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日据时期的台湾社会,自30年代开始进入了一个大变动的时期,由于当时台湾的民族解放运动受到世界性的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深刻影响,台湾小说创作的主题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作家走上了“左翼文学”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萧成 《福建社科情报》2005,(5):43-46,22
“童养媳”风俗,在中国社会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在台湾民间,“童养媳”被称为“媳妇仔”。台湾学者杨翠于《日据时期台湾妇女解放运动》一书中曾指出:养“媳妇仔”的目的即将幼小的女孩“养来做媳”,使之作为预设的婚姻对象。那么,这种“媳妇仔”风俗在台湾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知道。台湾居民大多为闽、粤两省移民。闽、粤两地的各种宗教、文化、制度与风俗,当然包括“养女习俗”。亦随移民传人了台湾。但明朝以来,我国东南沿海一带,海盗与倭寇骚扰肆虐的情况时有发生,清政府又三次实行“海禁”。  相似文献   

3.
日据时期(1895--1945)的台湾佛教,是由台湾固有的中国传统佛教和在家佛教斋教以及日本殖民者传入的日本佛教三大部分组成.日据初期,日本佛教随着日本殖民者的占据台湾,先后有六宗七派进入台湾,进行零散地"宗教殖民";台湾固有的中国传统佛教则因政权的转变而聚集了相当多的信众,初步形成了五大法脉;斋教因其通俗性而受大众欢迎,在这时得到了很大地发展.日据中期,日本佛教布教师虽大量来台,但并未改变台湾佛教信仰的本质信仰;台湾传统佛教在夹缝中得到空前发展,奠定了其在台湾佛教中的主体地位;斋教则因日本殖民统治的严厉打击,有所削弱.日据末期,由于日本殖民者实行了"皇民化运动",以皇道为尊,台湾佛教无论是台湾传统佛教还是斋教抑或是日本佛教,都遭到了毁灭性地打击.  相似文献   

4.
颜进 《云梦学刊》2005,26(4):81-83
进化论是“五四”新文学运动的有力理论工具。它在新文学运动的三个阶段过程中,始终作为一种理论武器,推动着“五四”新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台湾红茶业兴起于日本占据台湾之后。20世纪初,为了平衡国际收支,满足国内的消费需求,日本殖民当局在台湾开始试制红茶。至30年代,台湾红茶的出口量超过了乌龙茶与包种茶,成为台湾茶叶中最重要的出口产品。这是台湾总督府大力扶植的结果,但这种扶植完全是为了满足日本国内的经济利益需求,却使台湾失去了本土经济发展的自主性。日本政府主导的方式阻碍了公平的市场竞争,本土资本力量的薄弱造成战后台湾产业发展缺乏后劲。  相似文献   

6.
留日时期,鲁迅以“抱诚守真”的“摩罗”精神之“诚”批判“伪士”。五四时期,鲁迅小说聚焦民国共和危机下官僚、国粹家的精神状态,凸显“伪士”的假面,其价值取向呼应着与传统产生决裂意志所孕育的新文化运动的“政治”诉求。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女性在写作中对于话语的找寻,经历了一个艰辛的历程。“五四”女性文学与基督教的耦合,为女性小说的创作带来了精神和语言的资源。书写自我的身体经验和感受成为2 0世纪90年代女性叙事的一道独特风景,在商业强有力的运作中,女性小说中的身体叙事逐渐衍生出一种商业化的“身体写作”。女性写作在以经验语言颠覆男权话语之后,理应在感同身受的方式中对生命的感觉作全方位的提取。  相似文献   

8.
(续上期)马克斯·舍勒(Max Scheler)认为资本主义精神的本质即——“怨恨”,其根源在于宗教和形而上学的绝望感,这是“肇始于不公正处境因来的伤害,因无力反击,而只得强抑情感波动,使其不得发泄而产生的一种自我毒害的心态”,这种心态是仇恨、嫉妒、阴险、恶毒、愤懑、堕落、颓废,乃至幸灾乐祸等种种负面情感的混合物,是无意识与报复冲动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台港澳与海外华文文学这块研究领地上,增添了一批年轻的研究者,从而壮大了这项学科研究者的队伍。我省文学理论界后起之秀萧成女博士便是忝列其中的一位。在这项学科研究上,与同年段的其他研究者相比,她是遥遥领先者之一。她撰写并发表了几十万字相关的论文。最近她又推出了二十万字在博士论文基础上扩写的专著《日据时期台湾社会图谱》一书,这是她研究的新成果,备受海峡两岸评论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1895年日本占据台湾以后,实行殖民化教育.在台湾人民武装反抗下,日本暂时未对中国传统文化实行灭绝政策,使儒学在书房、诗社等的形式下勉强继续传承.日本镇压了武装反抗以后.加强对书房的管理,使儒学传承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台湾人民为保存以儒学为主干的传统文化,把儒学融入台湾的历史文化中,在文学、史学、宗教、民俗、宗族等日常生活中保存儒学,使台湾儒学逐步本土化与民俗化,实现儒学从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的转换.即使在灭绝中国传统文化的皇民化时期,台湾民众也以各种本土民俗方式隐蔽地保存儒学传统,直至台湾光复.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日据时期台湾皇民化运动的实质和思想基础、皇民化运动的发展阶段、皇民化运动的内容构成、皇民化运动的社会危害性等。认为皇民化是帝国主义时代所特有的历史现象,是一种同化运动,随着日本的战败,这一运动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12.
1889年台湾茶业同业组织——茶郊永和兴成立.作为台湾较早的同业组织,永和兴仍保留了较多的封建残余.随着资产阶级国家日本替代封建朝廷清政府对台湾的统治,进入20世纪的台湾茶业同业组织完成了制度变迁,成为一个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同业公会.但日据时期台湾茶业同业组织发生的制度变迁不是根据行业发展需求而做出的调整,而是在日本殖民经济体制下,为谋求本业的生存,不得不顺应殖民当局的要求而多次做出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这种经济制度变迁是以殖民地母国日本的经济利益为出发点的.  相似文献   

13.
〕五四时期,由于西方新史学思潮的传播和日益高涨的革命浪潮的影响,民族史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不仅研究成果成批涌现,而且在新的历史观指导下,其研究领域大为拓宽,成果质量有了质的飞跃,平等民族观逐步成为当时许多学人的共识,蒙元史学、清史学、西夏史学等的兴起即是标志。这一时期的民族史研究虽远未达到科学性与系统性的高度,但对推动我国民族史研究向客观性方向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五四时期先进分子女权观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时期先进分子的妇女解放思想经历了一场新的演变:一是由争取“个性解放”转到“阶级解放”;二是由关注“第三阶级妇女运动”转到“第四阶级妇女运动”;三是从以资产阶级女权主义为目标转到争取社会主义前途。这些变化趋势的产生是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发展综合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陈海英 《兰州学刊》2006,12(6):66-68
颓废的心理情绪,是“五四”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所决定的一种精神性情绪形态,它较广泛地存在于“五四”文学之中。本文从西方世纪末颓废思潮的影响、传统文化审美心理的制约及“五四”特殊历史现实土壤等方面,着重分析了“颓废”在“五四”小说中发生的根源,认为传统文人放浪形骸的没落士大夫情结是“五四”作家接受西方世纪末颓废思潮的传统依据和心理基础,而“五四”黑暗的社会现实以及文化转型的特殊历史语境,则是“颓废”心理情绪适宜的生长土壤。  相似文献   

16.
日据时期台湾民间状况与"殖民地近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思涵 《东南学术》2006,(2):115-127
自1895年日本将台湾纳入殖民体系下至1945年台湾光复的50年中,台湾社会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认同等多方面的变化和矛盾.而在此期间,台湾亦逐渐呈现出近代化的特征.本文借助"殖民地近代性"的概念,从文化转变、教育政策、原住民生活、殖民地建设等方面来看待日据时期台湾民间社会一隅,尝试发现后殖民理论在民间社会运用的可能性,提示日据时期台湾社会除殖民主义-民族主义二元对立之外的另一种叙述方式,并注意到殖民地社会的复杂性,同时提示与试图纠正一些对殖民地经验的误用.  相似文献   

17.
日据台湾 5 0年 ,实行鸦片渐禁政策 ,这个政策可以使台湾总督府在两个方面赢得赞誉 :日本是所谓“文明国家” ,标榜禁烟 ,可获得国际间的同情 ;出于所谓人道上的考虑 ,禁而不严 ,又可以获得台湾人的认可。殖民地当局将其丑行罩上光环 ,欺世盗名竟达数十年。本文拟通过对此等鸦片专卖制度的论述 ,揭露日据台湾时期鸦片政策的本质 ,即早期为财政服务 ,为开发台湾提供助力 ;晚期在战时体制的支配下 ,将毒手伸至大陆 ,有力地配合了日军的全面侵华。  相似文献   

18.
19.
“五四”时期,张闻天已经开始思考中国社会之根本变革问题。在“五四”的战斗篇章中,他表达了对中国未来政治的深刻思考:一是推翻封建专制统治,“铲除士大夫阶级”;二是建设民主共和政治,“以国利民福为归”;三是依靠“劳农界人”,以农村为根基“起革命”。这些精辟独到的见解,不仅在当时具有前瞻性和世界眼光,对百年后当前的中国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20.
鲁涛 《云梦学刊》2013,(5):74-74
田中阳著《承先启后的历史坐标——湖湘文化精神与“五四”时期湖南报刊互动关系研究》一书于2013年8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从报刊人的文化精神入手分析,继而深入考察他们所办报刊的作为及其文化成因,从而揭示湖湘文化精神与五四时期湖南报刊传播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