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从文化社会功能的角度考察,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由核心价值观统领的社会理想和价值目标、民族精神风尚和行为规范等要素构成的有机统一的价值观念系统,是体现理论观念和实践观念相统一的价值体系;在整个社会价值体系中,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与其他价值观念、价值体系之间存在着主导、整合、包容等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因此,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需要积极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和实践创新,也需要协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其他价值观念、价值体系之间的关系,以最大限度地形成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共识。  相似文献   

2.
研究当代中国价值选择多元化问题,必须结合社会现实,从人的需要出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和全球化浪潮的快速蔓延,使人的需要及需要的主体更趋多元化,从而使人们的价值选择呈现多元化,无疑已对中国传统价值体系和价值观念形成冲击.建设适应当代中国社会需要的核心价值体系已经成为时代的任务,更是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在当代中国,民主平等、公平正义、诚信互助、和谐宽容这四个方面相互影响,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认同为视角,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认同的涵义、特征、意义、及其路径选择几方面进行探讨,希望绝大多数民众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端正其自身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定位和目标。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这一制度向民众所承诺并努力践行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价值理想和主导性思想规范,旨在谋求革命理想与现代政治伦理的双向结合、国家认同与现代文明的相互包涵,以及公民道德与民族传统的互为体用,准确而深刻地表达了改革开放实践中,当代中国全体民众对合理的社会公共价值信念以及在此基础上优良的民族文化心灵秩序的深切吁求。无论是从当下还是(?)长远来看,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质和关键,是通过卓有成效的制度安排方式,实(?)以社会主义公平正义为核心的和谐社会之优良的制度文明目标,并以现代公民社会公民意识的养成为核心,不断增强民众对合理社会价值信念的普遍的自觉认同和实际践履意识,促进核心价值观念的有效内化。  相似文献   

5.
政治价值与其说是一种价值名称,不如说是一种价值诠释.这一术语现在似乎更加表现为一种政治哲学上的挑战.只有充分理解政治价值的预象,理解价值、价值观、价值观念和价值体系的语义和寓意,进而批判地思考政治价值的既有解释,才能形成面向本真的政治价值诠释.在这里,政治价值是在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政治生活中,以某些理想性和现实性、评价性和行动性、批判性和引导性的价值要素体系化构成的、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的、并最终体现为政治客体对政治主体的"需要-满足"关系,是某一社会形态成熟的主导观念体系和最终标志.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本质的三维向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马克思主义价值本质的理论视野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本质的三维向度有: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需要与追求是促进价值客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得以生成和实现的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特征与目的对提升价值主体——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有重大的促进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旨归——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之所以能凝聚共识,必有其内在的动力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影响机理。个体或群体有着不同的价值实现的需求,推动着社会实践不断发展,形成了无数个单个实践"意志"所汇合而成的历史"合力",为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提供强大的驱动力。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可信度和推广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整体结构和内在联系形成正相关效应。弘扬价值共识,需要对利益格局进行调整,实现发展成果共享,满足社会大众共同的本质追求,化解社会精神危机,整合社会资源,调控和统摄非主流价值,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共同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鲜明的群众性特征,作为一种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只有被人民群众所认同、接受,才能充分发挥其引导和规范作用,真正成为具有普遍性、长期性、稳定性的价值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必须努力探索社会主流价值观赢得社会公众广泛认同的一般规律,才能提高广大民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认同和践行程度。  相似文献   

9.
现代国家建设包括了现代制度组织体系和现代政治价值体系建设这两个维度。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现代国家的制度建设,对于现代政治价值体系建设的探讨还很不够。政治价值体系对国家治理和社会整合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中国传统社会依靠的是儒学价值体系,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共产党以革命价值体系对社会进行有效地整合。转型时期,现代政治价值体系缺失已成为一个社会不稳定的重要根源,因此,在现代国家建设中必须要构建一套与现代制度相匹配的现代政治价值体系。以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和公平正义为核心的现代政治价值体系是现代国家需要确立的制度价值,是国家和社会共同认可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现代政治价值建设是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人类社会价值体系历史中的一种较高层次价值,是我国针对当前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的理性回应。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需要,有利于引导全社会在思想上的共同进步,更是我们建设和谐文化和谐社会的根本。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将促进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增强社会凝聚力。  相似文献   

11.
论价值、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素芳 《江汉论坛》2002,1(11):26-29
价值,是在商品的交换关系中以货币价格相对表现出来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体现的是商品所有者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经济关系。价值由生产商品的劳动所创造,物质生产要素和一切不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都不创造价值。市场经济的分配就是价值分配,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由价值规律支配的市场价格就是对商品所有者经济利益分配的手段和实现形式。价值、剩余价值、资本,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范畴。  相似文献   

12.
从价值到文化价值--文化价值的学科意义与现实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孙美堂 《学术研究》2005,3(7):44-49
本文在分析文化价值概念的基础上,指出研究这一范畴的学科意义文化价值研究是文化哲学和价值哲学研究具体化和深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哲学"价值论转向"的关键;文化价值的研究有助于给哲学正确的定位.文化价值研究的现实意义则是由于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价值冲突、困惑和危机,现代人的这种生存境况客观上把文化价值的研究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13.
舍勒将现象学看作是对本质与此在问题的考察,这种考察可以划分为实事现象学、行为现象学和关联现象学。在他看来,对本质性领域的通达,就像胡塞尔在其认识论中通过一门理性认识的感知学说来进行一样,在价值论中也可以通过一门情感行为的价值认定学说来实现。舍勒认为情感活动先天地指向特定的价值对象,而对价值的认定在实事现象学的意义上只意味着一种特殊的质性;只有在行为现象学之中,亦即在接受性的情感行为之中才直接给出其意向相关项:在意向感受之中给出单个价值内涵,在偏好或偏恶之中给出更高或更低的价值,在爱与恨的行为之中给出价值的等级秩序。而在关联现象学上价值的本质性联系却奠基于一种纯粹质料的秩序,也就是舍勒的质料先天主义。后者的功能化才是价值作为一种功能性存在的基础。于是,价值认定依赖于价值存在。由此,舍勒的价值论面临着各种内在困难与外在误解也正根源于未能清楚阐释这种纯粹质料的秩序及其奠基关系。  相似文献   

14.
蒋海益 《江汉论坛》2002,3(7):39-4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着重对生产要素职能(功能),尤其是资本职能(功能)进行价值分析。在人类社会早期,劳动作为唯一要素决定价值;在现代生产过程中已是多种要素功能互补共同决定价值。所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绝不是“价值一元论”。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重新诠释为“功能价值”分析,既符合马克思的本意,也将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探索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价值、本原及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是人们实践的社会性所表现出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经济学的“价值”和哲学的“价值”有着共同的本原———社会性的一般人类劳动。市场经济中 ,“价值”有着共同的本原———社会性的一般人类劳动。市场经济中 ,“价值”在经济、政治、文化上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 ,在特定条件下生活的个人 ,“价值观”也是多样性的。将个人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 ,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这是哲学“价值论”的一个现实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产业组织结构和价值创造体系在全球范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解构与整合。本文从价值链与模块化的相关理论出发,阐述了产业链整合的机制与动向,并在交易的复杂性、信息可编码识别的程度和供应商能力三要素的基础上,分析了产业链整合的诸形态,重点对价值链与价值模块的整合机制作了较深入的探讨。本文还对我国的IT制造业如何选择适当的整合模式以促进产业升级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信息的价值问题与价值论信息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的价值问题可以从信息的有用性和信息对不同群体的利益偏向性两个方面去加以分析.主要源于信息价值的第一种含义,当信息的价值被过度强调时.就会导致"价值论信息主义",它是一种从"有用性"上对信息的崇拜和"信息万能论".  相似文献   

18.
真正的普世价值决不是某些西方学者所说的早已存在于各种宗教或文化传统中的某些共同的价值原则或道德戒律,而是当代全球化中人类共同生活条件形成的产物.近代以来全球化中的价值认同并不是对普世价值的认同,而是对西方价值这种特殊价值的认同,其结果是引起了普遍而激烈的价值观冲突.要消解包括这种价值观冲突在内的各种全球性问题,必须使当代全球性社会形成广泛的价值共识.即一方面普遍认同在当代人类共同生活条件基础上形成的普世价值,另一方面对各种文化价值观及其所肯认的特殊价值予以承认、理解和尊重.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分析了剩余价值的源泉、生产和分配,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在新时代的中国,尚存在有生产剩余价值的现象.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对坚持我们国家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企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于人力资本或劳动力的价值的决定,到现在为止的理论都是按照威廉@配第的理论,依据劳动力或人力资本所耗用的费用来决定的.正确的方法应当是按照劳动价值论,从生产角度来分析.人力资本的价值不仅包括维持生存等的费用,而且包括在人力资本再生产过程中耗费的活劳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