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岳论丛》2016,(6):120-127
高速铁路作为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高效运输方式,极大地促进了不同区域之间人流、物流等要素的快速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和塑造效应。深入探析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当前我国高速铁路与区域经济的协同优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梳理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路径,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模型分析高速铁路与区域经济总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高速铁路对产业结构及三次产业的影响,并以武广高铁开通后对沿线相关地区的影响为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认为,高速铁路的建设及运营既能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也能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但总体来看具有滞后性的特点。随着高速铁路的发展,三次产业均会出现较快增长,但对第三产业的影响较为缓和且具有持续性特点。  相似文献   

2.
高铁经济:城市转型的新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铁路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交通设施本身上,而且体现在交通枢纽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以及对交通枢纽周边地区的规划与土地开发的影响方面。随着京沪和沪杭高速铁路的逐步启动,沿线设站城市都意识到高铁对城市的巨大影响。本文试图梳理国内外在交通枢纽地区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总结其中的一些规律,提出高铁经济是城市转型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3.
大庆市已开启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新征程,这是大庆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必然趋势。分析了大庆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综合实力,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方面研究了大型体育赛事推进大庆城市现代化国际化建设的效应。结果表明,大型体育赛事对推进城市发展的效应影响可分为短期效应、中长期效应和可持续发展效应,大型体育赛事具有推进城市现代化国际化建设的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成杰  高兴波 《东岳论丛》2023,(4):116-125+192
基于2011—2019年22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动态空间杜宾模型,系统分析了城市经济韧性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城市经济韧性发展可以直接提升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城市经济韧性对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存在中介效应,其可以通过促进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和产业结构升级,间接提升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城市经济韧性发展有助于邻近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邻近城市有空间溢出作用;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时间累积效应;城市经济韧性对本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备的时间累积效应在不同城市特征下存在显著差异。最后依据实证结论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赵星 《河北学刊》2007,27(6):177-180
在国际营销研究领域,原产地因素得到了较为广泛的研究。但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国城市食品消费市场上,相关研究还较少。本文试图揭示中国城市消费者在食品消费时,是否出现原产地效应,以及原产地效应的影响变量问题。本文抽取北京、昆明、南昌三市共600个消费者样本,运用参数检验法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在中国城市食品消费市场上,原产地因素对消费者的品质认知及购买意向均有显著影响。其影响变量主要有性别、收入等。  相似文献   

6.
绿色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有利于同步推进科技创新与环境保护。基于2003-2018年城市面板数据,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绿色创新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试点政策能够有效提升城市绿色创新水平,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带动效应可持续6年左右。作用机理在于,试点政策具有政府引领效应、人才集聚效应、创新效应及结构效应。但异质性分析显示,试点政策对省会城市、直辖市及副省级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提升作用弱于普通城市,对科教水平较高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提升作用弱于科教水平较低城市,且试点政策对城市绿色创新的促进效果随着绿色创新水平的提升而越来越弱。研究还发现,试点政策对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作用效果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通过2001-2010年的9个地级面板数据对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在资源依赖、物质资本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对经济转型过程的效果影响进行了计量检验和分析.研究结论表明:资源枯竭型城市资源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发现资源对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投入存在挤出效应,阻碍经济发展.通过进一步实证分析可知,科技创新对经济转型有促进作用,但作用效果不明显.根据实证结果,提出调整经济结构和加强人才培养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瑶亭 《兰州学刊》2013,(1):99-108
随着旅游经济在城市经济所占比重的不断增大,以旅游为重要功能的城市呈现出旅游化趋势,在城市经济发展中主动对接旅游产业,出现了在城市产业结构、投资结构、城市资源、劳动就业等方面的旅游化.文章从旅游产业对城市经济的影响角度定义了城市旅游化,构建了综合衡量城市旅游化水平的指标体系对我国26个旅游城市的旅游化水平进行了测度,然后通过计量经济方法研究了这26个城市旅游经济对城市经济的贡献度,最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城市旅游化水平与城市经济发展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为在城市旅游化进程中正确认识城市旅游化水平差异与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关系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Moomaw(1981b)和Ciccone等(1996)提出的模型为基础,利用1996年、2000年和2004年我国各地级市数据分析了城市生产率与城市规模、城市劳动生产率与城市经济密度的关系,结果显示城市规模和城市经济密度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都显著为正,各年份城市生产率对城市人口规模的弹性介于O.6%-O.73%之间,城市劳动生产率对经济密度的弹性介于1%-1.9%之间,验证了城市集聚经济效应的存在,但城市集聚经济效应要弱于美国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城市综合体目前已成为中国城市建设发展的主流模式。文章在分析城市综合体的功能聚合、产业聚合和文化生态聚合三大特征后,从城市综合体开发能够促进土地集约利用、人口集聚与产业集聚三个角度,重点对城市综合体开发的经济集聚效应进行分析阐述;最后提出在城市综合体开发建设过程中,各地区政府要积极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提高经济集聚的向心力,发挥经济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11.
李冰 《兰州学刊》2013,(9):98-104
近年来,随着全国区域发展规划和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区域城市组团式发展趋势愈加明显,城市空间溢出效应是衡量区域内不同城市之间经济联系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文章以山东省17地市2001-2011年组成的面板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和运用matlab软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山东城市的空间溢出效应差异较大,溢出效应大小与城市经济规模成正相关;各市溢出效应值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在影响城市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中,资本对山东城市经济增长发挥着最重要的促进作用,技术次之,最后是劳动力,从变化趋势来看,技术的相对重要性在逐渐增加,资本和劳动力则在下降.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洪炜杰  罗必良 《学术研究》2023,(11):98-106+178
振兴县域经济是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一直以来,关于大城市会如何影响县域经济发展存在诸多争论。本文利用2000—2020年中国县域和主要大城市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中心城市的经济增长能够显著促进县域经济增长,中心城市对县域经济总体上表现为溢出效应。(2)中心城市对县域经济的溢出效应随空间距离的拉大而减弱,当空间距离超过一定程度时,中心城市对县域经济则表现为虹吸效应。(3)中心城市对县域经济的溢出效应随着两者初始经济差距的拉大而不断减弱。(4)在发展初期,中心城市更可能对周边县域产生虹吸效应,而当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中心城市对周边县域转变为溢出效应,对边远县域则产生虹吸效应。上述研究结论对于广东县域经济发展的滞后现象具有良好的解释力。因此,大城市发展和县域经济增长之间并不必然存在冲突关系,关键取决于大城市及城市体系是否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13.
中外边境城市功能互动的可持续发展系统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研究西部沿边少数民族地区 ,隔境相邻的中外边境城市之间形成的良性城际功能互动效应出发 ,论证了其对促进我国对外开放和民族经济走向国际化的重要价值。从优越的地缘条件、国内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以及国际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影响中外边境城市功能互动的支持性发展条件 ,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包括资源系统、人文系统和城镇人居生态环境系统等三个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系统。  相似文献   

14.
低碳城市建设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识别并剖析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对于中国经济绿色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基于2006—2020年全国27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将三批低碳城市建设试点视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检验了低碳城市建设政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进一步对其作用机制和异质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低碳城市建设政策显著提高了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该结论在经过包含倾向得分匹配检验、工具变量法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低碳城市建设作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模式,主要通过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和集聚效应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低碳城市建设显著提升了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中小城市影响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旅游业是产业关联性极强的优势型综合产业。城市地区旅游化通过刺激消费、增进就业、促进招商以及集群化发展等路径,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积极影响。为检验城市地区旅游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该研究采用2005—2019年我国20个旅游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系统GMM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地区旅游化的发展在总体上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对不同类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城市地区旅游化对省会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其他非省会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却未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鉴于此,该研究提出全力推动全域旅游的展开、加快推进具有区域性影响的重大项目建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城市转型是一种多元化的综合转型,而转型的总体方向应该是城市能级水平的提升和城市空间的优化.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作为一种同时具有研究开发、信息交流与社会管理等功能的综合体,正在成为城市空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带动城市现代经济体系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服务业集聚区的规模效应、外部效应和创新效应正在引起城市的经济结构的变化、城市空间要素的优化以及城市功能的提升,从而推动实现城市的转型发展.促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形成:着眼多样化集聚,优先促进生产者服务业在城市的集聚;从规模导向转变为创新导向,提升服务业集聚区创新产出能力;培育领军型企业,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引向高水平竞争与合作;加强城市制度与环境建设,为现代服务业集聚创造支撑条件;提升城市品质,促进各类服务业发展要素的集聚.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市经济辐射力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我国城市经济辐射力的研究中,学者们选用了不同的分析工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并提出了我国城市经济辐射力的影响因素及提升城市经济辐射力的对策,但这些研究仍存在理论创新力度不足、评价方法单一、重静态轻动态等问题。在城市群这一大系统下研究核心城市、次级城市、小城市及整个城市群的经济辐射力问题,是今后值得进一步探索的领域。  相似文献   

18.
良好的产权制度是提升产业链韧性的有效基础,作为知识产权治理工具的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政策是知识产权制度在城市地理空间上的创新实践。本文基于2003—2016年280个城市面板数据,利用多时点双重差分的方法检验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政策对产业链韧性提升的影响效应,结合中介效应模型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的设立能够显著提升城市产业多样化水平和创新能力,进而提升城市产业链韧性,揭示了知识产权治理能够有效提升产业链韧性的结论;知识多样化和政府科技支持是该政策提升产业链韧性的有效渠道,但二者的作用效果并未达到理想状态。进一步分析发现:该政策的实施对产业链韧性的提升效应存在区域和城市规模异质性,其中东部和南部地区的政策效应更为显著,人口中等及以上的城市以及经济较发达地区的政策效应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为知识产权治理和产业链韧性的研究提供了经验证据,为政府协调资源配置和培育产业链韧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集中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关城市化与经济增长这一命题,传统的研究集中在城市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忽略了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规模体系的影响。经过考察我国城市集中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就城市集中度而言,从国家层面看,我国的城市集中度与国际水平存在一定偏差,体现在城市集中度偏低;从区域层面看,我国东部经济发达省份的城市集中度水平低于中西部省份。分析计量模型运算结果还发现,现阶段城市集中度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城市集中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此外,区域规模越大,城市集中度越高,反而越不利于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20.
提高人民福祉及获得感,重视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在我国数字经济进入快车道的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但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如何还有待检验。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了智慧城市试点建设与居民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显著提高了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可能的影响机制为,智慧城市建设提升了居民对于互联网服务的使用熟练度并促进了当地的电子政务发展。而异质性分析发现,目前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积极效应存在选择性,智慧城市建设对居民幸福感的积极作用主要存在于非老龄人口、高收入人口和较大规模城市的居民群体中。因此,我国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应重视信息通信等技术的应用,在提高居民的参与度与获得感的同时,更应当注重智慧城市建设政策的覆盖面和有效性,全面考虑不同群体的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