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业基础设施供给不足、错配制约现代农业发展。在分析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机制的基础上,探究农业基础设施供给不足及错配的根源,研究结果显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信息不对称,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到位率低,缺乏有效的官员监督机制致使纯公共物品属性的农业基础设施供给不足。县、乡两级财政拮据,基层官员追求政治晋升,农业基础设施需求表达机制缺失,导致准公共物品属性的农业基础设施供给不足、错位。兼业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私人物品属性的农业基础设施有效需求不足,直接需求不足时,引致需求不足,最终私人物品属性的农业基础设施供给不足。基于此,提出构建农业基础设施供给绩效评价系统,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强化需求表达机制,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如何改进中国农业教育,是民国社会各界最为关注的社会改革议题之一。南北知识界对此竞相发表意见,以期通过集团力量,影响政府决策,把各自的改革意向付诸实践,进而推进农业问题的科学解决。透过中华农学会、中华职业教育社等社团组织的观念、行事与彼此关系,可以生动展示新旧知识人连成一气,整合团体力量,从坐言到起行,合力推进农业教育改革的历史图谱,以及对农业教育新学制形成所产生的实际影响。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目前大城市趋于饱和,中小城市尤其是县城发展缓慢的背景之下,未来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将会涉及到一系列的制度变迁,必须围绕三农问题做文章,让长期以来形成的城市偏向政策发生根本的改变,引导资源流向农村,让城乡能够协调均衡发展,最终消除城乡差别的二元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4.
英国最近关于死刑的争论正方兴未艾。不知一个谋杀犯何时更容易悔改?是在审判结束后的数周,在绞刑架前为生命画上一个美好的句号;还是在30年后病卧监狱医院之中才幡然醒悟。也不知对死亡的畏惧是否是威慑犯罪所不可或缺的。就本文而言,我无意判断威慑是否具有道德 相似文献
5.
辛亥之后,政体变革,从专制走向共和,教育宗旨也为之一变。因缘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蔡元培奠定大致框架的壬子、癸丑学制办法出台,经学退出学堂体系。详细探究这一事件,主导经学退出学制的民初教育部人事及相关政令的出台,与商务印书馆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跳出具体的人事问题,学制上的这一变革,体现了近代中西学异位的大背景下,中学渐被西学办法整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安徽与全国、中部各省及江浙两省经济增长的比较分析,发现安徽经济已呈现加速崛起态势。继而从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投资持续增长、承接产业转移、国家战略覆盖、创新驱动等五个方面解析了安徽经济加速崛起的背后支撑因素,就如何进一步推动安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城市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公共艺术创作应具有更加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个性,才能够满足公众更高的精神文化需求。当下我国城市公共艺术创作表现出商业化、平庸化、平面化、时尚化、无场化和小众化的一系列问题。文章从文化、经济和社会意识形态等方面思考其产生的根源,通过对徽州文化元素的考量,对我国城市公共艺术创作发展进行了对策性探寻。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孙中山研究总体上由显学退隐,同时在认识和史事方面也存在越来越多的新挑战,表明还有巨大潜力和广阔空间。只是要在既有丰富成果的基础上摸高探深,必须讲究方法,多下功夫。人是历史活动的中心,但又最为复杂多变,人物研究,看似容易上手,实则做好最难。善用长编考异之法,以俱舍宗治俱舍学,编辑各方致孙中山函电、孙中山史事编年以及孙中山思想政见论争等大型资料集,可以前后左右比较参证各种史料史事,推动孙中山研究更上层楼。 相似文献
9.
卢宁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5-9
包容性理念是在包容性增长概念中提出和发展的。包容性发展是包容性增长理论逻辑的发展提升,是基于后改革时代出现的新问题而提出的新命题,是对中国经济社会未来发展方向的一种前瞻性判断。包容性发展的理论内涵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包容性发展的对象要义为社会群体之间的包容、人与自然之间的包容;二是包容性发展的增长要义为保证稳定、持续、高效的经济增长占有更加重要的基础性地位;三是包容性发展的发展要义为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的可持续发展;四是包容性发展的路径要义为发展民生经济、促进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0.
栾栋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7):1
主持人语本栏目主要探讨美学的流变与审美的文言化。希腊语aisthetikos意指感受。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1750年出版的Aesthetik一书,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是美的艺术理论,由此创立了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进行主题研究的学科。严格地讲,美学应是感性学,把感性学扭曲为美学的过程,可以看出人类不成熟的少艾意识和由来已久的审美情结,即审美的贵族化倾向。补偏救弊的工作要待反现代性的现代主义文艺的勃发。 相似文献
11.
农业基础设施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文章运用SBM-Tobit模型对1990-2010年我国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实证结果显示,自新世纪以来供给效率有所提升,发展空间较大,但区域发展不均衡,东部〉中部〉西部。除城镇化率对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效率影响不显著外,其他变量对其影响显著,且系统外因素大于系统内因素,影响度依次为:地方财政支出占总财政支出的比重〉农村公共财政框架的基本建立〉积累工和义务工制度〉农业基础设施投资额〉第一产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人数的比率。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考辨中国本土文化学术源流的过程中,康有为将目光投向了先秦诸子和先秦哲学。他的先秦诸子研究既是追溯学术源流的一部分,又服务于立孔教为国教、论证百家皆孔子之学的需要。康有为的这个做法具有理论创新的意义,同时内涵着理论上的逻辑矛盾。 相似文献
13.
14.
信访的法律属性众说纷纭,也正是因为其属性不明确而导致功能紊乱,颇受诟病。从信访的历史发展以及信访在当前中国的法治地位与作用来看,信访同时具有政治参与与权利救济的性质。当信访的法律属性明确之后,与信访相关的一系列问题才可以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相似文献
15.
生态问题直接引发了人、自然、社会这三者之间的多层次矛盾,这些矛盾又直接推动了环境正义运动的兴起,二者作为现实缘由共同促发了环境正义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可环境正义应当建立在什么样的理论基础之上,其价值准则又应当如何确立?我们通过回溯西方正义思想史考察典型的正义诸理论后发现:西方正义诸理论在统合环境保护与社会正义双重难题方面存在着诸多先天不足,从而都不可能为环境正义提供充分的理论基础,因此我们应当重新探究环境正义的理论实质。环境正义作为类正义是立足于类性即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全面关系,以人、自然、社会本质统一的人的存在方式确立正义准则,以人类的可持续生存与发展为根本价值取向的正义模型。 相似文献
16.
谭树林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0)
英人马礼逊在广州商馆进行的汉语教学,为广州商馆培养了一批通晓中文的翻译、商务及管理人才。其教学方式、教学语言、教学内容对 19世纪英国汉语教学乃至英国汉学的发展起到一定推动作用,对今天的国际汉语教学与汉学研究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国民政府的两次难侨救济进行比较研究,指出政府救侨动机很大程度上源于华侨对民国创建和抗战救国的贡献,救侨措施的大体相同体现出近代中国农本经济的现状,救侨成效虽未能如愿,却稳定了社会秩序和强化了华侨的归属感。国民政府对失业华侨的救济,既是近代中国政府首次大规模对遭遇困难的侨民的救济,又为抗战时期战争难侨的救济积累了极为宝贵的经验和救侨思路。日后新中国处理类似的华侨问题基本上沿袭了这一模式。国民政府的救侨工作,其历史意义还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试论农业基础设施多渠道投入的投融资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农业基础设施多渠道投入投融资机制的总体思路农业基础设施多渠道投入投融资机制的总体思路是:按照中央、地方、农户等投资主体不同地位和投资目的,廓清各投资主体的投资范围,形成各投资主体间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关系。要遵循“农民自我投入为主体,国家和地方政府支援为导向”的原则,形成和完善“以财政预算资金为导向,以信贷资金为支柱,以农户和集体资金为基础,以利用外资和横向吸收资金为补充,以劳动积累为资金投入”的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的网络化的投入格局,建立起主辅交融、完整的资金供给运用体系,形成总体高效的… 相似文献
19.
农业制度供给不足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制度创新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制度做为一种“公共品”,是一种稀缺性资源,更由于中国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特点,农业制度供给处于严重短缺状态中。中国农业制度供给不足,既有初级行为团体方面的原因,又有次级行为团体方面的原因。然而做为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农业制度供给不足主要是政府主体造成的。产权制度、市场制度、就业制度等制度供给严重滞后于制度需求,对中国农业发展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卢梭有关幸福观的话题,涉及到个人与自然,乃至整个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在我们的家园遭受到人为严重破坏以至于各国有识之士日益呼吁拯救地球的今天,重新考察卢梭有关幸福观的论述,对于我们认识什么是幸福,如何提高幸福指数,仍不无益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