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少学者认为《考工记·匠人·营国》记述的中国古代都城规划思想是从两周都城的布局规划中提炼而成,从而推断其形成年代不晚于春秋战国时期。广泛考察有关两周都城的考古资料发现,本时期都城布局实际与《匠人·营国》的内容相去甚远,由此可证明《匠人·营国》之制形成年代不早于两周时期。西汉都城长安城是中国封建社会大一统后新建的都城,它的布局特色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作用,“旁三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等布局特征与《考工记·匠人·营国》记载的都城布局规划思想完全相同。由此可知,《考工记·匠人·营国》记述的都城布局规划完全是按照西汉长安城的布局事实附会加工而成,其形成年代应当在西汉时期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作者探讨隋唐长安的总体设计思想与布局的系列研究论文之二,主要是根据考古学新发现的遗迹现象,结合文献记载对都城建制与天体设计思想、城内六岗与周易六爻、城东南隅与曲江池之间的内在连系进行了新的探讨,并提出了一些颇有意义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都城空间形态要素分析——以唐宋都城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瑞 《南都学坛》2004,24(4):23-27
城市形态要素的研究是城市形态特征研究的基础。中国古代都城空间形态由路径、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等要素构成,它们之间有着复杂的结构关系。古代都城形态要素的空间功能和价值理念在于实现都城的政治核心功能,表达都城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和中国传统伦理与哲学思想的建设理念。都城空间形态要素的变化受政治经济、社会伦理、文化思想等因素影响,并导致都城空间形态特征的演变。  相似文献   

4.
初唐歌行呈现出大量的都城书写,其书写模式主要可分为三种,运用散点透视的手法描写两京都城的建制和建筑景观,记录两京都城中的文化生活和都城意象的书写。其中,记录都城文化生活多有采用"公子""娼妇"对写模式,浓缩化的都城意象书写则扩大了都城的文化内涵。这种书写受都城赋的影响很大,同时也与统治者的喜好、宫廷诗的影响及京都生活时尚有关。在这些书写中,诗人们将两汉以来都城建制中天人合一思想转换成宇宙意识,推进了唐诗时空意识的思考。都城书写中也富含诗人们的盛世想象和英雄怀才求志的抒写,是诗歌盛唐到来的重要准备。同时,也影响了其后的歌行创作。  相似文献   

5.
都城作为一代王朝的政治中心(或兼具有经济、文化中心功能),在古代城市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作为都城发展史上具有关键作用的都城洛阳更具重要的意义。东汉洛阳的城市布局体现出继承性与儒家思想的影响。都城东汉洛阳城两宫(城)制度、礼制建筑独立成区等特点对后世又产生重要影响。东汉洛阳作为中国封建王朝都城发展第一阶段承上启下的转折点,在古代都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从都城的概念、类型、古都的时限、传承关系以及都城的排斥等方面看,作为都城应具备五个必要条件,都城有六种类型,古都的上下限是从三皇五帝的传说到清朝都城北京,都城的传承关系是town而不是area,一些所谓的"都城"应排斥在正式的都城年表之外。  相似文献   

7.
越南阮朝都城顺化,是以中国明清都城北京为蓝本建造的,受到了中国传统都城文化的深刻影响。易学象数作为中国传统都城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阮朝都城顺化得到了充分体现,从九五至尊和三极之道等方面,研究易学象数对于越南阮朝都城顺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宋代词人有普遍的恋都情结,这一情结牵系着他们的词创作融摄了大量的都城意象。宋词都城意象的丰富含蕴,不仅表现在词人对于都市世俗生活意义的开拓,而且也表现在词人对于都城传统政治意义的维系二者并不矛盾。当都市繁荣时,都城是词人世俗享乐的乐园;当仕途失意、亡国失都时,都城是词人寄托政治关怀的载体。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努尔哈赤从起兵到迁都沈阳,曾先后建立的佛阿拉、赫图阿拉、界藩、萨尔浒和辽阳东京城的空间布局特点,指出了满族早期都城的空间布局具有鲜明的满族文化特色,并阐述了其对后来清朝都城和各地满城建设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随着古都学的进一步开展,研究的内容也逐渐丰富.东亚都城研究缘起于本土都城研究向域外扩展,其与一般的都城研究都以古代都城为研究对象,所不同之处在于更加注重对文化制度互动的考察.通过对古代都城研究探讨东亚社会的整体性、互动性以及内部特殊性,应是东亚都城研究的意义所在,但目前的主流观点强调"中国制度"与"中国源流",对东亚的整体性考察稍显不足.在研究时首先应对相关概念做出界定,且应充分发掘古代都城间的互动过程,同时应以建置研究、系统研究来丰富制度研究,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燕国在八百年的历史中,曾建有五座都城,研究这五座都城的建立和几次迁都的过程,对认识燕国历史和燕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秦都城概论     
研究秦都城对于了解秦的建立、发展与灭亡具有重要意义。秦都城由西向东迁徙与秦国力逐步强 大、势力不断东扩有关,也与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秦都城的东迁,为秦的强大和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 基础;但国都的日益奢侈和豪华,也加速了秦灭亡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张春兰 《南都学坛》2010,30(3):39-43
唐代对都城的治安管理尤其严格,为了维护都城的安定,不仅建立完善的治安管理系统,而且采取一系列既独立发挥效用又相互配合执行的治安管理措施,主要有门籍制度、宵禁制度、街鼓制度、武候铺和团保制度等。与一般的城市管理相比较,唐代都城的治安管理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由多个部门分工配合;分区管理;定点守卫与流动巡查相结合;防贼与防火兼责;采取多种措施共同防范。随着唐代都城的发展,人口结构趋于复杂,流动性加大,治安管理层级和环节逐渐增加。在都城发展进程中,这些治安管理制度是唐朝廷管理城市职能的一个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4.
依据前人研究成果,利用最新的考古资料,对山西境内战国及秦汉之际诸侯国都、割据政权都城、陪都和少数民族都城进行辨证和讨论,初步确定历史时期上述类型古都的数量及年代,不仅能够从整体上了解历史时期各类政权在山西境内立都的基本情况,也为以后分析山西古都时空分布的特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辽、西夏、金三个少数民族政权都城对中原都城制度的模仿主要表现在都城的基本形制、附属建筑及整体布局等宏观方面.另外,他们还会根据本民族特点和环境需要对中原制度作出调整,形成自己的特色.少数民族政权模仿中原都城制度有间接继承和直接继承两种途径.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跨朝代少数民族政权对中原都城制度的模仿具有混合性特点.  相似文献   

16.
越南阮朝都城顺化的建造,受到了中西方文化的共同影响,其中棱堡式外城墙就是一处明显的例子。一方面,为了符合中国传统的筑城思想,外城墙并没有按照西方传统建成圆形,而是尽可能围成接近标准的方形;另一方面,中国传统都城的开门方法又不得不适应这种棱堡式的外城墙,以致于各边都为双数开门,外城墙的南北城门无法坐落在中轴线上。顺化吸收了中西文化优秀的成果,结合越南本土文化,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使其成功入选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7.
唐长安     
地气与文脉 恐怕连秦始皇也未曾料到,他辖下的一个小小的长安乡,到汉高祖手里易为都城并流芳百世。  相似文献   

18.
汉唐以来东瓯故地的建置沿革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与东瓯都城有关的东汉"章安县东瓯乡"在永和三年独立为"永宁"县后,演变为唐宋以来的温州和台州南部郡县。《新唐书.地理五》语"黄岩,本永宁"概括了唐代黄岩县原属汉永宁县故地的历史。考古发现的温岭大溪东瓯古城与塘山东瓯贵族墓葬的地理位置,与汉唐以来东瓯都城故地的郡县沿革史吻合,应距东瓯国都城遗存不远。  相似文献   

19.
余平 《社区》2013,(30):56-56
有人说,十年中国看深圳,百年中国看上海,千年中国看西安。西安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都城,有着“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誉。  相似文献   

20.
北宋都城东京曾被誉为国际性的水陆大都会 ,当时穿城而过的四条河流上建有以平桥、浮桥、吊桥等造型奇特的桥梁达 36座 ,成为都城的一大景观 ,在中国都城桥梁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不仅方便了京城的交通运输 ,保证了物资的供给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东京的繁荣发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