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当前国营工业企业正在试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包干浮动的分配办法。在贯彻执行中,普遍遇到挂钩指标的选择、归还银行专项设备贷款的处理和工资率基数不合理等几个实践问题。本文对上述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看法,并把在实际工作中试用的效益水平系数提出,请教于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同志们。一、关于挂钩指标的选择问题工业企业工资总额核定的现行办法,概略叙述为:依某一年为基期,其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某指标相比,求出效益工资率基数,再用效益工资率基数乘报告期同一效益指标,则得  相似文献   

2.
探索工资同经济效益挂钩的问题,旨在通过选择合理的挂钩指标,既把企业和劳动者进行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刺激起来,又能正确地调节国家、集体和劳动者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有效地控制工资增长速度,使其与国民收入的增长、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相适应,充分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发挥工资的调节刺激职能,把微观搞活和宏观控制结合起来。因此,工资同经济效益挂钩的指标选择,是建立合理的工资制度的关键性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 改革常常被自身的一些不合理性所破坏.1985年开始的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工效挂钩改革方案,目前就正遭受着自身存在的一系列不合理因素的侵蚀和损害.为此,1990年5——6月,我们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工效挂钩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其中反映出来的一些共同性问题,对于我们全面认识工效挂钩改革方案,并提出可行性对策,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一、脆弱的理论依据1985年以来,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改革尝试,这就是以企业工资总额与企业生产成果或经济效益挂钩为中心内容的企业经营新形式,简称工效挂钩.挂钩形式包括工资总额和奖励基金与实现税利、与销售收入、与工作量、与上缴税利等指标挂钩,挂钩比例一般保持在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按投入取得报酬的分配原理、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的劳动力个人所有权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出发,社会主义企业工资改革必须把工资决定权逐步下放给企业,使企业成为工资杠杆的操纵主体;同时,把职工工资区分为“必要工资和“分享工资”两部分,以克服目前企业工资与上交利税挂钩所产生的企业利润与工资相哄抬的弊端;劳动者个人的工资由企业和劳动者个人双方协商、选择工资分配形式确定。应将目前企业工资与上交税利挂钩或与产值、产量等经济效益指标挂钩浮动的模式改变为“企业自主分配、国家间接调控”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工效挂钩是指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也称作绩效考核.工效挂钩是国家对国有企业工资总额进行管理的一种形式.绩效考核要体现战略导向,在一定期间符合发展战略导向的行为就应受到奖励.绩效管理取得成效最重要的一点是实现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的公平公正,只有公平公正才能促进个人和组织的绩效提升.  相似文献   

6.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部最近对企业劳动工资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出了如下建议: 1.继续改进和完善现行的工效挂钩办法,防止企业利益分配两头重中间轻的倾向,特别要防止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变单一挂钩指标为复合挂钩办法,转变企业怎么有利就怎么挂的做法,强化对企业的约束。在试点的基础上,不断总结行之有效的经验加以推广。要加强同一行业不同地区企业之间的横向比较,用资金利税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利税  相似文献   

7.
转变国营企业经营机制,是当前深化改革的首要任务。去冬今春以来,河池市百货公司在完善经营承包责任制的同时,对企业内部管理体制进行了几个方面的配套改革:把门店管理改为专业科承包;推行干部合同聘用制和职工劳动优化组合;以及试行工资总额和企业经济挂钩等,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截止六月底,  相似文献   

8.
<正> 经济指标是指导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的工具。一般地说,评价和考核企业什么指标,企业就去努力实现什么指标。因此,指标设置的正确与否,对于企业加强管理,改善经营,挖掘潜力,提高效益关系极大。本文拟就改革现行评价和考核企业经济效益指标的必要性,设置评价和考核企业经济效益指标的原则及设想,谈点看法。 (一) 指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导向作用,尤其是重点指标,导向作用更大。可以说,重点指标就是工业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中心。 在工业企业里,原先实行的是八项技  相似文献   

9.
衡量贷款的社会经济效益,必须从量上来设置一些指标对银行、企业两个方面进行考核,以便正确地计算银行贷款社会经济效益,改善提高贷款经济效益的途径。在实际工作中,银行贷款参与企业生产、流通很难分清各自的经济效益,为此,本文对使用环节的贷款经济效益以企业现行指标进行考核,就不再计算资金的贷款率。 一、设置银行贷款社会经济效益考核指标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减员增效,顾名思义,即企业通过精减富余人员,减少非生产性开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几十年的计划经济,国家对企业的用工、生产、资金、计划、产品、销售、利润等实行大包大揽。企业的人员多少,效益如何,并不与企业自身的利益和职工分配挂钩。而今我国经济正...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成为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经过1978—83年的工资调整和奖金分配制度的恢复,1984年以后的第二步利改税,企业工资奖金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以职务工资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工资制等一系列改革措  相似文献   

12.
我厂目前是全国同行业中规模最大的骨干企业,建厂8年来,我们的产量扩大了100倍,产值年均递增74%,税利年均递增67%,1991年产量达25000吨,创产值3.5亿元,实现利税7120万余元。我们能有这样发展速度和效益,一个重要因素,在于我们注重搞活了内部分配,在正确处理国家、企业、职工三者利益关系的前提下,运用工资激励机制,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保证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一、着眼效益立足改革,把“工效挂钩”办法引入企业内部经营机制。 我厂从1988年开始实行工资总额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浮动办法。在引入“工效挂钩”办法、改革内部分配体制中,坚持了三个原则: 一是坚持整体效益原则。搞工资改革,要把提高企业整体效益作为调整职工收入的前提条件,贯彻到实际中,则是以企业当月实现的全部生产利润作为分配职工奖励工资的主要依据。效益高,职工收入的绝对值也相应提高,效益低,收入绝对值相应也低,无效益,则无奖励工资,这样将职工切身利益与企业效益紧紧绑在了一起,同时,也强化了职工的全局观念。职工收入随企业整体效益增加而增加,使职工尝到了甜头,也增强了企业的内部活力。  相似文献   

13.
一、两种工资模式的考察在改革中,我们推出了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这样一种收入分配形式。这种收入分配形式极大地调动了试点企业和这些企业劳动者的生产经营积极性,比较正常地发挥了工资的刺激职能,有力地推动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但是,国  相似文献   

14.
能力,是指人顺利完成工作或从事某种活动所必需的、相对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主义的人事政策,顾名思义,它是根据人员的能力大小和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绩效对他们进行管理的,它贯穿于企业劳动人事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是推崇竞争、运用竞争以达到充分合理运用人力资源的产物。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企业人事管理体制也发生了明显的变革:初步引入了竞争机制;劳动市场初步形成;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挂钩,个人工资同劳动成果挂钩,初步打破“大锅饭”的平均主义分配方式,有力地刺激了职工的劳  相似文献   

15.
工资制度是国民收入分配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个方面。工资的形成方式、水平会对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劳动力资源的配置状态、配置效益有重大影响。在整个社会的工资运行中,企业工资是牵动面最大,从而对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及劳动力资源配置状态和配置效益影响最大的一环。1985年以后,我国开始进行企业改革,作为“放权让利”启动改革的总体思路的一部分,在企业内部分配制度上推出了以“工资总额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简称“效益工资”)为内容的工资制度改革,这项改革在实践中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但其基本精神:“工效挂钩”却被经济理论界与企业界共同接受,形成近年来企业承包制的一项重要内容。现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承包责任制中,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受“工资和效益挂钩”的制约,承包者的心目中,只有利润是硬指标,其他都是参考性的软指标,因而往往形成国家计划与承包制相分离的现象。我们认为,在新的一轮承包责任制中,要对企业的产值、品种、产量、经营范围和服务方向等加以界定,把企业承包同国家计划的综合平衡工作结合起来,使企业既要考虑本身的经济效益,更要考虑社会效益。从改革前后的实践看,只有同时发挥计划管理和经营承包两个方面的积极作用,才能使国民经济走上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轨道。承包期一般可与中期计划期(五年)相统一,但要从实际出发确定承包期限,不能一刀切。承包指标也要同计划指标相衔接,每个企业的两种指标不一定相一致,但在一定范围内要统一起来。两类指标都要监督执行,都要进行考核,以作为奖惩的依据,但对不同的行业和企业应区别对待。属于执行指令性计划  相似文献   

17.
去年年末出现的消费基金膨胀,表面上看是由于国家有关部门在酝酿企业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浮动时,曾提出1985年的工资总额以1984年的实际数为基数核定,从而导致企业为增加工资基数乱提工资、滥发奖金和补贴这个偶然原因造成的,是具体决策中的失误,其实这里有更深刻的原因。那就是我们在经济体  相似文献   

18.
邮电通信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方法探索于建初邮电通信企业的经济效益,是指比较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劳动占用、劳动消耗(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消耗)及劳动成果等指标,最终得到的综合经济成果。正确评价、衡量邮电通信企业的经济效益,对调动企业生产积极性、促进企业不...  相似文献   

19.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体制改革以搞活经济为目的,以打破大锅饭、平均主义为突破口,在所有制和经营方式上实行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在分配上,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企业先富起来,实行企业职工工资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的政策,在管理上,实施多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等等.大大地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经济效益有了较大的提高,生产建设有了迅速的发展,从而,城乡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在这总的格局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集中地表现在以下两  相似文献   

20.
按传统看法,外延扩大再生产只同经济发展速度“挂钩”,与经济效益无缘。本文试从社会经济生活出发,初步概括出外延扩大再生产的几方面经济效益情况,进而提出外延扩大再生产也具有经济效益属性,同时修正传统的两种类型扩大再生产的定义。以求教于理论界各位同仁。一如果我们在谈论外延扩大再生产是否与经济效益有联系时,不是简单地根据现在划分两种类型扩大再生产的原则,而是从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