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共享型经济发展方式研究——以西藏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藏的经济发展是典型的共享型经济发展方式.我国政府通过财政支出的方式援助西藏,从而使西藏及其居民能够共享市场经济发展的成果,有效保障了西藏的经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本文以西藏为例,系统阐述了共享型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基础、特点、作用机理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西藏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89~2009年相关经济金融统计数据,对西藏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人均收入、银行贷款及地方财政支出都是西藏经济增长的促进因素.其中,人均收入的正向效应最大,财政支出的正向效应最小;从短期看,西藏人均收入水平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双向短期因果关系,而银行贷款余额仅是西藏经济增长的单向影响因素,西藏经济增长也只是地方财政支出增加的单向影响因素.基于此,着力构建西藏特点的现代金融业服务体系,深彻转变现行财政援藏模式及体制机制,努力提升西藏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可有效改善西藏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自治区财政的发展,概括起来有三点:第一,经济发展,财政收入不断增长.1947年,全区财政收入只有9万元,1991年达35.4亿元,平均每年递增26.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91年,全区财政收入累计达202.3亿元,相当于1947至1978年32年累计收入102.7亿元的两倍.第二,在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支出规模逐步扩大,支出结构日趋合理.自治区刚成立时全区财政支出为39万元,1991年已达到64.9亿元,平均每年递增24.7%.其中,自治区财政组织的收入占全部支出的48.5%,中央财政对自治区补助占全部支出的51.5%.财政支出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在保证一般性支出的前提下,尽力挤出财力用于经济建设.1947至1991年,全区用于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达287亿多元.其中,1979~1991年就达164.9亿元.第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狠抓增收节支,努力提高财政自给率.自治区财政始终把增收节支作为新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仍然是经济建设费支出份额过大,对教育事业的支持长期不足,行政管理费用支出急剧膨胀,公共事业和社会服务支出存在较大资金缺口,公共产品短缺的问题,国防费明显偏低,对社会保障事业的支持力度不够,社会保障覆盖面单一,所以要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相似文献   

5.
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集体,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框架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治本之策.政府采购作为政府财政支出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中国财政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再改革开放、中国入世、经济全球化和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政府采购对规范公共支出管理、增强宏观调控能力、缓解财政支出压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朴  毛阳海  王代远 《西藏研究》2009,114(2):90-100
西藏政府的财政支出大致可分为经济建设费用、各项事业费用、行政管理费用和其他费用等四项.其中,经济建设费用的结构不尽合理,加之政府支出对私人投资的挤占,导致了经济建设费用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相对不大,并制约了西藏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效应作用的发挥,不过,其中行政管理费用却对西藏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国家对武陵山片区的扶贫开发越来越重视,相关扶贫政策正在逐步落实,武陵山片区的发展有加快的趋势,但还需要更加重视,进一步加快扶贫开发步伐。一是要加大对武陵山片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在交通、水、电、网、通讯等方面加强建设支持力度。在武陵山片区"六到农家"示范村建设项目中,尽量减少项目配套资金,切实解决贫困县财政支出困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田钊平 《民族学刊》2013,4(2):17-25,96-98
经济和谐是民族和谐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的不和谐是制约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根本原因。妥善解决经济发展的不和谐问题,是促进中国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关键。目前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和谐问题主要体现在经济要素配置、经济利益平衡和经济活动联系等几个方面。应通过制度创新构建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和谐发展的制度基础,有效解决经济发展的不和谐问题,为推动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9.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立足于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构建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测评指标体系,运用指标体系测评西部民族地区"五区三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程度,最后基于测评结果提出加快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实行会计监督,是深化财政支出改革,构建公共财政框架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探讨了会计监督中的必要性、会计监督工作的重点和方法以及处理好监督中的几个关系问题和客观措施。  相似文献   

11.
杨明洪  安七一 《民族学刊》2012,3(1):15-21,92
总结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关于西藏经济发展问题的方略,对于推动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有着重要的意义。分析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十六大以来中央领导集体关于西藏经济发展问题的方略,阐述不同时代西藏发展面临的特殊矛盾以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促进西藏发展的方略,有三方面的经验值得重视:一是西藏发展问题始终是中央领导集体关注的问题,区别于一般省区的经济发展模式;二是支持西藏的发展需要采取特殊的手段和政策;三是对西藏发展道路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是当今条件下人们普遍接受的一种合理的发展观。这种发展观是伴随人类社会的变迁和人类自身的不断觉醒而逐渐形成的。它要求人们今天的发展要适度,即今天的发展不能危及未来人们的发展。真正的发展是人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承载能力低下,在遭受严重干扰和破坏后,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因此,西部大开发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谋取经济的短期增长,而必须走环境与经济"双赢"的发展道路,发展特色经济与绿色经济相结合,建立环境友好型经济体系.建立环境友好的产业群是实现西部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14.
产业经济生态化发展是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和基本经济支撑,在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必须重视发展生态产业。本文以生态民族学理念为指导,分五个部分先后分析了我国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经济生态化发展面临的多重制约,探讨了该区域产业经济生态化发展的战略构想和破解现存约束的制度创新途径,最后总结了几点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重要启示和结论,为我国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最终实现全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我国的民族地区大多生态环境较差、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劳动者文化素质不高。实现五个"统筹"的重点、难点大都在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民族地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论民族关系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切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族关系是多民族国家中至关重要的社会关系。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中,消除影响民族关系发展的负面因素,加强民族关系调控工作力度,全方位推进民族关系发展的“强基固本”工作,寻求民族关系发展评估和保障举措的突破,是实现民族关系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切合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论生态移民与民族地区现代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发展是民族地区的主要任务,而生态保护则是民族地区和整个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所在。民族地区强烈的发展要求可能导致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造成这一地区脆弱的生态进一步恶化;生态保护则构成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约束条件。本文通过对二者关系的梳理,探讨"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程实施后,民族地区的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和生态保护的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18.
白贵  马骐 《回族研究》2004,(2):92-97
回族由于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原因 ,对信息传播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把握好西部大开发的机遇 ,真正实现回回民族的历史性的跨越式的发展 ,大众传媒作为一种资源 ,对促进回族的进步有着亟待挖掘的巨大潜力。要实现回回民族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民族地区信息传播建设 ,意义深远。透视大众传媒在回族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思考什么“有所为”、什么“有所不为” ,科学研究如何对这种资源作最大限度的发掘 ,是当前一个应该认真研究和解决的课题。本文通过对民族地区历史和现实的反思 ,提出了重构信息传播模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古羌族的发展与民族融合和汉、回等族不同 ,汉、回民族在历史发展中象“滚雪球”一样地不断充实、壮大 ,而古羌族正是为汉、回民族吸收新鲜外来血液提供丰富来源的“供血站”之一。本文力求在古籍与前人的研究中整理出古羌族迁移、发展、融合、消亡的足迹。  相似文献   

20.
根据战略部署和安排,2006年起我国的西部大开发进入大规模开发阶段.经济开发,法制先行,是世界上多数国家开发落后地区的成功经验.西部开发已由政策指导上升为法律规制阶段,以专门立法促进、保障大规模开发势在必行.本文从国家立法和地方立法两个层面,探讨大规模开发阶段西部大开发立法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