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序言三不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书先读序,这是笔者很早就养成的一个习惯。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笔者越来越发现:“自序”尽可全读、细读,而“代序”有些则不必读甚或不能读。谨此,笔者即结合自己的思考和体会,将这些不必读甚或不能读的序言/代序归为以下三类,以求有益于读者,并求证于方家。  相似文献   

2.
翟树峰 《天府新论》2004,(Z2):293-294
一、"中国中心观"观点产生前的学术背景 近年来,有关中国近代史研究视角的问题趋势,曾经存在20世纪70年代前费正清与李文森主导的"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循环往复,缺乏内部动力突破传统框架,只有19世纪中叶西方发生冲击之后,才发生巨变,向近代社会演变"……(译者代序第5页)观点模式与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以中国为出发点,深入精密地探索中国社会内部的变化动力与形态结构,并力主进行多科性协作研究"……(译者代序第5页)和"力图以帝国主义这一历史范畴作为探索1949年以前全部中国近代史的主线"……(译者代序第5页)这两种观点模式并驾齐驱的两种中国近代史研究视角潮流,他们彼此之间相互批评又相互影响,形成中国近代史研究角度趋势中纵横交错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本来,鉴于李零教授的<丧家狗:我读<论语>>已经引发过一阵争论,笔者已不准备再多说什么.但是,2008年1月25日,由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组织发起,<光明日报><文汇读书周报><博览群书>杂志等42家媒体联合推出的"2007年十大图书"评选结果在北京揭晓,李零教授的<丧家狗:我读<论语>>赫然在列.这重新引发了笔者的关注抑或说忧虑.谨此,笔者忍不住想再多说几句,以待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4.
历史有时显得是那么遥远,有时又仿佛近在咫尺,甚或你就行走在它幽暗的隧道之中.读史学家陈志让先生的<军绅政权--近代中国的军阀时期>(陈志让:<军绅政权--近代中国的军阀时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我就产生了如此强烈的感觉.  相似文献   

5.
深化对“浙江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读了史晋川教授为《浙江现代化模式研究:1978~1997》一书所写的“代序”———《浙江的现代化进程与发展模式》一文,借题发挥,就浙江模式研究谈点感想。近几年来,有关“浙江模式”日益引起我省经济理论界以及省外一些经济学家的关注和兴趣。在我看来这是有其...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文学阅读的三种基本形态"正读"、误读和曲解."正读"重视吸收和接受,是一种尽量接近文学作品客观内容的阅读,文本意象内容的复原和创作意图的究问是"正读"的常见步骤;误读强调变更和革新,是一种创造性的文学阅读,它追求对文本意义的自我限定和转换引申;曲解崇尚以我为主、结论先行,是一种主观化、随意性的文学阅读.文章认为,曲解不足取,完全意义上的"正读"也不可能实现,但创造性的误读有必要以"正读"和曲解作为两极屏障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7.
廖燕生于清顺治元年(1644),卒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本名燕生,广东曲江人.十九岁为诸生,旋弃诸生籍,改字梦醒,后字人也,号柴舟.廖氏厌恶科举,不事干渴,但抱负宏远,绝非甘于隐遁遗世者.他善读"无字书".即使读"有字书",亦当读其无字处,读其经世济民者.他尊孔子为" 千古大圣人",于孟子有微辞,程朱更非所喜,而受王守仁"心外无物"的主观唯心主义学说影响甚深.他追求个性解放,社会批判亦激切震荡,议论多发前人所未发,就明末李贽往往亦未能到.然平心而论,偏激则有之, 狂诞则未也.  相似文献   

8.
贫寒士子以游丐资读,在中唐后极为普遍.由于游丐者与州镇官僚之间,是一种不平衡的"相须"、"相资"的利益交换关系,故能如愿以偿的只是少数"名士"、"负艺之士".探明贫寒士子游丐资读的原因、结果、资源交换机制,有助于理解科举制度促进唐代社会阶层垂直流动的限度.  相似文献   

9.
肖鹰 《贵州社会科学》2007,216(12):24-28
《红楼梦》是一部浓缩了中国文化的人生感、宇宙感、历史感的大诗,是一部中国传统人生的百味诗、中国传统审美文化诗美的结晶.读《红楼梦》,一定要以诗意的眼光去读,它的基本情景都是一个又一个的诗景.《红楼梦》的诗意的核心就是"情",是对人生世界无名的感触和关爱.无论电影还是电视,均对《红楼梦》的诗意误解遗失处处,《红楼梦》这样一部大诗,有很多场景,是任何电影或者任何具象不能演绎的,我们不可能通过电影电视来保持经典.经典只存在于经典当中.  相似文献   

10.
汉乐府<东门行>中"今非咄行"四字,现在通常的读法是:"今非!咄!行!"在当时,这种读法不仅很难演唱,而且在整个中国古典诗歌史上也从来没有出现过.萧涤非先生坚持黄节先生的读法,认为读为一句,文从字顺,比较圆通,也符合古人的语言习惯.今考古诗文,确证这一读法可以成立:"咄行",是"咄嗟行"的省文,乃一复词,不能拆开来讲;"今非"二字必须下文连读;"非"解作"若非",是假设词."今非咄行,吾去为迟"是古汉语常见的假设句.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史籍,浩如烟海,治史从何处着手?这是刚走进史学领域时首先碰到的问题.我在大学时没有专修历史专业,但后来选定史学研究为职业却不是偶然的.我从小喜欢读古书,且有一种特殊兴趣,大约与家庭影响有关吧.那个时候,往往有书则读,很相信“开卷有益”这条古训.“正史”固然读了几部,野乘笔记、神怪志异、演义传奇、诗词歌赋也读了不少.当时不辨文史之界,又听长辈说不能误信演义、传奇之类的书,于是,我常常犯“傻气”,读了旧的历史小说,必要到“正史”中寻找根据,大概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马克思给查苏利奇复信草稿原著文本,在马克思"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对俄罗斯农村公社不经受资本主义起源原始积累灾难的可能性引读基础上,阐释其"占有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成果"的这一真正精义.  相似文献   

13.
近读<礼记正义>至<学记>,见如下经文:"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郑玄于"中年考校"下注云:"乡遂大夫间岁则考学者之德行道艺.<周礼>:三岁大比乃考焉."(1980年中华书局影印版,卷三十六,第1521页)笔者对此颇有疑问,故略陈浅见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4.
杨罗生 《云梦学刊》2008,29(2):108-113
重新改编<红楼梦>为电视剧,有些基本原则不能违背.<红楼梦>的主题具有多元性,<红楼梦>是彻头彻尾的悲剧已获公认,但为真人立传("闺阁昭传")常被忽略、误解甚或歪曲,这主要表现在对薛宝钗为代表的"理性之真"的误读;对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儒家文化肆意歪曲、攻击.我们震惊于韩潮汹涌,却不知它的源头活水,正是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水乳交融("诬真为假").又如<红棱梦>以写日常生活见长,不以情节离奇取胜,如果堕入猎奇,力求"故事好看",势必伤及<红楼梦>原著有意反传统的写实主义创作原则("遗真遣假").再如高鹗所续后四十回,有许多违背曹雪芹原意之处,看到是条漂亮的狗尾,就不仔细甄别,势必带来仅存形似而失却神似的硬伤("沿假失真").  相似文献   

15.
龚自珍的文化理想,具有相当的完整性和深刻性.龚自珍呼唤"情完貌全"的个体生命,渴望求"和"斥"同"、人尽其才的社会共同体,弘扬实事求是、名实相符的文化价值,追求既华(文)又质、涵古通今的文明品质.他以"人性"倾诉或"人道"诉求为核心的文化理想,不但影响了"近代的"中国改革甚或革命,还将加惠于"普遍的"人类文明创新进程.  相似文献   

16.
胡为雄在《党校科研信息》载文说,当前由于市场不完善、信息不畅通、资源短缺、企业不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便导致企业的经营活动的不良化甚或贿赂化。这使许多消费品的支出带有投资的性质,于是,名烟、名酒、名贵药材、名贵化妆品、高档衣料、耐用消费品等礼品都用来作为投资,以换到一个条子,得到比礼品大得多的效益。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17.
"戏仿"在当代文学写作中已经由一种创作方法转变成了一种创作原则.特别是现代派文学,更是将创作转向了对文本的戏仿.当代文学创作不单对经典小说,而且试图对几乎所有的中国古代乃至近现代经典文本、文体或文类进行戏仿.戏仿成为了一种颇具颠覆性和创造性的审美类型甚或美学创作原则.  相似文献   

18.
犹太人问题是一个一直困扰人类、特别是困扰那些犹太思想家的问题;即使在今天,人们也依旧弄不明白"犹太人"到底指的是一个人种、一个民族、一种宗教信仰?还是一种古老的语言?甚或就指的是在今天居住在以色列这块土地上的人们?……  相似文献   

19.
2001年《上海经济年鉴》于5月30日正式出版。编审委员会主任徐匡迪以《新起点、新纪录》为题撰写了代序。 徐匡迪市长在代序中说:“如果我们把上海经济发展中的每一年比作跨出的一步,那么每一本《上海经济年鉴》就是一个纪录。如果说上一本经济年鉴是20世纪上海经济的里程纪  相似文献   

20.
蔡波 《社会科学论坛》2009,(12):147-152
历史有时显得是那么遥远,有时又仿佛近在咫尺,甚或你就行走在它幽暗的隧道之中。读史学家陈志让先生的《军绅政权——近代中国的军阀时期》(陈志让:《军绅政权——近代中国的军阀时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我就产生了如此强烈的感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