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法制文明研究>是一部结集出版的法史专著,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都比较突出.该书对宋代职官与管理、行政与监察、权力与运作、法制与思想等宋代法制文明方面的重要问题作了探索性、开拓性研究,反映出作者求实、求真的学术理性和精神.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玛格丽特·米歇尔的<乱世佳人>和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这两部作品进行分析,试图阐述这样的一个道理:任何作家既要摄取社会的、自然的各种原始信息,同时又要将自己的思想感情、意志愿望和理想渗透到创作的全过程,并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个性倾注到作品之中.  相似文献   

3.
论韩少功《山南水北》的生态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文忠 《云梦学刊》2008,29(5):98-101
韩少功在早期创作中不自觉状态下的对人和自然的生态关爱,在<山南水北>中已汇聚成对人类生存的生态背景的自觉关注,以及对生态问题的哲学思考.作为山野自然的"山南水北",成为韩少功反思城市文明的参照物,及其心目中人类回归自然的诗意栖居.  相似文献   

4.
出土文献的大量发现与整理给<九歌>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使往常在注重考据的层面上更加倾向于思想性的探究,尤其对于<九歌>的作者、创作意图、人神关系及祀神观念方面出土文献均有较强的说服力,这使得<九歌>非屈原所做的错误观点得以澄清.而出土文献与<九歌>祀神体系方面具有的同构性,标明了<九歌>的主题性质是国家的祀典,由此形成的较为相近的楚地祀神观念对于了解楚文化及<九歌>的创作意图颇有启发,在<九歌>个别篇目的研读方面,出土文献也起到了一定的辩证作用.  相似文献   

5.
<礼记>当中的<表记>和<缁衣>两篇共引<诗>42处,呈现出量大而广、反复引证以及喜引<风><雅>的引用特点.引<诗>过程中,方法多样,本义、喻义、断章取义,交织运用,为后世文学用典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6.
<孟子>是"四书"中引用<诗经>篇幅、次数最多的儒家典籍.大量的引用体现了孟子思想对<诗经>的承袭与推衍.文章立足于"四书"与"经"的内在联系,从方法论与价值观的两个维度对<孟子>引<诗>进行了阐述,详细讨论"以意逆志"的诗学方法、孟子的仁政理想等经典命题,以期更准确地把握圣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关雎>、<鹤鸣>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关雎>描述君子对淑女的思慕复杂情感,以匮乏的方式突显以情相感、因感而通、因感通而有人际、天人之际的建立与呵护.<鹤鸣>中的鹤鸣、游鱼、树木诸景物呈现了一种耐人寻味的乐园经验.如何由情感见证际,进而在人与物、人与人、人与天的情意绵绵中呵护并守护际,重建生趣盎然的人间乐园,这或许构成了现代世界最为迫切的任务之一.通过对<诗>的哲学阐释,我们尝试突破现有中国哲学研究范式所划定的界线.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对当代小说<秦腔>有着极大的影响.它们的精神意蕴是相通的:以家庭的兴衰变迁折射时代变化.在叙事手法上是相似的:运用了灵活多样的叙事手法.<红楼梦>文备众体的特点在<秦腔>中也有体现.从<红楼梦>对<秦腔>直接深远的影响中可以看出,<红楼梦>与当代小说之间并没有古今时代的隔阂,同时当代作家应将以<红楼梦>为代表的古代文学遗产转化为文学创作的能量,在吸收和借鉴<红楼梦>的基础上超越红楼艺术高峰.  相似文献   

9.
杜新艳 《云梦学刊》2008,29(5):25-31
梁启超在日本所办<清议报>与<新民丛报>社会影响力甚大.至于二者的关系,并非一般认为的是因<清议报>馆失火而自然停刊,其结果为别办<新民丛报>.而是由于另办<新民丛报>,才导致了<清议报>的停刊.论据可分为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客观方面,<清议报>馆的"失火",事实不明朗,难以成立,而产业内部的资产变动才是报馆暂歇的主要原因.主观方面,梁启超这一时期在思想和行动上正处于从"一党"到"一国"的变动中,1901年底恰是一个突破关口.从<清议报>到<新民丛报>,就是梁启超思想和行动上相对独立的标志性转变.  相似文献   

10.
<白马论>、<指物论>、<通变论>、<坚白论>和<名实论>五篇,在思想内容上与<墨经>具有密切的关联.在对"名"的认识、"正名"的标准、名与名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上,<公孙龙子>和<墨经>不仅基本主张相同,而且在语言表述上也极为相似.而<指物论>则明显是针对<墨经>的指物观而作.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古代小说研究重要奠基者的胡适与鲁迅,出于以往学者对<西游记>主题的长期误读而提出该著是一部"游戏"之作.神魔小说<西游记>中有184处写到"哭"或"落泪",依原因可分为12种类型.如此的描写既拉近了神魔与人的距离,又增加了形象的生动性与多样性.<西游记>故事在流传过程中自然少不了民间艺人的加工与创造,部分"哭"或"落泪"就带有"游戏"成分.但由于文人世界观与情感的贯注,这部名著便不可避免地带上了浓郁而深刻的悲情色彩.因而,胡适、鲁迅等人视<西游记>为"游戏"之作,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2.
<宋书·乐志>载有铎舞歌诗二篇,其中<圣人制礼乐篇>古来无解者.早年逯钦立、孙楷第曾破译过此篇.今从字形相同、字形相近、字音相近、字义相近几个方面来判别,可读出其未及破译的歌词;而据<宋书·乐志>,叉可复原出<圣人制礼乐篇>的乐诗和徒诗形态.汉有<圣人制礼乐篇>,曹魏当国,改易其词作<太和时>以当之,至晋立,则令傅玄改易<太和时>作<云门篇>以代之,因此<圣人制礼乐篇>与<云门篇>非如孙楷第所说是同一篇歌词.所谓铎舞,其最初可能为北方民间舞蹈,后为汉室所采,参以周<大武>改编而陈于殿庭,舞时振铎以为节是其最主要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以下简称<诗话>)、<西游记杂剧>(以下简称<杂剧>)、<西游记>前后相沿叙述三藏法师西行取经故事.三部作品在以取经作为核心主题的同时,均将取经团队成员通过经历取经获得救赎、求得正果作为副部主题.<诗话>中救赎主题已出现,由于<诗话>是一部简陋的面向世人的"俗讲",其简陋与不成熟使救赎主题没有能够覆盖取经团队全部人物,面向世俗的特点则使救赎的实现形式表现出明显的世俗性.<杂剧>出自名家,对救赎主题有了很大的发展与丰富,很多方面也反映出受了度脱剧的影响.<西游记>中救赎主题最终统帅取经团队所有人物,救赎主题完全确立.明代"心学"影响巨大,佛教世俗化程度加深,这些都对<西游记>救赎主题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诸子>在<文心雕龙>五十篇中位列第十七篇,向来被当做二十篇文体论之一,只有范文澜先生提出<诸子>篇在<文心雕龙>整本书的结构系统中处于重要的位置,并把它与<宗经>并列,作为"文之枢纽"中的一员.本文从<诸子>篇的具体内容出发,从刘勰对诸子著作的态度入手来看待<诸子>篇在<文心雕龙>全书中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15.
库柏的<皮裹腿故事集>是最早记录美国西进扩张历史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描绘了自然之子纳蒂·邦波在北美荒野的精彩冒险活动,叙述了北美荒野让位于城镇、村庄的文明化过程,奠定了美国文学中的一个恒久主题:文明与自然的冲突.在生态危机日益严峻的今天,重读近两百年前库柏提出的美国进步发展史中的生态问题,为我们提供了培养在自然面前保持谦卑意识,重审美国"进步"概念的着手点.  相似文献   

16.
今本<山海经>描述的凤凰"饮食自然",并非指凤凰自由自在地饮食、歌舞之义."饮食自然"一词来源于道教经典文本,系指"饮食元炁"之义.在道教中,"饮食元炁"是指对生命本质能量--"元炁"的汲取,是对生命本然状态及活动方式的表达.因此,<山海经>描摹的凤凰"饮食自然"与"自歌自舞",乃构成了一种契合宇宙生命运动本质节律的象征形式,是古代中国人关于生命本真存在的神话图景式观念反映.  相似文献   

17.
对清代<公羊>学的开创人,学术界有庄存与说、孔广森说、洪亮吉说.洪亮吉为是汉学家,根本不可能成为清代<公羊>学的开创人.尽管<春秋公羊通义>出版时间远远早于<春秋正辞>,但孔广森是庄存与的弟子,他的<公羊>学即来自庄存与,清代以、<公羊>学精神讲<春秋>的第一部著作是庄存与的<春秋正辞>,而不是孔广森的<春秋公羊通义>,庄存与才是清代<公羊>学的开创者.  相似文献   

18.
"二次戡黎说"只注意到今本<竹书纪年>有文王、武王都曾戡黎的记载,却忽视了今本<竹书纪年>与清华简<耆夜>武王戡黎时间的不同,清华简<耆夜>与<史记>、<逸周书>、今本<竹书纪年>在纪年问题上仍存在尖锐矛盾.清华简<耆夜>"作"字不能理解为创作,而是指演奏,周公见蟋蟀闯进来,演奏<蟋蟀>三章,不能因此断定周公是<诗经·蟋蟀>诗的作者.清华简<耆夜>并非周初文献,与<尚书>、金文等文献对比,可知它很可能成书于西周中晚期至春秋前段.  相似文献   

19.
<桧风·隰有苌楚>是<诗经>中意义深远却易被误读的诗作之一.对于此诗,前人或释为讽刺诗,或视为悲观厌世之作,或以为是一首爱情诗.通过对诗中关键词语的辨析,这是一首意境美丽、节奏欢快的诗作,没有必要作为一首政治诗来读,若非要从中体味出"亡国之音"来,则与诗旨大相乖戾.上博简<诗论>第26简论析此诗"<隰又(有)长(苌)楚>得而之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认识此首诗心的契机.对于此诗,从忧生之叹的视角可以看出相当凄美的的意境,但这种误读化欢快为低迷、变明亮为阴沉,与诗心出现了不小的距离.  相似文献   

20.
<金瓶梅>和<红楼梦>中多次提到瓜子、嗑瓜子.<金瓶梅>从各方面分析辨别,这些瓜子不是西瓜子、南瓜子或别的什么瓜子,而是葵花子(向日葵子).其中有好几处提到人的脸形之一瓜子脸(面),还提到瓜仁,<红楼梦>也提到瓜仁油.据各种情况判断,它们是指向日葵子的果仁及其食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