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西方国家的政党立法与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法制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党立法是当代民主政治和政党制度发展的共同趋势。在我国,实现多党合作制度法制化很有必要,它可以增强各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避免各政党活动的随意性。在宪法及有关法律中规定多党合作制度的一般原则而非制定专门的《政党法》,应是其法制化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2.
政党文化的研究现状及其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十年前学术界就有人提出并简要阐述过政党文化的概念,近些年来学术界就这一概念及其核心内容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一般认为政党文化是政党的灵魂和生命,但对政党文化概念的界定及其核心内涵的阐述则各执所词.依据学术研究应具有规范性、严谨性、准确性的要求,学界应统一对政党文化的称谓;在研究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同时,不要忽视了国外政党文化的研究;在研究中国共产党优秀的政党文化的同时,应研究它的不足,以保持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先进性,促进它不断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3.
王桐 《中华魂》2012,(23):9-11
相当一段时间以来,在党史党建的理论研究中,中国共产党如何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是党建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议题。很多学者都认为,我们党正在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其中有的理解并不全面,需要商榷。把西方政党制度预设为执政党"现代化"的目标,这是对中国政党制度的否定。有学者在讨论中国共产党如何实现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问题时提出:"革命向执政的转变过程,其实就是传统政党向现代政党的转型。",①"以实现政党现代化为目标的‘政党再造’",②而"政党再造"就是向西方政党学习,因为"西  相似文献   

4.
剧变后东欧国家政党政治的发展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东欧国家政党政治的演变经历了初创、确立和发展三个阶段。初创阶段的特点是政党繁多 ,斗争激烈、无序 ,政局不定。确立阶段的特点是议会制的主要政党基础开始形成 ,政治斗争纳入了议会轨道 ,党派活动的重点由相互争斗转变为加强自身建设。发展阶段的特点是政党政治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左右翼政党轮流执政的格局趋于正常 ,政党在政治舞台上的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5.
政党与社会关系是政党政治中较党政关系更为基础的重要内容,也是任何政党都必须妥善处理的基本关系。近年来,国内学界对政党与社会关系进行了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外、历史与现实的多维度探索和研究,形成了很有价值的学术成果。新形势下,秉承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和四中全会新精神,政党与社会关系的规律总结、实证调研、国外借鉴、法治构建和价值定位等方面研究还有待深化。  相似文献   

6.
政党学是研究政党及其产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政党学的学科性质 ,政党、政党政治、政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与规律 ,政党的组织机构、制度设施及其运行机制 ,政党与国家政权系统的关系 ,政党与社会生态的关系 ,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政党学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7.
在孙中山政治思想体系中,政党伦理思想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国家造幸福、人民谋乐利",是其政党伦理的基本道德原则。依据这一原则,孙中山提出了政党在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中的主要道德规范。他还从政党道德的原则和核心出发,阐发了党员作为民主主义者应具有的新道德和要培养的革命精神,即"要立大志气","存心做大事,不可存心做大官"和"替主义去牺牲"等。孙中山的政党伦理思想具有鲜明的革命性、与时俱进的进取性和一定程度的创造性,体现出民主性的精华,很值得我们作更多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右翼民粹政党的崛起现已成为西欧政坛变化的显著特征,它们不仅挑战了主流政党的统治地位,而且冲击了政党竞争的运行模式。从"利基政党"理论的视角分析,右翼民粹政党在兴起及谋求选举突破阶段,聚焦于主流政党忽视的非经济议题,并通过议题定位的自我限制凸显与主流政党的不同,打破了传统的阶级政治模式。在政党竞争中,由于意识形态标签作用的淡化,右翼民粹政党采用差异化的议题动员策略,向主流政党发起挑战。随着选举支持率的上升,右翼民粹政党推动了政策议题显著性的变化,重构了议题竞争空间。主流政党则通过忽视、对抗、适应等策略,在议题显著性、议题立场、议题所有权方面进行回应。当右翼民粹政党提出的议题尚未引起足够关注时,主流政党可以通过降低议题显著性来削弱对方的选举支持。而当特定议题被右翼民粹政党成功煽动和利用时,主流政党需要主动调整议题立场、争夺议题所有权。主流政党的议题回应策略,影响了右翼民粹政党的选举命运。  相似文献   

9.
冷战后东欧国家政党政治的演变经历了初创、确立和发展三个阶段。初创阶段的 特点是政党繁多,斗争激烈、无序,政局不定。确立阶段的特点是议会制的主要政党基础开 始形成,政治斗争纳入了议会轨道,党派活动的重点由相互争斗转变为加强自身建设。发展 阶段的特点是政党政治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左右翼政党轮流执政的格局 趋于正常,政党在政治舞台上的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执政党功能的强化、中国国家现代化的实现、国际经济政治的新变化以及中国社会的变迁等,都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尽快实现自身的现代化。对中国共产党而言,实现其自身现代化的路径应该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快组织化改革,建立起民主化、法制化和规范化的、具有更高开放度的政党体制和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1.
制定“政党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目前没有专门的政党法,只是在宪法的序言和总纲部分对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作了原则性规定。在依法治国的条件下,有必要制定中国政党法,以依法规范政党活动,促进国家的政治文明建设。同时,我国制定政党法的主客观条件已基本具备,具有进行立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任何执政党都需要构建一定的政治共识来促进和加强执政,如何构建以及构建怎样的政治共识则根据各个政治体的历史与现实有所差异。中国共产党基于中国政治特点构建并持续推进以"共和"为核心的政治共识,并围绕"共和"积极合理利用自由、民主、法治等政治价值来配合构建执政的政治共识系统。构建"共和"的政治共识不仅符合执政党的性质宗旨和政治原则,而且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政治学和党建理论,对党的性质与先进生产力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政党与生产力的关系及其对生产力的作用,论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与历史使命,提出了党要践行"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须首先真正搞清楚的三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4.
政党与宪政关系的二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立宪史的角度看,政党曾被作为派系斗争的工具或纯粹的市民社会组织,而为立宪实践所敌视或漠视。随着政党国家现象和政党异化现象的出现,通过立法实践和司法实践将政党纳入宪政体制之中遂成为现代立宪实践的世界潮流。从逻辑的角度看,政党不仅是基于公民自由结社的市民社会组织,更因其组织的准国家机构特性和党权的准公共权力性质而在宪政体制中发挥着不同于一般市民组织的宪政功能,理应获得“宪法机构”之公法地位,成为宪政规范的对象。  相似文献   

15.
美国联邦政府立法决策,原本是国会拥有的宪法权力,但在政治实践中,文官也在不断地参与和影响这一政治过程。文官通过获得国会立法权的委托,提供方案、资料和信息,以及自主实施和执行法律等三个方面的形式;在美国国会现代立法决策过程中,文官卷入立法决策,产生的积极影响是弥补了"通才"政治家的国会议员在专门知识以及技术上的缺陷,增加了立法的专业性,消极影响是膨胀了官僚势力和助长了官僚主义作风,则导致现代美国政府决策的缓慢与滞后,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美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6.
妇女参与立法,是妇女以个体或团体的方式直接介入立法过程,并以对立法决策施加影响为目的而实施的一项政治活动。要深化对我国妇女参与立法的认识和理解,寻求妇女参与立法的理论基础是必要前提。在我国,社会性别理论、公民权利保障、有序政治参与和民主立法理念为妇女参与立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授权立法存在着授权主体和被授权主体不够明确、格式不统一、立法程序不完善和监督机制不健全的问题 ,通过确立授权原则、完善授权内容和完善监督机制等来推动我国授权立法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了扩大我们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问题。政党是现代社会中政治运行的重要手段 ,通过政党参与政治是公民参政的重要形式 ,它对政治体系的稳定作用主要体现在 :政党沟通了公民与政府之间的联系 ,为公民参政提供了制度化渠道 ;政党充当了公民与政府之间的“过滤层”,把公民参政限制在政治体系所能容纳的范围之内 ;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政党的政治社会化作用。在我国现阶段通过吸收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加入党组织 ,发挥政党的参政功能 ,是扩大政治参与和保持政治稳定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9.
法律上的志愿服务不等同于政治上和道德上的“义务劳动”、“做好人好事”。北京市进行志愿服务立法是必要的,立法要保护志愿者权利,规定志愿者义务,要积极关注学校的和社会的激励机制,要加强对志愿者组织的管理,立法要规定经费保障和强制保险。同时,立法要注意法律视角与政策视角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我国社会保障立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社会保障立法建设已历经半个多世纪,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变迁,尤其是随着宪法的修正完善、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世界经济发展一体化,完善我国社会保障立法已成为当务之急.当前,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严重滞后.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迫切需要通过确立社会保障立法的基本原则、构建多层次的社会保障立法体系、解决与其他法律部门的立法衔接等路径加以健全完善,为构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提供充分的法律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