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赤峰汉语方言的形成是汉语多种方言及北方少数民族语言长期渗透、逐渐融合的结果。赤峰汉语方言应归属于北京官话区的朝峰片。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有关赤峰汉语方言研究方面的综述,其中既包括国内知名汉语方言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的论述.也包括地方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专业研究人员的探索以及民间业余爱好者的调查。同时,分析了目前赤峰汉语方言研究的现状,提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赤峰汉语方言是一个东北官话和北京官话的过渡方言。与普通话比较,语音差别较大,词汇次之,语法最小。本文只讨论赤峰汉语方言较有特色的词缀。词缀往往能体现方言的个性,所以历来为方言研究者所重视。赤峰汉语方言的词缀较为丰富,后缀最多,中缀次之,前缀最少。普通话中的词缀,赤峰方言也常用,但很多词缀都跟普通话有所不同。赤峰汉语方言前缀主要有“老、小、二、初、第”等,这些前缀除与普通话用法相同外,在赤峰汉语方言中还有其自身的特殊意义和用法。赤峰汉语方言后缀甚丰,除“子、儿、头、性、气”等外,还有许多较有特色的后缀,如“巴、咕、拉、乎、嗒、查、登、悠、嘎、楞、摸、送、异、不拉叽、拉巴叽、不(巴)楞登、搭撒、鼓(个)伦敦儿、拉古拽(拉咕叽或拉嘎叽)、呼拉、拉(溜)哄、拉撒、唔的、个、半个(迈儿)拉”等等。赤峰汉语方言的中缀主要有“不、个、里、达”等。本文就赤峰汉语方言词缀问题作了初步考察总结及简单的分析论述。有些词缀并非赤峰汉语方言所独有,在整个东北方言、北京方言、山东方言里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所以要作深层次的详细分析总结,还有待对这些方言乃至整个官话方言的深入调查研究,才能更深入地揭示其结构特点、规律以及历史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4.
5.
赤峰汉语方言的语音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峰汉语方言与普通话方言在语音上的差异较为明显,分别表现在声、韵、调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以往的研究多从人文、地理、民族、历史角度来看两方言的亲属关系。并且本身地缘上的相近、生活习惯的相似和历史发展的同步也体现了两方言的亲属关系。但从语言内部特征,即语音角度,能更能清楚地看到两方言的亲属关系。赤峰方言和东北方言有共有的少数民族语言的谱系分类。少数民族语言对两方言的影响,两方言的语音特点分析,都能更好的反映出两方言之间的亲属关系。  相似文献   

7.
词汇化是形成方言词的一种重要途径,明清山东方言里就有不少词汇化而来的方言词。通过对文献中这类方言词的具体分析,我们发现方言词由共同语里的短语结构、句法结构、跨层结构词汇化而来。  相似文献   

8.
山东方言是能被人听懂但又带有自己独特的地方语调色彩的方言,它和东北话一样成为语言交际的工具。在现代社会,它仍然发挥着自己的不可替代的功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山东方言历来简单、明了,但不够温和,这正像山东人的性格;山东话音调多有变化,是古代入声字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赤峰汉语方言语法特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峰汉语方言语法跟普通话相比,差距虽然较小,但在重叠、附加构形上,在程度、动态的表达上,在句法结构和句型上,都有着自身的一些特点。赤峰汉语方言比较突出的语法特点至少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山东方言特殊词语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山东的历史、地理、社会文化、生活习惯和民俗以及民众心理等方面,对山东方言的特殊词语进行分析研究,以探索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乃至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方言、土语是历史范畴,也是地域范畴。作为历史范畴,各个方言、土语都有它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规律;作为地域范畴,每个方言、土语也有其发展和形成的地域特点。赤峰市行政区域各旗县蒙古人的蒙古语,虽然从纯方言角度来讲隶属于蒙古中部方言的巴林和喀喇沁两个次方言区,但从行政区域和方言特点的结合点上来讲,可以把它们分成为上述两个次方言下属的喀喇沁和宁城土语。巴林土语、翁牛特和敖汉土语、克什克腾土语、阿鲁科尔沁土语等五个土语。而无论从历史角度,还是从地域角度讲,它们都很明显而且比较稳定地属于共同的和独特的特点体系。共同的特点体系,说明它们共同为蒙古中部方言临近两个次方言的姊妹成份;独有的特点体系显示它们名个都是一些独立的、客观地存在于蒙古语大家族中的一个个小小的独立的细胞。本文从历史和共时特点角度探讨了上述五个土语的历史形成和共时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在描写语言学的研究框架下,汉语方言岛的研究是一个薄弱环节。随着研究理论和方法的更新,方言岛成为了方言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至今的方言岛研究都力图体现了描写语言学、历史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相结合的思路并作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本文在回顾全国汉语方言岛研究简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贵州汉语方言岛研究的一些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3.
山东是齐鲁文化的发源地,文化传统源远流长。通过对活在人民口头的历史文物—山东方言俗语的研究,可以看到作为华夏文明基础的齐鲁文化对山东人民的性格塑造起着根本性的作用。在山东的方言俗语中,以人为本、仁者爱人、修身养德、忠孝之道、以礼为范、和谐中庸和重本轻末等思想都明显地表露出来。对根植于山东人思想深处的齐鲁文化探本溯源,深入了解山东人的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和行为方式等,可为山东和谐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研究方法的角度节选《山东方言研究·概论编》的三部分内容:一是通过山东史前文 化推断山东方言的产生及现代山东方言分区格局的形成,二是结合山东地方历史评述山东方 言在汉语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三是从研究内容和方法总结建国以来山东方言研究的发展道 路。  相似文献   

15.
明清山东方言中的后缀"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缀是明清山东方言文献中重要的后缀之一.在它所组成的附加式合成词中,动词在数量上比较多,其他各类词如名词、形容词比较少."巴"缀词用法较多,语义色彩丰富,充分说明了附加式构词是汉语词汇由单音节向双音节和多音节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6.
诗文的风格总是由作家的生活、思想情操、艺术修养等等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语言(包括韵字)只是这些因素当中的一项。探索杜诗里的某些韵字的韵母底构成,看它在形成风格的过程中是怎样起作用的,可以帮助读者领会杜诗风格的一个方面——沉郁——的具体含义。 杜诗用韵和作者为人的作风相称,大多数的诗习惯用深沉、细弱、短促的入声韵,以传达他伤国忧民的抑郁情怀。试读《梦李  相似文献   

17.
汉语三身代词发展到明清时期,与社会交际需要之间仍存在很大差距:一方面,社会交际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上下尊卑关系;另一方面,汉语三身代词在敬称、谦称、傲称、蔑称的表达以及性别差异标记等方面都有明显的缺位。于是三身代词与其它称谓形式组合使用便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补偿性手段,这种手段可准确地表明人的社会地位、充分展现使用者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8.
“岂有此理”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一个词语,表示说话者认为别人的言语或某种行为、事理极其荒谬,断无此理。这一词语在明清时期具有山东方言背景的白话文献《金瓶梅词话》、《醉醒石》、《聊斋俚曲》和《醒世姻缘传》中均有出现,其形式并不太统一,又写做“岂有此礼”、“岂有是理”,还有用“那有此理”的。而且“岂有此理”在这些文献中具有鲜明、丰富的语用、语义特征,有的表示强烈的否定,有的表示一般的不认同,有的则表示一种客气、礼貌的推辞。  相似文献   

19.
谈山东方言对英语辅音习得之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每种语言都有其特殊的发音法基础.英语的一些辅音与普通话的某些声母几乎相同,或非常接近,而其中的许多音素恰恰是某些山东方言中所没有的.因此,讲好普通话对于掌握这些发音很有好处.另一方面,英语中某些辅音在普通话中不存在,却能在某些山东方言中发现,这恰可供我们掌握英语发音作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地理环境决定着物质生产方式的类型和特征,物质生产方式的不同是导致不同社会关系和文化类型形成的基础。作为明清之际的十大商帮中很有影响的商帮-晋商,是在农耕文明背景下,取得了辉煌商业成就的代表。研究地理环境在晋商形成中所起的作用,会为我们研究晋商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