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长篇经典小说《日瓦戈医生》的主人公日瓦戈医生,满怀抱负、达则欲有所为,崇尚自由、穷则独善其身。其悲剧人生遭际及成因,折射了前苏联十月革命前后近五十年的历史变迁。作品的深刻性及独特性震撼人心、启人深思深省。  相似文献   

2.
《日瓦戈医生》是苏联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1958年,其作者鲍里斯·列昂尼多维奇·帕 斯捷尔纳克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但该作品在前苏联却长期被禁。本文介绍了这部作品遭禁的经过,对遭禁原因进 行了分析,并对作品主人公的悲剧命运进行了初步研究与阐述。  相似文献   

3.
《日瓦戈医生》问世以来,已经过去四分之一世纪了。读惯苏联文学作品的读者,在读这部小说的时候,恐怕会产生既陌生又新奇的感觉,因为在苏联文学史中,很难找到与它类似的作品了。无论是从思想倾向上,还是从艺术手法上来看,《日瓦戈医生》都是一部与众不同的作品。对这样一部作品,作出简单肯定或简单否定的评价都是不恰当的,难以令人信服的,只有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为出发点,不抱任何先入为主的成见,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才能做出比较符合实际的评价。 本文仅对《日瓦戈医生》一书以及因它问世而引起的风波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并提出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4.
帕斯捷尔纳克十分尊重生活,其《日瓦戈医生》首先是生活而非政治、爱情的文本。小说通过丰富的材料揭示了生活现象的原生性、生活内质的神秘性与创造性,并用生活的尺度来品评革命和主要人物;对宗教题材的处理也体现了作家的生活思想。在习惯于从社会的维度去阐释作品的时代里,《日瓦戈医生》使我们更多地想起了生活  相似文献   

5.
1988年伊始,前苏联《新世界》杂志终于刊出了鲍里斯·帕斯特尔纳克的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这部小说曾在西方世界声名显赫,享尽荣耀,可是在它的祖国却备受挞伐,重门深锁。随着历史的推移,沉冤三十载的《日瓦戈医生》得以昭雪,重见天日。这桩旷日持久的公案似乎已经了结,然而《日瓦戈医生》和任何一部惊世之作一样,仍将不断接受历史和后人的评说,因而也就难有“盖棺论定”的一锤之音,而这出历史悲剧的遗音余韵则更值得人们深思、回味。  相似文献   

6.
本论文重点讨论《日瓦戈医生》中拉拉和日瓦戈的婚外恋、拉拉情感的三个发展阶段和日瓦戈的软弱性。小说淡化了婚外情"庸俗"的一面,故而研究者对日瓦戈和拉拉的出轨行为也倾向于做诗意的阐释。然而,众多研究者只是将研究聚焦于拉拉和日瓦戈的爱情,有意避开拉拉情感发展三阶段的前两个阶段,没有看到拉拉和科马罗夫斯基在一起时所获得的少女的虚荣心的和情欲的双重满足,也忽略了拉拉同安季波夫结为夫妇的经历。另外,不少研究者依据小说结尾处"日瓦戈的诗作"中的第一首诗"哈姆雷特"来比拟日瓦戈的情况,认为日瓦戈具有哈姆雷特式的属性,然而根据文本中内容,日瓦戈和哈姆雷特除了出身几无相似之处,日瓦戈则毫无行动的意识,他更像一位想遁世而不得的隐士。因此,奥德赛或者哈姆雷特式之类的标签不适用于软弱的日瓦戈医生。  相似文献   

7.
基督教文化背景下的《日瓦戈医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作家帕斯捷尔纳克的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是一部反映俄罗斯社会变动时期的知识分子命运和心路历程的长篇 ,同时它的故事情节和主题又都是在基督教观念的背景上展开的。论文从小说中的有关意象入手 ,深入分析了其中潜在的主人公及作者本人在信仰上的追寻 ,从宗教文化的角度揭示了作品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是俄罗斯知识分子悲剧命运的写真,日瓦戈所珍视与捍卫的是人类性灵的精华。通过对日瓦戈医生的悲剧命运、形象分析,揭示强权、专制对于人格尊严、个性自由、人道主义信仰的戕害,阐释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  相似文献   

9.
《日瓦戈医生》是苏联当代著名作家帕斯特尔纳克(1890—1960)的代表作,是瑞典皇家学院1958年宣布授予诺贝尔文学奖的优秀小说。小说通过主人公日瓦戈医生短短一生经历的描写,表现了作家对人生命运的痛苦探讨,对生活真蒂的执着追求。日瓦戈是一位时代的落伍者。这个一生都在追求人格自由、保持个性纯洁的俄国知识分子,他在思想上经历了一个从内心欢迎革命到精神反叛革命的转变过程。伴随着他的复杂曲折的经历,各种悲剧相继产生。  相似文献   

10.
<日瓦戈医生>是帕斯捷尔纳克创作的一部具有恢弘的史诗追求的长篇小说,小说从人道主义和个体生命的角度反思了俄国十月革命以及其后的社会主义的历史,其思想内涵主要表现为贯穿小说始终的和俄罗斯传统价值观念结合在一起的人道主义精神.这种人道主义思想成为小说主人公日瓦戈对待重大历史事件、革命斗争以及个人命运的基本态度,它维护了人类内心的一种美好的信念和固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曾获 195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中有许多关于终极问题的思考 ,帕斯捷尔纳克力图从基督教角度来理解生死 ,对一切战争都予以否定 ,表现出一种泛人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2.
帕斯捷尔纳克的著名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作为一部悲剧性的经典,除了成功地塑造了主人公日瓦戈医生和拉拉的悲剧性艺术形象外,安季波夫的悲剧性形象也是非常典型与突出的。从这悲剧艺术典型身上,了解作品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可以进而解读安季波夫悲剧性与苏俄近50年历史进程中政治与社会悲剧性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苏联著名作家鲍·帕斯捷尔纳克的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是一部在苏联国内引起严重争议的作品。小说最早于一九五七年出版于意大利,接着欧美各国也陆续出版,但在苏联却一直未能发表。经历了三十余年的风风雨雨,在苏联社会改革的新形势下,帕斯捷尔纳及其创作的命运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对话性是小说《日瓦戈医生》一个不可忽视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小说中的微型对话和大型对话这两大方面。正是小说的对话性,使得人物显出内心思想的复杂性与多层次性的特征;小说的结构也具有鲜明的对话性特征,即对位。  相似文献   

15.
作为二十世纪的经典之作,《日瓦戈医生》一直为世人所瞩目并被广泛研究,但鲜有学者从叙事模式的角度对该小说进行研究。因此从结构主义入手,借助托多罗夫的主题句模式,通过分析作品中主要人物对各自命运的探索,来探究该作品所反映的二十世纪俄罗斯历史语境中的知识分子和平民大众的生存现状,及作者本人对当时社会乃至人类命运的追问考量,以期为理解该作品提供一种新的解读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回归文学"是前苏联文学史上一个特殊的现象,其作品的主要倾向是暴露当时苏维埃社会的阴暗面,批评苏联共产党政策的失误,以及揭露历史内幕,因而这类作品在前苏联时期遭到长期"封杀",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逐渐被"解禁",并回归到读者当中。俄罗斯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帕斯捷尔纳克的小说《日瓦戈医生》便是当时苏联"回归文学"浪潮中的热点之一,它的回归之路同样漫长而曲折,但却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日瓦戈医生》中,拉拉完成了从受难到救赎并获得精神永生的转变过程。与恶势力的苦苦抗争,对爱情、自由和美的追求都在拉拉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作者通过对其堕落、抗争、追求的描绘,升华出一个从受难到救赎、从救赎再到永生的基督圣徒式形象。《日瓦戈医生》展示了作者的人道主义关怀,带有浓厚的启示性色彩。  相似文献   

18.
1946年春,开始接触俄苏文学;高中时真正对俄国文学着迷,并对报考大学和职业生涯产生重要影响。先后翻译了《果戈理是怎样写作的》、《冈布里努斯》、《阿列霞》、《日瓦戈医生》、《塞纳河畔》等俄苏作品。  相似文献   

19.
C.S.路易斯所创作的奇幻儿童文学系列作品《纳尼亚传奇》风靡全世界。作为一个一生都在宣扬基督教思想的平教徒,他在这部作品里深深地渗入了其基督教思想。本文通过对书中与《圣经》相对应的八个孩童主人公的分析,试图认清作者寄予在这部作品中的基督教思想。    相似文献   

20.
<日瓦戈医生>与<活着>这两部小说在表现死亡主题方面都凸显了人道主义的关注,但是由于中西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差异,两部作品在解决生命与现实的紧张关系时,表现出了"救赎"与"超脱"两种不同的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