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盛国军 《学术交流》2007,1(5):20-24
可持续发展观是对以追求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工业文明发展观的批判和超越。对可持续发展观进行辩证考察,其合理内核为:可持续发展观比较彻底地破除了发展等于经济增长的传统观念;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标志是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的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发点是以人为本、根本目标是社会全面进步;代际公平开始纳入人类的视野。但是,可持续发展观的理论缺陷也是明显的:其理论基础仍然是以人类中心主义为根据的伦理价值观;可持续发展的范围条件没有明确的界定;可持续发展观的发展模式基础是以工具生产力系统为基础的,人与自然之间内在紧张的关系在其中得不到根本缓解。可持续发展观的未来路径选择只能是:确立环境伦理学的理论基础,扬弃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基本思想;把道德关怀的范围从人与人、人与社会真正扩展到人与自然;确立在人与自然平等和谐基础之上保护环境的伦理道德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晓滨 《唐都学刊》2006,22(4):74-76
科学发展观是在对传统发展观创新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型的理性发展观,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具有极其丰富的人文内涵。运用整体性、全面性、结构性、层次性的思维方式来研究发展问题。从哲学视野出发,立求在发展的价值取向和科学精神的统一中,揭示出科学发展观的新理念,赋予其科学的内涵和时代的特征。中国在21世纪要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必须摒弃传统发展观和发展模式的影响,更新经济发展的观念,建立以和谐为主题的科学发展观,确立“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走多节制的经济发展道路,促进社会科学有序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鲁尔区振兴看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型城市实现经济转型是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德国鲁尔区同样经历了类似的成功转型过程,实现了对传统经济增长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应该借鉴德国鲁尔区振兴的经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推动产业整合重组,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推进中小企业发展,全面提升和优化产业结构,从而推动资源型城市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社会的发展首先是要确立一种适合于时代需要并具有超前性的理念.19世纪以来形成的发展现是片面的,是一种物化的发展观.而人的发展才是全面的本质的发展观.反观中国学科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本身,也受制于这种片面与物化的社会发展观的影响.重理轻文的学科价值观是近代意义的社会发展观在中国学术史上片面性理解的直接反映.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一种思想、道德与情感的力量,与科学精神应该是同质的.要想确立科学的社会发展观,就必须在思想和学术领域调整学科价值观.科学发展观不只是针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一种反思,更是对于发展理念的反思.应该深入到对近代以来支配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的传统的学科价值观的反思当中.中国物化的现代化的理解和实践、人的变革和制度变革的缺失,是与"重理轻文"、重应用轻原理的学科价值观有着至关重要的深层联系的."重理轻文"价值观形成的背后,包含有中国当代哲学社会科学欠缺学术理性和研究者脱离实际,甚至没有学术操守的现实原因:学术思想的"失语";学术道德的"失贞".坚持学术研究独创性原则和保障学术研究的自由环境,是成果产生和价值评价的重要前提.当前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原则,"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前沿的意识形态,不仅具有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同时也具有人类性意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空间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价值认识.对于文史等人文学科的重视和投入还必须加强,应该再进一步认识到第二层次的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等重要",即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同等重要,要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人文学科的发展.要完成学术价值观的转变,应尽快确立适应哲学社会科学本质特征的评估体系,尽快完成价值观念的转变:由注重外在评价转向内在评价,由注重结构评价转向功能评价,由注重量化指标转向价值指标,以适应未来文化发展和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西方学界长期主张的基于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传统发展观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观,与之相适应的伦理学就是传统伦理学.为解决其理论与实践困境,应在生存论的视阈中拓展传统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并在此基础上确立可持续发展观.  相似文献   

6.
杨宏翔  陈波 《学术交流》2004,(8):106-110
现代产权制度与科学的发展观是十六届三中全会的两个重要理论突破,两者存在着紧密联系。现代产权制度是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的一个基础和关键,"五个统筹"是联系两者的中介。其关系体现在: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深化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统筹城乡发展;深化市场产权制度改革,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从清晰界定产权与促进产权流转的新视角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观念上,确立“以人为本”儿童发展观 在以人为本的儿童发展观的指导下,对待孤残儿童与困境儿童的态度应该是开放的,包容的,是接纳的而非歧视与排斥,能够以客观、体谅的心态,在平等、安全、温暖的氛围中与孤残儿童和困境儿童建立深入的信任关系,最充分地发展儿童的个性、才智和身心能力。  相似文献   

8.
王忠春 《社科纵横》2006,21(9):40-41
发展是目的,关键是如何发展和向何处发展。新时期的社会发展观肇始于邓小平对经济发展路线、发展动力、发展战略及其方针的重新确立和调整,中经江泽民以“三个代表”为核心的发展理念,最终在当下延发为“科学的发展观”。这一过程体现了中国的发展已从紧迫急切走向从容理性、从经济单向度面向全面协调、从“为物”转向“为人”的思考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任水才 《社科纵横》2010,25(12):1-4
社会主义中国如何科学发展,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艰难探索的问题,相继形成了毛泽东的赶超发展观、邓小平的务实发展观、江泽民的创新发展观、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在发展目标、发展道路、发展战略、发展标准上既具有承上启下、相互衔接的一脉相承性,又具有修正错误、不断创新的与时俱进性。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晓广 《学术交流》2005,19(8):14-17
人的发展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学说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观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理论。从一般意义上说,人的发展包括人的自由发展、全面发展和人的和谐发展三重内涵;从主体角度看,人的发展包括人的个体发展和人的类整体发展;从历史维度看,人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转化的辩证过程。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观确证了人在物质世界中的主体地位和价值,强调了人与社会、自然发展的和谐统一;人的发展观确立了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突出了人的发展在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和基础地位。  相似文献   

11.
信息通信资源运作与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鸿 《唐都学刊》2006,22(3):46-50
依据科学的发展观,信息通信产业应该是可持续发展产业,可持续发展观的确立为信息通信产业提供了可供选择的目标和方向。研究结果表明,信息通信资源运作要同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相协调;信息通信资源运作的技术目标是要以绿色科技目标为取向,管理目标以绿色科技手段为取向,市场目标以绿色科技价值为取向;信息通信产业需加大体制创新力度,合理引导有效配置资源,构建信息通信资源可持续运作的绿色通道;信息通信资源运作要注重同公正为本的发展理念相结合,同改善增长方式相结合,同保持适度的发展速度相结合,也要同信息通信服务的社会普及性相结合,最终实现信息通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傅兆君  慕文珺  翟斌 《创新》2016,(6):83-90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得人口膨胀、交通拥堵、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社会矛盾等各类"城市病"日益严重,妥善解决"城市病"问题,是保证我国城市化健康发展、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关键性问题。"城市病"的产生,究其原因主要是跨越式发展产生"时间压缩"效应,城市发展理念与方式存在偏差,城市规划建设缺乏科学性,政府职能的缺位导致城市管理滞后,城市空间结构失衡等。发达国家在治理城市病过程中的城市发展理念、顶层的城市规划设计、科学的城市交通路网等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基于新型城镇化的视角,治理我国城市病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确立城乡一体化发展理念,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创新城市管理方式,实施都市区和城市群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工作 党中央所提出的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是对我党自身发展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新时期的新认识。它对各行各业、各部门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对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工作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机遇,"好风凭助力",进一步强化"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指导思想,扎实工作,锐意创新,使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工作"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4.
制约我国山区协调发展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区的协调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人口数量过多与质量低下是山区协调发展中一切矛盾的根源,缺乏发展资金和有效的技术支持系统是自然资源利用粗放的重要原因,不合理的经济结构与非科学的发展规划对生态环境构成了巨大的压力,导致经济发展与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相背离。以科学的发展观为基础,建立协调发展的实施规划与技术体系,继续推进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并采取因地制宜的发展模式,是实现山区协调发展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15.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形成了科学的农业发展观、正确的农民观、农村与城市协调发展等解决“三农”问题的正确思想,这些思想观点对目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环境立法目的的批判、解析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法以维护生态秩序、保障生态安全为价值取向;环境立法应当反映环境问题的本质,体现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理念,遵循生态优先原则,确立以保护环境,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环境法之目的。本文以科学的发展观为视角,分析批判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观念对环境立法的不当干扰,从环境法的价值观出发,解析和重构环境立法目的。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作用,就必须树立科技优先发展观、科技适度发展观、科技与生态协调发展观、科技与人文统一发展观这样一种正确的科技发展观。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科技与社会良性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8.
赵峥 《学习与探索》2013,(3):98-101
科技创新是中国城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增强中国城市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动力。创新驱动城市科学发展是一项具有长期性、战略性和全局性系统工程,必须形成能够支撑城市科学发展的科技创新发展系统。中国城市发展的科技创新驱动路径是:以人为本带动城市创新要素集聚,优化城市科技创新发展环境,提升城市科技创新专业服务水平,开展城市全球化和区域化协同创新,促进城市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9.
何敏聪 《探求》2005,(Z1):78
城区要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提高行政管理能力,就必须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正确执政理念,强化三个意识: 一、科学执政意识.科学执政,就是要按照科学的思想、理论和科学的制度、方法来执政.科学执政对城区来说,关键是要准确把握城区建设与发展的规律,探索符合城区实际的发展路子.就广州市越秀区而言,要落实科学执政的要求,首先,要正确认识区情,这是全部工作的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发展理论与新发展观的确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发展理论是由发展模式转换论、发展模式选择论、发展模式台阶论、发展模式速度论、发展模式机遇论、发展模式协调论构成的。这一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与发展,具有巨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创造性地提出了新的发展观和新的发展模式。新发展观的核心、实质是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