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佚名 《东西南北》2009,(4):12-13
至今无法相信,儿子已经走了。每一个夜晚都是最难熬的时刻,我期待着这时自己可以沉沉地睡去。在梦里,可以和儿子相遇,还能听到他再甜甜地叫上一声“妈妈”,还可以让他赖在我的怀里久久不肯下来,还可以……我知道自己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儿子。每一次不经意的碰撞都会让我泪流满面,那份痛,我会永藏心底。宝贝,无论你走到了哪里,都要记得,妈妈永远都是爱你的,无论你怎样,我永远都会是爱你的妈妈。原谅妈妈,这么长时间还没有去陪你,可是,你要知道,妈妈是多么想能和你在一起……  相似文献   

2.
博彦 《今日辽宁》2004,(3):42-44
“回过头想一想,5年了,辽宁,你真的给了我太多:你为我带来了老师和同学的深情厚爱;你让我看到病人眼神中的信任,让我知道医生职责的神圣;甚至第一次欣赏漫天大雪时的激动与狂喜,也是你的神秘礼物;你竟然还告诉我,有一种奇妙的食品叫做豆腐,告诉我宫爆鸡丁、红烧排骨的味道有多难忘……”中国医科大学的一名来自赞比亚的留学生芭拿玛(Bbandama),用他那一口流利的汉语普通话字正腔圆地做着妙趣横生的演讲,博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喝彩声。这是6月11日“枫叶杯”我和辽宁——外国留学生汉语演讲比赛决赛中精彩的一幕。为传播中华文化,提高在辽外  相似文献   

3.
恩人就是能不露声色地帮助你,并且不会让你产生丝毫羞愧和难堪的人。多年前的一个秋天,我怀揣一张地图和20块钱,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城市很大,很繁华,让我在兴奋之余还有点恐惧。这个城市里有12家服装厂,我的目标是在其中一家谋得一个服装设计的职位。  相似文献   

4.
你微笑着走进新房,给我一个叫做家的地方。你肩上的担子有很重的份量,你的辛苦和常人不一样……你搀扶着我走向远方,让我的人生也很辉煌。今生我只有一个心愿,来生还娶你作我的新娘。这是鞍山市残疾青年歌手于凤翔写给妻子的一首歌《来生还娶你作新娘》。歌曲表达了他对妻子刻骨铭心的爱。不错,说到妻子赵金珠,于凤翔显得异常激动,他说,是赵金珠给了他作为一个男人奋斗的勇气和进取向上的信心。使他在人生道路上无论多么坎坷困难都能坚定地走下去。于凤翔是一位自学成才的歌手,先后在全国和辽  相似文献   

5.
草叶 《东西南北》2008,(2):28-29
只有最亲的人才会为了明天舍得让你承受那超脱前的痛苦涅槃。暑假。半夜,电话骤响。迷迷糊糊抓过话筒——死妮子,我快咽气了你还不回来。恶狠狠的声音里透着微微喘息,静谧的夜,我吓得一激灵。翻身坐起,脱口而出,奶奶。黑暗里有力不从心的笑声隐隐约约传来.算你个死妮子没忘本,明天给我回家。电话闷闷地传出一  相似文献   

6.
女友相聚,谈论丈夫孩子是永恒的话题。这不,又说上了,这个讲如何将丈夫制得服服贴贴,那个谈怎样与丈夫斗智斗勇。我独笑而不语,她们急了,嚷着让我发表高见。叫我说呀,咱们“女子汉”也发扬发扬风格,来个好女不和男斗。丈夫爱跳舞,咱没那雅兴,随他跳去,咱在家打毛衣看电视听录音机爱干什么干什么,多自在。即使回来晚些,一进门你也不要杏眼圆睁,醋缸打破,作河东狮吼:“半夜三更还回来干啥?还不搂着相好的跳到天亮。”得,他本来进门时那点歉意也让你吼跑了。没准儿心里还会想,唉,回来陪着这俗气女人倒真不如多跳会儿的好。  相似文献   

7.
薛涌 《东西南北》2010,(4):18-19
做大国的目的是做"大民",让中国人生活得有保障,有尊严,有价值。中国制造业:究竟有多少幻象中国的经济,就像一个一身肌肉和力气的青少年,给人扛大包来钱最快;读书则不仅挣不到钱,而且还会倒贴钱进去。如果你是位负责的父母,有个16岁的壮实儿子,你是让他扛大包呢,还是让他读书呢?我的答案虽然并不是一心读书、  相似文献   

8.
许康远 《生存》2020,(1):0223-0223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小孩子,哭了,笑了,时间都去哪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听着这首歌,不由自主地让我心头一酸。  相似文献   

9.
王悦 《东西南北》2008,(8):11-11
你作为丈夫的第一天起.就注定有一天会从一个女人手中接过一条小生命。恐慌,极度恐慌。这是我看完产前教育录像后的体会。我们马上要亲身经历录像上的一切了。趁妻子心情还不错,我低声下气地对她说:"亲爱的,孩子出生后,我可以包下所有家务。但请不要让我换尿布,否则我会  相似文献   

10.
旅日散记     
一、东京市面有一次,我到研究我国京剧的吉田登志子女士家串门。聊完后,我正要告辞,她说:“你还没吃饭吧?”随手拨了电话,一会儿工夫店员就骑摩托车送来了两份鳝鱼饭,还有酱汤和咸菜。吉田说,汤是放在专门的暖瓶里,店员坐电梯上四楼,现倒入碗里,好让顾客吃到热的。吃完了,餐具就放在走廊里,回头店里派人来取。我所在的东洋大学,只有学生食堂。虽然教授也可以去吃,但一般都是打电话叫外面的饭店给送份饭来。洗衣店也很多,早晨骑摩托车上门来取,当天就洗好烫平,晚上送回给你。倘若钮扣掉了,还准保替你配上、钉好。服务商店很  相似文献   

11.
我刚认识他那会,去他们家,一开门,GOD,一地的袜子、衣服、鞋子、塑料袋,池子里还有N年没有洗的碗,一屋子的烟味……之后,可以N个月不吸地,不换床单、被套,桌上、鼠标上的灰已经成泥球了,衣服是往衣橱里塞的,拉出来全是皱的。该名男子的邋遢程度属于让人一想起来就有想扁人的冲动的那种。话说此男非常不喜欢刮胡子,为了让他乖乖就范,我是呕心沥血,连哄带骗,用尽了办法,眼看着他的胡子长得比我眉毛还长,我那叫一个郁闷啊,于是对他说:"你知道么,你刮了胡子以后可帅了。"他恬然一笑,继续玩游戏。我不死心,又说:"你这样胡子拉茬的,会泡不到MM哦。""切,泡不到更好,你没有危机感嘛!"  相似文献   

12.
现在,你终于肯给我一个名分的时候,我却想让你知道,名分不是爱的最高赏赐,从头到尾,我想要的,只是你的爱情。  相似文献   

13.
你在的时候,我一只手宠着,另一只手管着;你不在了,我就把你嵌进我的思念里。我想让人们知道,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一个孩子,来过、爱过、看过,感受过、存在过。  相似文献   

14.
, 《青岛画报》2013,(8):50-53
语录1:你直接说我腿粗不就完了嘛!2006年的联合会杯结束后的记者会上,李娜第一次让观众见识到她的直爽。记者问:"你的体能情况似乎比年初时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否谈谈这方面的情况?"李娜回答:"你直接说我腿粗不就完了嘛!"记者又问:"你在不利的情况下很快让自己重新安静了下来,这一点是否比过去有了很大的进步?"李娜说:"你是说我过去脾气就很急,是吧?!"面对记者的提问,李娜从来都是心直口快,有话直说。直率的回答经常让记者无言以对。  相似文献   

15.
透过中国风的歌词,你可能认识了我,但透过这本书,你可以比较接近事实地了解我。正如方文山在新书《方道·文山流》自序中写的一样,这本个人杂志书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方文山,他不仅仅是周杰伦的最佳拍档,也不仅仅会写《青花瓷》、《菊花台》这样中国风的歌词,他还写文章、演讲、出书、创作诗集;他对拍电影有着专  相似文献   

16.
最近,读到美国一女子怀念在越战中阵亡的丈夫的诗,颇受感动,由此对珍惜夫妻情缘多了一份感悟。这位美国女子写道:记得那一天,我驾驶着你新买的车,而我撞凹了它,我以为你会责怪我,但你没有。/还记得那一次,我拖你去海滩,而你说天会下雨,果然下了,我以为你会说“我告诉过你啦”,但你没有。/你记不记得那一次我在你的新车的毯上吐了满地的草每饼,我以为你会厌恶我,但你没有。/记不记得那一回我忘记告诉你那个舞会是穿礼服的,而你穿牛仔裤到场,我以为你必然责备我,但你没有。/有许多许多事你全部没有做,你容忍我钟爱我保…  相似文献   

17.
妒忌心理,似乎是个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所谓“东方式的妒忌”是相对于“西方式的妒忌”而言的。“西方式的妒忌”的主要特征是“你好,我比你还要好”,而“东方式的妒忌”呢,就不同了。“东方式的妒忌”主要表现为:向下拉平、不许齐平型,其特点表现为“我行,可不能让你和我一样行”。不准超越型,其特点是“我行,可不能让你比我更  相似文献   

18.
韩寒 《东西南北》2014,(22):7-7
人的处事风格和性格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16岁到30岁之间。我写过一些不错的文字,也写了不少烂文章,无论状态起伏,无论风格转变,都是一个人的成长历程,谁人能在14年的青春里保持纹丝不动?十七八岁时,我居然说,活着的作家中,写文章论排名老子天下第二,现在想起来都脸红,更让我脸红的是当年我心中那个第一居然是李敖。我少年时装酷,追求语出惊人,这些话现在看来,很多都惹人厌恶,甚至还惹我自己厌恶,把各种傻话挖出来,总会击中不同的人。谁没有年少过,你在宿舍里说过的那些蠢话,你在树林里幼稚的表白,现在拿出来可不都得笑死,没有人永远和过去的自己一致,除非你不再成长。  相似文献   

19.
宁浩 《东西南北》2009,(9):15-15
我和妻子爱娜完全是被绑到一起去的,绑着我们的那根绳子叫“贫穷”。 剩下最后一个馒头,你让我、我让你;为了熬过没有暖气的寒夜,一人一口地轮流抿一小瓶二锅头取暖;为了让我吃一口热的,她把刚烤好的红薯捂在胸口跑回来;我半夜去敲药店的门,给她买感冒药……穷日子让我俩相依为命,这种务实的爱却让我们都觉得心里很有底。  相似文献   

20.
正"我家里的书房就是最适合我的图书馆,我的电脑、手机也是一个图书馆,我还去什么图书馆?"大学毕业之后,大家有多久没去图书馆了?上一次为了在图书馆蹭网而办的借书证,丢在哪个角落了?需要某一本书,你是想着去图书馆找,还是上网打个书名找pdf呢?印象中,图书馆还是学生读书、老人看报还有家庭阅读的场所。如果不是需要考个什么证,想要找个让自己效率高一点的地方,谁还会去图书馆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