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城市高架桥的建设中,桥下的平面交叉口空间受高架桥体的影响,很多属于宽中央隔离带的路口,两个路口中间部分按照路段进行渠化,车流互相影响严重。为了解决这类问题,以石家庄市北二环和红星街的平面交叉口为例,对宽中央隔离带路口的交通组织进行了研究。主要从路口渠化和配时上提出了新的交通组织方案,最后利用VISSIM仿真软件对方案进行评价。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新方案可有效减少延误,提高交叉口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城市交叉口通行效率和减少交通污染,提出一种车联网环境下基于间隙优化的无信号交叉口控制方法。针对主路车车流量大导致次路车不可穿越的情况,建立次路车控制模型和主路车队控制模型,通过调整主路车流车速及车头间隙,使次路车以较高的安全车速穿越交叉口。为验证基于间隙优化的车速控制方法的有效性,以VISSIM仿真传统驾驶环境和车联网环境下的无信号交叉口,模拟并对比分析2种环境下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污染物和燃油排放、平均行程时间。结果表明:所设计控制方法下车辆通过交叉口的平均行程时间减少8.44 s,单位时间内的燃油消耗量降低21.6%,CO排放量降低59.8%,HC排放量降低49.3%,NO_x排放量降低73.9%,车均延误降低58.49%,通行效率提升44.43%。  相似文献   

3.
将微观交通仿真模型与MOVES排放模型结合使用,以提高微观层面排放计算精度。根据MOVES计算原理,用Labview可视化编程工具搭建机动车运行工况计算平台。利用运行工况计算平台分析交叉口机动车排放特性、交叉口组织优化措施对排放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始交叉口车均延误为28.5 s,平均停车次数为0.72,CO排放量为7 875.29 g/h,HC排放量为1 309.78 g/h,NOx排放量为1 509.06 g/h;对交叉口进行渠化后交通延误水平减少了9.1%,平均停车次数减少了13.9%,CO排放量为5 428.99 g/h,HC排放量为1 136.89 g/h,NOx排放量为1 407.45 g/h;设置左转待转区后交叉口延误水平减少了1.4%,平均停车次数增加了2.7%,CO排放量为10 807.18 g/h,HC排放量为1 508.76 g/h,NOx排放量为1 834.74g/h,信号配时优化后CO排放量为7 489.48 g/h,HC排放量为1 089.25 g/h,NOx排放量为1 369.84 g/h,延误水平减少了8.05%,平均停车次数减少了6.64%。排放测算平台能精确地反映交叉口排放情况的变化,可以对交通减排措施进行有效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信号交叉口相位设计过于依赖实践经验、未充分考虑机非交通流特性和非机动车过街模式的影响,导致通行效率低和时空资源利用不足的问题,基于机动车交通流不均衡性提出一种信号交叉口动态放行方案。建立不同放行方案的延误估计模型,综合考虑机非载客性差异,以减小交叉口人均延误为优化目标,采用灵敏度分析方法给出传统相位方案的定量设置条件,以北京市平安里西大街与赵登禹路交叉口为例,对模型的适用性进行验证,利用改进蚁群算法求解得到不同放行方案对应的最佳信号配时。结果表明:当机动车交通流不均衡系数aj>0.25时,采用轮转放行+二次过街;当aj<0.25、左转和直行流量之比大于1∶3,且非机动车左转流量在100~500辆/h时,采用对称放行+一次过街;当流量之比小于1∶3时,适宜采用对称放行+二次过街。与传统放行相位相比,采用对称搭接放行相位方案能使人均延误下降13.6 s,降幅为25.81%,有效提高交叉口的通行效率。  相似文献   

5.
为缓解因交通流向不均衡引发的路口拥堵状况,提出考虑相邻路口的可变导向车道自适应模型,主要包括:路口拥堵判别和多路口自适应控制。利用Matlab对路口转向不均衡性及拥堵状态进行分析,并使用VISSIM及其VISVAP通过案例对所提出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流向不均衡显著的晚高峰,与固定时段进行车道切换的原方案相比,采用自适应控制模型,设有可变导向车道的关键路口及其相邻路口的通行能力提高13. 59%~19. 13%、排队长度降低24. 94%~38. 72%、车均延误降低24. 61%~34. 72%,说明模型能有效提高路口在通勤高峰期的通行效益,降低溢流风险。  相似文献   

6.
在对镇江市南门天桥周边道路及交叉口交通量的调查分析及预测的基础上 ,对将解放南路直接连接上天桥路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首先应对该地区路网进行完善 ,在结合路网完善的基础上 ,提出了解放南路与天桥路的连接方案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国大中城市的交通环岛由于不能满足需求被迫逐渐拆除,环岛雕塑也因此被迁移或拆除,并引发舆论争议。这种城市空间形态快速演变与雕塑永久性之间产生的矛盾属于中国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根据工程实践经验和基础理论研究结果,针对部分具体案例探索了在环岛雕塑不断减少的趋势下如何保护既有环岛雕塑的对策,并给出了未来环岛雕塑前瞻性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世界各地的交通量迅速增长,环岛运行质量已面临严峻的考验,如何有效地控制环岛的交通流,改善环岛运行质量,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利用空隙可接受理论与概率分析方法,建立多车道多车型下的环岛进口道理论通行能力模型,并对通行能力模型中的各个参数进行分析,推广已有的单一车型、单一车道理想条件下的环岛进口道理论通行能力模型.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有复杂约束的最短路由问题,应用K路由算法中的偏离算法解决该类问题。分析了在偏离算法的应用中影响算法效率的因素,提出了一种提高算法效率的改进方案,仿真结果表明改进方案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利用Agent技术对道路交叉口进行建模,着重介绍了交叉口Agent的内部结构和控制策略.在交叉口控制中应用模糊理论和蚁群算法,提出了一种具有自学习机制的交叉口信号模糊控制方法.对模糊控制规则应用蚁群算法进行优化,使得交叉口Agent具有自学习能力.编制交叉口Agent的仿真程序,将所研究模型的控制效果与传统模糊控制模型的效果进行了比较.仿真实验的结果表明:具有自学习机制的交叉口信号模糊控制方法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模糊控制方式.  相似文献   

11.
城市公共交通优先通行是提高公交车准时率的关键性措施,交叉口公交优先通行能够减少公交车辆在交叉口的延误,通过设置公交专用进口道以及交叉口公交信号优先控制,从而提高城市公交的服务水平。分析国内外交叉口公交优先研究现状,指出目前交叉口公交优先通行技术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交叉口公交优先技术现状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公共交通优先通行是提高公交车准时率的关键性措施,交叉口公交优先通行能够减少公交车辆在交叉口的延误,通过设置公交专用进口道以及交叉口公交信号优先控制,从而提高城市公交的服务水平。分析国内外交叉口公交优先研究现状,指出目前交叉口公交优先通行技术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针对车路协同系统应用示范平台建设中缺乏真实道路场景测试环境的问题,研究了车路协同系统功能实现的场景测试技术。论述了车路协同系统实现的功能,开发了智能路侧和移动终端的服务程序,设计了车路协同系统功能测试的技术方案,完成了车路协同典型场景测试系统的设计。基于交叉口及其附近路段的人、车、路协同测试效果验证了所提出的测试技术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典型场景可为实时驾驶辅助和车路协同提供良好的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14.
针对Y形平面交叉口立面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重心法的路脊线自动调整方法和基于线性Coons曲面模型的立面设计新方法,实现了Y形平面交叉口的自动设计,结果表明,这些方法可较好地表达Y形平面交叉口的立面,且具有灵活、高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对交通规划流量分配问题中的交叉口延误函数进行了研究.考虑了对冲突流、冲突相位和非机动车交通等因素,通过对交叉口延误函数的进一步细化,对不同转向车流和不同交叉口类型建立了适合我国城市道路的交叉口延误函数,增强了交通分配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在对城市道路交叉口绿化空间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其演化机制和演化规律.认为其演化是交叉口道路绿化不断适应道路交通功能变化的结果,而演化过程随交通组织方式变化呈现由简单结构演化为复杂结构的规律.通过对泉州的实证分析,阐述了泉州交叉口绿化空间结构演化的机制和规律,并提出其合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结合华南南路──广汕路龙洞立交工程,对桥梁交叉口处三种匝道拉坡设计方法进行了讨论和比较,通过计算,分析了3种方法设计参数的差异,得出合理的设计计算方法.实际工程验证,此方法可以用于指导相关的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一类双圈图B k的Merrifield-Simmons和Hosoya指标,根据C m和C n之间的一条公共路P k,给出了该类双圈图关于这两种指标的排序.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制鞋业中穿鞋带工序的自动化水平,设计了一种新型自动穿鞋带机构。方案设计过程采用形态学矩阵 法寻求结构解,给结构解的不同组合形式加上约束后取舍获得多种设计方案,以备模糊评价。方案评价和优选过程运用 二元对比排序法对模糊评价的指标权重进行分配,采用专家和统计结合的方法获得评价数据,最后使用所构造的权重向 量对自动穿鞋带机构的各方案进行模糊综合评价,选出最优方案。该方法应用在穿鞋带机构上,较系统地考虑了机构设 计方案,并较快地对方案进行评价和优选。物理样机实验表明,所设计的机构较好实现了自动穿鞋带功能,并兼顾了结 构紧凑性、经济性和柔性等要求。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设计及交通管理与控制的主要内容,回顾了心理学在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设计及交通管理与控制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了道路平面交叉口使用者的主要心理活动,对心理学在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设计及交通管理与控制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并探讨了在这一新形势下交通工程学科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