语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在文学翻译中,语境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对语境在文学翻译中的两个基本作用,即制约功能和解释功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邓肃的记体文承继了北宋以来记体文人文意识浓厚的特点,充分体现了理学影响下的社会与人文关怀及其文学创作的内容特质.邓肃的文学创作,既受理学家文道观的影响,坚守重“道”,又极其重“文”,尤其崇尚韩愈古文.其文学实践即是对理学家“作文害道”的矫正.记体文文采斐然,艺术技巧高超,在文章立意题旨、结构布局以及表现手法、语言锤炼方面都别具特色.  相似文献   

20.
眷村小说是台湾文学中重要的文学类型,苏伟贞是创作台湾眷村小说的杰出作家,《有缘千里》和《离开同方》则是苏伟贞眷村小说的代表作。从《有缘千里》对"眷村"进行"写实"的描写到《离开同方》对"眷村"进行象征的虚化,可以看出苏伟贞从她"眷村"经历中生发出的对"眷村"的理解和运用,已经从"实"(现实、写实、具体)发展到"虚"(想象、魔幻、抽象)。从中苏伟贞不但实现了从表现"眷村"到超越"眷村"的转化,而且在艺术上也进行了探索和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