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传播效果的大众接受性的强调,使艺术性这个通常被从艺术角度进行研究的属性成为传媒声像的普遍属性与基本属性。声像艺术性主要体现为电视声像修辞性、想象性、情感性与直觉接受性。电视因其艺术性的综合表现而成为大众传媒时代的强势传媒。电视艺术性在制作与传播中普遍化与充分化,这是高科技支撑的结果。电子时代、网络时代、数字技术、卫星技术等是电视艺术性的物质根据。声像综合传播的声像传播效果是电视艺术性的体现。在大众后艺术化的时潮中,电视的传媒身份决定着它的艺术性标准主要是大众得之于生活艺术化的艺术趣味标准。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等方法,探讨西藏村落体育文化的特征与发展问题。研究认为,西藏村落体育是在农耕与牧业传统文化背景下,由农牧民创造的一种村落乡土文化资源形态,并以藏族传统体育为基本活动方式发展起来,具有鲜明的生产生活性、地域民俗性、节庆民俗性、文体艺术性等特征。建议赋予西藏村落体育文化时代内涵;融入西藏乡村文化建设;完善乡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融入乡村旅游;促进西藏村落体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以“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对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作出全面概括,向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了“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号召。这五种特性是对中华文明文化基因的定性描述,也将文化基因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起源于中国的茶,在历史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与综合性技艺。在儒释道思想的影响下,中华茶艺以茶器具、茶音乐、茶技艺、茶表演及茶民俗等为载体形成的和、静、敬、雅、仁的文化基因嵌入中国人生活日常,成为中华文化的精神标识。其形成的文化镜像契合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文明“五性”的概括。对中华茶艺的文化基因探析有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也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实践方式。  相似文献   

4.
中国茶艺的叙事方式及其学术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茶艺是一种特定空间的特定叙事,是用肢体语言讲述的故事,其中的相关物件(诸如音乐、服饰、插花、薰香等)也会影响到叙事进程。茶艺叙事呈现出复杂性——不同功能的茶艺有不同的叙事方式。对茶艺叙事的研究,探讨了文字叙事、语言叙事之外的第三种叙事——肢体叙事的价值与作用,打破了单一的割裂时间叙事与空间叙事的界限,并且以人整体的精、气、神为研究对象,从而回归到以人为本体的叙事研究。  相似文献   

5.
茶艺表演课程是我校针对餐旅专业开设的一门技能型课程之一,是提高中职餐旅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另一途径.茶艺表演,根据我的理解就是一种把茶艺技能与艺术相融合的表演,是文化、戏剧、舞蹈、音乐的融合体.然而,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问题.无论学什么类型的茶艺,学生们对茶艺表演的程序及理论知识方面掌握得非常快,但是到了实际技能训练的时候,她们却一直觉得很难掌握茶艺动作的要领,体会不到到茶艺表演动作的精髓.  相似文献   

6.
"茶艺",代表中国茶文化的特色,和日本的"茶道",韩国的"茶礼"鼎足而三,殊途同归,共同屹立在国际茶文化的最高峰。它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茶艺"之缘起——"煎茶"杂饮时期;"茶艺"之定型——"点茶"斗饮时期;"茶艺"之转型——"泡茶"品饮时期。  相似文献   

7.
设计具有一种不确定的艺术性和一定的规律性。就其过程而言,它是设计师有目的进行艺术性的创造活动,是一种具有美感、实用与纪念功能的造型活动。说它具有不确定的艺术性,是指作为一件作品其艺术性是确定的,不同国家、地区或设计团队之间的作品可能并没有显著的区分和界限,这导致了设计的共通性和世界性。  相似文献   

8.
赵萍 《学术探索》2014,(8):135-137
以往对茶艺解说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其美学的欣赏,鲜有对话语本身的应用进行思虑的。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以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从其"三分论",即言内、言外和言后行为三方面,尝试分析茶艺解说话语的语用特点,探讨言语行为理论对促进茶艺解说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论教师语言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语言素养对教师有着特殊的意义。要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教师语言能力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一般来说,教师的语言应具备艺术性、准确性、亲切性和启发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高老庄》是贾平凹创作的思想性、艺术性日臻圆熟的又一部力作。在这部作品中 ,意想具体 ,理性的光芒突出鲜明。他力图通过全方位的审丑、性焦点下的审丑、对国民精神衰微的检讨和对传统文化和人类精神进行了深刻反省和思考 ,渴望从平实的生活泥淖中浮出精神的莲花  相似文献   

11.
侯巧红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9):73-75,108
中日茶道文化是东方文化中的两朵奇葩,但是由于诸多原因,中日茶道文化在意境和精神气质上有着较大区别:中国的茶道仪式自然随和,圆润融通,日本的茶道仪式则过于拘于程序和礼节;中国将饮茶发展为日常生活艺术,日本则将饮茶变为俨然清规;中国茶文化是雅俗共赏的大众文化,日本茶文化则是高高在上的仪式文化。  相似文献   

12.
陈旭霞 《河北学刊》2005,25(6):124-129
元曲里所反映的茶文化形态,为我们从侧面了解元代茶文化发展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感受它厚重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美学价值,提供了极具认识意义的珍贵文本:渗透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饮茶风习,兴旺繁盛的专业、兼业茶馆,形形色色的茶品、茶器,寄寓情怀的茶艺,回归自然的茶道,可谓是元曲为我们翻开的一部时代的、民族的茶文化形态学。  相似文献   

13.
茶道、花道与香道是日本文化的三大瑰宝。其道义与日本文化的精髓渗透到了日本社会的各个角落,成为日本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日本民众的广泛传承,参与其事者不乏其人。茶道、花道与香道以不同的文化形式,展示了日本民族文化的共同特色。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以来,农村社会中的文化实践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包括婚姻仪式的现代化、丧葬礼仪的取消以及农民生育观念的理性化和人生任务观念的具体化。农村文化实践的变迁带来了一系列社会文化后果,使得农民在市场化背景下只具有现世感,而缺失了历史感和未来感,农民的生命意义系统也不断弱化,进而带来了农村社会在秩序整合上的困境。  相似文献   

15.
杭州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杭州是我国也是世界茶文化发源地,古老的产茶胜地,保留了古老清新的制茶用茶方式、自然质朴的茶礼、丰富多彩的茶风俗等独特的茶文化。旅游界应更新观念,为杭州茶文化旅游开发创造条件,不断丰富茶文化旅游项目,加强茶文化旅游商品开发,加大宣传促销力度,使杭州茶文化旅游创造出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茶是藏族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消费品和生活必需品.本文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通过量化藏语中有关"茶"的词汇,利用"茶"的文化语言学价值,分析了茶在藏族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原因以及"茶"在近代西藏社会发展中的经济和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7.
虎节仪式是流传于云南省彝族罗罗人部分村落的一种巫傩逐疫仪式,蕴含看丰富的巫术文化内容。本文就行巫术的三要素、相似律发生原理在仪式过程中的呈现,以及虎节传说中的巫术文化内容和象征意义进行集中阐述。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学看来,公祭具有多元性、地方性、族群性、社会性和政冶性等特点.公祭的多元性是文化多样性的一种表达,公祭的地方性是地方性知识的一种凸现,公祭的族群性是族群认同的一个边界,公祭的社会性是社会控制的一个手段,公祭的政治性是一种文化权力的控制.因此,不可轻易否定公祭.但举行公祭必须慎之又慎,必须有理有利有节地举行,制定公祭的法律法规,严格公祭审批,使公祭能在法制的规范下进行,既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又能够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贡献出应有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