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社会批判领域的空间转向"的启发下,论文分析了晚近康区学术话语变迁脉络,探讨其空间意义。论文认为,传统的"边地"叙事以政治或统治为主线的分析思路,重在阐释汉藏的横向拉锯空间。藏彝走廊和茶马古道的提出,新近汉藏"路学"的倡导,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晚近学术话语对于重新界定康区之空间意涵的理论取向。藏彝走廊概念的提出,将原有的汉藏的"边缘"空间重新界定为多民族迁徙交融的"中心"空间,置换了原有权力关系的互动主体;"茶马古道"的再发现,引入了民间交往的向度,进一步撼动了原有的、以汉藏政治权力关系格局为主导的解读框架。晚近的汉藏"路学",则以一种以小见大,提纲挈领的方式,探寻康区空间生产的权力机制及其与更广阔的现代性议题的勾连。  相似文献   

2.
在明清以来的交换史上,为了确保边疆安全和促进民族融合,曾经由政府直接经营着三条茶马古道,这就是陕甘茶马古道、康藏茶马古道和滇川茶马古道。这三条茶马古道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形成互相交错的庞大贸易网络,共同构成横跨北中国八省区与丝绸之路交叉并行的交通大动脉和贸易大通道,成为世界东方最著名和富有影响力的贸易古道。  相似文献   

3.
学界涉及汉藏边茶研究的成果较为丰富,主要从茶叶边销与边政关系问题、官营茶马贸易的兴衰、历代茶政、边茶的走私、茶马古道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及藏族茶文化等层面进行探讨。以前的研究侧重于自上而下地强调边茶在汉藏关系中的政治、经济功能,很少深入地方社会内部考察多种力量对边茶交易市场的控制、族群之间的互动以及透过藏人对茶叶的消费历史去关注茶所承载的社会文化意义。文章从这些角度对边茶研究加以梳理,以期更系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上这一特殊的物在藏汉关系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茶马古道”古今历史地位的对比剖析 ,以及对“茶马古道”沿线旅游资源的详细分析阐述 ,说明“茶马古道”在当今藏、川、滇藏区旅游经济中的地位作用 ,并论述了如何依托“茶马古道”沿线旅游资源 ,建立藏、川、滇“大三角”旅游经济圈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旅游业繁荣和文化自觉意识的提升,我国多条跨区域、跨文化、跨古今的大型廊道遗产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廊道遗产视角出发,以滇、藏、川茶马古道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廊道遗产保护与开发的逻辑选择进行探讨,进而提出三条保护与开发实施路径,并在此基础上,剖析茶马古道廊道遗产保护开发价值与思路,提出具体措施,以期助力茶马古道现代复兴与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6.
岷山道为历史上连接四川盆地与河西走廊的重要经济文化通道,先秦至汉代为沟通黄河、长江上游的重要文明通道,魏晋南北朝至唐代为长江流域直通西域的丝绸之路主干道重要路段,唐以后至民国时期为汉藏茶马古道干道之一,为促进成都平原和川甘青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民族交往发挥了重要作用。当代丝绸之路经济带和西部大开发建设,再次沿古代岷山道构建连接成渝城市群和兰西城市群、沟通大西北和大西南的大通道,岷山道将成为促进成渝城市群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带动川甘青交界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推进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的重要经济文化廊道。  相似文献   

7.
文章论述了茶马古道的由来和研究现状,论述了茶马古道和百越古道的区别,对百越古道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前瞻。  相似文献   

8.
茶马古道,是历史上一条贯穿滇、川、藏等省(区)的马帮运输古驿道。在过去的岁月中,它曾是社会交往、民族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同时也是传播民族文化和传承精神文明的载体。鹤庆商帮通过多年在茶马古道上的拼搏,创造了自己的辉煌,促进了鹤庆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遗产廊道视域中滇藏茶马古道价值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滇藏茶马古道是历史上纵贯西南边疆的民间商贸通道,对西南边疆民族经济互助、文化交融、民族和谐、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然而,社会的发展改变了茶马古道的角色和功能,急需全面分析古道所面临的现实和理论背景以阐明重新认识滇藏茶马古道价值的必要性。基于此,提出茶马古道全新价值观,即古道在遗产价值、维护生态安全、遗产游憩廊道、爱国主义教育和寻求共同地方认同等方面的多元价值表现。以古道新价值为依据,指出构建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是发挥和利用古道完整价值的适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云南省凤庆县,有一个居于澜沧江和黑惠江之间的打镇——鲁史古镇。这里东南北三面环口,形成于1302年的鲁史占驿道,是内地通往边境的通道。而早在唐宋时,它是南方丝绸之路的一条马帮运输线,清朝、民国时为茶马古道。因地理位置险要,鲁史古镇曾一度成为滇西茶马古道的咽喉重镇,被誉为“茶马古道第一镇”。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探讨了始于唐朝、兴于宋朝、盛于明朝的汉藏茶马贸易在清代逐渐走向衰落的情况及其原因。清代的汉藏茶马贸易经历了兴盛、“时兴时罢”、衰落三个时期。呈现渐衰趋势的主要原因在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 :政治上 ,随着满清王朝在中原统治的逐渐巩固对战马的需求逐渐减少 ;经济上 ,以物易物的茶马交换形式在经济逐渐繁荣的情况下 ,渐失其重要意义 ,而逐步被汉藏间的全面物资经济贸易所代替。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2009,(10):36-37
茶马古道“申遗”开始走上正轨——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中国茶马古道研究中心在丽江宣布成立。将对茶马古道的文化遗迹进行系统调查,并着手开展两岸茶文化交流。同时,中心计划明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3.
"百越古道"是连接中国西南至南亚"茶马古道",是通往中国东南出海口和东南亚的古老通道。这条古道不仅是经贸之路,也是民族迁徙和交流往来之路。历史上,中国南方民族通过这一古道向东南亚扩散。我国南方与东南亚有20多个民族是"同根生的民族",还有很多民族是"跨境民族",这一民族关系格局的形成与这一古道密切相关。百越古道源远流长,先秦时期,西南、华南与东南亚和大洋洲交往频繁,为古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秦汉时期,百越古道初成格局。三国至唐宋,是百越古道大发展和鼎盛的时期。元至民国时期,百越古道继续发展与变革。解放后,百越古道获得了新生和繁荣。百越古道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为中国走向东南亚、走向世界,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通过追溯历史,考察百越古道在上述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面貌。  相似文献   

14.
周礼 《社区》2011,(32):28-28
在四川雅安与西藏昌都的崇山峻岭之间,横瓦着一条神秘而古老的通道——茶马古道,它是迄今世界上海拔最高、风景最为壮丽、文化历史最为厚重,以马帮和人力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也是中国古代西南地区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绿色走廊。  相似文献   

15.
远去的马帮     
庄文勤 《老友》2008,(8):18-20
马帮昔日茶马古道之魂在群山连绵的滇西,在滚滚奔涌的澜沧江两岸,马帮是极其重要的交通工具,素有"山中之车"的美称。解放前,由于澜沧江的阻隔,山里与外面的交往,仅凭一条古老的驿道与一座叫做"青龙桥"的沧江铁索  相似文献   

16.
宋朝对茶马互市实施严格控制,各项制度日臻完善。为确保茶马互市顺利开展,宋中央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关于茶马贸易和管理的法律规制,主要内容以榷茶博马专卖法制为核心,还包括职官管理、市场开禁、茶马价格、入蕃茶禁以及私贩马罪罚条格等具体律令条规,这对保障西北、西南沿边的茶马贸易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详实的汉藏史料从元以前陕商通过藏汉茶马贸易对“西西交流”的开拓,明代陕商与西南盐茶开中“西西”贸易的关系,清代陕商对“西西”贸易的推动和清末民初陕西沙客与陕西街的形成几个方面,首次全面论述了陕商在历史上“西西”汉藏贸易中的作用和地位,为今日开放年代的“西西合作”提供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8.
清代羌族诗人董湘琴的纪游长诗《松游小唱》展现了松茂茶马古道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诗歌虽曾口口相播,但范围局限于松茂古道沿途,时至今日,诗歌的价值已几近被历史所湮没,发掘、整理《松游小唱》的历史文化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从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角度而言,《松游小唱》作为地方文化先贤的重要遗著,反映松茂茶马古道沿线羌藏回汉聚居地文化生存状态的宏大诗篇,也是应该予以保护的,并且极具发掘的价值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明代招商中茶制是明朝利用茶商的力量将川陕茶叶运往西北茶马司易马,并以变卖茶叶运输总量的百分之六十作为酬劳。这一茶政制度的实施将茶商推向了汉藏茶马贸易的前台,出现了官茶商营、官商分利的局面,打破了明政府垄断茶利的格局,为茶商专营边茶的特权地位创造了条件,也为官营向商营贸易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0.
文化线路作为国际遗产保护界的新理念和新方法,专门针对跨区域、综合性的线形遗产资源提出整体保护战略和具体措施.以日趋完善的文化线路理论阐释为前提,剖析滇藏茶马古道所蕴涵的文化线路特质,指明借鉴文化线路的保护思路将推进滇藏茶马古道跨区域合作保护机制的构建和多赢目标的实现,明确提出茶马古道文化遗产保护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