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口译中的文化因素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对于口译者来说,除了翻译语言表层的信息外,更要翻译语言深层次的文化涵义。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口译者的跨文化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文化因素的考虑与否决定着翻译的准确性及翻译质量,而跨文化意识的有无或程度强弱也成为衡量一名优秀的口译者的重要准绳。  相似文献   

2.
文化视角对释意派口译理论的积极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时代趋势对口译这种即时、高效的语言服务提出了巨大需求,释意派理论曾一度成为口译界的主导性理论,迄今仍受到口译教学的重视与遵循。本文以释意派理论为基础,从文化视角出发,通过文化因素对该理论每一环节的积极作用,阐明口译是翻译文化而不单是语言的观点,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和重视能更好的将该理论应用到口译实践中去并使其在具体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口译是一种重要的跨文化交际手段,但由于历史文化、传统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等文化因素的不同,译员在口译工作中往往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文章主要以记者会中所引用的文化内容为例,分析了文化内容的口译策略并阐述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的重要性,以期口译人员能在两种语言和两种文化中进行有效交际。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社会对口译人员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释意派理论曾一度成为口译界的主导性理论,迄今仍受到口译教学的重视与遵循.本文以释意派理论为基础,从文化视角出发,通过分析文化因素对该理论每一环节的作用,阐明口译是翻译文化而不单是语言的观点,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和重视能更好的将该理论应用到口译实践中去并使其在具体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文化缺省是不同文化交际之间出现的重要的语言文化现象.随着口译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口译中的文化缺省现象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口译中,文化缺省现象处理得体,译文就畅快;反之,则译文模糊,表达不清.文章以温家宝总理在剑桥大学演讲的英汉对照文本为例,从谚语或诗句、习语、历史和国情等方面分析了文化缺省现象,并提出在口译教学中注意加强翻译对策的培训.  相似文献   

6.
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和2010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主办,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中国旅游,而目前我国却急需合格的导游口译人才。导游口译是口译的一种形式,但它又有着自己的独特特色。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面对面的交流活动,导游口译无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媒介。为了克服导游口译中常见的文化障碍,涉外导游可以采用一些策略,使中西方文化得以融合,弘扬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口译与语言学研究实例、会议语言的特点分析,阐述了"词语对等"在会议口译中至关重要这一论点。研究表明,"词语对等"的随时获得是实现译文"功能对等"的基础。此外,还对文化词语的对等作了初步探讨,提出文化对应词语的建立包括发言人对文化差异的兼顾、听众对异域文化的了解和口译员的文化传播三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口译,顾名思义是一种翻译活动,即指学生以口语的方式,将源语转换为目的语的方式。口译作为一种跨文化意识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了解、避免跨文化语用失误对口译来说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同时,兼顾从培养跨文化意识的角度研究口译,分析语言文化与口译之间的关系,指出口译中存在的文化障碍现象。本文从语用学的语用失误理论为指导...  相似文献   

9.
以熟语的口译为例,提出口译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熟语口译的基本方法,如借用同义词、直译、意译、直译加解释等,说明在跨文化交际中,译员必须在克服语言差异的同时,灵活应对文化障碍。这不仅要求译员语言基本功扎实,更需要把握两种文化背景知识,熟练运用各种口译技巧。  相似文献   

10.
口译是最直观的跨文化交际活动,然而在口译过程中,交流受阻除了语言技能方面的因素外,造成口译过程中语用失误的另一重要因素是由于缺乏对中西方文化差异以及和文化相关的语言习惯的了解而造成的。笔者分析了文化差异导致口译过程中出现的语用失误的各种原因,旨在说明口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不仅需要精湛的双语技能,而且也需要丰厚的双语文化背景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