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华兹华斯以天才的敏锐目光捕捉到了法国大革命的局限与负面影响 ,这引起了诗人对法国大革命态度的变化 ,并且使诗人的消极浪漫主义创作具有了对现代文明阴暗面的批判内涵。由于历史的局限 ,华兹华斯对法国大革命历史意义的肯定是不足的 ,但他对其所作的批判见解独到、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2.
国内学者提到华兹华斯时,总是把他与英国浪漫主义先驱诗人联系起来,但往往会忽视促使华兹华斯成为浪漫主义先驱诗人背后的重要因素,即他是如何从一个必然性论的信仰者转变成为一个必然性论的背叛者的。法国革命的基本理念使华兹华斯成为必然性论者,但法国革命当中的一些非理性的、充满暴力的骚乱现象又使华兹华斯最终放弃了必然性的信念,从而真正走进了与世无争的大自然。华兹华斯的这段思想历程在《序曲》里得以充分展现。  相似文献   

3.
威廉.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他热爱自然,擅长写关于自然的诗,一度被看成是消极的自然诗人。其实,作为一个诗人,华兹华斯经历了一个从爱自然到爱人类的过程。他既爱自然,更爱人类。他的诗歌里充满了对下层人民生活状况的描写和生存状态的关怀,人和人性始终是他关注的对象。他认为,人只有回归自然才能保持高贵的人性。  相似文献   

4.
华兹华斯诗义新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 ,长斯以来 ,华兹华斯一直被视为消极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的研究者们一向认为华兹华斯徜徉于山水之间而逃避现实斗争 ,因而是消极的。但在今天 ,我们也许该重新审视华兹华斯的文学成就 ,从他的诗歌的内部挖掘出更加本质的东西 ,看到他对人类未来理想社会及美好生活的憧憬。虽然华兹华斯当时不知道该如何真正去实现自己的憧憬 ,但他毕竟有着一种对人类社会中那种崇高而伟大的幸福的的积极与热切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在西方文学史中,很难找到象华兹华斯这样的诗人.他全身心投入自然的怀抱,用自己的全部才能、智慧和热情,真诚地讴歌大自然,展示它的力量、和谐与美,揭示出作为人类之母的大自然带给人类的恩惠以及对人类产生的深刻影响.以华兹华斯为最重要代表的“湖畔派”在我国读者中享有并不美好的名声.很显然,在工业革命之后的英国,在两个世纪交替的复杂斗争的形势面前,华兹华斯不象拜伦和雪莱那样参预斗争,发挥诗人的战斗作用,而是隐遁偏僻湖区,将注目的中心投向宗法制的生活及道德感情,政治上也由激进转向保守,并在晚年宣扬宗教思想,依据这些把他划分为消极浪漫主义是不过分的,但从辩证观点分析华氏全部生活与创作,我们会发现,他决非完全是消极的.华兹华斯热爱自然,他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置身于自然,从中汲取营养,促发灵感,他用诗人全部的热情歌咏自然,探寻自  相似文献   

6.
我国文学界对华兹华斯的研究尚有两点需加以深入探讨 ,一是华兹华斯的重新评价问题。我国文学界、教育界传统的观点认为 ,华兹华斯属消极反动诗人 ;此说不妥 ,应予以否定。二是华兹华斯为十四行诗正名 ,并以自己的诗歌实践重新确立了十四行诗的文学地位 ;这是他对英国文学的重大贡献之一。  相似文献   

7.
威廉·华兹华斯(公元1770——1850年)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主要代表,享“桂冠诗人”(1843)之誉。华氏母早亡,少年时代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遂想在大自然和书籍中寻找慰籍。1788年去剑桥大学读书,接受启蒙主义思想教育,并开始诗歌创作。两年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他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同情革命党人,支持民众革命。华兹华斯曾两度出访法国,结识了温和的吉伦特革命派。在1793年雅各宾派专政期间,一度掌权的吉伦特派遭到残酷镇压。他亲眼看到法国革命沦为恐怖统治,另英国对法国开战,这一切使他对欧洲前途感到悲观失望: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后近50年来华兹华斯在中国的接受历程坎坷曲折,人们对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消极的或反动的浪漫主义诗人到英国诗史上第一流大诗人的变化过程。华兹华斯形象在中国读者心目中的变形轨迹,表明我们对他的研究评价经历了从受苏联学术观点普遍影响到真正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从机械片面的认识走向全面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从肤浅表象的理解进入深刻内在的接受的发展趋向。80年代中期以后特别是90年代,我们对华氏诗作的评价和研究取得很大成绩,这大大促进了我国读者对华氏理论与创作的深入理解与接受  相似文献   

9.
威廉.华兹华斯是19世纪初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在华兹华斯创作的诗歌中,有相当部分是尽情咏歌美丽的大自然,并从对大自然的执著厚爱中去追寻某种自然精神,从自然中获得快乐。本文主要从华兹华斯在法国大革命期间的经历及卢梭思想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以探究其诗歌的自然主义特点所形成的部分原因。  相似文献   

10.
威廉.华兹华斯是19世纪初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在华兹华斯创作的诗歌中,有相当部分是尽情咏歌美丽的大自然,并从对大自然的执著厚爱中去追寻某种自然精神,从自然中获得快乐。本文主要从华兹华斯在法国大革命期间的经历及卢梭思想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以探究其诗歌的自然主义特点所形成的部分原因。  相似文献   

11.
<正> 《黄水仙》(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见于大学英语专业学生用书《英国文学史及选读》第二册(吴伟仁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作者是著名的英国湖畔诗人华兹华斯。 华兹华斯(1770-1850)是英国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他与另一浪漫主义巨擘柯勒律治合作,于1798年出版了《抒情歌谣集》,拉开了英国诗歌浪漫主义革命的序幕。在这本诗集里(绝大多数系华兹华斯的诗  相似文献   

12.
抒情诗《丁登寺旁》是著名湖畔派诗人威廉.华兹华斯的诗歌代表作。在这首长诗中,作者表达了他对大自然深深的热爱,自然震慑着他的身体和灵魂。本文主要从诗歌的语言及情感的角度来赏析华兹华斯的自然观与诗人恬然自适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3.
柯勒律治是英国湖畔派诗人、社会批评家以及19世纪保守主义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政治思想经历了从激进早年到保守晚年的转变.他最初同情法国大革命,随着革命的发展,他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转而批评法国革命理想和原则,揭露拿破仑统治的残暴本质,并且批判了法国启蒙哲学家.柯勒律治对法国大革命的思考丰富了我们对这场革命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以艾略特为代表的一些批评者对华兹华斯的个人主义倾向持贬斥的态度.作为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强调想象和感情,其诗学观和诗歌创作均表现出对个人的关注,与具有人文主义色彩的个人主义有着相似的特征.这些特征表明,华兹华斯以诗人的身份,从诗的宗旨等诸角度诠释了个人主义思想,展现了诗人在工业化革命时期对个人主体性的关注.理解华兹华斯的诗学主张和诗歌实践中的个人主义思想,对理解华兹华斯甚至整个浪漫主义诗歌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华兹华斯的田园书写有别于传统的田园诗,主要在于他融现实、想象和象征为一体,把客观的花儿、羊和贫民等田园主体提升为主观意象,并依照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现实的乡村生活进行本土化改造。田园意象是华兹华斯式田园书写的要义,也是诗人的诗心、诗性和地理基因的外在表现,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与人性的深入思考,寄托了诗人的自然观念和生态思想。华兹华斯式田园书写的主旨思想对当前中国重视生命共同体、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华兹华斯诗歌选》序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兹华斯去世已近三十年,当然他的诗歌爱好者及崇拜者也不能以为他的荣誉仍在闪烁着光芒——在国内他并没有得到完全的承认,在国外也还谈不上承认。我却坚信,在莎士比亚和密尔顿以后——因为他们的诗歌是得到全世界肯定的——从伊丽莎白时期到当今,毫无疑问,华兹华斯的诗歌在英国文学中是最值得重视的。乔叟由于是英国诗歌的先驱,也由于其他原因,无法拿他和华兹华斯进行对比。除了莎士比亚和密尔顿,我们列出伊丽莎白时期以来的诗人名单研究一番——斯宾塞、德莱顿、蒲柏、葛雷、哥尔斯密斯、科伯、彭斯、柯勒律治、  相似文献   

17.
华兹华斯的个人诗集《诗,两卷》并没有给他带来《抒情歌谣集》般的光环,却让他遭受到了一场沸沸扬扬的批评大潮,这当中以弗朗西斯·杰弗利为首。他虽然在自然观、政治观和文学观上与华兹华斯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在审美观上两人却相去甚远。由于他的尖刻嘲讽,直接导致了华兹华斯诗人声誉的长期低迷。但他在评论《诗,两卷》时,只选取了其中一小部分抒情诗进行批评,这样片面地去评论华兹华斯是不客观的,也根本无法正确理解华兹华斯在《诗,两卷》中所要表达的本意。  相似文献   

18.
华兹华斯是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他早年支持法国革命,是出于人类解放的信念;他后来退出革命,是因为看到了革命的反人道主义的一面;他对工业化过程中的破产的农民深表同情;他也看到了当时人们道德的堕落,批判了肆意破坏自然的行为;返回自然与返回原始基督教,是他面对人类的精神困境指出的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19.
华兹华斯诗歌崇尚自然、返璞归真,诗人不仅在对大自然的欣赏与礼赞中获得欢愉和宁静,更重要的是他着意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以重新确立人生的永恒价值。文章从华兹华斯的诗歌中对自然的吟咏,分析诗人淡泊、宁静、追求和谐的自然观以及对现代人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华兹华斯的情感论是其诗歌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观点"诗歌是诗人强烈情感的自然流溢"给人的印象是诗是诗人情感的直接结果,然而,华兹华斯又说诗人具有一种气质,比别人更容易被不在眼前的事物所感动,言外之意就是诗歌是诗人回忆的结果。前后说法似乎有所矛盾。如果从现象学的角度认识这一问题,它们并不矛盾,因为诗人的回忆也是情感不断积聚的过程,这正像情感现象学所说的,在任何可能的世界图像的形成过程中,该图像的各要素的内涵、结构和联系取决于爱和旨趣行动的建构、方向和联系。像现象学一样,华兹华斯也是在爱的"问询"中,让世界不断"吐露"自身。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华兹华斯情感论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