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文学的政治传统和20世纪中国的现实国情,20世纪中国文学与政治的结合更加紧密;通过政治文化这一视角,文学与政治在不同的政治文化的社会形态中形成不同的结缘方式,体现了作家不同的政治文化理念、创作追求和审美理想,并影响到读者的阅读与接受,形成一定历史时期特殊的审美风尚。20世纪中国文学的政治文化传统,使文学承担了过多的政治功能,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了积极的宣传和教化功能,但也对文学自身的发展造成了重大伤害,留下了许多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2.
纽约知识分子是20世纪美国的一群重要的作家和文学批评家.作为群体的纽约知识分子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反斯大林主义的社会主义是他们共同的政治思想起点.但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美国国内、国际政治局势以及纽约知识分子自身地位的变化,他们的思想逐渐失去激进性,其中的一些知识分子成了美国新保守主义运动的重要力量,只有少数人还在坚持社会主义理想.  相似文献   

3.
同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中国作家莫言和德国作家赫塔·米勒都以自己的乡土经验为主要创作源泉,大力开掘各自故土负载的历史创伤和苦难记忆,借助彼此迥异而强度相似的美学想象,构建出了与现实世界若即若离的文学空间.他们的乡土叙事无疑包含了一定的政治批判,但其魅力所在却是对残酷历史境遇中人类存在体验的特殊美学表达,其中折射出了文学自身对现实压迫和精神困境的反抗力量.他们书写的乡土图景从内容到形式都瓦解了19、20世纪的浪漫想象和革命叙事,对立于以城市诗学为表征的现代文明及现代美学,表现出对文明与野蛮交错的复杂人性的重新探问.在丰富多元的世界文学中,两位作家恰恰依仗经他们美学改造而意蕴深厚的乡土经验占有了特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政治高压下,从齐鲁大地流亡到海岛台湾的山东知识青年中,却涌现出一批足以被日后中国文学史关注的优秀作家,其创作实践提供了文学与政治复杂纠葛中文学保存、发展自身的丰富经验。他们在传统的再出发中求新求变,以从乡土世界出发的形式、技巧的艺术实验坚守文学立场,从传统的、乡土的世界中发现"现代性";他们以文学自身的包容力、叛逆性突围出了国民党当局的政治高压,也以民间传奇性等构筑小说世界,为五六十年代的台湾文学注入了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5.
世界文学背景中的中国文学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良桂 《云梦学刊》2001,22(2):62-67
世界文学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影响,大致分为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与历史形态.从世界文学背景看20世纪中国文学的选择,以及这种选择带来的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变化,可以获得一个比较宏观的规律性认识,只有确立中国文学精神在世界文学背景中的独立存在意义,中国文学才能产生世界文学意义上作家的作品.  相似文献   

6.
找寻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性",一直是当代中国文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事实上,对文学的"现代性"的追寻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话题,而是一个世界性的文学理论课题."现代戏剧"和"现代性"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提出和探讨表明,世界小剧场运动影响下的中国现代戏剧从其发端开始就自觉地跻身于世界性的戏剧发展潮流之中,中国现代戏剧对"现代性"的追寻是学习、借鉴西方现代戏剧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7.
谢昭新 《江淮论坛》2010,(2):153-160
中国文学在20世纪汇入世界文学发展的大潮,其理论主张和艺术创作都体现了中外文化交融中的世界性意识,外国文学的输入与影响是20世纪中国文学得以生成乃至发展的原因之一。在多元的外来影响中,20世纪中国文学又特别受益于俄苏文学。蒋光慈在对俄苏文学作品与文艺理论的翻译介绍中,在留学苏联三年对俄国文学与社会运动的体验了解中,找到了文学思想和艺术创作的借鉴原料,从而在俄苏文学的影响下,开启了对革命文学理论的倡导和普罗文学的创作。  相似文献   

8.
1901年——20世纪的第一年开始颁布诺贝尔文学奖颇具象征意义,仿佛它要划开20世纪文学与19世纪文学的界限。如把诺贝尔文学奖作品作为一个整体文学现象与20世纪以前的文学作比较研究,我们将会发现在作品的思想追求、审美特征、艺术形式上都存在着明显的乃至原则的区别。这种区别是历史的发展使然的。作品的区别根源于时代的区别和作家的区别。时代的区别不属本文探讨范围,我们在这里重点研究诺贝尔文学奖获  相似文献   

9.
一个世纪以来,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们把无畏的求真精神与坚定的理想主义融入自己的作品,成功实现两者和谐结合。探求诺贝尔文学这种创作方法的共性,可借鉴其成功的经验,促进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宏观的历史视野下,20世纪中国文学先后掀起了四次文学潮流,即"清末民初启蒙主义(思想)改良主义(语言)文学新潮"、"五四新文学潮流"、"工农兵文学潮流"和"改革开放新时期文学潮流",彼此各有特点而显出其不同的阶段性,但都共处于"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的总体之中,有着共同的对于科学、民主和人的解放不断追寻的现代性特征;其中"五四新文学潮流"及其传统的接续,对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具有特别重要的革命意义,不仅规范着"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总体方向,也标示着它启蒙主义、民主主义的基本性质.回顾一个世纪的文学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源于启蒙,兴于启蒙,衰于脱离启蒙向"政治文学"的演变;取得经验教训之后,最后又回归启蒙,复兴于启蒙和科学民主的继续追寻.这样看取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才能深刻认识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演变的规律性及其经验教训,正确把握其主体倾向和基本性质,将我们对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的认识和研究大大深化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