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通过对商标淡化理论的起源、发展及相关立法的考察,界定商标淡化的法律内涵,勾略商标淡化的基本特征,并进一步阐述了商标淡化理论的法理基础。指出商标淡化是指非权利人在非类似、非竞争的商品、服务或其他领域上不当使用驰名商标或与驰名商标相近似的商标,从而削弱或降低了驰名商标的显著性及内在价值,影响该驰名商标在公众中的形象,阻碍了该驰名商标在新兴商业领域中使用的行为。商标淡化理论是建立在商标表彰性功能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2.
对驰名商标的淡化,是一种严重侵犯驰名商标权的行为,往往会危及驰名商标所有权人的商业信誉,而最终影响消费者的利益。在理论上,驰名商标的淡化在理论上主要表现为弱化、污损、退化,在实践中有多种形式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驰名商标反淡化的立法缺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达国家驰名商标反淡化立法和司法已基本成熟。我国商标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中虽然有所涉及,但驰名商标反淡化的立法在驰名商标淡化行为的性质、法律后果的承担、驰名商标淡化行为的表现形式等方面还存在立法缺失,致使企业驰名商标的自我保护和司法保护缺乏法律依据,实践中造成混乱和困难。因此,完善驰名商标反淡化立法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中国在司法实践中确立了驰名商标反淡化制度。混淆理论通过跨类混淆来达致对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联想理论重视商标持有人的利益诉求,强调对驰名商标的"绝对保护"而不论是否存在混淆可能性。联想理论不足以独自证成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合理性,往往通过经济学上的搭便车理论和其他理论来为其佐证。中国驰名商标反淡化立法在联想理论和混淆理论间摇摆不定,导致执法和司法的混乱,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呈现过滥的趋势。搭便车理论从社会总福利的角度证成了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合理性,但更优的方式不是通过社会行政和司法力量对驰名商标进行保护,而是通过将社会成本转换为私人成本的方式避免联想和淡化,避免驰名商标反淡化的扩大适用。  相似文献   

5.
驰名商标对占有市场有着绝对的意义,任何淡化行为对驰名商标都将构成难以逆转的损害。自我淡化与传统的淡化相比,在淡化的主体或淡化的形式上都不相同。现实中,企业对驰名商标被淡化的情形已经非常警觉,但是对驰名商标自我淡化的情形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防范。探索驰名商标自我淡化的表现形式、特点及其防范对策,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是基于商标功能变迁而产生的对驰名商标的扩大保护,有利于自由竞争和保护消费者利益.但随着现代社会对商标权人的保护越来越强,各种利益冲突也不可避免,如果不加限制地对一切未经许可的使用驰名商标的行为都构成"淡化",则会造成一种"知识霸权".因此,在适用反淡化理论时,必须对其进行适当的限制,以维护公共利益,限制不合法的垄断.  相似文献   

7.
驰名商标享有很高的信誉度和知名度 ,具有财产和识别的双重价值。因此 ,世界各国都通过各种措施对驰名商标进行特别保护。在众多的保护措施中 ,其中有一项重要的保护措施就是对驰名商标进行反淡化保护。本文结合我国 2 0 0 1年新修订的《商标法》及国际立法 ,对驰名商标的淡化问题从淡化的表现、危害、淡化行为的认定、反淡化的救济措施等方面略作探讨 ,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8.
驰名商标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与受关注度,蕴含巨大的商业价值与信誉.在商标战略日益发挥其功效的当下,驰名商标成为了众多侵权者的猎射目标.淡化行为是一种特殊的商标侵权行为,在司法解释与司法实务已认可淡化的背景下,我国可以通过修正《商标法》个别条款的方式引入淡化理论,并将情节严重的淡化行为犯罪化.  相似文献   

9.
论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驰名商标淡化行为是一种减少或削弱驰名商标显著性的侵权行为,以制止混淆为基础的传统商标保护理论对此不但无能为力,反而成为认定该种商标侵权的障碍。加强和完善我国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已不容置疑,因此有必要通过提高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立法层次,扩大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范围,对未注册商标提供反淡化保护以及将其保护延及网络域名等等进一步完善我国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0.
驰名商标代表了良好的信誉和对消费者的特殊吸引力。使用与驰名商标相同或近似商标的“搭便车”行为是对驰名商标的淡化,具有很多危害性。通过建立防御商标制度,禁止以他人的驰名商标作为域名注册,禁止他人将驰名商标作为企业的名称的一部分使用,加强行政执法机构的建设和加大执法力度等措施可以加强对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  相似文献   

11.
商标淡化理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标淡化指商标的显著性特征以及商标的内在价值因他人无正当理由的使用而遭到削弱或降低的现象,有弱化、恶化、退化三种表现形式。虽然存在着传统的商标混淆理论与现代的商标淡化理论的争议,但前者对于不会引起混淆的擅用商标不当获利的“搭便车”现象显然无能为力,无法取代后者。从驰名商标到著名商标,再到声誉商标;从非竞争性的商品与服务到竞争性的商品与服务;从淡化与混淆的分离到二者的有效结合;美、法、欧共体、WTO都有自己独特的实践。切合我国国情,商标反淡化对象应确定为驰名商标;范围只考虑非竞争性的商品与服务;增加商标被淡化为通用名称的救济措施;规定商标的合理使用权。  相似文献   

12.
注册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是驰名商标保护立法、理论与实践中的重大课题。驰名商标淡化有多种表现形式,其根本特点是在不相同或不相类似的商品上擅自使用驰名商标所有人的驰名商标,从而降低驰名商标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独特形象和吸引力。从商标混淆理论到联想理论的跨越,是反淡化保护的商标法理论基础。制止搭便车的集体行为出现则是从反不正当竞争法视角审视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理由,而从经济学视野审视,则体现为确保外部性利益内在化和商标投资的回收。另外,还可以从商标战略的角度加以认识。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也存在适当的限制,包括在先使用限制、合理使用限制、保护范围限制、保护时间限制、地域限制等。  相似文献   

13.
论驰名商标的特殊法律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2001年新修订的<商标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了驰名商标特殊保护的内容,使驰名商标的认定与特殊保护工作真正有法可依,与国际公约和发达国家的立法保持了基本相同的保护水平.有必要结合相关国际公约和他国立法、以及我国立法的实践情况,对驰名商标的特殊法律保护制度从理论上进行系统整合,以期在今后更好地维护公平竞争,保护驰名商标所有人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驰名商标因其特殊性应当享有特殊的法律保护。目前,我国对驰名商标的保护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司法实践上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突破。尽管如此,驰名商标法律保护的理论基础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探讨,既包括理论的内涵和外延,也包括各理论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发展趋势以及对司法实践的指导作用,而本文即在理论层面对上述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5.
驰名商标跨类保护所依据的理论有混淆理论和淡化理论,二者以保护商标的不同功能为基础,具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和适用区间。我国驰名商标保护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没有区分二者的不同有关。混淆保护以混淆可能性来要求商标驰名度,所以不同的案件有不同的驰名要求,依据混淆理论所获得的驰名商标权利不具有绝对排他的属性。淡化保护对商标驰名度有较高较确定的要求,一般来说,只有在全国范围内为公众所熟知的商标才能享受淡化保护,淡化保护下的驰名商标具有绝对权的性质。只有区分两种保护的不同并明确其适用条件才能理顺我国的驰名商标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商标淡化制度的基础上,指出商标淡化是指减少、削弱驰名商标或其他具有相当知名度商标的识别性和显著性,损害、玷污该商标的行为。该制度已为美国、德国、法国立法以及《巴黎公约》等国际公约所采用,对于驰名商标的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适应新的形势,建议我国商标法采用该种制度,在立法中明确商标淡化的概念并对商标淡化制度作出系统的规定。  相似文献   

17.
论驰名商标特殊保护的扩大与限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人们十分注重对驰名商标的保护,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驰名商标价值的不断上升,对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有扩大的趋势.但是法律对任何权利的保护都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平衡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因此对驰名商标的保护不可能无限度地扩大,其权利同样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18.
驰名商标的异化现象在我国越演越烈,不仅有损真正驰名商标所有人的利益,更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在反思法律对驰名商标保护的用意时,驰名商标被异化为荣誉称号的思想,在我国已根深蒂固,要靠法律消灭该思想并不现实。因此,单纯要求驰名商标的法律回归收效甚微,目前迫在眉睫的是完善驰名商标的认定制度和对驰名商标认定后的适用进行法律规制,以期将异化现象规制在可控范围内,待其逐渐消亡。  相似文献   

19.
驰名商标保护是合法的垄断,从表面上看与反垄断法有冲突之处,但二者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市场竞争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在处理保护驰名商标和反垄断法的关系上,应适当界定相关市场;建立驰名商标企业合并审批制度;防止驰名商标的淡化。  相似文献   

20.
商标权与企业名称权是企业的两项重要知识产权 ,二者在实践中发生的冲突 ,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发达国家以及一些重要的国际公约建立了商标反淡化的法律制度 ,仍没有彻底解决企业的商标权和名称权的法律冲突问题。我国应当根据自己的国情 ,进一步完善驰名商标的法律制度 ,同时通过取消现行关于企业名称的不合理的规定 ,建立企业名称和商标的交叉管理 ,以便从根本上解决这一法律冲突 ,建立公正、公平的市场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