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实践是人的根本存在方式 ,以对人的实践存在辩证本性自觉理解为基础的辩证法 ,是合乎真理的认识途径和方法。应当在以人的实践存在为基础的存在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的统一中理解认识 ,揭示认识的辩证法。近代认识论是体系主义认识论 ,它热衷于建构绝对化、终极化的认识论体系。现代某些西方哲学家在反对体系主义认识论时 ,却又走向主张解构一切理论体系的相对主义极端 ,否认知识和规则的确定性、可靠性。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认识论都以理论脱离生活实践为特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则是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 ,强调认识“贯串着实践”和实践“贯串着理论”的品格 ,在实践交往的基础上揭示了认识主体间的辩证联结 ,克服了局限于语言交流与释义层面理解主体间性的缺陷 ,为不断发现和发展真理开拓道路  相似文献   

2.
张镇寰 《北方论丛》2006,1(2):106-109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但长期以来,我们对“实践”和“检验”的理解存在着模糊认识,由此导致真理观上的理论难题,其根本原因是“经验检验”和“实际果效”在确认真理方面的不确定性,只有确认真理的进步评价法才能为“实践是确认真理的唯一标准”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所主张的真理符合论之间的统一进行理论说明和辩护。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指出:“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邓小平文选》第109页)这一精辟论述,既说明了学习研究毛泽东同志认识论和领导方法的极端重要,又为我们对这一问题进行正确地研究指明了方向。 结合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实际阐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来阐述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这是毛泽东认识论的一个重要特色。毛泽东同志所概括的“实践——认识——实践”、“群众——领导——群众”、“个别——一般——个别”这三个公式突出地体现了这个特色。为了在新形势下提高我们的认识能力和领导艺术,应当很好地学习和研究这三个公式各自的内容及它们的辩证关系,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对这一思想的运用和发挥。  相似文献   

4.
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是马克思创立新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石和核心。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历史观是统一的。唯物史观意义上的实践论和认识论 ,确立了实践标准。“推广论”割裂了认识论与历史观、实践论和认识论的统一。邓小平的生产力标准理论 ,是马克思唯物史观意义上的实践标准理论的展开和深化  相似文献   

5.
“自生自发的秩序”是哈耶克自由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其知识论基础是理性不及的知识观,其基本特性有:首先,“自生自发的秩序”的基础是参与者个人相互之间的行动与预期的一致性;其次,“自生自发的秩序”是社会主体行动的结果,而不是设计的结果;再次,“自生自发的秩序”为多元社会主体达致其各自特别的目的创造了有益的条件.“自生自发的秩序”对自由的依存、对私有制的倚重,因市场体制的运行而内蕴着不平等.哈耶克的这一理论对于理解中国的不平等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要求我们要注意一定限度内的不平等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最近教育界的奇谈怪论把开门办学歪曲成“实践——实践——实践”、“不要理论”。这完全是对《五·七指示》道路的污蔑,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背叛,我们开门办学、开门搞科研的实践有力地驳斥了这种谬论。  相似文献   

7.
认识建构理论主要是关于认识起源与发生问题的理论,是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核心。虽然我国理论界对该理论的积极意义给予了一定程度的肯定,但仍然不够充分。笔者认为,为进一步充实和丰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有必要对皮亚杰建构理论的合理性进一步探讨。一、认识起源于活动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补充论证。对于认识的来源问题,哲学史上素来有先验论和经验论之争,皮亚杰反对二者的“预成论”观点,提出认识起源于活动。在这里,“活动”概念有着特定的含义,它不仅包括有意识的物质活动(但它是个体的),而且包括无意识的本能活动,还包括内化的…  相似文献   

8.
在认识论的领域里,实践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范畴。列宁说:“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也十分强调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指出:“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排斥一切否认实践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的确,在研究认识论的时候,是绝对不能离开实践的。认识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而且要依靠实践来检验。离开了实践,就不能理解认识论,就无所谓认识论。  相似文献   

9.
在认识论上,哈耶克受到马赫和康德的影响,尤其是康德的先验主义认识论对哈耶克认识论思想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种康德主义倾向的认识论,是哈耶克自由主义理论的基础,并由此引出其有限理性论和自发秩序论。  相似文献   

10.
价值——实践论──价值系统论稿之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践论,并不仅仅属于认识论,更应当属于价值论;同样,价值论,也不应当仅仅从属或平列于认识论,而更应当属于实践论;实际上,价值关系与认识关系、实践关系之间存在着既相对独立又密不可分的联系,完整的认识论、价值论、实践论都应当是“认识-价值-实践”统一论。这也是认识论、实践论和价值论所共同面临的理论建设任务。鉴于人类价值关系与实践关系本身又有着复杂的性质差异①,这一理论建设任务是非常艰巨的。本文只是笔者在文化实践范畴中,从文化价值两重性内涵出发,将认识论与“价值-实践论”兼容的理论尝试。上篇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11.
顾红亮 《江汉论坛》2005,46(9):36-38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把实践理解为改造世界和改造自我的统一,理解为认识论、历史观和伦理学的统一。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新提法和新概括,是毛泽东等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中国化过程中所作的一种创造性阐释。同时,我们又有一个侧重从认识论角度来阐释实践概念的传统,造成实践概念理解上的偏差,构成对前面一个思想传统的制约。我们大致有五方面的理由可以解释理解偏差的成因。  相似文献   

12.
以往在探讨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观点时,实践观点的认识论意义这一重要维度没有获得应有的重视。实践观点具有十分重要的认识论意蕴,它开辟了认识论的新视野,推动了认识论范式的重大变革。实践观点的认识论意义首先体现在它实现了对近代认识论“主体自我中心困境”的超越,为认识论奠定了坚实的现实根基。实践观点的认识论意义更进一步体现在它把认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内在统一起来,结束了认识论的思辨形态,确立了认识论的崭新的存在样式,即作为人和社会自我认识和自我理解的历史认识论。最后,它使得认识论在理论功能上超越了近代认识论的狭隘性与抽象性,通过对人类认识的前提性批判,马克思哲学的认识论体现出鲜明的人文解放旨趣。  相似文献   

13.
随着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实践观的深入研究,一些同志提出了“坚持实践观上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见解。这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立足于实践基石之上的,是以科学的实践性为其显著特征的,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和首要的观点。正因如此,它才同形形色色的唯心论,不可知论,形而上学认识论划清了界线,显示了自己在实践基础上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又被称为实践论。实践的地位既然如此重要,而我们对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实践观如果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如果这种解释竟然不是唯物主义一元  相似文献   

14.
“认识论转向”的本体论意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哲学和哲学史研究中,有一个流行甚广、影响甚大的观念,那就是认为整个哲学经历了一个从古代“本体论”哲学———近代“认识论”转向———现代“语言学转向”的演变过程。应承认这种概括有一定理论依据,因而在特定条件下具有某种解释力。但是,任何普遍性的概括都不免以遗漏和牺牲具体性和差别性为代价,如果把上述哲学史演化模式绝对化,甚至视为理所当然的理论教条,那么就可能模糊哲学史的真实面貌,并遗漏重大的哲学问题。在本文,我们将通过对“认识论转向”的具体分析来说明这一点。我们的基本观点是:把“认识论”与“本体论”并列为两个独立发展阶段的观念是不严格和不准确的,相反,在所谓“认识论转向”后面,实际上蕴含着深刻的本体论意蕴,“认识论”并没有如通常所理解的那样实现相对于本体论哲学的“根本转向”,而是与本体论不可分割地内在联系在一起。因此,当使用“认识论转向”来总结近代哲学并以之与“本体论”相区别时,我们应对这种概括的特定意义和理论有限性保持清醒的自觉,以免导致对复杂的思想史的简化和对重大哲学问题的误解。  相似文献   

15.
俞吾金深刻揭示了用抽象认识论哲学思维模式理解马克思实践概念做法的错误,提出用生存论思维模式来解读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具有明显的现实性和合理性,但其理论还不够彻底,对实践概念的理解依然是抽象的、片面的。在俞吾金的生存论阐释模式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实践就是人的现实生活,把人类现实生活的所有基本要素都纳入到实践范畴中。新的实践观使近代认识论哲学、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真正走向完成,并为建构一个能够统合所有社会历史科学的宏观社会历史理论提供了事实基础和理论原点。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奥秘,就在于它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本质,并赋予新的时代内容。我们学习和研究“与时俱进”,不仅仅为阐述它的丰富内涵,更重要的是把它应用于指导自己的工作实际,在与时俱进中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一)与时俱进蕴涵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本质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与时俱进”,蕴涵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与时俱进”就是与不断更替的时空俱进,就是与发展中的时代俱进,它是人类实践发展的客观要求。人的每一次实践,就是从与时俱进中开始…  相似文献   

17.
人与自然或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认识论的根本问题。对于传统认识论来说,它是一个难解之谜,因为传统认识论把它局限在单纯的认识领域,把认识和实践抽象地割裂开来。在马克思看来,人的认识之所以是可能的,人与自然或思维与存在之所以具有同一性,因为人的存在方式即实践本身就是这种同一。这样,认识必然是在实践中对实践的认识,实践必然是认识着的实践。物质劳动与精神劳动的历史性分离导致了认识和实践的抽象割裂,并产生了知识的异化和知识对人的统治。只有消灭自发的分工,才能重建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变抽象认识论为实践认识论。  相似文献   

18.
《理论界》2017,(6)
在当代西方政治哲学视阈下,较差者优先指的是在分配利益时,应当把利益优先分配给处境较差者。较差者优先的观点经帕菲特详细阐述后,成为优先论的核心观点。但需要明确的是,较差者优先不是优先论独有的,其他理论如功利主义、平等主义、充足主义等也都在某种意义上持有类似的观点,但它们的优先理由却各不相同。就目前而言,优先的理由至少包括:(1)基于功利的理由;(2)基于平等的理由;(3)基于优先论的理由;(4)基于充足的理由;(5)基于比较性的公平的理由。本文试图通过概括叙述各种优先理由以及各自存在的弊端,为人们了解和研究优先论思想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认识的主体性与人的自由属性紧密相关 ,主体性是个体自由力量展开的形式和结果。主体自由的合理性规范的缺失引致认识上的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 ,真理既和我们的“理由”相联系又具有自身的客观性 ,认识的主体性必须以理性为根据 ,以实践为依归。  相似文献   

20.
真理的实践标准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础。列宁说:“马克思在1845年,恩格斯在1888年和1892年都把实践标准作为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列宁全集》第14卷第129页)马克思、恩格斯在半个世纪里始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列宁、毛主席一贯强调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但是,林彪、“四人帮”根本否认真理的实践标准。张春桥胡说什么:“思想上正确与错误,决定于理论。”(1975年3月1日讲话)完全颠倒了理论和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