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日益提高,对大学生网络舆情进行研究已成为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课题.本文试通过对网络信息传播效应演化的大学生网络舆情危机进行分析,构建应对大学生网络舆情危机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网络舆情中的导向功能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大学生特有的群体性致使高校网络舆情形成非常快速,而大学生不成熟的价值观易受他人影响.为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及时主动地占领高校网络舆情新阵地,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已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深刻影响,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出现正是这种影响的外显。如何监测并及时科学地应对网络舆情成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高校应建立完善舆情监控机制,尊重大学生权利意识,做好舆情引导。  相似文献   

4.
潘琪  张红玲 《南方论刊》2022,(11):109-112
当代社会,舆情传播的主流途径已经由线下转为线上。网络舆情的去中心化、低成本性和易被推动能使舆情产生很大影响力。信息化社会和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引导对于大学生思想道德和政治素质、媒体素养和“三观”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高校需“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把握大学生媒体应用规律,重视建章建制,提升网络舆情引导水平,重新建构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并找到合适的话语方式,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时代性。  相似文献   

5.
微博、BBS、博客等新媒体逐步走上台面,其影响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新媒体具有交互性、分众性、引导性和非线性传播等特点和优势,逐渐成为追求个性和思想自由的大学生的生活主题。在新媒体时代,各种社会敏感问题都能通过新媒体迅速进入高校,吸引学生,这对高校网络舆情应对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在此挑战下,高校应加强网络舆情引导,塑造良好的高校网络舆情氛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高校。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对高校舆情的规范化管理,将新媒体环境作为研究背景,开展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创新机制及应对策略的研究。从即时性、速度性、广泛性三个方面,分析了新媒体网络传播特点。同时探讨了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科学化机制,来创新舆情管理工作,并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完善网络监控队伍,提高网络舆论管理的专业性与覆盖范围;增强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自卫意识与自我防护能力,落实网络行为规范化教育;以正视问题的心态对舆情予以辟谣,及时纠正学生在网络中的错误性言行,加强校园舆情正向引导;搭建一个新颖、多元的互动交流平台,以积极的反应与真诚的沟通,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增强高校发布信息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7.
社会现实中的热点、焦点、敏感议题易受到高校学生群体的广泛关注,从而引发高校网络舆情。高校网络舆情的新特点,要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原则内化为高校教育者的主导性引导、大学生网络受众的主体意识与主体自律,以此实现网络主体的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革新与发展,以"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为主体的"微媒体"迅速崛起,并凭借碎片化、多元化、群组性、交互性等传播特性,逐步受到愈来愈多大学生青睐。然而,大学生在使用"微媒体"过程中,遭遇到谣言恣意传播、国外意识形态侵蚀、网络青年亚文化冲击、网络暴力蔓延、个人隐私权遭遇侵犯等诸多挑战。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微媒体",将高校舆情建设和"微媒体"有机结合起来,业已成为高校舆情建设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9.
当今,互联网已成为传播思想文化信息和社会舆论的主要媒介。大学生又是通过网络媒介获取知识信息、进行思想交流的主要群体。由于网络舆情的突发性及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网民身份隐蔽性等特点和大学生自律能力不强等因素,致使一部分大学生容易出现“道德失范”行为。因此,高度重视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的监督管理和引导,提升大学生网络责任感和法律意识,搭建舆情德育的“微博”平台等,是有效规避和减少大学生道德失范行为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利用“网络智能采集系统/RYC-SA-POMAS-S”,采集2007年至2017年中国知网的相关文献。将文献计量法与知识图谱分析法相结合,采用基于PYTHON语言自建的自然语言分析软件对关键词进行词频统计、聚类分析以及共现分析,得出关于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热点及未来趋势的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关于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的热点聚焦为六大主题:高校网络舆情与思想政治教育、高校网络舆情处置机制、高校网络舆情特征、高校网络舆情影响、高校网络舆情相关群体和高校网络舆情传播媒介。关于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的未来趋势体现在三大方面:借助信息科技,促进研究范式转换;运用多学科理论,丰富研究视角;运用系统思维,构建高校网络舆情应对体系。  相似文献   

11.
当前,互联网作为大学生获取知识、交流思想、表达自我的重要载体和渠道,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校园舆论传播的格局,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重大影响.对此,文章认为高校应充分认识校园网络舆论的影响力,积极引导校园网络舆论,加强校园网络舆情管理,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当前,网络意见领袖呈快速发展之势,活跃于高校的"网络意见领袖"对大学生的网络精神与文化生活具有重要影响。探讨微博时代高校网络意见领袖的基本特征,分析了网络意见领袖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影响,提出了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13.
论网络舆情对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近年来,网络舆情已经成为影响高校群体性事件发生和演变的重要因素.它往往成为直接引发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索"、间接推动高校群体性事件恶性化发展的"催化剂"和阻碍高校群体性事件得到有效解决的"绊脚石".为了应对这些影响,应当构建高校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的正确引导,建立高校群体性事件的网上、网下联动应急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舆情信息工作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对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舆情要素包括主体、客体、舆情空间和中介性事项。在舆情信息工作中要对这些要素进行深入分析,走出对大学生舆情信息的认识误区,关注舆情主体的期待,做好舆情分析研判工作,为学校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同时,各高校要建立常态化、科学化的工作机制,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育人格局,以对大学生舆情进行干预和引导。  相似文献   

15.
社会心理与网络舆情有着密切的联系。为加强高校舆情的引导与应对处置,切实维护高校的安全稳定,文章分析了社会心理与网络舆情的关系,梳理了社会心理学视野下高校网络舆情产生的因素,提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与处置的措施,为高校应对网络舆情事件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舆情核心要素与大学生舆情演化的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舆情主客体、舆情空间、中介性社会事项是大学生舆情的核心要素.文章以核心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机制为切入点分析了增长性舆情、稳定性舆情、衰退性舆情相互间转化的内在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把握新时期大学生舆情生成、发展、变化的规律,对我们实施有效的干预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不确定视域下校园网络舆情管理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的隐匿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随意性和网络舆情自身的突发性、多变性等特点,使得校园网络舆情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要正确认识校园网络舆情的不确定性,构建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化解其不确定性,最终实现对校园网络舆情的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时代带来了网络舆情的多样化发展。高校网络舆情的特殊性,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来了新的挑战,分析高校网络舆情的现状,探讨在新常态下如何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来引导高校网络舆情,是高校培养环节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研究网络舆情的主客体关系,把握高校网络舆情变动传播涨消规律出发,对建立完善的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构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立体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研究高校共青团舆情引导现状与现行青年舆情需求的冲突,提出高校共青团应占领网络阵地,通过完善门户网站、依托热门论坛开辟团情舆情版块与打造网络舆情团支部等途径丰富高校共青团网络舆情引导载体。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事关国家发展与民族未来。但多发的网络舆情为高校管理带来了巨大压力,也对高校的稳定发展和高校形象带来负面影响。本文以高校网络舆情事件为研究主体,着重研究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并以两所高校的网络舆情事件为例,对比分析高校网络舆情事件的发展过程以及如何在此基础上建立适合的处置机制,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帮助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