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德国伟大的诗人、美学家席勒根据他所处时代人的生存状态、人性的分裂,提出了美育问题.二百多年过去了,美育问题依然是人们非常关注的话题,甚至显得比席勒那个时代更为紧迫.物质至上,急功近利,世俗主义,享乐思想的蔓延,要求我们真正的理解美育问题的内涵及其对人的生命价值导向上的重要作用,从而使人在生存与发展中真正实现和谐与自由.  相似文献   

2.
成长在现代性语境中的席勒美学 ,其形成享用了启蒙时代的滋养。在那样一个渴望自由、追求个性发展的年代里 ,席勒的美学同样打上了自由的底色。 1 789年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使席勒的思考发生了变化 ,他最终选定了美学 ,希冀用审美教育的手段使分裂的人性复归和谐。当席勒凭借美学实现其自由理想时 ,审美却在达到道德自由的手段与人性完善自由的目的间摇摆 ,他的美学思想呈现出矛盾性。这一方面与席勒的个人气质有关 ,又与现代美学自身的特点有关。席勒对法国大革命的美学反思 ,实际上是一种审美现代性意义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重新审视和梳理席勒的审美教育思想 ,不难发现 ,席勒虽然看到了人性分裂、异化的根源在于文化 ,并试图通过审美教育的途径来解决这一问题 ,恢复人性的和谐 ,达到自由 ,但理性的板结化使席勒远离了人的实际生存 ,因此他的审美自由观并没有走出西方传统形而上学主客二分的理性架构 ,其自由最终仍落在理性自由上  相似文献   

4.
克服异化,追求自由是美学的永恒主题,席勒在《美育书简》里主张通过“游戏”把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结合,通过“活的形象”抵达美的自由,通过审美教育弥合人性分裂,实现人性的和谐与自由。席勒的人本主义美育思想在提倡“以人为本”、“和谐社会”、“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今天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席勒洞察到的人性异化现象在当代依然存在,我们应该大力普及席勒的美育思想,提倡审美生存。  相似文献   

5.
席勒对美学的原创性贡献——纪念席勒逝世20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勒已经逝世200周年。我们纪念他,不仅仅因为他是伟大的诗人和剧作家,而且也因为他是伟大的美学家。他对美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仅仅就他对美学的原创性贡献来看,席勒就是非常伟大的。他是西方悲剧冲突论的奠基人,他是西方关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主潮论的创立者,他是西方崇高与悲剧关系论的初创者,他是西方审美人类学的开拓者,他是西方完整美的范畴体系的提出者。我们应该充分高度评价席勒的伟大美学贡献。  相似文献   

6.
席勒作为18至19德国美学家,他的美学思想在人类发展史上作出了重大贡献,其意义就在于,他所提出的关于“希腊神性”,“游戏冲动”以及“活的形象”等问题的理论,几乎都涉及到人类生存中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理想与现实相互统一的美学重要课题,对这些问题的论述极富创造性,席勒的核心思想,就是通过审美途径来追求人的“完整性”生成,使人类达到和谐,自由,幸福的境地。  相似文献   

7.
席勒的宗教观点立足于西方神人关系的传统,继承了近代康德的观点,但又把康德的道德象征的神变成了审美的神。在席勒那里,上帝只有作为审美假象的自由游戏的形象出现时才是自由和审美的神,才是值得赞美的。而“与现实和真理相混淆”的上帝则是席勒极力批判的。从人性的自由出发,席勒审美教育的第一步是通过艺术把分裂的人性恢复到其本性的自由和完整。但在席勒看来,真正的自由的人还必须具有道德修养,这是审美教育的第二步,它通过崇高来完成,人性崇高的极限就是神性和上帝。所以,在自由的发展道路上,人从“完整的人”向“全能的神”不断地迈进,《强盗》中的卡尔.穆尔正是这样的典型。  相似文献   

8.
法国大革命的残酷现实使席勒相信政治自由必须以通过审美教育达成的和谐人性为前提,而席勒心目中的理想政治又高度体现在人的审美化生存这一理念之中。席勒审美乌托邦中对人的生存规划的阐释,证明席勒的政治理想与人的审美生存是高度统一的,两者在席勒的审美乌托邦中得到了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9.
德国的启蒙运动有特殊的历史背景,政治分裂、经济落后以及"法国化"之风盛行,法国大革命的后果促使德意志的知识分子重新审视启蒙之路。席勒提倡审美教育启蒙,其内涵在于通过加强人的内在修养追求个性和谐。在社会领域主要是通过审美教育实现一种内在的启蒙,进而走向政治自由。席勒的审美启蒙思想将理性与感性相结合而成为一种新人文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0.
浅谈席勒的美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勒是提出“审美教育”概念的第一人 ,他的美育观是丰富而深刻的。席勒认为 ,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的辩证统一是实施审美教育的条件 ;游戏冲动是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斗争结合的产物 ;它能使人达到自由的本性。席勒的美育观虽存在着局限性 ,但它对促进美育理论的完善 ,对今天我们进行美育实践 (人格教育、情感教育、趣味教育三位一体 )仍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席勒美育思想的产生 ,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 :一是西方的哲学传统与育人观念。即主客二分的认识论和把灵魂看作是人的本性 ,因而重“灵魂净化”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奠定了近代唯理论的基础 ;康德哲学则把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朝主体性方向推进了一大步 ,遂导致了从灵魂净化到人性解放育人观念的形成。二是对康德的继承与超越。席勒正式提出了“美育”的概念并系统地予以阐述。他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康德的主观唯心主义 ,成为康德与黑格尔之间的重要桥梁。  相似文献   

12.
席勒的审美政治学和审美人类学都可以称为“和谐美学”。通过审美教育造就和谐人性,进而实现政治文明与社会和谐是席勒美学的逻辑理路和终极理想。席勒美学告诉我们,只有全面提升人的道德素质,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社会管理成本;只有通过人内在的心理和谐,才能实现人外在的社会关系和谐。研究席勒的和谐美学,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审美化生存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3.
席勒的思想中,存在着对宗教的批判和赞扬的矛盾。席勒相信人的自由和美德及神的存在,世俗的宗教压抑人的自由,所以受到席勒的批判,而作为审美假象的游戏的宗教,对人性的和谐起着导向作用,因而受到席勒的赞美。在席勒看来,人性的和谐并不是审美教育的完成,真正自由的人必须具有道德修养,这需要借助于崇高。而代表人类神性的宗教,作为一种典型的崇高,实现了人类的自由、美德及神性的统一,对人类的精神起着提升作用,因而得到席勒的充分肯定。以人性的完善为准绳,席勒批判否定人性完善的世俗宗教,赞扬肯定人性完善的神性宗教,这就是他在宗教观上产生矛盾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在席勒的美学思想中,“自由”是一个贯穿始终的概念。这一概念是从康德的自然与自由的二律背反思想中衍生出来的,经过了席勒美学思想的改造,成为席勒美学中一个居于核心地位的要点。从康德到席勒,“自由”这一概念经过了何种变化,有哪些重要的发展,这些问题对于理解席勒美学乃至理解其后的美学发展历程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自由的人如何实现?——席勒与马克思的回答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勒认为现实的人的异化是人性的分裂和堕落造成的,通过审美和艺术教育可以恢复其自由、完整的本性。马克思认为,现实的人是有意识的存在者,并按照美的规律进行改造自然的劳动,对象化和异化构成劳动的两面,劳动创造了美,也使劳动者异化,异化的现实是现代人的基本生存处境。异化的消除必须依靠劳动实践,因为异化的产生和扬弃走着同一条路,共产主义作为美的肯定正是对异化劳动的扬弃,是人的本性的全部复归和自由的完全实现。与席勒的抽象的理论思考不同,马克思从人的有意识的实践出发,彻底告别了机械唯物主义和一切唯心主义,认为实践是消除人的异化,通达人类完全自由的共产主义的唯一出路;实践的对象(自然界)、主体(人)以及活动本身,都是感性的。这使马克思美学蕴涵着现代性的气息,从而与席勒形成极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席勒与现实紧密关联的世界观、人生观与法国革命对席勒的真实影响以及席勒所主张的人类最高理想之实现途径与马克思的消除异化劳动说是否冲突三个层面对支撑席勒美育思想“脱离现实、乌托邦式空想说”的主要论据予以辨析。并由此得出结论:席勒的美育思想是切合实际的,并具有深刻的历史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审美教育书简》是席勒最重要的美学论文。它从席勒的时代现状入手,把美学问题与改变人性分裂的现实联系起来进行探讨,确定美是拯救人性的唯一手段。它从人性的分析开始论美,得出人的三种冲动:感性)中动、理性冲动、游戏冲动;这三种人性冲动决定了三种人:感性的人(自然的人)、理性的人(道德的人)、审美的人(自由的人)。游戏冲动结合了感性冲动与理性冲动,使人成为审美的人,最终成为了道德的人。因为美是游戏冲动的对象,即活的形象,所以美可以使人性完整,使人成为真正的人。这种美论是一种伦理美学的思想,是针对法国大革命的暴力手段而形成的美的人性改革手段。它虽然具有时代的局限性,但是具有伦理的理想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18.
席勒的审美教育思想在研究中一直被认为是空想性的,本文从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出发,对此进行了重新考察。作者认为席勒审美教育思想的意义在于用审美王国扬弃人的自然状态。文中揭示了席勒审美教育思想的实践性及其认识上的抽象性。  相似文献   

19.
曾繁仁以西方美学为基础,重视脑科学发展的成果,并从中国传统思想出发,把美育的学理性探究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提出了美育中介论、中和美育论和生活艺术家等命题。他认为美育在各育中起到一种"中介"作用,协调主体的心理功能诸要素的关系,显示出多学科综合、交叉的特征。美育是劳动实践的成果,是人类掌握现实的特殊形式之一,它将人原始本能的冲动升华为更高境界。他的中和美育论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关系到人类生存状态的改善和文明的创造。曾繁仁从以人为本的观念出发,提出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生活艺术家",使人们以审美的世界观对待自身,避免精神疾病和心理缺损,从而实现人以审美的态度对待社会、自然和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