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吴光芸 《人文杂志》2007,(1):164-169
市民社会既是国家与社会分离的产物,又是建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础。市民社会的建构取决于在公共领域中产生的各种参与网络、社团组织、公众舆论和公民精神的发展,以实现国家与社会力量的协调与均衡。而结构维度的社团组织和价值维度的社会资本都是市民社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没有横向合作的自治社团组织的存在,难以培育出具有公民精神的公民;而缺乏具有公民品质或精神的公民,缺乏具有一定社会资本的社会文化环境,也不可能具有自发形成的社团组织。因此,具有公民精神的公民和自发形成的社团是市民社会的外在表现形式,而社会资本则体现了市民社会的内在本质,也是市民社团产生的社会文化基础。因此,有必要培育社会资本,增强社团的自治性,以促进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
一直以来,法治及其建构始终是学术界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也是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应然诉求。走过3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迈向现代化的中国社会,人们对法治的认知,已经开始从一般意义上的制度设计与构想,转向更深层次、更广阔范围的探讨、解读,以及付诸实践的各种行动。众所周知,法治建设及其进程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任务,但实现法治目标的“深层动力”之一是公民文化。公民文化成为研讨法治秩序的颇具学术价值的出发点,一方面体现着学术的进步,另一方面,则标志着人们对法治秩序研究正在走向深入。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已经完成了从人到公民的历史性转变,走向主体自由自觉的公民文化也是一种必然。故此,从公民文化的视角深层次解读法治秩序对迈向现代化的中国社会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作为对公民角色及其价值理想的自觉反映,公民文化在本质上必然呈现为与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主体自由追求和理性自律精神。学术界普遍认为,时下中国法治的建构,本土根基的培育的价值意义早已超过了对相关观念的“移植”。如何实现培植的目标,建设、养成具备时代特色的公民文化已经是关键环节之一。刘雪松博士所著《公民文化与法治秩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不仅从相关一系列层面探讨...  相似文献   

3.
现代“公民文化”对传统“臣民文化”的扬弃与超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今中国社会 ,全球化已成为描述民族生存环境的最为重要的术语。受全球化所主导的未来社会必将是一个推崇新“公民文化”及其价值观的公民社会。奠基于生存本位基础上的新“公民文化”及其价值观 ,本质上是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特质的文化形态。它作为一种现代文化观念 ,标志着人由自在自发的自然状态走向自由自觉的主体存在状态 ;而作为对经济全球化的一种理论应对和民族文化可行性发展路径的策略设计 ,其现实践履 ,则离不开对具有现代“世界公民意识”的合格公民主体的培育及其文化创新实践的有效促动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公民社会的精神蕴涵与价值确证方式,公民伦理通过彰显独立主体精神、权利与义务统一精神、契约精神、社会正义精神、市俗伦理精神等基本的精神价值,确证公民社会与公民身份的现代性意义.鉴于中国传统宗法社会下的儒家伦理无法引申为现代公民社会公共领域的价值判据的基本前提,建构中国的公民伦理便成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历史性意义的诉求与期待.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伦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作为公民社会的精神蕴涵与价值确证方式 ,公民伦理通过彰显独立主体精神、权利与义务统一精神、契约精神、社会正义精神、市俗伦理精神等基本的精神价值范式 ,确证公民社会与公民身份的现代性意义。鉴于中国传统宗法社会下的儒家伦理无法引申为现代公民社会公共领域的价值依据这一基本前提 ,建构中国的公民伦理成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历史性意义的诉求与期待  相似文献   

6.
公民文化: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工业和现代商品经济为基础的现代化运动,已经突破了“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而世界化了。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①与此相适应,开拓、创造、自由发展的主体文化构成了“世界性文化”的核心。商品经济的发展呼唤着新的精神文明和良好的人文环境,人的现代化呼唤着自由自觉的主体精神。因此,自主自律的公民文化就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一、臣民文化、市民文化和公民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讲,在人类以“类存在物”的形式对物质对象的追求和对对象世界进行创造的同时,人类由自在自发的自然状态走向自为自觉的真正社会联系的伟大历史进程也就开始了。它使“自由自主”活动成为一种不断上升的必然要求,经过“人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7.
黑格尔的伦理国家概念源于人类自由-权利辩证发展的历史产物,即人类寻求自身自然、道德和理性三种根本自由本性及其权利全面发展和实现的历史实践与创造。这意味着伦理国家的实践建构,必须以精神和道德的自由与平等概念为根本价值准则,使所有公民个体获得生命生存和财产安全及幸福自足的物质生活,发展以公民自治的社会共同体为基础的伦理教育和民主政治,建立与公民普遍利益及其理性自我意识相一致的伦理政治秩序,使人们在普遍享有其自然和道德方面应有的尊严与财富的基础上,回归自身精神和道德的自由本质。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化与公民社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民社会是确证了社会主体“公民身份”的社会,公民的独立主体性地位得到社会与政治国家的确认与尊重,公平正义的公共理性法则规定了公民社会的人伦关系格局。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市场化的生存方式为中国公民社会的发育准备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制度供给,全球化、网络化境遇把中国公民社会发育与生长置于全球化的宏观背景中,创设跨越疆域阻隔的比照与互动机制,而现代化推动的精神价值生态的变迁与公民伦理诉求,则为中国公民社会的催生提供了充分的精神文化养料。公民社会的现代性价值蕴涵,使之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应然的价值目标被确立起来,从而实现了公民社会发展与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耦合,实现了公民社会发展的实然性与应然性统一。  相似文献   

9.
神话与宗教:希腊城邦公民文化的深层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瑞英 《学术界》2004,(3):227-236
神话与宗教作为民族精神文化的发祥地 ,对希腊城邦公民社会与政治文化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一方面从神话与城邦的同一性阐明城邦公民文化的法律意识、价值认同以及自由、平等、正义理念渊源于神话 ,并使公民文化中的神话思维具有拟人化、形象化和叙事性的特征 ;另一方面不仅从宗教生活在城邦公民文化中所占有的崇高地位来论述宗教祭祀活动是公民文化的特有内涵 ,而且戏剧、体育、美术与艺术作为公民文化活动的表现形式也与宗教仪式紧密联系的。而宗教生活社会化使公民在拥有共同的神话心理与宗教思维的同时 ,一种政治秩序、社会价值取向被认同 ,一种思想观念体系逐渐形成。这使城邦公民文化表现出独特的思想与精神品性 ,即对自由、平等、正义、法治的崇尚与追求。  相似文献   

10.
公民人格是解读公民社会合法性与价值合理性的深层判据,它植根于公民社会的制度存在,孕生于公民伦理的精神价值.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社会趋向与公民伦理诉求,决定了传统人格走向公民人格的必然趋势,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人格塑造,是在传统文化语境和现代化现实境遇中发生的,受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制约.公民人格的历史缺场与现实诉求,决定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格转型充满对主体性精神、契约精神、规范性精神、权利与义务对等精神、社会正义精神等理性精神形态的希冀与期待.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的表达与文化的文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提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到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说明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经历了一次从"有形"到"无形"的洗牌.从概念的界定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包括文化的表达(如艺术、音乐、文学、宗教、戏剧及像视觉、听觉、味觉所表达出来的文化的信息等)和文化的文法(如感觉、心性、历史记忆、无意识的文化认同、无意识的生活结构和集团的无意识的社会结构等).在当代的文化语境下,文化的中心和边缘的划分要根据文化发展的具体情况而定,没有绝对的中心和边缘,也不能在非遗政策上厚此薄彼.非物质文化遗产动态发展过程中,要面对文化结构的重组和运作功能的革新,这种重构在遵从民俗文化特质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选择和组合,才能在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过程中进发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战略部署。这就要求对文化建设高潮进行理论诠释。文化建设高潮以文化自觉和重视文化创新、文化整合、文化普及推广为表征。以高度重视文化功能和价值、文化大师和文化精品、鲜明的批判性、较强的文化集聚能力和辐射能力为标志。文化建设高潮的生成需要具备相应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需要开放兼容的社会文化氛围和文化的不断积累。  相似文献   

13.
诺丁汉特伦特大学迈克·费瑟斯通(Mike Featherstone)教授是英语学界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人物,不但其论著《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1991)和《消解文化:全球化、后现代主义和身份正常》(1995)进一步综合文化研究与社会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以“理论、文化与社会”中心主任和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一些学者将腐败现象的原因归因于制度缺失,但现实问题并非是无法可依、无章可循,而是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笔者认为,制度缺失并不是当前腐败产生的根本原因,而应归因于法治文化缺失。本文从文化的角度探讨了腐败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法治文化建设才是预防腐败的一种长期而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文化生态环境发生急剧变化的背景中,平遥文化生态保护的经验具有从“地方”走向世界的战略意义。在空间再生产的过程中,平遥守住了地方的空间体验和地方感,以强劲的自主性对现代性进行本土化改造,将古城还原成为一个活态的、属于原居民的空间。与此相应,平遥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重构的文化空间中,凭借节庆化的制度安排,形成了一种向外积极舒展的认知图式,使日常生活的文化空间具有节日的娱乐性和内容的丰富性。不容忽视的是,全球化资本与现代技术的肆意入侵影响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走向,文化的主体性容易缺席或被分裂。平遥经验的启示意义在于,文化主体的能动性发挥是平遥从“地方”走向世界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人类学作为一种"文化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一种表达,这体现在人类学家所研究的社会关系、象征符号以及各种的人造物品上.人类学家对文化的研究又可能是一种文化的翻译,是把某种文化的表达再次呈现出来的一种文化翻译,在这过程中有改变、篡改甚至是对愿意的背叛,这些成为开拓文化之间交流的障碍.今天的人类学似乎应该为社会营造一种敞开的交流的氛围,让文化像书一样打开着,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去阅读和理解.  相似文献   

17.
树立全球化时代的健康文化心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今天 ,世界已发展到全球化阶段 ,当代中国的建设和发展 ,已不可能离开“全球化”的总体国际背景。全球化进程呼唤文化自觉 ,新的文化论争需要文化上的自知之明。在并非由我主导的全球化进程中 ,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树立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健康文化心态。这种文化心态是开放的而非封闭的 ,不是狭隘的文化民族主义 ,而只能是开放的文化天下主义 ;它既不自卑 ,也不自大 ;既有忧患意识 ,又有文化自信。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 ,是文化的载体。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 ,文化差异表现得很突出。由于词义、语言应用的文化和社会背景、生活习惯等原因 ,给人们的交际与交流带来许多误会与误解。因此 ,语言学习的一个不可忽略的方面就是了解所学语言相关国家的文化。  相似文献   

19.
"文化自觉"与"文化传承"是近年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理论界对此也展开了众多研究和讨论。但综观当前的研究发现,人们对于文化自觉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关联性强调和关注的还不够。要实现文化自觉就离不开文化传承,同样文化的传承也离不开文化的自觉。当然,无论是文化自觉还是文化传承,最终都离不开文化创新,但文化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却是文化自觉与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20.
熊黎明 《学术探索》2003,46(7):81-84
在现代环境下 ,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的文化产业 ,越来越具有与经济规模相应的影响力 ,并且开启着文化生成、传播和扩展的新时代 ,从根本上导致精神生产和文化形态的革命性变革 ,推动文化有机体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发生、发展和创新。本文从文化产业的发展来考察其对文化结构中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意识三个层面的变革和创新意义 ,进而探析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和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