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风是高校立校之本,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文章通过阐述学风的科学内涵,分析了地方本科院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学习目标缺失,职业规划模糊;学习态度不正,学习主动性差;学习氛围淡薄,班级凝聚力弱。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加强思想教育,明确学习目标;提升职业归属,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加快科研教育,培养创新意识等方面为地方本科院校建立优良学风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应用型本科教育趋同化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中,“趋同化”倾向与当今社会市场经济多元化人才需求越来越不吻合.应用型本科教育本应具有基础性、职业应用型以及以人为本性的特点,然而当今高等教育中存在办学模式单一、办学目标定位不明确、专业设置过广以及产学结构不对称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政府对教育的高度控制性集权管理,再加上高校自身特性的驱使和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所造成.为避免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趋同化问题,除教育主管部门转变教育观念、创新管理机制以外,高校应在建立应用科学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全面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构建创业型人才培养战略、制定高效个性化教育模式,加强应用型专业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引导和推动下,不少地方高校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和研究工作。纵观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及其实际培养效果,还不尽如人意。解决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就要实施“分层推进、点面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多维度的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回顾了我国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的评估历程,阐述了对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进行评估的必要性,深入分析了我国地方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在借鉴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我国地方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水土保持本科教育创新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我国水土保持本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水土保持本科教育创新主体和客体的功能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深入地探讨了水土保持本科教育创新体系的5个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有机联系。分析认为创新性人格培养,素质全面的大学生群体,学术与教学水平并重的教师群体及模块式课程体系建设与参与式教学过程是水土保持本科教育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而多样化的科技创新活动则是其实现的必要途径和手段。最后对水土保持本科教育创新能力的建设提出了3条对策。  相似文献   

6.
从我国水土保持本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水土保持本科教育创新主体和客体的功能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深入地探讨了水土保持本科教育创新体系的5个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有机联系.分析认为创新性人格培养,素质全面的大学生群体,学术与教学水平并重的教师群体及模块式课程体系建设与参与式教学过程是水土保持本科教育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而多样化的科技创新活动则是其实现的必要途径和手段.最后对水土保持本科教育创新能力的建设提出了3条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科评估的目的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促进高校建设,其中包含了多项教育成本指标。地方高校因教育经费投入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科研成本补偿缺失等客观条件,要完全达到评估指标要求尚有困难。本文以地方高校所面临形势,从多角度详细分析了教育评估过程中地方高校教育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提出了本科评估背景下地方政府增加财政拨款、优化拨款体制和高校注重办学效益、重视支出绩效、加强校企合作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高校实行扶持重点的政策,对高等教育总体投入不足,结果在传统专业化、职业化教育的影响下,地方高校从教育理念到软硬件条件都与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地方高校培养创新人才应该将个性化教育的思想贯穿其中,在学校应建立创新观念体系、创新教育的平台体系和创新人才培养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
产教研融合是地方应用型高校实施本科教育与人才培养、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教师成长与高效服务地方建设的重要途径。分析地方高校在提高实践课程效果、深化服务地方、加强科研合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创新校—人—企深度融合机制,深化专业应用性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校企共建共享的实训平台,对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满足地质产业转型发展需求,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振兴吉林提供科技与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0.
地方高校是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高校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现实需求,也是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及优化社会就业结构的关键环节。以福州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为例,分析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地方高校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为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地方高校要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深化教学改革、凸显激励评价、优化创业环境。  相似文献   

11.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在阐述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就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区域创新能力与绩效的提升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础,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大量应用型创新人才、知识、科技等智力支持,构建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则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与绩效的重要手段。高校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参与模式及发展策略值得研讨,其中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起到连接研究型大学与高、中职业院校的作用,故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针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作用、参与模式与发展策略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以成都大学为例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3.
物流专业英语教学是财经类本科高校物流专业学生专业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文中针对当前我国财经类高校物流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本人物流管理专业外语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进行相关阐述,并对我国高校物流专业外语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出现的理念和执行的错置、课程体系的分离、资源配置匮乏等问题,使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面临困境。地方本科高校要围绕“融合”“贯通”和“协同”三个关键词,逐步建构起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专业能力多元融合的课程体系,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的资源配置,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各环节,并健全和完善教育教学管理运行机制,促进创新创业教育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5.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知识生产视域下的大学模式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学说由来已久,既与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密切相联,又与高校发展的内在规律休戚相关。以知识生产为视角,辨析大学模式变迁与知识生产方式转变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厘清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内在理路。国家政策导向客观反映出近年来地方高校千校一面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成为转型发展的基本依据。而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重心在于以创新创业教育为突破,开展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指出产学研合作是提升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并以广东工业大学的产学研合作实践为案例,探讨了提升地方高校科技创新的途径,为地方高校科技创新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7.
对于求生存、谋发展的地方高校,教育创新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教育创新要极大关注和认真探索实践构想的基本规定性;要加强地方高校教育创新的内在文化机制和地方社会制约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应用型本科院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原有的办学基础和特定的办学区域决定了它们应该成为高校服务地方的重要力量.然而这类高校怎样服务地方,其方式和机制随着经济转型应怎样作出相应的调整,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文章研究了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的意义,指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地方存在的问题,并就此进行了原因分析,结合常熟理工学院的实际提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的方式和机制的有关思考.  相似文献   

19.
创新发展是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科技及文化发展的重要方式与必然选择。创新发展视域下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落地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的重要手段与举措。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认知错位、投入不足、平台不强的现实困境,造成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实效欠佳、投入结构不科学、创新成果转化体系缺位等问题。鉴于此,高校应该借助政府、企业及各类社会主体的力量,积极梳理创新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健全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机制、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孵化平台,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与时效性,最终为实现我国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型国家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20.
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的方式与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型本科院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原有的办学基础和特定的办学区域决定了它们应该成为高校服务地方的重要力量.然而这类高校怎样服务地方,其方式和机制随着经济转型应怎样作出相应的调整,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文章研究了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的意义,指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地方存在的问题,并就此进行了原因分析,结合常熟理工学院的实际提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的方式和机制的有关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