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原野》的悲剧冲突是人物具有合理的复仇愿望与失落正当的复仇目标之间的冲突。其主题并不在表现农民对于地主恶霸的反抗,而在于形而上意义的命运观念:人类面临不可超脱的残酷生存困境。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否定作品的现实批判精神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源于西方的象征主义对以现实主义为主要特征的曹禺的剧作《原野》有深远的影响。象征主义和现实主义在本质上的差异性并不意味着两者在一部作品中是不能共存的 ,实质上 ,这二者在《原野》中表现出了极强的“亲和性”。  相似文献   

3.
《佩德罗·巴洛莫》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奠基之作,可以算作《百年孤独》的滥觞,在拉美文学中享有很高的声誉。本文从《佩德罗·巴洛莫》奇特的“非时间”结构和诡谲的魔幻特征入手,进行一种意义上的解读,从而试图对魔幻现实主义作某种管窥与蠡测。  相似文献   

4.
神话与历史,通常作为相互时立的两个概念和学科而被提及.最近二三十年,西方史学界,尤其在后现代新史学,在叙述史学的启发之下,出现了"神话历史"(Mythistory)这一术语."神话历史"的出现,既体现了历史文学性的叙述与结构形式一面,也表现了诸如历史人类学之强调文化内容的一面.作为对兰克客观主义史学的反拨,神话历史更加强调历史的文化认同性,而不是对于史料的客观分析之科学与事实.这是一种纵贯西方史学的实践.从希罗多德开始到维柯的奠基,布克哈特还有本雅明等历史学家的推动.以色列历史教授约瑟夫·马里在其<神话历史--一种现代史学的生成>一书中论述了整个"神话历史"在西方的发展脉络.对于把握这一概念的历史内涵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我们理论界对马克思关于神话论述的研究偏重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关于神话与想象关系的论述,没有科学地考察马克思关于神话问题的全部论述,没有注意到把马克思关于神话的论述放在浪漫主义美学的视野中考察造成了多么尖锐的理论矛盾,忽视了马克思在古代神话为现代人提供的美感的实质这方面所作的深刻思考,从而部分地掩盖  相似文献   

6.
当为中国戏曲史翻开了光辉首页的元杂剧逐渐盛极而衰的时候,高则诚(1305—1368以后)随即接过戏曲文学的大纛,继续把中国戏曲的发展推向前进。他的里程碑式的鸿篇巨制《琵琶记》,成了风靡当时的《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四大南戏”的卫冕之作,被尊为“南戏之祖”;而它在宋元南戏基础上提高创新并更加完备成熟的剧本创作体制,则一直被尔后明清传奇剧创作奉为绳尺,几百年间沿袭运用,基本上没有太大的突破。与  相似文献   

7.
一部充满新意的版本学专著──评《版本学》黄宾版本学,在清代曾是被许多学者视为身心性命之事的一门“显学”;在今天则被许多人看成是一门古老而玄妙的“绝学”。但在读了姚伯岳新著的《版本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一书后,我却真切地感到,版本学在今天,...  相似文献   

8.
<红旗歌>剧作文本,作为解放区文学的红色经典之一,集中体现了鲁煤创作的文学成就及其文学史影响;同时,<红旗歌>的创作作为一种美学现象,内含红色经典生成过程研究的学术价值.围绕<红旗歌>文本及其相关史料的文学阅读,可以学术地认识周扬文艺政策思想与胡风文艺美学思想互补共建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有的文学史家把《原野》看作是曹禺戏剧艺术创作中的败笔(参见田本相《曹禺剧作论》);当作是曹禺创作道路上的曲折(参见辛宪锡《曹禺的戏剧艺术》)。美国威士康辛大学中国文学及比较文学副教授刘绍铭,1966年撰写博士论文《曹禺论》时,运用法国派早期的输入性影响研究法分解曹禺剧作,认为《原野》受奥尼尔《钟斯皇帝》  相似文献   

10.
现代美学从知识论阐释框架转向生存论阐释框架,美学已不能够再走传统的从个别到一般的道路,那么美学应该走一条怎样的路?本文认为:可以尝试走本源与个别相互阐发的道路,而本源是"能动的本质".可以理解为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与韦伯的理想类型.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类似使美学的视野从相同转向了相通,而韦伯的理想类型则使美学找到了一条可以深入开掘具体思维的路径.以此,可以逐渐建立起一个必要的方法论体系,从而对美学所面对的种种美学问题予以理想地解决.  相似文献   

11.
本文归纳出《世说新语》对人物品评中的美学理想是:对智慧美、人格美和精神美的追求,并认为,正是这种美学理想,在中国美学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块的飘逸洒脱、超然绝俗的美的丰碑。  相似文献   

12.
《三国演义》中的宗教描写本质上是一种以古代天文学——谶纬神学为基础的政治神话,它所展现的预测和神示,主要围绕着政治兴衰和军事成败而展开。从分析宗教叙事的角度入手,《三国演义》中的星象占、气象占、物象占、人象占和谣谶等手段,不仅组织情节、塑造人物、预示叙事走向,更渗透着历史价值观念。《三国演义》有策略地在历史小说中安排政治神话,这不仅是文学仿史的做法,也是一种增强阅读审美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1 钱钟书在《围城》的《序》中说:“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作者的想法已经实现了。在《围城》中,作者描写了抗战时期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一部分——沦陷的上海、国统区的城镇及其社会风貌,描写了在这个环境中活动着的一批上层知识分子。小说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国民文化心态、人际关系和上层知识分子的丑恶灵魂进行了尖锐的讽刺,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14.
2002年6月,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著名语言学家邢福义教授和吴振国博士主编的《语言学概论》。该书是全日制高等学校课程教材,问世后深受高校师生的喜爱,2003年9月荣获中南地区优秀教材一等奖。《语言学概论》共有八章,书后附有三项附录。与我国近年出版的语言学教材相比,它有许多方面值得称道。然而,“新”字最能表达该书最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悲剧精神与悲剧的结构、悲剧的主题以及悲剧的人物等几个方面、分析、论述、揭示了《原野》这出著名戏剧的构成因素。  相似文献   

16.
《原野》的文化解读●李莉《原野》创作完成20年之后,曹禺曾就这部作品的时代背景及主题作过这样一段论述:“这个戏写的是民国初年北洋军阀混乱初期,在农村里发生的一件事。当时,‘五四’运动和新的思潮还没有开始,共产党还未建立。在农民里,谁有枪,谁就是霸王。...  相似文献   

17.
刘韬 《市民》2006,(5):36-36
人无精神不可活。任何一部商业片,打斗、风景之外,总还有体现角色精神层面的东西。角色的精神生活,构成了影片的价值观。商业片的价值观必定是大众化的,需要得到大量观众的认可。于是乎,为了吸引华语圈子里最广泛的受众,唐季礼在《神话》这部片子里头,还下意识的藏掖着一个忠君爱国的神话。  相似文献   

18.
借鉴原型批评的观点,认为伊甸园神话故事即为哈代所著《苔丝》(Tess of the Durbervilles)的原型,运用"互文性"的理论,分析了《苔丝》(文本)和伊甸园神话(前文本)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苔丝的悲剧根源.  相似文献   

19.
《原野》是曹禺继《雷雨》、《日出》之后又一部有影响的剧作。它一出现,就受到了广大读者和观众的热烈欢迎。因为“这个剧本里有‘戏’,群众看起来过瘾,这个剧本里有生活,顾盼左右,仿佛就在身边,让人看起来恐惧和喜欢”。可是在评论界却基本给予了否定的批评,有的甚至认为:“《原野》,是曹禺最失败的一部作品。”这种看法一直影响到解放后,而且又有所发展:不但在舞台上很少演出,连剧本也没有再版,很多人都不知  相似文献   

20.
据美国《美学和艺术批评杂志》(1961年春季号)介绍,本书作者是著名的意大利美学家,著有《风格的概念》、《先验的结构》等书。本书是用法文写的。介绍说,本书是对20世纪美学理论的批评性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