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我国滨海地区由于其特殊的气候、水文、土壤质地等因素的影响,土壤盐碱化问题较为突出,耕地质量普遍较低,严重制约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通过土地整治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盐碱化状况,提升耕地质量,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本项目选取天津滨海新区太平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一系列土地整治措施,实现耕地质量的全面提升,为滨海盐碱地区土地整治提供技术借鉴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绩效评价的MAUT及FAN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成都市2001-2010年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统计数据以及对五个区县市农村集中居住新区的调查数据,从多重属性效用理论的利益相关者视角构建指标体系,采用FANP模型对土地综合整治综合绩效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成都市自2001年来的土地整治工作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绩效;(2)土地综合整治尚存以下主要问题:耕地数量难以提高;建设用地指标整理难度偏大;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不能满足需求;农业生产率有待提高;"空心村"现象严重等。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2011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目的是在2010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基础上,全面查清年度土地利用现况和变化状况,保持土地调查成果现实性,更新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全国“一张图”工程,满足国土资源日常管理的需要,实现土地管理和监管方式从“以数管地”到“以图管地”的重大转变,为相关部门提供准确可靠的土地基础数据和图件等资料。  相似文献   

4.
在农用地分等技术规范的基础上,按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设计、实施、验收等环节的标准和要求,对农用地分等质量评价体系和土地开发整理设计标准之间存在的矛盾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了在标准样地体系控制下,建立新增耕地土地利用系数计算模型,形成了一套适合丘陵地区新增耕地质量评价方法,为土地开发整理质量验收提供依据,为实现耕地动态占补平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保证我国粮食供需平衡的基本前提。适当进口粮食缓解耕地承载压力 ,通过中低产田改造、良种推广、提高耕地复种次数等方法挖掘潜力 ,是实现我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有利条件 ;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比重增大、现有耕地利用率不高为不利因素。为了保证粮食安全 ,应从耕地质量平衡和区域粮食供需平衡出发 ,采取优化种植结构、加强农地整治、改革土地利用制度和强化用地管理等措施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6.
土地整治是推进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的重大举措,也是改善农村生产条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土地整治如何作用于农业经济增长及其增长效应如何,并没有直观的反映。以1999—2010年中国土地整治与与农业经济增长相关数据为分析样本,采用通径分析法,探究土地整治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分析土地整治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土地整治对农业经济增长效应显著,两者之间存在阶段性的线性关系;土地整治通过整治面积、新增耕地面积、投入额、投资强度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分别为0.961、0.541、0.901、0.742;土地整治过程中,应加大土地整治面积和投入资金,合理确定投资强度和标准,避免盲目追求新增耕地数量指标。  相似文献   

7.
占补平衡是<土地管理法>确定的重要制度,必须以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规范占补平衡手段,依法设定耕地占补平衡的考核办法,易地补充耕地必须依据土地利用规划进行.先补后占是保障补充耕地数量与质量的前置条件,按质量等级折算是保障补充耕地数量与质量的后续措施,土地开发整理是确保耕地数量与质量平衡的基本方式,科学有序是实现生态系统平衡的关键环节,土地督察是耕地生产能力实现占补平衡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视角选取评价因子,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选取土地整治对自然生态系统结构的影响、对自然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对环境的影响作为二级评价指标,选取耕地有效灌溉面积等8项指标作为三级指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构建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以九江市星子县土地整治项目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使项目区生态环境状况得到一定改善,在增加耕地面积上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在生态结构优化、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上所做的工作还较少.  相似文献   

9.
为做好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确保调查成果质量,作者对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要任务、技术特点、方法和成果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阐述,对土地调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为做好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关于加快土地整治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土地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我国粮食的连年增产和国家粮食安全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未来10年,通过土地整治,预计可新增粮食产能约2 000亿kg。如何把潜能变为现实?加快土地整治、加强土地整治制度创新和科技支撑是根本途径。土地整治创新需要重视土地整治内涵和类型的变化;需要重点关注农村腹地、城乡结合部、农牧交错带、山缘带、城中村等区域;急需解决科学编制和严格执行土地整治规划、平衡资源与资金匹配、切实维护土地权益、加强土地整治制度建设、充分调动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者的积极性、加强土地整治队伍建设、提高土地整治科技支撑能力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1.
耕地抛荒是指原有耕地由于机会成本大而处于闲置状态的现象。荒地多为不便机械耕作、贫瘠的坡耕地及经济落后的山区农地。耕地抛荒的原因在于农业劳动机会成本大;没有一个统一的、操作性较强的耕地保护制度。当前耕地抛荒治理的主要形式有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和代耕代种,面临的问题是缺乏高素质的土地经营人才;土地流转和托管活动中缺乏有效通道和中介;荒地整治改造与基础设施完善的投资大、回收期限长等。因此,耕地抛荒治理要多管齐下:国家要在政策、资金投入方面有新举措;地方政府应着力完善农村科技推广网络,推动建设村级土地经营权流转中介;农民要转型成为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已进入城乡发展转型的新时期,土地整治与城乡协调发展相结合,是保障发展、保护耕地和统筹城乡土地配置的重大战略。开展土地整治有利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解决城镇化用地需求,缓解用地矛盾,有力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但实际效果如何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本研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出天津市新型城镇化水平,在此基础上定性总结了农村土地整治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定量角度探讨了天津市土地整治活动对其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影响,得出结论:当前的土地整治活动与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增加程度并不十分显著,但若加强土地整治活动,将会促进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与未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人地矛盾的严峻挑战。要靠中国的地养中国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必须开展土地整理。1998年8月2 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修订后的《土地管理法》,对耕地保护作了详细规定,同时将“土地整理”第一次写进了《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国家鼓励土地整理。县、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与此同时,国土资源部相…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生态经济系统的佳木斯市耕地质量预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行耕地质量预警分析,提前反映耕地质量变化趋势,对提高耕地质量和保护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生态经济系统的角度出发,以人地关系、耕地利用投入水平、生态环境背景和耕地效果及投资潜力四个方面为主要因素,构建佳木斯市耕地质量预警分析模型,运用回归分析法和指数和法对2008年--2020年的耕地质量进行预测预警。结果表明,随着时间序列的延伸,指标值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其中,2008年-2010年、2013年-2014年,佳木斯市耕地质量处于中警状态;2011年-2012年,耕地质量处于重警状态;2015年-2016年,耕地质量处于轻警状态;2017年—2020年,耕地质量处于无警状态。最后,从控制人口数量、盘活存量土地、改造中低产田、治理农田污染、加大农业投入和建立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体系等方面提出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5.
分析国内外土地整治法律体系建设情况,总结国外法律体系建设经验和国内法律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加强法治建设是各国推进土地整治工作较为通行的做法,目前中国土地整治法治建设尤其是法律体系建设远远滞后于实践需要,严重影响土地整治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和持续健康发展。为此,要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围绕全面依法推进土地整治目标,明晰土地整治法律体系建设路径,稳妥推进土地整治法律体系建设,为土地整治工作提供可靠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农村宅基地退出增加了耕地后备资源、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为土地整治和农村发展筹集了资金的同时;还存在宅基地退出复垦效率低下、复垦资金筹集困难、复垦宅基地土质差利用率低、偏离复垦目标、导致农民缺乏安全感等问题。结合我国其他地区农村宅基地退出的实践和经验,提出健全农村宅基地整理、置换、复垦机制,设置宅基地退出复垦为耕地的质量评价标准,制定合理的宅基地退出利用规划,完善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以及完善宅基地退出后的社会保障体系等建议,激发农民宅基地退出热情,提升复垦土地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一.我国耕地调查的现状 (一)我国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准确的耕地面积数据。建国以来,我国的耕地面积调查始终依靠基层上报的全面调查,其数据由于受各级利益关系和调查误差等多方面的影响质量不高。1996年全国第一次农业普查时,国土资源部和国家统计局依据航片和卫星图片等有关资料联合进行了耕地面积核查工作,但由于境界、田埂、沟渠、  相似文献   

18.
以解决"三农"问题为出发点,通过建立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和综合评价法,分析西安市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路径进行解析。结果表明:(1)西安市城镇化进程中存在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不协调、城镇化居民生活水平低、城乡差距大等问题;(2)土地整治是实现新型城镇化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3)新型城镇化涉及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创新,要牢牢抓住《决定》的改革方向,循序渐进,全方位协调推进。总之,西安市要以新型城镇化为契机,将新型城镇化与土地整治项目相结合,加快耕地规模化经营的步伐,从而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差距,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进行农村土地整理是农村综合治理,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良性循环发展的具体手段和保证。在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工作中,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充分整合各种城乡资源,逐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统筹兼顾短期和长远利益,树立节约资源,有效保护耕地环境意识,妥善处理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真正实现农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土地流转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核心问题。湖南省宁乡县关山社区通过国土综合整治,集约、节约土地,对土地进行"两分两换",盘活本土资源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形成了具有"内源性"特征的土地流转"关山模式"。采用非结构性访谈法等研究方法调查、分析了"关山模式"的制度设计与实施过程,认为关山社区的做法是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的创新尝试。"关山模式"通过整合本土资源实现土地流转,在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基础设施、实现城乡对接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关山模式"目前仍然处于探索阶段,依然面临着一些亟待破解的问题,因此在进一步创新实践中如何把握好关键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