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赤峰红山后:热河省赤峰红山后史前遗迹》(以下简称《赤峰红山后》)中译本,从选题策划、资料搜集、翻译注释,到排版校改、印刷装订,直至宣传发行,历时8年,其情形类似于"八年抗战"。由中国考古学界泰斗苏秉琦教授撰写的一篇关涉红山文化的文章,因其"内容的科学性、语言的准确性和阐述的逻辑性"被选为1988年高考语文阅读题,全国近300万考生同时接触了"红山文化"这一名扬海内外的考古学名词。笔者曾躬逢其盛,并联想到儿时长辈讲述的一则奇闻轶事,一位通晓日语的赤峰人,在赤峰街一家小吃部购买油炸糕。  相似文献   

2.
赤峰红山后古文化遗存 ,早在 2 0世纪初就曾引起中外学者的注意。在 190 6年至 1935年近 30年时间里 ,日本人类学家鸟居龙藏、法国传教士桑志华、德日进、我国著名考古学家梁思永、日本人牟田哲二、鸟取森男、金子健儿、德永重康、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总长滨田耕作及水野清一等 ,先后对红山前后进行了田野调查和挖掘。滨田耕作、水野清一在 1935年对红山后古遗址进行发掘后 ,于 1938年发表《赤峰红山后》考古报告书 ,红山文化的存在由此公诸与世。 195 4年 ,尹达先生在编写《中国新石器时代》一书时 ,正式提出了“红山文化”的概念 ,后经 195 6年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裴文中教授为领队的七名师生的野外调查和复查发掘 ,赤峰红山前、红山后古文化遗存的特征及性质才得以最终确认。  相似文献   

3.
红山遗址群位于赤峰市城东北三公里的红山北麓。20世纪30年代,日本东亚考古学家对赤峰红山后遗址的第一、二地点进行发掘,获得一批重要的红山文化实物资料,并出版了发掘报告《赤峰红山后》,提出了赤峰第一期文化、  相似文献   

4.
谬改唐人刘禹锡《陋室铭》的一句,"山不在高,鉴史则名。"在中华大地上,名山奇峰多的是,而万里长城之北的这座因红色山石而得名的钟灵毓秀的秀珍峰峦,居然能名满天下,俯瞰群山,有9万平方公里的赤峰地区也因之而得名,这其中的道理就直接根植在红山先民留下的原始文化根脉上。红山文化被认识的时间并不长。20世纪初由日本人首先发现东蒙古地区原始先民生活遗存的信息,1938年由日本东亚考古学会出版了《赤峰红山后》,"红山"作为一个广大区域原始先民遗存文化的表征进入考古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5.
各位代表,各位来宾,各位领导: 赤峰红山文化学会成立大会现在开幕了。 这次会议,是在改革开放取得重要成就的新形势下,为发掘、整理地方人文资源、弘扬中华文化、振兴赤峰经济和文化事业而举行的一次盛会。参加这次大会的代表,都是来自全市各条战线,关心、支持和直接从事红山诸文化研究的各级领导和专家学者。在此,我代表红山文化学会筹备组向各位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  相似文献   

6.
红山诸文化发祥于西辽河流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部和河北北部的辽阔地域。按文化类型又细分为前红山文化,包括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后文化及富河文化;后红山文化,包括小河沿文化,另外还有东山嘴遗址、牛河梁遗址等遗迹。红山诸文化出土的陶器,无论器型还是纹饰都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本文不揣浅陋,试就其纹饰做一初探,并求教于纹饰学研究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7.
红山文化是中华5000年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深入研究红山文化,认清中华文明形成的历程,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大课题。2012年5月,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过程中,发现了中国敖汉陶人,在学术界引起重大影响,关于敖汉陶人的功用、性质、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引发了热烈讨论。通过对敖汉陶人的功用、史学艺术研究价值及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进行探析可知,中国敖汉红山文化陶人是一个鲜活的红山人祖神形象,这位祖神是具王、巫、祖先三位一体的人物,他的发现,对研究中国美术雕塑史,特别是对研究红山文化社会性质、研究古代中华文明的进程都有着重大意义,也为论证中华文明5000年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赤峰市人民政府、赤峰学院主办,赤峰学院承办的中国·赤峰红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8月12日至15日在赤峰市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9.
红山文化,1935年首先发观于赤峰红山后遗址。现知其主要分布区域在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部和河北北部以及吉林西北部。红山文化的发祥地辽河流域,包括辽河及其上游的西拉沐沦河、老哈河、教来河流域,是我国六大水系之一。六、七千年前这一流域的温带森林环境孕育了这一古老的文化。半个世纪以来的发掘和研究表明,红山文化是我国北方地区最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10.
2012年9月4日至6日,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中共赤峰市委、赤峰市人民政府主办,内蒙古博物院、内蒙古红山文化学会、赤峰学院共同承办的第七届红山文化高峰论坛在赤峰宾馆举行。  相似文献   

11.
赤峰学院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于2005年3—4月,对位于三座店库区康家湾红山文化及相关文化遗址进行调查,在这里发现了三处古文化遗址、一处墓地,采集到大量实物标本。根据调查,初步推断第Ⅰ号地点是红山文化墓地。该调查对探索西辽河上游地区文明起源和早期社会发展进程提供了重要学术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远古时期的红山先民因其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改造着自然的同时也创造了自己的对立面——宗教。从红山文化的自然生态环境、红山先民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自然与人之间的中介——巫的产生等方面可一窥红山文化中所反映的原始宗教观念。  相似文献   

13.
日前,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第三批入选栏目名单在国家教育部社科司官方网站上公布,《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红山文化·契丹辽文化研究"栏目凭借在红山文化和契丹辽文化领域独树一帜的研究优势和学术成就成功入选,跻身教育部第三批  相似文献   

14.
"传统"与"现代"是当今社会常出现的一对词,我们既要保留传统的文化特性,还要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传统与现代即具有矛盾性又具有促进性,而赤峰雅乐的传承与发展就需要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利用现代手段进行改编和二度创作得以继续发扬和传承。《红山雅韵》通过对现存的曲目的曲式、乐曲特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在保存乐曲原有特点的基础上,融合蒙古族音乐元素,突出民族性和地域性,更加符合大众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15.
闻名海内外的红山文化,因赤峰市区东北隅的红山得名。自古至今,有关“红山”的记述散见于各种文献中。笔者不揣愚陋,辑录如次,然囿于闻见,难免挂一漏万,尚祈博雅君子,正其舛误,补其阙失,则笔者幸甚焉。  相似文献   

16.
作者简历:孙礼,号凿石公,1957年生,以三戒堂、倚石斋名其居。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书法家协会会员,赤峰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赤峰巴林印社副社长,赤峰书画院、红山书画院书画师。  相似文献   

17.
简介张国强,1962年12月生,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人,汉族,教授。1980年9月至1984年7月,就读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4年7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赤峰学院从事历史教学研究工作,从教2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世界史、中国近现代史、赤峰地方史、红山文化的教学研究工作,先后担任世界史教研  相似文献   

18.
红山文化以赤峰为中心,从分布密集程度和文化特征的典型性看,从老哈河中上游到大凌河中上游,这两河流域之间应是红山文化主要分布区。主要文化遗存:有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富河文化、红山文化和小河沿文化等。因为这些文化都属于筒形罐谱系的文化,有以“血亲”为主体的发展关系,所以已故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称之为“红山诸文化”。  相似文献   

19.
红山文化以赤峰为中心,从分布密集程度和文化特征的典型性看,从老哈河中上游到大凌河中上游,这两河流域之间应是红山文化主要分布区。主要文化遗存:有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富河文化、红山文化和小河沿文化等。因为这些文化都属于筒形罐谱系的文化,有以血亲为主体的发展关系,所以已故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称之为红山诸文化。  相似文献   

20.
2008年8月31日,赤峰市委宣传部特别邀请余秋雨先生来我市就中华文明与赤峰文化作专题讲座。本文根据余秋雨先生讲座整理而成。钱荣旭:第三届红山文化节在昨天晚上隆重开幕,这次文化节的又一重头大戏现在隆重开场。那就是我们十分荣幸地邀请到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教授到赤峰为我们做专场学术报告。余教授的学识、知名度以及他丰硕的学术成果和文学作品成就,大家都已经十分清楚,因为我们安排的1100张票在三天前就抢售一空。在这里,我不想占用更多的时间向大家介绍余教授。余秋雨教授今天为我们演讲的主题是:红山文化、草原文化和中原文化。下面,就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余教授做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