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智珠     
一次某议员碰到总统林肯,对他对敌人的态度表示强烈不满:“你为什么要试图跟他们做朋友呢?你应当试图去消灭他们。”  相似文献   

2.
林肯当选美国总统后,对昔日有隙者甚至仇敌都持宽容态度,从而引起一些人的不满。一位议员曾气愤地责问林肯:"你为什么要试图跟他们做朋友呢?你应当去消灭他们!"对此,林肯微笑道:"我难道不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当我使他们成为朋友的时候。"林肯这种豁达、大度的胸怀很值得称道,话中所蕴含的道理也颇值得人们深思。  相似文献   

3.
秦德龙  王明 《领导文萃》2006,(4):173-174
你有敌人吗?王大金瞪着血红的眼珠子问我。我没有敌人。我将酒杯放在桌上,盯着王大金的醉相。我想听听这家伙酒后吐的真言。我感觉这家伙脑子进水了。果然,王大金又开始说胡话:“老秦,人生,一定要有自己的敌人。否则,你就是个没价值的废物。每遇到一个敌人,就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就有可能出现鲜花盛开的村庄……”“你遇到敌人,会怎么办呢?”“我嘛,就不多说了,你明白吗?我先将敌人变成朋友,再把朋友变成敌人……”这家伙真是可怕。我有些毛骨悚然了。“老秦,我告诉你,三人行,必有我敌。不是情敌,就是政敌,要不就是商敌。老秦,依你的水平,早…  相似文献   

4.
墨白 《决策》2009,(7):31-31
来历 “马蝇效应”来源于美国前总统林肯的一段有趣的经历。 1860年大选结束后,有位叫巴恩的大银行家看见参议员萨蒙·蔡思从林青的办公室走出来,就对林肯说:“你不要将此人选入你的内阁。”林肯问:“你为什么这样说?”巴恩答:“因为他自认为比你伟大得多。”“哦,”林肯说,“你还知道有谁认为自己比我要伟大的?”“不知道了。”巴恩说,“不过,你为什么这样问?”林肯回答:“因为我要把他们全都收入我的内阁。”  相似文献   

5.
力图消灭敌人的军队拿破仑说过,欧洲有很多优秀的将军,但他们一下子期望的东西太多,而“我只看到一点,那就是敌人的大量军队。我力图消灭他们,因为我相信,只要把军队消灭,其他一切都会土崩瓦解”。这种力图消灭敌人军队的思想,贯穿于拿破仑进行的全部战役。他在指挥作战时,从来不先去抢占敌人的领土,而是先寻找敌人的军队,力图在一次或多次会战中把他们消灭,从而夺取胜利。最能体现拿破仑这一思想的,莫过于1796年至1797年与奥地利争夺曼图亚的战役。为消灭敌军,拿破仑常常采用将敌人各个击破的办法。1814年2月,施瓦岑贝格指挥的奥军主力和布…  相似文献   

6.
巧妙地竞争     
你的竞争对手不是你的敌人,事实上,你与他们有更多的相似之处而不是差异。一个没有偏见的企业领导人明白,一个好的竞争对手有助于定位市场和传播行业的正面信息。" 把你的竞争对手视为对手而非敌人,将会更有益。你一旦把事情定性为“他们反对我”,一旦将世界划分为朋友和  相似文献   

7.
春心不死     
王玉北 《领导文萃》2006,(1):100-100
楚辞专家文怀沙年过九旬,还难以割舍那辆自行车。他说:“人活得自由自在是第一位的。你坐在汽车里见一妙龄女子,能观而品之吗?而我则能下车驻足观望,直到她消失为止。《诗经》首篇就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虽有心无力,但凝视两眼总可以吧。”他的遗嘱非常简单,把骨灰顺着抽水马桶冲下去。夫人问他:“青山绿水皆可埋骨,为何作此选择?”文怀沙回答:“骨灰与粪便合成有机肥料,可以肥田美地。”有人问:“你那么多儿女将来怎么祭奠你?”文怀沙回答:“他们对着大地上的高梁或者玉米鞠躬就是了,那就是我。”春心不死@王玉北  相似文献   

8.
渎职     
一个公车司机和一个神父在同一个时间离开了人世,司机被直接送上了天堂,神父的事却因难以定夺而被耽搁下来。“我不介意你送一个公车司机上天堂”,神父抱怨说,“可是无论如何,我是个神父啊,为什么我还要在这里等?”天上有声音回答他说:“因为你讲道的时候,人人都在打瞌睡。而那位司机开车的时候,人人都在祈祷!”渎职@韦尔乔 @王玉北  相似文献   

9.
智珠     
人人都晓得要改变环境,就是不一定晓得要改变心境。郑辛遥图/文波斯国王大流士曾捎信给哲人赫拉克利特,表示“希望享受你的教导和希腊文化。请你尽快到我的宫廷来见我。在我的宫廷里,保你一切方便自如,生活富足。”赫拉克利特回答说:“因为我有一种对显赫的恐惧,我满足于我的心灵所有渺小的东西,我不能到波斯去。”要满足于渺小,如果那个渺小是专属于我们的心灵的话。韦尔乔/图王玉北/文智珠  相似文献   

10.
幽默5则     
怕你害怕 退役老兵洛克喜欢对晚辈讲自己过去 的战争经历。 "我记得,有一次我单独执行任务,遇 上了敌人一个整连,我只身奋战,结果我把 他们全部消灭了。" 孙子问:"您去年讲这个故事的时候, 只说消灭了一个排,今年怎么变成一个连 了呢?" "傻小子,去年你还小,我怕你害怕。"  相似文献   

11.
第十六届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出身于一个鞋匠家庭,当时美国社会很看中门第,林肯竞选前在参议院演说,一位参议员说:“在你演讲前,你要记住,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林肯说:“我非常感谢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知道我做总统无法像我父亲做鞋匠那么好。”  相似文献   

12.
“当众拥抱你的敌人”,这是件很难做到的事,因为绝大部分人看到“敌人”都会有灭之而后快的冲动,若环境不允许或没有能力消灭对方,至少也会保持一种冷淡的态度,或说说让对  相似文献   

13.
李炳彦 《领导文萃》2006,(12):65-69
多极化是当今世界政治大棋局的一大发展趋势,但它的实现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要认清多极化演进中的曲折,就需要深入研究美国。“没有一个伟大的敌人,便没有伟大的美国”我曾经问一位朋友:“你怎样认识美国?”这位朋友脱口而出:“‘山姆大叔’又可爱又可恨,说不清楚”。有人作过这样的概括:美国是个伟大的国家,是个善于学习、富于创新的国家,是个不断寻找敌人的国家。据说在美国有句格言:“没有一个伟大的敌人,便没有伟大的美国”。美国问题专家吕德宏博士说:美国成立200多年来,发动、参与的战争和对外军事行动超过240次,是战争造就了美国。美…  相似文献   

14.
你得为你的部下做点什么,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小事。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美国总统亚拉伯罕·林肯经常抽空到医院看望伤员。有一次,医生指着一名年轻的士兵说:他的伤势很重,无法医治,马上就会死去。林肯马上在他的床边坐下,轻声问:“我能为你做点儿什么吗?”  相似文献   

15.
抱怨的开始     
尹玉生 《领导文萃》2006,(8):177-177
我的一位朋友住在佛罗里达海岸附近,距离肯尼迪航天中心非常近。我问他:“住在海边,还能经常观看发射航天飞机,一定非常有意思吧?”“我从来没有去过海滩。”他回答,“我甚至懒得迈出家门去观看发射航天飞机。”“你在开玩笑吧?为什么?”我不解地问。“我已经见过很多次了,没什么好稀奇的。”生活中,也是如此:有很多我们熟悉和亲近的人,我们几乎天天都能见到他们;当我们天天能见到他们的时候,我们就慢慢地忽略他们;当我们忽略他们的时候,我们就很少再去欣赏他们;当我们很少欣赏他们的时候,我们就很少感激他们;当我们不再感激他们的时候,我们…  相似文献   

16.
<正>如果你“不幸”遇到了位“武大郎”上司,你该怎么办?言语中的几位朋友都曾在“武大郎”手下做过事,听听他们的感受,或许对你会有所帮助。“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沈x, 男,27岁,机电设备公司公关部经理。这方面其实我有一段曲折的经历。同事们都说我长得很帅,身高一米七八,自我感觉良好,在公司上下,得到女孩的回头率数我最高了。我讲一口流利的  相似文献   

17.
纸上俱乐部     
两副面孔林肯自知容貌不扬.然而他豁达大度,不拘小节,有时还自我嘲弄。一次,林肯听到有人攻击他,说他是“两面派”。他回答说:“你说这话我倒要让听众来评评理。如果我还有另一副面孔的话,你想,我还拿出这副面孔干什么?!”  相似文献   

18.
“三尺讲台”,是一个短小的词语,其间包含的更多的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一个地点--“讲台”。讲台,对成人来说,对教师而言,只是一个符号,一个地点,或许,不热爱自身职业的老师还觉得讲台意味着双腿站得麻木,声音喊得嘶哑……然而,我们有否想过,“讲台”,对学生而言,又意味着什么?讲台在学生看来,是神圣的,是高高在上的,是不可侵犯的,是严肃的。那么,作为学生队伍中最小的团体--幼儿,他们是怎么看待讲台的呢?曾经问过一个孩子“我做你的朋友,好吗?”孩子答得很干脆:“不好!”我疑惑:“为什么不好呢”孩子又干脆地说“你那麽高,你是大人,我是小孩,大人和小孩做不成朋友。”我大笑,心想:原来,在孩子的心里--“高差”,是最基本的,判断是成人或孩子的标准。  相似文献   

19.
五味集     
洪元觉 《领导文萃》2006,(4):103-103
财富如水——如果是一杯水,你可以喝下去;如果是一桶水,你可以搁在家里;但如果是一个池塘或一条河流,就要学会与人分享。批评你的人是你今天的敌人,明天的朋友;吹捧你的人是你今天的朋友,明天的敌人。但恶人都不知道还有没有明天,所以也无所谓朋友不朋友的。交流不一定都是有目的、有指向的,如果一切都经过计算,那就不是交流,而是交易。听绵羊对狮子谈宽容,我觉得很可笑;听狮子对绵羊谈宽容,我就觉得很有道理。如果一个人竭力想在语言上战胜你,在理论上驳倒你,那不过说明他在现实中已经输得很惨了。五味集@洪元觉  相似文献   

20.
决策者说     
《决策》2006,(8):7-7
原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曾把发言人与记者关系概括为五句话:“记者不是你的部下,不是你的学生,不是你的朋友,也不是你的敌人,他是你的挑战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