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日常生活中,标点符号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社会上,不少人行文不求标点符号的准确性,不讲标点符号书写的规范性,这于基础教育有直接关系。中学语文教学中,忽视标点符号的倾向普遍存在,至使有些学生作文不会使用标点符号,有的一点到底,有的一逗到底,不正确、...  相似文献   

2.
新编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把鲁迅的名作《狂人日记》选为范文,给中学语文教学提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拟从思想意义和语言特色这两个侧面对《狂人日记》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课本里选有一部分议论、说理性质的文章,这部分文章接触到的方面很广,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经典性的文学理论论文,如毛主席的《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有文学批评性质的论文,如周扬的《新民歌开拓了诗歌的新道路》;有政治论文,如党报的社论、政府的文告、革命领袖的言论等;还有带有文学意味的议论、说理性的散文,如毛主席的《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之类。这些类文章,可以概括起来叫做论说文(简称论文),是中学语文讲读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讲授论说文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个值得深入深讨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标点符号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运用中往往被忽视,因此造成了非常多的错误。文章从标点符号的重要性入手,重点分析了文章中常见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最终落脚在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提高期刊编校质量的途径上。  相似文献   

5.
统编中学语文课本第五册《什么是知识》一课的“思考和练习二”,在指出全文的结论(课文最后一段)之后,向学生提问:“本文是怎样围绕‘什么是知识’这个中心逐层深入地展开论述,最后得出上述结论的?” 统编中学语文课本第六册《立论和驳论》中,对上述“思考和练习二”提出的问题,作出了明确的回答:  相似文献   

6.
《木兰诗》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一向为人们所吟咏传诵,解放后,又多次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因此,弄清楚这首诗的准确含意,是非常必要的。顷读《开封师院学报》1978年第5期林春分同志的《论木兰诗的主题思想》一文,很受教益。文章虽短,但流利明快,敢于发前人所未发之议论,令人钦佩。但是作者为该诗所归纳的主题思想,却还有可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7.
扁鹊辩     
《扁鹊见蔡桓公》是一篇著名的寓言故事,出自《韩非子·喻老》篇,也是中学语文课本的传统教材.然而,关于扁鹊其人,却打了一两千年的笔墨官司,至今聚讼纷纭, 仍未定论.这桩公案的焦点是,扁鹊是战国时人还是春秋时人?目前的《辞源》、《辞海》都认为是战国人.中学语文课本的注解里也采用了  相似文献   

8.
《曹刿论战》一文,历来被高校文科教材所选用,也一直做为中学语文课本的传统选篇。所以,其史料的注释,乃至语词的解诂都经过“千锤百炼”,具有较高的水平。但也毋庸讳言,有些地方的解释仍然是值得商榷或有待补充的,其中,“登轼而望”句,就是典型的一例。 中学语文课本(初级)第六册,在该句下只注“轼”字:古代车子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至于“登轼”该如何讲,并未交待。而这恰恰正是能否准确把握本句,进而正确疏通全文意义的关键。上海教育学院编《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9.
《中山狼传》选自明朝人马中锡的《东田文集》,它是一篇含意深刻、富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黑龙江省中学试用课本语文教材编写组一直把它编入《语文》课本,北京、天津、东北三省中学语文教材编写组也准备把它编入教材。 为了有助于理解这篇文章,现根据一九七二年黑龙江省中学试用课本《语文》第八册所节选的《中山狼传》谈谈它的词类活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的《药》、《为了忘却的纪念》等作品不见了,只保留下《拿来主义》、《祝福》、《纪念刘和珍君》这三篇,媒体报道时用了鲁迅作品成中学课本鸡肋的说法。我不认同文章篇数减少就说明一个人的作品成鸡肋了这个逻辑,如果鲁迅作品是鸡肋,那么今年首次挤入教材的梁实秋怎么说,鸡毛?  相似文献   

11.
《评战犯求和》一文入选于部编初中语文课本第六册.这是一篇典范的驳论文.过去各地的中学语文课本或函授教材中也曾录用过,因而有关这篇文章的教学参考资料也就颇为多见.且不论它们的内容分析,仅谈段落的划分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总其所说,约略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12.
《青海师专学报》一九八六年第四期发表了一组有关中学语文教材注释研究方面的文章共二十余篇。这些文章,有的旨在教材注释理论的探讨,而更多的是对现行中学语文课本注释在音、义等方面的不同见解与补充意见。文章作者绝大多数在中语教学第一线上,有的已积累了三十余年的教材研究经验,因而论述有鲜明的实践性,对教材编纂与语文  相似文献   

13.
《夜走灵官峡》选自杜鹏程的短篇小说集《光辉的里程》,编入中学语文课本第二册.这篇课文写“我”(材料队长)夜走灵官峡的所见所闻所遇和所感,充分显示了工人阶级高度负责精神和不畏艰险、顽强劳动的高贵品质.文章构思精巧,在艺术上很有特色.一个标题记得《夜走灵官峡》以前曾选入小学五年级课本.那时的标题叫《工地的雪夜》,比较一般化,并且不够贴切.因为文章既不是着重地写工地的“雪夜”,也不是主要地写雪夜的“工地”,“雪夜”、“工地”仅是一个特定的环境.作者在这方面的描写,  相似文献   

14.
据不完全统计 ,从 1 997年第 1 1期《北京文学》发表《中学语文教学手记》等文章批评中学语文教育到今年 3月底 ,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这方面的文章已达 5 0 0多篇 ,公开出版这方面的文集已有 7本。这些报刊和文集中的文章 ,围绕着我国近 2 0年来中学语文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 ,进行了非常严厉的批评。毫无疑问 ,对中学语文教育开展批评是十分必要的 ,因为批评可以帮助中学语文教育界正视问题、克服弊端 ,而成为进一步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但是 ,如果批评的出发点不对头 ,批评的态度和方法不恰当 ,对问题或弊端抓得不准 ,或者提出的改革建议不可行…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八○年语文高考试题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与《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相一致,并且紧紧结合现行中学语文教材。试题不仅没有“超纲”现象,而且还原原本本地选用了教材上的内容。比如“填空”的第一小题是从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海市》一课节录的,“文言文标点、解释和翻译”的第二小题是从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送东阳马生序》中节录的。三段文言文中出现的实词和虚词,几乎都在教材中出现过。例如;“走”“衣”在教材中出现十余次,“或”和“兵”出现五十余次,“是”出现八十次。“衣褐”中的“褐”,多数考生没有答对,而这个字在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廉颇蔺相如列  相似文献   

16.
一、课文背诵存在误区在中学语文课本中,不少篇目或段落要求学生熟读,达到会背。但目前存在着这样的误区:许多学生甚至有些老师认为,背诵纯粹是死记硬背,是为了应付考试。背诵常常被忽视,难以真正落实。二、课文背诵的重要性其实,诵读对中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中学语文课本选用的文章是经专家反复筛选确定的,其中要求背诵的多是名篇佳句。如《荷塘月色》、《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出师表)……值些经典篇目读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既能开阔学生视野,又对学生起潜移默化作用。一些有较高文学修养的人,对于名篇可谓倒背如…  相似文献   

17.
十年制中学语文课本高中第四册中,选了明代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以下简称《序》).《序》是当年宋濂给同乡晚辈太学生马君则的一篇临别赠言,作者以切身体会,现身说法,勉励马君则珍惜太学中优越的学习环境和有利的学习条件,努力学习.文章写得循循善诱、语重心长.  相似文献   

18.
汉、英标点符号的语用异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书写规范有重要的辅助作用。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有利于准确表达作者的思想、语义和语气。有的非母语作者在撰稿时不太注意英语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将英语标点符号与汉语标点符号混为一谈,影响语言的正确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中学语文课本关于《阿房宫赋》的两条注释提出异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拟就中学语文课本(简称《课本》)文言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现象,从如下几方面加以分析。 一、关于名词的活用 关于名同的活用,《课本》出现了三种情况:名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用作使动词;名词作状语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