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刘伟航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107-113
本文通过对《三国志》中有关当时“忠”的行为、观念的记载及评价的分析,指出“忠”的观念在三国乱世中仍有较大的影响,恪职守忠、上谏尽忠、死节尽忠,构成了当时“忠文化”的主要内容。但由于当时的特殊时代背景,所以忠的内容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君仁臣忠、审时度势而尽忠,也是当时很重要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3.
4.
龙显昭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6):1-7
我国古民俗研究起源甚早,可追溯到西周初。而古民俗学研究之形成,应以两汉《淮南子.齐俗训》、《风俗道义》的出现为其标志。逮唐宋民俗研究风气大开,统治者视民俗研究为资政佐治之重要资源,更促进了民俗研究的发展。至于西方民俗理论传入而形成近代意义之民俗学,则不在本文讨论范围。 相似文献
5.
THE THEORY AND PREVENTION OF GENOCID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
宋伟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3):76-77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要不断深化改革,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使后勤服务在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及服务成本上完全与社会接轨,各层次人员的思想观念更新是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7.
屈川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5):97-99
兴文县建制始至明末 ,县名县治几经更改 ,未见地方志乘流传。清康熙以来 ,由于统治者重视和提倡地方志的修纂 ,兴文县几度修志 ,有诸多传本散留后世。对《兴文县志》的纂修溯本清源 ,由此管窥清代地方志的繁荣。 相似文献
8.
李纯蛟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6):16-21
本文对《三国志》的书法进行了全新的探讨,并批驳了长期以来史学界一些学者、尤其是清代史家赵翼责难《三国志》以曹魏为正统和回护曹、马统治当局的观点,指出他(们)的谬误在于未能真正明察《三国志》的书法所致。 相似文献
9.
张罗虹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59-61
通过对自然博物馆动物标本统计整理 ,可以发现很多重要数据 ,这些数据有着十分明显的重要性和功用性 ,但已往对此项工作认识不足 ,重视不够 ,并有待加强 ,让动物标本更好的为研究、陈列宣传和采集工作服务 ,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0.
11.
“资”与“课”名虽异而实质相同。输纳资或课的人并无身份等级差别。色役代役钱或物既可以叫做“资”或“课”,亦可称为“资课”。“资”用作货币的代词是自唐政权将“资课”确定为财政支出项目开始。 相似文献
12.
陆南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51-52
感性诉求的广告创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它们一改以往过于强调企业品牌特点和在媒体展开强大广告攻势的硬性手法,代之以亲切、柔和的广告语言,以及自然流畅的广告表现风格,老实诚恳的广告诉求,让消费者有所感触,令消费者着迷。 相似文献
13.
谭前学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4):38-40
云梦秦简的出土极大地促进了秦法制史研究的繁荣。但由于对秦法律发展的特殊性认识不够 ,使得秦法制史研究在方法论和史料的运用等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 ,并因此妨碍了秦法制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4.
张丽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56-57
孔子思想中的"善",指好品德;孔子在人性方面的贡献之一就是极力地引人向善,其引人向善的特点是道德启示和礼的教化为主,否定批判为辅;孔子引人向善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家庭观、社会伦理观和政治观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赵思孟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8(1):136-138,143
简述了我国粮食储藏学科的建立、建设及发展过程,介绍了原苏联和美国粮食储藏学科专业教材的建设情况。对我国粮油储藏学教材与美国和前苏联的粮油储藏学教材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6.
弓箭是人类最早所使用的劳动工具之一 .大约近三万年前我国就已经出现了弓箭 .随着社会的发展 ,弓箭从劳动工具逐步演化成军事武器和体育运动器械 .如今在大多数国家 ,弓箭基本上已褪去了劳动和军事武器的本色 ,成为一种纯粹的竞技或娱乐体育的工具 相似文献
17.
何开丽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4):128-131
西方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新发展。在观念模式上,后现代主义小说首先表现为对世界本身的荒诞性"超越",从而展示小说的虚构本质、解构世界的意义本质、超越写作的技术本质;在语言模式上,它则直接指出语言就是虚构的,是通过语言在阅读语言本身,即所谓"话在说人",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写作和阅读方式。 相似文献
18.
19.
教师的期望效应对课程改革新理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乐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122-123,126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经过实验后认为教师的期望效应将左右学生的进步,人们称这种现象为“罗森塔尔效应”或“教师的期望效应”。运用教师的期望效应来影响新课程改革中的教育观、学生观和师生关系,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提供了一种理想模式,为课程改革新理念的具体实施展示了一个新的视野,为培养千百万现代化建设者提供了一份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