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解释了艺术风格的概念,进而探讨了艺术风格与心理因素的关系。艺术家的艺术风格的类型倾向与他本人的个性心理密不可分,因生理遗传将影响生理特征及个性气质,从而影响着艺术家的艺术喜好、艺术风格。同时,艺术家的艺术风格与心理体验的关系密切,心理体验是经历过后能够让人回味的收获和感受,不同的心理体验会导致不同的艺术风格。艺术风格也与色彩心理有关,色彩对于人的知觉造成各种刺激而产生各种不同的心理状态,不同色彩形成不同的心理感受。同样,艺术家会因心理感受、情绪不同而选择不同的色彩。总之,艺术风格受个性心理、心理体验、色彩心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孟浩然诗歌中对诗人自我主观心理情态的描摹具有细腻性,主要表现为诗人对光影刺激的敏锐性、色彩描摹的精致感与声音体验的生活性。孟诗心理体验在幽静环境描写中折射其浓厚生命意识,意念活动过程真实直接,具有浑然而就的真实诗笔。这种感官的细腻体验与诗人长期的隐居生活与安定的社会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体验经济时代,认识和掌握现代饭店"体验"产品的设计非常必要.现代饭店"体验"产品设计,要把握体验经济的可行性,认清体验与服务的差异,掌握体验产品的类型 , 分析体验对象的心理协调体验产品的环境和提高员工的体验意识等.  相似文献   

4.
以宗教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将萨满的宗教体验置于其所属的社会环境与仪式场中予以考察,社会因素对萨满宗教体验的制约作用具体有:1.传统的宗教信仰是萨满激发神秘体验的基础;2.民族的共同心理文化和对萨满的价值判断体系是萨满追求获得超自然体验的内动力;3.特定的宗教氛围是引发萨满神秘体验的催化剂;4.氏族的宗教教育为萨满掌握昏迷技巧,实现人神沟通提供了保障;5.致幻药物的使用是诱发萨满神秘体验的助化物.  相似文献   

5.
部分幼儿园在游戏环境创设的实践中存在误区和偏差:注重物质环境而轻视心理环境的创设;注重教师需要而忽视幼儿感受;注重成人预设标准的统一而忽视幼儿个体差异;注重结果呈现而忽视幼儿过程体验。幼儿园应创设支持性游戏环境,重视营造平等、和谐的心理环境,尊重使用者,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重视幼儿过程体验。  相似文献   

6.
公共艺术设计要避免空间无内涵的城市美化设计,强调与自然规律的结合,强调特定场所精神的挖掘延续,特定场所的历史文脉,一切以人为本,以人的体验和满足人类心理需求为最终目的,简而言之,公共艺术设计要尊重自然,尊重场所精神,尊重人。特定环境氛围中的公共艺术应该把尊重场所精神排在第一位。  相似文献   

7.
人的生命是一种体验的存在。人只有通过自我感觉,包括生理和心理的体验,生命才是存在的、真实的、可规定的。偶然性是人自然生命的第一体验,苦涩是人不可逃避的生命自然存在形式的体验,而亢奋体验却能使人的生命获得生存的全部意义。  相似文献   

8.
情感体验是通过实践性的音乐活动,使音乐与人的生理、心理相互作用产生内在音乐感受。只有当音乐中的美感因素被体验,音乐的审美功能才起作用。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通过情感的直接抒发和体验来达到审美目的。  相似文献   

9.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应,是人的主观体验。这种体验常以客观的具体的言语、表情和行为表现出来。情绪的产生既与客观现实即人所处的环境有关,又与个体的需要有关,也与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有关。情绪反应对人的认识的形成与发展,个性的完善与培养,人际关系的建立及身体健康都有重要影响。   一、青少年的基本情绪特点   青少年阶段是个体的生理发展已接近成熟,但心理水平还处在发展之中的特定时期。这一时期的青少年的情绪常常表现出强烈的激动、兴奋抑或是泄气、消沉。而且非常不稳定,往往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  相似文献   

10.
商品审美心理,是人们在对商品的审美过程中产生的审美情感、趣味、观念、意志等。它的中心内容是人们对商品的审美经验,就是人们在考察商品的审美价值时所产生的一种愉快的心理体验。这种对商品美的心理体验是人的内在情感与审美对象(商品)之间交流或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人的视觉在对事物的色彩、形式、形状、光和影等诸方面,所产生的心理艺术影响作了剖析。并论述了视觉心理在电影、绘画等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励人们更好地关注和创作美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可以通过揭示现象学与人类学和心理学的关系来说明现象学的特殊领域和特殊方法。具体地说,从现象学与人类学的关系来说明现象学的先验还原方法及其必要性;从现象学与心理学的关系来说明本质还原(本质直观、观念直观)方法及其必要性。如果将现象学看作某种意义上的心而上学,那么它一方面有别于实证心理学,另一方面也有别于思辨心理学和超心理学。  相似文献   

13.
心理委员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负有重要使命。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指导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进一步明确心理委员的工作对象、职责、方法、内容,增强心理委员自我效能感,培养心理委员积极的人格品质,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由消极向积极的转变,构建高校心理委员工作积极模式。  相似文献   

14.
超个人心理学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涵括了人的高层意识,认为人的本性是精神的,意识是多维的和发展的,道德是集体——内在的和整体的。这些观点有先进性也有不足,通过辨析,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我所用。这一理论启迪和警示教育:应唤醒人的精神意识、关注人的精神成长、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5.
日本人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的"沉默寡言”现象深刻地反映了日本的历史文化背景,表现出日本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强烈的"集团主义”思想,体现了日本人独特的语言心理、思维方式以及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6.
当前国际社会的侵犯行为往往与国际行为体的怨恨心理联系在一起。平等理念的普遍接受是怨恨心理产生的前提,而挫折与归因则是怨恨心理产生的内外部条件,它们决定了怨恨心理是否产生以及产生的方式、后果。怨恨心理产生后,经由一系列因素的煽动就可能转向外显的侵犯行为。所以,消除国际社会的怨恨心理,或者,在怨恨心理产生以后,避免刺激因素的煽动就成为和谐世界建设的题中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17.
社会心理学嫉妒研究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社会心理学关于嫉妒的研究,应用文献分析等方法,评析社会心理学嫉妒研究现状。结果表明,社会心理学嫉妒理论认为,社会文化对人类嫉妒的产生起着主导作用。该理论将嫉妒分为怀疑性嫉妒和反应性嫉妒,但这种分类未能清晰划分出嫉妒的类型。西方社会心理学常将嫉妒和不公平感笼统地放在一起讨论。在人际关系嫉妒研究中,西方的研究较少涉及社会人际关系嫉妒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从社会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入手 ,分析了责任感的种类 ,指出了外在的责任是个体责任感形成的根源 ,并从心理学角度对责任感形成的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以传统文化为根本的素质教育包含着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 ,通过对受教育者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 ,使其内在的素质达到质的飞跃 ,从而使学生能够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 ,成为既具有深厚的人文素质底蕴 ,又具有高深的科学理性的综合性人才  相似文献   

20.
作为幻象的美德:情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情境主义者依据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不同程度上否定了美德伦理学中美德概念的实在性。多里斯只否定了较强意义上的美德概念的实在性,而哈曼还否定了较弱意义上的美德概念的实在性。他们的主要证据来自心理学实验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