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子》中“道”有多种含义,本文以第二十五章为中心,围绕“字之曰道”来探究这里的 “道”概念的具体涵义。此章对“道”的描述涉及了物质、时间、空间、运动、规律五个方面的特性,基于这五方面的描述而“字之曰道”,表明了此“道”乃是标识物质、时间、空间、运动、规律互相统一不可分割的宇宙整体的概念。借助于此概念所表达的宇宙整全原理,本质上是世界一元性与世界多样性相互统一的辩证世界观。  相似文献   

2.
庄子美学以其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独特的概念体系在先秦审美意识发展史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人生哲学是庄子哲学的核心。他庞大的哲学体系,立足于宇宙本体论,由认识论展开,终止于人生的哲学。这构成他哲学美学的独创性。庄子以“道”为本。“道”是庄子哲学的核心范畴,是融本体论、宇宙论、认识论、人生论为一体的哲学范畴。“道”为自在自为、先天地而存在的宇宙本体,是物质和精神世界的本原;“道”性自然无为,是自然的法规、合目的性的无为的存在。“道”具有时空上的广延性和无限性,概念上的抽象性和多义性;…  相似文献   

3.
《庄子》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庄子》“道”的理解不同,对《庄子》哲学属性的理解也就不同。以往学术界对《庄子》“道”助理解,许多人常常用《庄子》有内篇、外篇、杂篇的分篇法作为鉴别标准,从而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有说“道”是宇宙精神,绝对的“道”是高高在上的精神实体;有说“道”是物质实体,是混饨的气,或是精细的微粒,是一切事物的存在的基础。此外还有说“道”是一个抽象“全”的,“道”的本质就是自然的,等等。本文试图打破过去习惯用脏子呐、外、杂篇中某一固定论点,某一种文章风格作为鉴别标准的方法,而把《…  相似文献   

4.
关于物质概念问题如何理解物质定义中的“客观实在”一种意见认为,列宁在物质定义中讲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的一切,凡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的东西,都是物质,它包括运动、时空。它是意识所不具备的;这与哲学基本问题即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紧密相联的。列宁的物质定义应该说是本体论的物质概念。另一种意见不同意上述看法,认为,不应该把“客观实在”理解为“意识之外而存在的一切”。列宁并没有把任何客观实在性的东西都称之为物质的意思。对列宁的定义中的“客观实在”理解,应当与恩格斯对物质的解释所用的“实物”要统一起来。它是指的实在物,实体性存在,而不包括时间、空间等  相似文献   

5.
元宇宙的本质是数字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据此,文章从探讨元宇宙和数字经济的关系出发,进而厘清元宇宙和数字经济的各自边界。同时,从技术与定义等多维视角总结出元宇宙和数字经济的关系。当下,把元宇宙从“概念”落到“实处”是解决元宇宙概念炒作问题的关键。而将元宇宙和数字经济相融合是元宇宙落脚现实的一条有效进路。具体言之,元宇宙应从技术整合的路径来引领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同时,元宇宙的场景塑造是数字经济与实体企业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尤其是,数字孪生、虚拟研发平台和数字工厂等场景为实体制造业的数字化升级提供了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6.
魏泉 《东岳论丛》2002,23(1):101-103
在庄子思想体系中 ,言意关系是跟道与物、形与神、实与虚一样 ,是相对应的概念。所谓“言不尽意” ,是有限不能穷尽无限的意思 ,无限不仅仅指无限大、无限多 ,也可以有无穷小、无穷细微之意 ,其极致接近于无。“得意忘言”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庄子所推崇的“忘言”不是对“言”的否定和舍弃 ,而是对“言”的超越 ,是一种“虽不能至 ,心向往之”的理想境界。《庄子》中的言、意概念可以做不同层次上的理解。“言不尽意”是针对表述者而言 ,“得意忘言”则是针对接受者来讲的  相似文献   

7.
必然与自由——论庄子的心境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晨阳 《东岳论丛》2000,21(1):101-105
庄子哲学的根本宗旨是超越必然而实现自由。他所主张的“安命”就是对必然的超越 ,就是自由的实现。但此自由本质上属于心灵的自由 ;能否超越必然 ,关键在于以“道心”观照万物 ,浑化其间的差别 ;其根本方法便是“心斋”和“坐忘” ,提炼“无”的精神境界。在庄子那里 ,“有”与“无”是相即不离的关系 ,“无”不离“有” ,“有”不离“无” ,“有”、“无”合一。“有”“无”之辨落实在命与逍遥 (自由 )的关系上 ,即强调不离必然而求超越 ,不离实然而求超然 ,不离现实而求理想 ,这就是命与逍遥的合一 ,必然与自由的合一 ,亦即安命与自由的根本义蕴所在  相似文献   

8.
余乃忠 《学术界》2022,(8):80-87
人类以数字化虚拟为内核开启了元宇宙的定义之旅,但元宇宙并不等于虚拟。元宇宙并不是我们所在的宇宙,不是实体,也不是虚体,仅仅是一个元概念,一种元思维,一种抗拒人类现存文明形态的执念,是一种“被压抑物的回归”和“强迫性起义”的火焰,一种去沉沦、去绝望的幻象。人类的生存之困与第四次科技革命相遇,催生了元宇宙概念的耀目。元宇宙是人类自我解困的元精神,走出至“暗”时刻的元共识。元宇宙是一个假象,但在牵引前行的意义上,它又是一个超越假象的伟大创造。  相似文献   

9.
“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时间与空间相互联系,具有相对关系而不是绝对分离的。先秦墨家对此已有一定的理解。通过对《墨经》的解读,特别是“宇”“宙”(久)等概念的诠释表明:墨家已认识到时空二者相因相从,密不可分,止和动与时空也有紧密的联系。同时,墨家仿佛觉察到了“动”是绝对的,而“静”则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10.
中西方传统哲学有着不同的着眼点。西方哲人“仰天思索”。以茫茫宇宙为根本思考对象。由此形成两个基本的哲学派别:物本论与神本论。前者认为宇宙本源是物质实体。后者认为宇宙本源是精神实体。这两大派别的对立统一构成西方传统哲学的基本线索。无论今人怎样“还原”西方哲学史,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西方古代没有人本哲学。  相似文献   

11.
1.零维一维二维三维空间的真实性问题 真实的空间是物质自身的广延,世界上没有任何具体物会像几何学上的一、二、三维空间那样平滑连续而毫无间断性,物质总是在相对不同的层次上发生“间断”。因而几何学意义上的一维二维三维空间都与实际物质有“距离”,都是不真实的。 但另一方面,因为世界上没有真正的虚空,即世界处处充满物质,所以空间是处处连续而毫无间断性。因而几何学意义上的一维二维三维空间都是真实的。 — 甚至零维空间也是“真实”的。因为正是它可以正确地反映物质无限可分性,它是对物质空间无限性的表征的“下极限”。零维空间不是纯粹的无。 我国现行哲学教科书认为,“任何物体都有长、宽、高三个方向;这就是空间的三维性。”这一命题实质上是借用了几何学上的相关概念,它抛掉了一切实际物体的内部空间结构差异,是对一切实际物体空间的一般抽象。因为传统上表征空间都用整数维,所以在此意义上任何物体在长宽高三个方向上都应有其“特征长度”。它是相对真理。  相似文献   

12.
在先秦诸子中,庄子学派的哲学是引人入胜的。它以奇诡精辟的见解、深湛丰富的内容和汪洋恣肆的文风,鹤立于诸子之林。它的广阔思想视野和独特的思维方式,至今仍对人们有着启发作用。据《庄子》一书可以看出,庄子学派的思维方式,具有如下几个主要特征。 一、破除“成心”,主张“以明”,倡导客观性思维 “成心”是庄学认识中一个重要概念。《齐物论》说:“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奚必知代而心自取者有之,愚者与有焉。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适越而昔至也。是以无有为有”。在庄子看来,人无论智愚,在认识事物、思考问题时,都从“成心”出发并以“成  相似文献   

13.
对于士大夫来说,庄子哲学中的“心斋”,即“虚”“静”“明”观念,无疑是极富于吸引力的。苏轼对庄学的吸收,莫过于对“心斋”的心领神会了。 “心斋”,据《庄子·人间世》的解释:“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心斋是虚,即指人的精神主体必须摆脱一切欲念,从而  相似文献   

14.
论宇宙创生的物质性——评量子宇宙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霍金、维伦金、林德等量子宇宙模型的深入考查,我们认为,宇宙存在创生,经典宇宙来自于引力场和物质场所构成的量子时空。宇宙的“有”不是来自虚无,而是来自经典的“无”量子的“有”。宇宙创生是物质形态的巨大突变,而不是物质的创生。宇宙创生的物质性揭示出宇宙永恒存在,这正是宇宙无限性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对物质概念的正确理解,涉及到了物质和物质形态的关系问题,这种关系,就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物质形态的多样性,决定了物质概念的具体性和丰富性,要准确地把握这种具体性和丰富性,应该研究物质概念的逻辑运动,反映一般和个别的统一。恩格斯和列宁对物质概念的定义:“实物的总和”与“客观实在”关于什么是物质,恩格斯早就有过定义,他说:“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象‘物质’和‘运动’这样的名词无非是简称,我们就用这种简称,把许多不同的、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依照其共同的属性把握住。”恩格斯所定义的物质概念,是从“实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  相似文献   

16.
宇宙的有限无限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哲学问题。但是以往我们在论及这个问题时,大多是从宇宙的时空方面及人对宇宙的辩证认识方法的角度出发的(这当然是重要的),而对这个问题与物质概念及哲学基本问题的关系,则很少研究,甚至没有明确提出过。同时,我们在研究物质概念及哲学基本问题时,也很少联系宇宙的有限无限问题。这种欠缺直接影响到对这两方面问题科学理解的深化。有的同志对“无限的宇宙是。由无数有限天体的总和所构成”提出种种疑问,与上述欠缺不无关系。例如《哲学研究》1982年第8期上摘要发表的吴鸣同志的文章,就表明了这种情况。本文试图从物质概念及哲学基本问题的角度或以此为基础,粗浅地回答有关宇宙有限无限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我们的哲学界,对于事物从量的渐变到质的突变、发展的螺旋式循环上升,人们已经谈得不少,我们这里所要讲的,是形成事物发展本身的辩证法,这就是事物的发展是变与不变的统一。以往,人们大都认为发展就是变化,发展与不变的概念是根本不相容的。其实这不符合事实,物质世界各个领域的事实证明,没有变化固然不能有发展,但若没有不变也不会有发展。在自然界、现代科学证明,宇宙中的物质是不断进化的:在大约一百亿年前,我们所处的这个宇宙岛刚刚从大爆炸中诞生,当时只有光辐射和一些基本粒子;后来,基本粒子经过结合形成了化学元素原子,原子的结合又产生了分子;其后,各类星体开始产生了,在某些行星上,化学分子又进一步进化到生物;生物进化到古猿,由于劳动才又形成了人类。没有物质形态的这种不断变化,就没有物质的前进发展,这一点是很清楚的了。可是,这其中也  相似文献   

18.
“天籁”出于《庄子·齐物论》章,是庄子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按历代注家理解,“天籁”的基本内涵为宇宙中自然的声响为“天籁”。本文以为“天籁”是对“道论”的形象描述,指的是心灵与“道”相和为一的状态下的言说境界。  相似文献   

19.
(一)于学远同志在《关于“物质”概念的对话》一文中提出,在唯物主义地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基础上,要多方面地研究物质理论、物质概念。(见《自然辩证法通讯》一九八○年第二期)当然,这里所指的“物质概念”应该属于辩证逻辑所说的具体概念,是“许多规定的综合”。但是当这个问题在全国展开讨论以后,有些同志却只将物质概念当作类的概念(通过种加属差来定义)去理解,并将问题集中到物质定义问题上。于是问题的提法便变成:除了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研究物质概念给物质下定义之外,是否还可以从本体论上给物质下定义呢?而这些本体论定义制订出来  相似文献   

20.
对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定义究竟如何表述的问题,很多同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不少有创造性的见解。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时至今日,还没有一个能得到大家广泛同意的、经得起推敲的科学表述。要搞好定义,首先要把“被定义概念”是什么搞清楚。因此,本文仅就“毛泽东哲学思想”这个概念谈一点意见,以就教于学术界。我们认为,应当提出“毛泽东思想哲学”(或“毛泽东思想的哲学理论”)这一概念,以区别于“毛泽东哲学思想”,使这两个概念同时并存,各得其所,各尽其用。“毛泽东思想哲学”与“毛泽东哲学思想”是各有其特定涵义的不同概念,不应把它们混淆起来。而我国学术研究中长期以来只有“毛泽东哲学思想”这一个概念,从而给定义、内容带来了不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