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依据北京高校毕业生的实证调研数据,分析了大学生求职资源动员行为的结构与特征。研究发现:动员校内资源是中国大学生重要的求职行为;在所属高校层级、自身校内资源和生源地等指标上,不同毕业生群体的资源动员行为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关系强度研究长期用“强”、“弱”来进行简单主观区分,缺乏统计依据,采用潜类分析方法正式建构关系强度的类型显得尤为重要。以2003年中国综合调查(CGSS2003)资料来看,潜类分析方法识别了三种关系强度———弱、强和中度,多元逻辑斯蒂回归分析发现,求职中“中度关系”的使用和本人的阶层或职业声望之间并无联系,但与父亲的阶层有关。中度关系在中国社会的广泛使用,表明转型期中国的市场与国家力量对社会资本使用方式的共同型塑。  相似文献   

3.
丁安祥 《社会工作》2008,(15):14-16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校社工教育是剃头挑子“一头热”,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却是社工毕业生就业寒冬般的“冷”。目前全国有两百多所高校开设社会工作专业,每年培养的社工人才数以万计,他们满怀信心地走上社会,赶场于各种人才、人力资源招聘会,向专业对口或专业相近的单位申请求职,却都被拒之门外。无奈之下只得改行干其他工作,  相似文献   

4.
高校毕业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慕芳 《社科纵横》2007,(10):152-153
伴随着求职高峰期的到来,大学生在推荐材料上弄虚作假、签订就业协议后违约等问题日益突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对大学生的认可度,也违背了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如何解决大学毕业生的诚信缺失问题并且提高毕业生就业率?重构高校毕业生诚信体系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高校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为了提高就业工作的整体水平,高校积极探索有效的方式指导和服务毕业生就业工作.将焦点解决模式应用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中,能够提高就业帮扶的实效.该文简要介绍了焦点解决模式,通过分析焦点解决模式应用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的可行性,探讨焦点解决模式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组织》2011,(7):62-62
6月21日,卫生部表示,要制定促进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指导性政策,鼓励、支持和规范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控机构要与社会组织之间加强沟通合作,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建立互助、互补、互利的合作关系:要通过培训、购买服务和技术支持等方式,  相似文献   

7.
刘萍 《社科纵横》2012,(6):175-176
目前中国劳动力供过于求等社会因素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他们对前景感到更加茫然。本文在心理学视角下,以某高校英语系和金融系三年级学生为例,将毕业后读研和应届毕业生净就业率剥离开来进行考量,剖析他们切身的求职心理,对就业主体的“责任心、主动性、社会支持、社会压力、职业探索、职业规划、职业承诺、职业调整”八个因子,用sPss统计方法(卡方检验、T检验、分步聚类法等)审视这些因子怎样影响大学生就业(一次或再次),比较他们在某些因子方面的异同,从而折射出大学生求职前后的真实心态;而且,深度探究了两系学生与各变量间的关系、及各变量问的内在联系,并借鉴西方经验,展望中国大学生新的就业趋势,对如何成功求职提出了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民办社会工作组织经多年发展已进入新阶段,重新审视、定义其与政府间的关系,对我国社会治理创新、现代社会工作制度建构、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当前研究范式有以下弊端:其一,在解释中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中,存在着缺少基础和立场、宏观界定难以解释具体现实、静态分析忽视了非营利组织能动作用的结构性倾向研究的困境;其二,非营利组织的行动研究明显呈现积极和消极两类对立观点。由此,提出以结构化理论为分析框架,以资源依赖理论为具体分析方法的新框架。分析发现:民办社工机构的诞生、发展无不依附于政府的资源与政策,但机构亦有能动性,通过主动介入重塑环境以适应其成长;民办社工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呈现结构性引导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校社工教育是剃头挑子一头热,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却是社工毕业生就业寒冬般的冷。目前全国有两百多所高校开设社会工作专业,每年培养的社工人才数以万计,他们满怀信心地走上社会,赶场于各种人才、人力资源招聘会,向专业对口或专业相近的单位申请求职,却都被拒之门外,无奈之下只得改行干其他工作,给国家社会工作人力资源带来了极大的浪费和损失。  相似文献   

10.
"线上舞动团体"是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的产物,是针对"宅家"的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线上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关注新冠肺炎疫情对大学毕业生求职就业造成的压力,以网络的形式进行舞动团体活动模式的探索.研究显示,线上舞动团体是符合当前需要的、行之有效的应急心理辅导方式,也是线下心理辅导的有效补充以及疏导缓解大学毕业生求职压力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1.
孙中伟  杨肖锋 《社会》2012,32(3):98-128
近年来,“民工荒”愈演愈烈,劳工短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必须面对的客观现实,在这一背景下,探讨农民工离职意愿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0年7月对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2 276位农民工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未来五年内,65.4%的农民工有离职打算,其中新生代农民工离职意愿较高,珠三角农民工较长三角农民工离职意愿更高,已婚且与配偶在同一城市者离职意愿低。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工作嵌入对农民工离职意愿的影响后发现,农民工工作内和工作外的联接、适应和代价的程度越高,离职意愿越低。本文认为农民工的雇佣关系是一种“脱嵌型雇佣关系”,这是导致农民工高离职意愿的重要原因。本文还对“脱嵌型雇佣关系”的定义、维度和后果进行了初步阐述。  相似文献   

12.
杨中超 《社会》2016,36(6):180-208
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数据,以改革开放后参加工作的群体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中国高等教育扩招对代际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没有充足证据证明教育扩招促进了代际流动。一方面,尽管教育在扩张前后始终是决定个人社会经济地位高低的最重要因素,但教育扩招没有显著改善教育机会不均等问题,从而也无法减弱家庭背景以教育为中介对子女初职社会经济地位的间接影响,带来代际流动的改善。另一方面,教育扩招的结构化效应不显著,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劳动力市场并非完全遵循绩效原则,因此,即便教育扩招提高了他们在社会总人口中的相对比例,也无法带来社会整体代际流动的改善。因此,发挥教育扩招促进代际流动的功能,不仅要强调教育机会的分配公平问题,同时也要努力完善劳动力市场建设,促进就业机会均等。  相似文献   

13.
求职过程的宏观-微观分析:多层次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玉成 《社会》2012,32(3):55-77
本文针对中国大城市不断市场化过程中社会资本对求职过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笔者从新制度主义的宏观与微观的联接理论出发,使用内生互动模型作为实证分析工具,揭示了市场制度的发育具有强化市场行动主体的偏好,即市场化程度、市场不确定性和市场规范性等三个市场化制度的重要特征的发育,均具有增加个体收入的效应,证明宏观制度的演进与诱导微观个体的制度偏好具有亲和性。本文同时证明了边燕杰提出的网络作用空间的“倒U模式”假设。  相似文献   

14.
张陈健 《社会》2010,30(5):25-44
本文对企业行动者之间的权力关系、策略互动及其所嵌入的社会网络与制度环境提供了一个解释框架。文章运用组织决策学派的“权力”概念,对国有资产重组下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与民企联盟的结盟进行了分析。在 “嵌入性”概念的基础上,作者认为,作为结盟前提的权力嵌入于社会网络之中,并且嵌入于中国市场化改革与政体连续性的制度背景之中,因此给权力关系与结盟带来了不确定性。文章试图把“权力”带回企业结盟分析的中心,在理论上对格兰诺维特的社会网络嵌入与倪志伟的制度嵌入进行综合,提出应洞察行动者所嵌入的社会网络以及更为广泛的制度因素对企业行动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Employment services are commonly provided in network settings, but it is rare to find social policy analyses of how unemployed people search for jobs through networks. In a germinal analysis of social networks and employment, Mark Granovetter argued that “weak ties” (less familiar contacts) are more important to finding employment than are “strong ties” (family and friends). This is because weak ties provide more novel job-relevant information. Scholarship since Granovetter has predominantly supported the opposite argument, namely, that strong ties are more important for the unemployed, because they are more plentiful and thus provide more information in aggregate. Findings are also generally coloured by the focus being on “informal” networks or personal contacts. “Formal” networks, as represented most cogently by employment service providers, are absent or underestimated in most social network studies. On the basis of a qualitative study of 80 long-term unemployed people in Australia, incorporating analysis of both informal and formal networks, we argue that although “strong informal” ties are vital to job search, it is also important to consider “weak formal” ties, which can be complementary if and where service organizations are able to supply positive case management experiences.  相似文献   

16.
Most studies of minority group penalties in the UK labor market have focused on groups classified by their self-assessed ethnicity only, without taking into account major divisions within such groups, notably by religion. Using a large sample taken from the quarterly Labor Force Survey, this paper analyze levels of both unemployment and obtaining posts within the salariat for fourteen separate ethno-religious groups. Estimates of both gross and net penalties are derived, the latter taking the individuals’ human capital resources into account. They show that most non-White groups face an employment penalty, but Muslim groups – both men and women – experienced the greatest penalties. These penalties are exacerbated when searching for any job turns into searching for a managerial or a professional job suggesting that inequality is preserved through mechanisms of color and cultural racism which intensifies as minority workers seek jobs at the more lucrative end of the labor market – which, if persistent, could have long-term implications for the cohesion of the UK's multi-ethnic, multi-cultural society.  相似文献   

17.
廖文伟  王丽云 《社会》2005,25(2):137-167
党政关系是中国国家治理结构的核心所在。已有文献大多集中在“应然性”研究或官员层次的分析。本文提出一个基于人事制度的研究视角,从官员在党政领域不同职位和机构的任职、流动、兼职等事件和轨迹信息来测量党政机构和职位间的交融程度和关联程度,从不同侧面捕捉党政关系的实际运行状况。本研究提出了党政领域间人事流动的一系列分析概念和维度,如任期期限、职位和机构的知识通用性、交融性、关联性等。我们应用这一视角和相应的概念测量分析一个省份在省市县(区)层次机构主要官员的人事任期和流动信息,及其所折射的党政关系特点。  相似文献   

18.
自雇过程的社会网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文彬  赵延东 《社会》2012,32(3):78-97
本文基于2009年八城市调查数据,分析自雇者的社会网络及效用。分析重点包括自雇者群体构成特征、获得资金与生意过程中对社会网络使用情况和“生意联系网”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自雇者在中国市场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自雇者的社会网络与受雇者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社会网络对自雇者创业资金与创业生意获得的作用具有差异性;自雇经营中形成了特殊的自雇生意联系网,并对自雇者经营绩效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闵尊涛  陈云松  王修晓 《社会》2018,38(5):182-213
通过分析十年历时调查数据,本文探讨了大学生毕业意向的影响因素和时代变迁规律。研究表明,学业表现、家庭背景和宏观环境对大学生升学意愿均有显著影响,个体学业表现的作用最为微弱,家庭背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国外留学选择上,在毕业规划方面宏观环境起着重要作用。通过交互分析发现,家庭背景对选择深造,尤其是留学的作用会随着学业表现提高而增强;十年中,家庭背景主导作用和学业表现微弱作用均保持相对稳定。宏观层次的研究生教育自费政策对当年大学生深造意向有显著负向影响,而高校毕业生增长趋势对个体深造意向有显著正向作用。本文证实了“大学教育后”教育机会分配仍然体现的是一种社会再生产逻辑,中国过去十年高等教育领域的转型背景对个体的毕业规划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有助于完整理解十年来大学生毕业意向的变化轨迹和规律,以及接受高等教育后的教育分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